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当代史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世界当代史练习题第一章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给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所选项的字母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1.二战后美国经济的“黄金时代”指的是()A 20世纪50至60年代 B20世纪60至70年代C20世纪70至80年代 D二战后初期至70年代初期2.1959年至1974年间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速度最快的欧洲国家是()A联邦德国 B西班牙 C法国 D英国3.二战后,具有日本特色的发展战略是()A日本经营 B国民经济非军事化 C制定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 D发展高新技术产业4.对战后日本经济发展轨迹描述不正确的是()A 1945—1955年是恢复和调整时期 B. 1955—1973年是高速发展时期C. 1973—1980年是中速增长时期D. 1980年以后是低迷与萧条时期5.关于战后英国经济发展描述不正确的是()A 战后以来一直患有“英国病” B. 战后初期出现第一次国有化高潮C 六七十年代出现第二次国有化高潮 D.国有化加重了“英国病”6.欧洲经济共同体建立之初,不包括下列哪个国家()A比利时B英国C联邦德国D法国7.20世纪50年代,日本经济发展遇到了有利的机遇,它是指()A新中国建立,市场广阔 B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军需订货C 越南战争爆发 D中东战争爆发8. 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滞胀”态势的基本特征是()A经济发展缓慢 B 通货膨胀C失业人数猛增,生产大幅下降D经济缓慢发展与通货膨胀同时并存9.二战后西欧经济的“黄金时代”指的是()A、20世纪50至60年代B、20世纪60至70年代C、20世纪70至80年代D、20世纪80至90年代10 . 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签订后,法国外长舒曼说:“(欧洲煤钢联不仅使(法德)战争是不可能想像的,而且在物质上是不可能。
”为什么说“战争是不可能想像的”()A、第二次世界大战争刚结束不久B、西欧国家由此开始一体化进程C、为欧共体的形成打下基础D、建立共同的安全政策11 .1959年至1974年间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速度最快的欧洲国家是()A、英国B、西班牙C、法国D、联邦德国13.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滞胀”态势的基本特征是()A、经济发展缓慢B、通货膨胀C、经济缓慢发展与通货膨胀同时并存D、失业人数猛增,生产大幅下降14.欧洲国家的经济一体化进程开始于()A.50年代B.60年代C.70年代 D、80年代15.欧洲共同体正式易名为欧洲联盟是在()A.1991年12月9日B.1992年2月7日C.1993年11月1日16.90年代以来,日本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加速走向()A.经济大国B.政治大国C.军事大国 D .文化大国17.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时期是在()A.1949年-1956年B.1956年-1973年C.1993年-2000年 D . 2000年后18.日本首相中曾根1982年11月27日就任首相后,明确提出的口号是()A.战后政治总决算B.战后经济总动员 C.战后军事大调整 D . 科技大发展19.日本政治大国战略的确立基础是()A.军事大国B.实现和平C.经济大国 D . 教育大国20.日本为了实现政治大国的梦想,1990年提出了()A. 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要求B.增加对外贸易的要求C.增加对外政治交往的要求 D . 增加军事预算的要求二、列举题1.列举1945-1968年美国民主党政府对内施政纲领2.列举欧洲联盟的主要经济成就5.列举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四个阶段及其特点6.列举战后美国四位总统的施政纲领7.列举战后美国三种经济模式及其特点8.列举战后英国衰落的表现及原因9.列举战后日本政治民主化改革内容10.列举1949——1973西德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四、名词解释题1.公平施政2.新边疆政策3.尼克松4.里根革命5.伟大社会6.欧洲经济共同体7.撒切尔革命五、简答题1.凯恩斯主义、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的主张有何不同?2.英国的国有化浪潮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战后日本政治民主化和经济民主化改革的内容及影响4.战后初期日本恢复和调整经济的主要措施5.结合史实分析战后日本经济腾飞的因素。
我国可从中借鉴哪些经验?6.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与西欧国有化有何不同?对美国经济有何影响?7英国撒切尔政府的经济政策与战后初期工党的政策有何不同?七、论述题1.1945---1972年美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
2.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和供给学派的思想主张对美国经济产生的影响。
3.二战后至20世纪60年代美国历届民主党政府在社会政策上对“新政”传统的发展。
4. 结合史实分析战后日本经济腾飞的因素。
我国可从中借鉴哪些经验?第一章练习题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4:DAAD5-8:ABBD9-12:DDDB13-16:AACB17-20:BACA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1956年至1973年,是日本经济恢复时期。
(×)2.战后,日本历届政府都大力推行"贸易立国"和"技术立国"战略。
(√)3.日本的日元还没有成为国际货币。
(√)4. 战后美国经济属于发达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5. 战后初期美国经济发展符合罗斯福模式。
(√)6.货币主义与凯恩斯主义是主张相近的经济理论。
(×)7.货币主义与供应学派是主张相近的经济理论。
(√)8.撒切尔革命的成功表明了货币主义与供应学派理论的成功。
(√)9.英国国有化运动和福利化政策加重了英国病。
(√)10.德国的分裂反应了冷战的加剧,德国的统一反应了冷战的结束。
(√)三、列举题1.列举1945-1968年美国民主党政府对内施政纲领杜鲁门的“公平施政”;肯尼迪的“新边疆”;约翰逊的“伟大社会”2.列举欧洲联盟的主要经济成就建立了关税同盟;实施共同农业政策;实现货币一体化3.列举战后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特点4.列举美国的国家特点年轻、快速、富有活力的资本主义强国;外来移民持续不断、居民流动性大、社会文化呈多元发展的国家;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的典型国家;强权政治的典型国家,认识美国的独特性。
5.列举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四个阶段及其特点(1)1945—1972: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经济繁荣(2)1973—1983:经济危机和经济滞胀(3)1983—1993:经济复苏、财政赤字严重(4)1993以后:经济繁荣,计算机等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支柱产业6.列举战后美国四位总统的施政纲领杜鲁门及其公平施政肯尼迪及其新边疆政策约翰逊及其伟大社会尼克松及其新联邦主义7.列举战后美国三种经济模式及其特点凯恩斯主义---罗斯福模式(大干预、小市场、高税收、高福利、高赤字、高增长)货币主义理论---里根模式(小干预、大市场、低税收、低福利、高赤字、高增长)新经济理论---克林顿模式(干预与市场结合、税收与福利兼顾、高增长与低通胀并存)8.列举战后英国衰落的原因1.二战的巨大破坏2.广大殖民地的丧失3.经济上长期患有英国病4.美、苏的崛起9.列举战后日本政治民主化改革内容(1)取消了天皇专制制度(2)确立了三权分立制度(3)确立选举制(参众两院)(4)实行了政党制10.1949——1973西德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第一,工业基础较好。
第二,政策适当。
适当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
第三,重视发展、引进和利用先进科技,大力培养人才。
第四,充分利用外国资本。
第五,稳定的社会环境。
第六,战后实行非军事化,全力进行经济设。
第七,劳动力素质较高,有奉献精神。
第八,加入欧共体。
第九,美国扶植。
四、名词解释题1.公平施政公平施政是杜鲁门政府的对内施政纲领,实质是使每个人都能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获得公平的一份,方法是实行最广泛的社会福利制度。
主要内容有政府机构改革、充分就业、扩大社会保障、解决公共住房、扩大民权、取消种族歧视和种族隔离等。
公平施政是罗斯福新政的继续和扩大。
由于保守派的阻挠和反对,实际效果是有限的。
但它对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实现更大程度的种族平等、使美国进一步向福利国家迈进等方面都起了积极影响,对美国社会改革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2.新边疆政策美国总统肯尼迪时期的社会经济政策(1分)。
1961年肯尼迪上台时面临美国实力下降,苏联卫星上天等挑战,提出要带领美国人民开拓“新边疆”的口号(1分),意即领导美国人民开发未知的领域和地区(1分);肯尼迪制定了宏伟的经济计划,中心内容为减税、扩大联邦政府开支刺激经济发展、发展空间技术等(1分);新边疆虽在某些领域取得部分成就,但由于肯尼迪遇刺等原因,新边疆大部分目标没有实现,后背约翰逊政府所继承,而浙江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到高峰(1分)。
3.尼克松美国的第37位共和党总统,于1969-1973年在位。
(1分)其上台时面临美国霸权衰落的局面,对内提出新经济政策和新联邦主义政策,对外推行尼克松主义,力图维护美国的发展和霸权。
(2分)在其赢得第二总统任期不久,因水门丑闻被迫辞职,(1分)是美国设立总统职位以来第一位面临弹劾而下台的第一人。
(1分)4.里根革命“里根革命” 是根据货币主义的理论实行的经济改革。
减少国家干预,实行市场经济;实行紧缩货币政策;降低税率,大幅减税;大规模消减社会福利。
“里根革命”是“撒切尔革命”的继续,完全改变了凯恩斯主义主导的加强国家干预的经济发展模式,是欧美经济发展史上的一场革命,使美国经济走出滞胀,开始复苏。
5.伟大社会约翰逊的“伟大社会”是对“罗斯福新政” 以来对内政策的继承与发展.是自“新政”以来最庞大的社会改革计划,并且在立法上取得了成功。
“向贫困宣战”、“不分肤色”是“伟大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约翰逊任内,国会共通过 435 项立法,实现了“伟大社会”的主要目标。
政府的减税措施,刺激了经济和利润大幅增长。
穷人减少了一半。
但对越战争激化了各种社会矛盾,到1968年,越战的失败使“伟大社会”计划大部分化为泡影。
6.欧洲煤钢联营协议欧洲一体化开始于欧洲煤钢联营协议。
(1分)1951年4月18日,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卢森堡六个欧洲大陆国家根据“舒曼计划”在巴黎签订了《欧洲煤钢联营协议》,(1分)该协议决定将成员国的煤、钢、铁矿砂等集中由新成立的超国家机构管理。
(1分)其宗旨不仅在于建立欧洲煤钢共同市场,而且试图通过它推动成员国的经济发展,加强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合作与协调。
(1分)欧洲煤钢联营的建立开创了欧洲联合的先河,它促进了各成员国资本的相互渗透,紧密了西欧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为欧洲进一步的一体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