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保险业监管
第一节保险业监管概述
一、保险监管的含义
保险监管是指政府通过法律和行政的手段对保险市场的构成因素(保险人、保险中介等)进行的监督管理,是对保险行业行为的宏观调控。
二、保险监管的必要性
(一)社会公益性
(二)技术特殊性
(三)偿付能力的重要性
三、保险监管的目标
(一)保证保险人有足够的偿付能力,维护被保险人及受益人的合法利益。
(二)促进并维护保险业的公平竞争。
(三)防止保险欺诈,保证保险人的健康发展。
四、保险监管的方式
(一)公告管理:又称公告主义,指政府对保险人的经营不做任何直接的监督和干预,仅要求保险人按法律规定的方式及内容,定期将经营情况呈报主管机关予以公告。
(二)规范管理:又称准则主义,是由国家制定一系列的有关保险经营的法律、法规,要求保险业共同遵守。
(三)实体管理:又称批准主义,是指国家制定完善的管理规则,保险监管部门根据法律规定和赋予的权力,对保险市场尤其是保险业进行全面有效的监管。
保险人的设立必须经过政府的批准。
我国亦采用此方式。
五、保险监管机构
(一)政府依法设立的保险监管机关,如中国保监会。
(二)保险行业的自律组织——中国保险行业协会
第二节保险机构监管
一、保险公司的监管
(一)保险公司的组织形式
1、日本:株式会社(股份有限公司)、相互会社(相互公司)、互济合作社。
2、英国:股份有限公司、相互保险公司、个人保险组织形式。
3、中国:股份有限公司、相互保险公司。
(二)保险公司设立的条件(中国)
1、主要股东具有持续盈利能力,信誉良好,最近三年内无重大违法违规记录,净资产不低于人民币二亿元;
2、有符合法律规定的章程;
3、有符合法律规定的注册资本;
4、有具备任职专业知识和业务工作经验的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
5、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
6、有符合要求的营业场所和与业务经营有关的其他设施;
7、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规定的其他条件。
保险监督管理机构审查设立申请时,应当考虑保险业的发展和公平竞争的需要设立保险公司,其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为人民币二亿元,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根据保险公司的业务范围、经营规模,可以调整其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但不得低于本条第一款规定的限额。
保险公司的注册资本必须为实缴货币资本。
(三)保险公司的营业范围
1、金融业(银行、证券、保险、信托业之间)的兼业问题,即是否允许保险人兼营保险以外的金融业务,或非保险机构经营保险业务。
2、保险业内不同业务的兼营问题,即同一保险人是否可以同时经营性质不同的保险业务。
(1)财产保险业务,包括财产损失保险、责任保险、信用保险、保证保险等保险业务;(2)人身保险业务,包括人寿保险、健康保险、意外伤害保险等保险业务。
(3)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批准的与保险有关的其他业务。
同一保险人不得同时兼营财产保险业务和人身保险业务;但是,经营财产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经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核定,可以经营短期健康保险业务和意外伤害保险业务。
保险公司应当在国务院保险监管理机构依法批准的业务范围内从事保险经营活动。
(四)保险公司的市场退出
1、分立
2、合并
3、解散
4、撤销
5、破产
二、保险中介机构的监管
(一)保险代理人监管
(二)保险经纪人监管
(三)保险公估人监管
第三节保险业务监管
一、保险条款监管
(一)保险条款的含义
保险条款是保险人与投保人关于权利与义务的约定,是保险合同的核心内容。
(二)保险条款监管的必要性
(三)保险条款监管的方法
1、法定格式
2、事先批准
3、使用并备案
4、无须备案
二、保险费率监管
(一)保险费率的含义:是指各险种中每个风险单位的保险价格。
(二)保险费率监管的目的
1、保证费率的充足性
2、保证费率的合理性
3、保证费率的无歧视性(对寿险无此规定)
(三)保险费率监管的方法
1、事先批准
2、先备案后实施
3、先实施后备案
4、公开竞争
5、制定费率
三、保险经营行为监管
(一)对保险人拒保或终止保险的监管
1、明确规定保险人可以拒保或终止保险的情况
2、明确规定保险人不可以拒保或终止保险的情况
3、规定保险人拒保或终止保险的手续
(二)对保险人市场营销行为的监管
(三)对保险理赔的管理
1、建立保险理赔人员许可制度
2、防止保险人的不公平理赔做法
3、保险欺诈的防范
四、再保险监管
(一)再保险分出业务监管
(二)再保险分入业务监管
第四节保险财务监管
一、保险资金运用监管
(一)保险资金运用监管的类型
1、宽松型监管(以英国为代表)
2、严格性监管(以美国为代表)
(二)保险资金运用渠道的监管
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必须稳健,遵循安全性原则,并保证资产的保值增值。
中国保险资金的运用渠道主要有银行存款、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中国保监会指定的中央企业债券、同业拆借、证券投资基金、股票、投资不动产和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资金运用形式。
二、保险准备金监管
(一)保险准备金的含义
也称责任准备金,是保险公司用以准备支付已经发生或将要发生的保险赔偿或死亡/生存给付的基金。
(二)保险准备金的监管
1、核定保险准备金的种类
未决赔款准备金、已经发生未报告赔款准备金、未到期责任准备金、长期责任准备金、寿险责任准备金、长期健康险责任准备金等。
2、规定各种保险准备金的计提标准
未决赔款准备金按最高不超过当期已经提出的保险赔偿或者给付金额的100%提取;已经发生未报告赔款准备金按不超过当年实际赔款支出额的4%提取;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按当期自留保费收入的50%提取。
3、检查和监督保险准备金的计提
未按照规定提取或者结转各项责任准备金或者未按照规定提取未决赔款准备金的,由保险监督管理机构责令改正,并处以五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限制业务范围、责令停止接受新业务或者吊销经营保险业务许可证。
三、保险偿付能力的监管
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是指保险公司偿还债务的能力。
保险公司应当具有与其风险和业务规模相适应的资本,确保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00%。
偿付能力充足率即资本充足率,是指保险公司的实际资本与最低资本的比率。
保险保障基金,是指按照《保险法》和有关规定缴纳形成,在本办法第十六条规定的情形下,
用于救助保单持有人、保单受让公司或者处置保险业风险的非政府性行业风险救助基金。
保单持有人,是指在保险公司被依法撤销或者依法实施破产的情形下,对保单利益依法享有请求权的保险合同当事人,包括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
保单受让公司,是指经营有人寿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被依法撤销或依法实施破产的,接受该保险公司依法转让的人寿保险合同的经营有人寿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