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世界当代史复习

世界当代史复习

世界当代史复习名词1.联合国:1945年3月5日,美、苏、中、英、法五国向当时世界上的各个国家发出邀请,准备召开联合国大会。

1945年4月25日,联合国大会在美国旧金山召开。

50个国家的代表团参加了会议,共计282名代表,1726名顾问和记者。

最后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的有51个国家(包括波兰),《联合国宪章》于1945年10月24日生效,标志联合国正式建立。

联合国设立联合国大会、安全理事会等机构。

联合国成立后,在维护世界和平、缓和国际冲突以及经济和社会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为人类做出了巨大贡献。

2.冷战:“冷战”是相对于“热战”而言的,“热战”通常是指直接使用军事手段的战争。

而“冷战”是指二战结束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与以苏联为首的东方社会主义国家在对峙时,采用的除直接战争手段以外的其它方面的对抗,有时也有局部战争。

1947年美国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冷战的全面展开;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冷战的结束。

3.布雷顿森林体系:1944年7月1日,来自苏联、中国、美国等44个国家的730名代表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召开联合国家货币金融会议,协调各国经济,恢复战后经济。

会议最后通过三个重要文件:《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的最后决议书》及两个附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

规定建立两个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除此之外,还确定了两个挂钩原则,即美元与黄金挂钩以及资本主义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

这些文件和规定共同组成了“布雷顿森林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对二战后世界经济与金融产生了重要影响。

4.忠诚调查:是战后初期美国政府颁布的一项反共反民主的法令。

1947年3月,杜鲁门政府签署“9835号”行政命令,也叫“联邦忠诚法”。

主要内容:规定由美国司法部联邦调查局和各地成立的特别委员会对美国190万政府雇员进行审查,审查他们是否忠诚美国政府。

同时规定政府职员、大学教师、学术机关的研究员也必须宣誓效忠政府,如果发现不忠诚或不宣誓者,要强迫辞职或被解职,是战后初期美国政治反动的表现之一。

5.丘吉尔富尔顿演说:英国的前首相丘吉尔成功地领导了英国的反法西斯战争,但他却无力阻止战后英国的衰落,面对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他开始有意与美国联合,对抗苏联。

为了在美国国内制造苏联扩张和威胁的舆论,经过事前策划,1946年3月5日,丘吉尔由杜鲁门陪同,在美国密苏里州富尔顿城的威斯敏斯特学院,发表了题为“和平砥柱”的演说。

这篇演说以“铁幕”一词而闻名。

他宣称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降落下来。

铁幕后边的中、东欧国家受苏高压控制,由极权主义统治,根本没有真正的民主。

丘吉尔还提出:美国应负担起对未来的责任和使命。

丘吉尔演说揭开了冷战的序幕,为杜鲁门主义的公开出笼作了舆论准备。

6.杜鲁门主义: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在国会两院联席会议宣读一项国情咨文,是借援助希腊、土尔其之机,抛出的战后初期的美国外交政策。

内容:宣称世界划分“自由世界”和“极权政体”两大阵营;美国有领导自由世界的使命;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是极权政体,危害美国和国际的和平与安全;美国要援助某些国家复兴,以防止共产主义的渗入。

这一外交政策被称为杜鲁门主义。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美苏冷战的开始。

7.马歇尔计划:也称“欧洲复兴计划”。

是二战后美国对被战争破坏的西欧各国进行经济援助的计划。

1947年1月,杜鲁门提名马歇尔为国务卿,由他主持研究具体的援欧计划。

1947年6月5日,马歇尔参加哈佛大学的毕业典礼发表演说,概述了美国具体援欧的方针,此计划称“马歇尔计划”。

为了推行马歇尔计划,西欧各国通过参加经济合作发展组织,总共接受了美国包括金融、技术、设备等各种形式的援助合计130多亿美元。

该计划帮助战后欧洲恢复了经济,巩固了西欧的资本主义秩序。

同时美国通过推行马歇尔计划,在政治上也加强了对西欧的控制。

8.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世界上最大的军事同盟组织。

1949年4月,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丹麦、挪威、冰岛、葡萄牙、意大利签署《北大西洋公约》。

内容:集体武装防卫,协商共同行动,对一国或几国的进攻将被视为是对全体的进攻。

组织机构:北约理事会、防务委员会、盟军最高司令部。

总部设在布鲁塞尔。

成立之初其性质属于防御性的军事同盟组织,并且反苏的宗旨非常明确。

冷战结束后,北约的性质已经改变,变成了进攻性的军事同盟组织。

9.第四点计划:是战后美国全球战略部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美国同苏、英、法等国争夺广阔的第三世界,即经济不发达的亚非拉地区。

1949年1月,杜鲁门发表继任总统的就职演说,概述了美国的外交政策,其中的第四点,杜鲁门特别强调。

他指出:对广大的落后地区,我们必须着手拟定一个新的大胆的计划。

强调美国的工业发展和科学技术远远超过其他各国,美国愿意帮助落后的国家。

第四点计划主要提供的是技术援助,比如为实行第四点计划,美国向广大的亚非拉国家派出了2445名技术人员。

亚非拉共有33个国家和地区接受了第四点计划。

第四点计划是马歇尔计划的补充,是美国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计划的推行对受援国有一定的好处。

10.麦卡锡主义:1950年代美国出现的反共运动。

1950年2月9日,共和党参议员麦卡锡在西弗吉尼亚州惠林市发表演说,指责国务院中“充斥着共产党人”,在他任职参议员期间,大肆渲染共产党侵入政府和舆论界,促使成立“非美调查委员会”,在文艺界和政府部门煽动人们互相揭发,许多著名人士受到迫害和怀疑。

11.蒙哥马利事件:1955年12月,在亚拉巴马洲的蒙哥马利市,一位黑人妇女在乘坐公共汽车时,坐在了白人座位上,并且她因拒绝给白人让座而被捕。

称其是违反了市公共汽车公司关于种族隔离的法规规定,这激起广大黑人的义愤。

广大黑人在马丁•路德•金的领导下,开展了抵制乘坐公共汽车运动。

运动坚持了一年多,最终取得了胜利。

最高法院1956年12月,判决在公共汽车上实行种族隔离是违反宪法的行为。

这一事件揭开了战后美国黑人民权运动新高潮的序幕。

12.小石城事件:发生在学校的一起反种族隔离的事件。

1957年9月,阿肯色洲有9名黑人学生获得批准进入小石城州立中学就读,但遭到阿肯色洲洲长、种族主义者福巴斯的反对,并由此造成流血事件。

当时正好有国际会议在美国召开,在世界舆论的谴责下,艾森豪威尔平息了小石城事件,并允许9名学生就读该学校。

这一事件是黑人对美国种族隔离教育制度一次猛烈的抨击。

13.马丁•路德•金:美国著名的黑人民权运动的领袖。

他先后就读于克拉泽神学院和波士顿大学,于1955年获神学博士学位后,到亚拉巴马州蒙哥马利市得克斯基督教浸礼会教堂做了一名牧师。

他受甘地主义和基督教教义影响很深,是一位典型的和平主义者。

因此他主张非暴力斗争,强调在争取黑人自由平等权利的斗争中,不应该干违法的事。

他的主张得到了美国当政者的赞赏。

他是美国50、60年代黑人民权运动的主要领导者和组织者。

并为广大黑人争取到了越来越多的政治权力,同时引起美国政府更加关注黑人问题。

马丁•路德•金最终被种族主义者暗杀。

14.水门事件:包括案件本身和案发后引起的一系列司法问题。

1972年6月17日,争取尼克松连任委员会的5名成员闯入设在华盛顿水门饭店的民主党总部,实施非法窃听和偷拍文件,被当场抓获,民主党就此事提出诉讼。

随着案件的调查不断深入证明,作为总统的尼克松从事件开始就对案件的调查设置障碍,并向公众、国会撒谎大两年之久,滥用职权,破坏美国宪法的三权分立原则。

众议院司法委员会对尼克松进行指控并列出其罪状,尼克松面临被弹劾和辞职两个选择,他选择了辞职。

水门事件被称为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宪法危机,它使民众对政府的信心大大受损。

15.“多米诺骨牌理论”:1953年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上任后与他的国务卿杜勒斯一直在酝酿美国的外交政策。

1954年4月提出了“多米诺骨牌理论”,即你摆好一排多米诺骨排,只要推倒第一块,那么最后一块也会迅速倒下。

意思是说,如果一个国家落入共产党人之手,其它国家也会迅速陷落,那将对美国非常不利。

根据这一理论,1957年,艾森豪威尔在第二任期内提出了美国企图称霸中东的计划,后被称为艾森豪威尔主义。

内容是美国对中东地区提供经济和军事援助,必要时以武力保护,以防止共产主义在中东的扩张。

并要求国会两年内拨款四亿美元,向中近东国家提供援助。

16..列宁格勒案件:1949年列宁格勒党组织的一大批负责干部和著名人士突然被捕。

此案牵连到联共中央领导人,政治局委员、苏联部长会议副主席兼国家计委主席沃兹涅先斯基,党中央书记处书记库兹涅佐夫以及俄罗斯联邦共和国部长会议主席罗吉奥诺夫。

1950年9月,最高法院军事法庭确定以上三人犯有“叛国罪”,判处死刑。

1956年2月,苏共二十大上宣布这是贝利亚等人策划的冤案,宣布为受害者和列宁格勒党委会恢复名誉。

1957年2月,苏共中央监委会决定恢复沃兹涅先斯基等人的党籍。

17.医生谋杀案:18.欧洲共产党与工人党情报局:1947欧洲九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交流经验和配合行动的国际联合组织。

又称共产党和工人情报局。

1947年9月22~27日,在波兰南部西里西亚举行欧洲九国共产党和工人代表大会。

会议决定成立欧洲工厂党和工人情报局,由九国党各派两名代表组成,总部设在贝尔格莱德。

其主要任务是组织交流经验,必要时协调和统一各国党的行动。

情报局自1947年9月到1956年4月,总共存在将近九年。

它在反击美国冷战政策方面起了一定作用,但苏联通过情报局加强对东欧的控制和影响,甚至一度把内部斗争放在了首位,成为苏联推行大国沙文主义,压制各国的工具。

19.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为了打破美国的封锁,加强国际无产阶级的团结,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建国伊始采取了同苏联结盟的战略决策。

(1950年2月14日,中苏缔结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内容:两国为反对侵略和保卫和平,保证共同采取措施;双方保证以友好合作精神发展巩固两国间的经济与文化关系,彼此给予经济援助;条约有效期30年。

中苏结盟对于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和加强,以及反击美国的冷战攻势起了积极作用。

新中国改善了自己的外部环境,取得了恢复和发展经济,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有利条件。

20.苏共二十大:1956年2月14日,在赫鲁晓夫主持下召开的,这是斯大林去世后苏联首次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

会议有三项议程,第一,由赫鲁晓夫作党中央工作总结报告,主要是提出了“三和理论”,即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和平过渡;第二,选举新的中央委员会,大大增加了支持赫鲁晓夫的委员人选;第三,通过了《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

这次会议初步确立起了赫鲁晓夫的领导体制。

21.华沙条约组织:1955年为对抗北约组织而成立的政治军事同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