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爱学生 关注成长

关爱学生 关注成长

关爱学生关注成长
大家好!我是站龙小学教师xx,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
关爱学生,关注成长。

在我记忆中,有这样一句话:“生命中有一种强大的力量和命运抗衡,这力量就是——爱。

”爱是千里冰川上的一团火种,爱是茫茫暗夜里指航的灯塔,爱是历练风雨亘古不变的话题,爱是冥冥中心灵殷殷的守望……
留守儿童。

是一个近年来被提的越来越频繁的词语,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变化、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不断追求,有越来越多的儿童被加入这个群体。

留守儿童的教育不论对于学校还是对于家庭,都是一个新课题。

就单纯的教育而言,良好的成绩出自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关注、关心和辅导,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学校负责的是孩子的课程教学,家庭负责的是孩子的跟进督促。

在学校里,孩子们以学习新知识为主,在家里,孩子们就需要在家长的陪伴下进行知识的巩固。

温故而知新,虽然对孩子的要求高了一点,但家校配合,共同促使孩子的成绩提高,是一个经过长期实践并且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

望子成龙是每个家长的心愿,孩子的培养与教育关乎其未来的人生旅程,也关乎做家长的责任。

但众多家长的在外经商、务工,无法将孩子接到自己身边一起生活,只能留在家里由老人或亲戚照看,造成了事实上的“单亲教育”、“隔代教育”、“寄养教
育”的现象,使很多学生成为留守儿童。

而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失衡,给孩子的教育带来了一系列亟待解决的新问题。

只靠学校教育,缺失家庭教育,是无法培养出一个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的。

所以,我认为,在目前留守儿童已占全班学生比超过50%的情况下,教师在无形中已部分承担了学生父母的角色,因此,对学生的心态要有一个相应的转变,把学校、班级作为学生教育的主场地,主动或协同的承担起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一些方面,以帮助学生享受较为完整的整体教育。

以下,根据我从事班主任工作以来的所见、所为、所感,就我工作中所采用的一些具体方法向大家作一介绍,请大家指正。

一、详细的调查理解
为了更好解决留守儿童问题,让留守儿童能够安心学习,我作为班主任,和我班其他任课老师一起,就留守儿童的班级管理、德育智育、习惯养成等各方面作了大量的学习、调查和工作,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方法。

细化了班级管理的各项制度,在制度之外,又增加了一些关怀措施。

主要针对的就是留守儿童与父母整年、甚至几年不能见上一面,在长期缺乏父爱、母爱的环境中畸形成长而表现出来的“生活上缺照顾、行为上缺管教、学习上缺辅导、思想道德上缺约束、安全上缺保障”等五大问题。

在调查摸底的过程中,建立健全了“留守”档案,全面掌握“留守儿童”的数量、家庭状况(包括父母在外的通讯地址、电话)、家里代管监护人情况。

认真分析“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和心理
品质,对留守儿童的性格、兴趣、学习、思想、心理、品格等各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解,并把自己的电话号码告诉学生及其监护人,以便及时联系。

同时,并适时根据本班学生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档案的相关内容。

通过这种方式,有效建立起学生家长与老师之间方便的沟通渠道,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联系网络。

二、细致的关怀管理
一个班级的管理状态良好与否,第一是严明的纪律,在严明的纪律之外一个良好的、温暖的、互帮互助团结一心的班级文化氛围是不可或缺的,对于留守儿童来说,来自于班级的关爱显得尤为重要,
在我的班上,我特别重视每周的班会,在开班会时,我会首先梳理上一周的班级情况,结合这一周的主要工作,通过不同的班会主题和事例,教育留守孩子知道时间一去不复返,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与娱乐。

让留守孩子从小学习自理,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动参与家务劳动。

鼓励孩子们结对子,让每个“留守孩子”都有一个以上的手拉手好朋友,在学习、生活上帮助他,与他一起成长进步,使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关怀。

通过班级组织的各项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帮助别人时的快乐,也在集体中体会到别人帮助时的快乐,懂得他人在遇到困难时应该伸出援助之手,把关心他人看作是自己生活中快乐的一部分。

常关心留守儿童,经常与他们一起拉家常,了解他们的具体情况,这
样使他们亲近、信任老师。

三、对留守儿童要有爱心、耐心。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

爱学生是教师必备的心理素质,没有真正的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对留守儿童来说,他们更缺少爱,更渴望得到老师、同学、社会的关注。

学校是留守儿童的第二个家,老师就是他们全权负责的“父母”。

对留守儿童来说,他们更缺少爱,更渴望得到老师、同学、社会的关爱。

因此,我们作为教师,要从小事上、细节上多关心他们,时刻关注他们的思想动态,及时沟通。

用自己的爱去弥补他们所缺少的父母的爱,让他们感受到学校就是他们学习、成长的家。

此外我们还组织班干部协助老师对留守儿童进行动态跟踪,有的放矢地做好相关帮扶工作,了解他们的喜恶、学习习惯、学习态度、日常苦衷、同伴相处的关系及分析其思想动态等,这样才能“对症下药”,使学生明白老师和同学对他的关心和爱护,进而增强进取心和自信心,提高自律意识和明辨是非的能力。

这样的持之以恒的做下去,留守儿童就觉得自己在这儿读书拥有“大家庭”的心理归属感,使留守儿童能安心生活和学习,让留守儿童在远离父母的日子里也能健康快乐的成长,大大增强教育实效性。

四、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是外出务工父母无暇顾及的严重
问题,孩子感情上得不到交流,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和帮助,缺少父母的温暖和教育,这对学生心理产生极大影响。

留守儿童一般内向、自卑、敏感,性格比较脆弱。

另一部分学生是父母在外打工,经常给孩子钱,加上监护人的娇宠溺爱,导致孩子养成乱花钱、逃学、自暴自弃等不良行为,这样的学生往往自私、孤僻、暴躁、蛮横。

针对这一特点,我利用班会讲节俭的重要性,放一些农民工在外打工的视频片段,让他们养成节俭的生活习惯,体会父母的不易,让他们感到父母出去不是不爱他们,而是为了使他们生活更好。

我班张腾腾同学,刚出生三个多月时候,妈妈离开家打工,已经八年多了,提起妈妈孩子模糊不清,每当看关于母爱视频时,他热泪盈眶。

举办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办有手抄报、音体美兴趣小组等,这些活动的开展填补了学生心灵的空白,让他们觉得学校生活充实、美好。

另外,开展心理疏导活动,及时解答他们的疑惑。

帮他们少走弯路。

五、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质量
留守儿童许多是由他们的奶奶、外婆等隔代亲属来抚养的,而农村这样的老人文盲率超过70%,他们无法对孩子进行辅导,也很难与孩子进行思想交流,缺少及时的学业辅导与心理沟通。

许多留守儿童因成绩不好而产生厌学情绪,进而走上辍学道路。

可以开展一帮一活动,或给他们开小灶,真正体会到了班级的温暖和学习的乐趣。

”我班上的留守生大多学习成绩都很差,特别是王壮壮同学,对此,我经常利用课余给他单独辅导,并在班上
建立了学习兴趣小组,让学习小组的同学配合老师帮助他学习,从而激发了他的学习兴趣,增强了他的自信心,让他自觉地学习,乐于学习,经过我的努力,这些留守孩子的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

这充分证明了关爱留守儿童,提高留守儿童的学习兴趣是多么的重要。

六、架起直通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亲情桥梁
保持融洽感情、填补深邃沟壑。

儿童对父母的思念和期盼是任何亲情都无法替代的,我教育他们利用微信,架设起与父母沟通的桥梁,并把它转化为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的一个载体,我做到定期和儿童父母联系,向他们直接反映儿童的学习情况和生活情况,让他们虽在千里之外,也不能忘记自己肩负的责任,并能参与到对子女的教育之中,鼓励他们努力向上,让儿童亲耳听到远方父母教诲,真切地感受到父母一直关爱着自己,父母一起在自己的身边,让他们知道不再孤独,产生自信心,同时也可以减少和预防他们不良行为的发生。

总之,关爱留守儿童是当前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不是一蹴而就,是一件非常棘手的事,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程。

关心关爱留守学生,不单是学校的事,应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为留守儿童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是学校、家庭、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作为老师既要做思想道路的引路人,又要做孩子学习进步的引导者,生活的保护者,使留守儿童和所有孩子一样享有同一片蓝天,受到同样的关爱,
把素质教育落实到每一个孩子身上。

我将会一如既往地去工作,不断地摸索经验,更好地为留守儿童服务,使这项工作成为我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