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动物的生活本单元是二年级上册第四个综合探究活动单元,属于生命科学领域的单元。
本单元所承担的科学知识目标是:7.2-2说出动物的某些共同特征。
9.1举例说出动物可以通过眼、耳、鼻等感知环境。
本单元的科学探究目标是:“在教师指导下,有利用比较与分类等方法得出结论的意识。
”根据儿童的年龄和认识特点,孩子对动物非常感兴趣,以动物为研究对象是激发孩子们好奇心的好题材。
本单元延续一年级的《认识小动物》相关知识,继续深入探究动物的某些共同特征等相关内容。
探究目标重点对“得出结论”要素进行训练,是二年级探究能力训练的重要组成。
围绕上述目标,本单元教材设计了《参观动物园》《小猫觅食》《动物小侦探》三个主题活动。
第一课设计了《参观动物园》,以学生喜欢的动物园场景引入,激发学生对动物进行观察的兴趣。
然后让学生观察动物们在干什么,再以看一看、说一说等方式来描述动物们在做什么。
通过观察后,学生看到了动物们有的在吃,有的在跑,有的在睡觉。
为了让孩子们能继续探究其他动物共同的特征,教材又设计了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其他动物也需要吃、睡,也会运动吗?然后让学生寻找事实证据,通过大量的事实证据,孩子们得出自己的结论,进而共同总结出:动物的共同特征是动物都会运动,都需要吃食物……第二课设计了《小猫觅食》,以孩子们熟悉和喜爱的动物小猫为例进行探究,教材首先设计观察各种不同动物用不同的感官进行寻找食物。
孩子们通过观察了解到不同动物是用不同的感官寻找食物的,然后引导学生探究,猫可以通过哪些器官找到食物。
教材设计了三个小实验,引导学生逐一探究猫是通过哪些不同的器官找到食物的。
然后通过大量阅读让孩子们再次补充其他动物寻找食物的方法。
第三课《动物小侦探》,让孩子扮演替代不同的小动物,来应聘小侦探,通过制作应聘简历,让孩子们搜集大量的有特殊本领的动物,学生通过应聘演讲会,表达交流动物的各种本领,使全体同学掌握了大量的动物知识,再通过讨论决定哪些动物可以应聘小侦探,通过一系列活动使学生掌握动物可以通过眼、耳、鼻等多种器官感知环境。
表4-1第四单元框架图4-1第四单元教学活动框图一、课时安排建议表4-2 第四单元课时安排建议表4-3 第四单元教学准备提示本单元是在一年级“认识小动物”的基础上继续探究动物的共同特征,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对动物的更全面的认识。
教师要考虑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实际探究的能力,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设动手、动脑、活动体验的机会,持续激发和保持学生的探究热情,注重得出结论要素的培养,具体的建议如下:第一,教师要注重教学内容的逻辑关系,引导学生有序地观察、实验和讨论。
第二,要保护好教师为学生准备的动物实验材料,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
第三,教师可以结合教材中的情境,丰富实验内容,拓展实验材料。
1.参观动物园【教学要点】引导学生观察动物园里的动物们都在干什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提出问题的兴趣。
进而研究动物的某些共同特征。
【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观察动物园里的动物在干什么,使学生认识到动物会运动,需要吃食物等共同特征。
(2)通过提出问题和寻找事实证据激发学生观察和提问的兴趣。
(3)培养学生珍爱生命,保护身边动物的意识。
【教学准备】(1)材料准备:各种动物活动图片或音像资料。
(2)活动场地:实验室或教室。
(3)分组:4—8人一组。
【问题链】动物们都在做什么?怎么描述最准确?动物们都需要吃、睡,都会运动吗?【教学过程建议】(1)引入活动:看一看,说一说,动物们都在干什?(2)提出问题:其他动物也都需要吃、睡,也都会运动吗?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后,先说说图中的几种动物都在干什么,再让学生说说他们还知道哪些动物,它们都会做什么,然后提出上述问题。
(3)提出问题:这个环节要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引导学生积极提问,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应多鼓励,多表扬。
问题可以来自各个方面,可以培养孩子多角度地认识动物。
(4)事实证据:让学生根据图中动物的活动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在记录表上记录出不同动物的运动和所吃食物。
(在学生活动手册上完成)(5)得出结论:小组内描述、比较各种动物的活动情况后,对自己的发现进行总结。
最后全班归纳总结得出动物的共同特征:动物都会运动,都吃食物……(6)阅读:阅读动物的其他一些特征,拓宽孩子们的知识,让孩子们知道动物们还有其他的很多共同特征,激发孩子们继续探究的欲望。
【应变参考】如果不具备观察真实动物的条件,可以用教学挂图或视频替代。
2.小猫觅食【教学要点】先通过观察不同动物寻找食物的图片,引导学生作出猜想,实验验证小猫可以通过多种感官找到食物,再通过阅读拓宽孩子的知识面。
【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实验研究,验证猫可以通过眼、耳、鼻等感官找到食物。
(2)培养学生运用对比实验探究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表达交流及合作意识。
【教学准备】(1)材料准备:一只温顺的家猫、养着活金鱼的通明小玻璃缸、一块鱼肉等。
(2)活动场地:实验室。
【问题链】图中的动物是利用那些感官发现食物的?猫是通过那些感官发现食物的?其他动物还有哪些捕捉食物的方法?【教学过程建议】(1)观察:观察动物觅食,想一想图中的动物是利用那些感官发现食物的。
(2)猜想假设:此活动引导学生观察每幅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后作出猜想:鸡是用眼睛看到食物的。
蝙蝠是用耳朵听到蝎子的动静的。
猫的鼻子很灵……小猫不仅会闻,它的眼睛和耳朵也很灵!这个过程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比较。
(3)搜集证据:通过实验寻找事实证据。
指导学生或者演示三个实验,让学生寻找有利的证据,说明猫可以通过多种感官发现食物。
(4)表达交流:每一个实验验证了猫是通过哪种感官发现食物的,实验后总结出小猫可以通过多种感官发现食物。
(5)阅读:引导学生通过图文阅读,认识更多不同动物捕捉食物的方法。
【应变参考】如果不具备使用真实动物进行实验的条件,可以利用教学挂图或视频替代。
3.动物小侦探【教学要点】通过动物侦探招聘会,让学生搜集各种有特长的动物知识,进而发现动物会通过眼、耳、鼻等器官感知环境。
【教学目标】(1)搜集有特殊本领的动物来应聘动物小侦探。
(2)通过一系列活动,知道动物通过多种器官感知环境。
(3)通过设计制作,激发好奇心和探究兴趣。
【问题链】你知道哪些有特长的动物?让我们代表这些小动物制作一份应聘简历吧!我们一起来参加应聘演讲吧!哪些小动物能被应聘?【教学准备】(1)材料准备:招聘启示宣传单、卡纸、剪刀等。
(2)活动场地:实验室或教室。
【教学过程建议】(1)导入语: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动物有特殊的本领?奇妙动物园招聘具有特殊本领的动物侦探,欢迎小动物们来报名。
(2)搜集有特长的动物资料。
(3)制作设计:我们来帮小动物制作应聘简历吧!(小组合作)指导学生动手制作:用卡纸设计一份漂亮好看的简历,简历上写清动物的名称,有哪些特长,应聘哪个岗位等。
(4)表达交流:带着自己的简历,到应聘会上进行演讲。
(5)得出结论:经过大家讨论后,决定哪些小动物应聘哪个岗位合适,最后张榜公布招聘结果。
一、教学内容参考资料警犬:警犬是为同犯罪作斗争而专门训练的犬。
犬是人类最早驯养的一种家畜,具有特别敏锐的嗅觉、听觉和坚强的耐劳能力。
人类不仅可以训练犬来协助完成放牧、狩猎、警戒,以及拉雪橇等日常生产和生活中的各种事务,还可以训练军犬满足军事上侦查、守护的需要,训练警犬满足刑事侦查方面的需要。
警犬一般都是由警察机关经过严格筛选和专门训练而成的。
经过训练的警犬都具有一定的作业能力。
一般情况下,一只犬从四五个月大小开始训练,约用一年的时间便可以训练成为警犬。
一名带警犬人员可以训练和使用一至两只警犬;而一只警犬在一段时期内只能属于一名带犬人员,不能同时属于两个或两个以上带犬人员。
警犬训成后即可投入使用,犬的寿命约在15至20岁,警犬的使用年限约在8至12年。
猫头鹰:猫头鹰的眼球呈管状,有人把猫头鹰的眼睛形容成一架微形的望远镜。
在猫头鹰眼睛的视网膜上有极其丰富的柱状细胞。
柱状细胞能感受外界的光信号,因此猫头鹰的眼睛能够察觉到极微弱的光亮。
如果把鸟眼比做照相机的话,那么大多数适于白天活动的鸟的眼睛是小口径的标准镜头,猫头鹰的眼睛就是大口径、长焦距的望远镜头。
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一直认为猫头鹰是靠视觉在黑暗中飞行和捕食的。
但是,有人估算,如果用一般鸟类所具有的视觉感觉系统来衡量猫头鹰的话,那么要达到猫头鹰这样的视力,它的整个脑部就得全部由视觉神经组成。
变色龙:皮肤被颗粒状鳞覆盖,真皮内有多种色素细胞,能随时伸缩,变化体色;头上有钝三角形突起;双眼各自独立,可以自由转向不同视角。
背部有嵴棱;四肢较长,前后肢均具5指、趾,分为相对2组,前肢内侧3指愈合,外侧2指愈合在一起,可相互握持;后肢相反,内侧2趾和外侧3趾愈合,并相对持,这样,它就更善于在树上攀爬。
一些种类的变色龙是根据周围环境来变换体色,而另一些则是用体色来表达情绪:当受到威胁或赢得配偶时体色最为鲜艳。
也有表现身体状况的颜色:发黑是身体状况差时,发白则是体温过高时。
舌头较长,几乎与躯干等长,捕食时通过舌尖产生的巨大吸力吸住猎物(一说舌尖上面有黏液,捕食时,舌头能迅速“射”出,黏住昆虫)。
尾较长,善于缠绕在树干上,有“第五只手”的作用。
章鱼:章鱼有十分惊人的变色能力,它可以随时变换自己皮肤的颜色,使之和周围的环境协调一致。
有人看到即使把章鱼打伤了,它仍然有变色能力。
美国科学家鲍恩把一条章鱼放在报纸上解剖,令人惊讶的是即将死去的章鱼在它身上竟然出现了黑色字行和白色空行的黑白条纹。
当时鲍恩惊呆了。
章鱼怎么会有这种魔术般的变色本领呢?原来在它的皮肤下面隐藏着许多色素细胞,里面装有不同颜色的液体,在每个色素细胞里还有几个扩张器,可以使色素细胞扩大或缩小。
章鱼在恐慌、激动、兴奋等情绪变化时,皮肤都会改变颜色。
控制章鱼体色变换的指挥系统是它的眼睛和脑髓,如果某一侧眼睛和脑髓出了毛病,这一侧就固定为一种不变的颜色了,而另一侧仍可以变色。
章鱼具有发达的大脑。
将食物放在一个有盖的玻璃瓶子内,放入章鱼的鱼缸,章鱼懂得要打开瓶盖进食。
二、教学方法参考资料《湖北教育:科学课》。
主管单位:湖北长江出版传媒集团;主办单位:长江报刊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国内刊号:42-1033/G4;国际刊号:1003-4390;邮发代号:38-324。
《小学科学》教师版。
主管单位:长春出版社;主办单位:长春出版社,国内刊号:22-1388/G4;国际刊号:1674-6317;邮发代号:80-936。
1.参观动物园【教学分析】本节课在一年级上册《认识小动物》单元的基础上继续探究动物的共同特征,是对动物进行更全面的认识。
教师要考虑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和实际的探究能力,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设动手、动脑、活动体验的机会,持续激发和保持学生的探究热情,注重对学生得出结论要素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