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山东省滕州市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 第6课 对外友好往来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
山东省滕州市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 第6课 对外友好往来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
教师:唐朝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个繁盛的王朝,政治清明、国力强盛,在中国与邻邦的友好往来上也出现了空前盛况,我们通过几幅图片来了解唐代中外交往的景象。
思考:这三幅图片分别向我们反映出唐代的什么景象?
展示:《职贡图》、来唐商人图、唐代交通图三Xppt。
教师:由以上可以得出唐朝时中外交往比较活跃,这种活跃局面的出现有很多原因,请同学们结合课本28-29页的内容来讨论归纳。
C.唐朝时期有十几批遣唐使来华 D.日本按唐朝模式进行政治改革
2、下列人物在中外文化交流中作出了突出贡献,其中生活在唐朝的是
①X骞②玄奘③鉴真④X和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3、如果你想研究唐朝时印度和西亚的历史,最好的参考书籍是
A.《史记》 B.《资治通鉴》
C.《西游记》 D.《大唐西域记》
二、课程标准
以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三、教学目标:
清晰地阐述唐朝与日本、新罗、天竺交往的经过,明确唐朝与周边国家交往的目的、方式,能结合后边将要学习的内容概括出唐朝对外友好往来盛况局面出现的原因。
通过对鉴真、玄奘等人物在唐朝对外交流中的贡献进行分析,提高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唐朝对外交往的意义做出分析,提高学生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
通过对唐朝对外交往的意义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国家之间的友好交往是主流,国家间应该在友好平等的基础上展开合作互助,进而实现共同繁荣、共同进步。
四、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遣唐使和鉴真东渡、玄奘西游。
难点:唐朝对外友好往来的意义。
五、教学流程
设计说明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请同学们认真观看一组图片,思考:这些图片反映的是我国和周边哪些国家的友好往来呢?
展示:鉴真和玄奘图像;“比一比:中日、中印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鉴真和玄奘有何共同之处?”
教师:鉴真和玄奘出访他国的经历,我们不仅要学习他们的奋斗精神,而且也要看到他们代表的是中日和中印的友好交往。
(三)课堂小结,提炼升华:
教师:本节课通过学习唐朝与日本、新罗、天竺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友好往来,使我们认识到:唐代是中国古代一个辉煌灿烂的朝代,唐朝高度发达的文明影响了日本、朝鲜半岛等许多国家和地区,唐朝实行较为开放的对外政策,促进了本国经济文化的发展,也对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使中国成为亚洲诸国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和中心,在东西方交往中发挥了显著重要的作用。
说明:通过让学生思考现今中国与亚洲国家的友好交往,来提升学生想要了解唐朝时期的对外交往的兴趣。
说明:本环节要求学生通过阅读课本28页内容结合图片来分析唐朝对外友好局面出现的原因。
说明:此环节要求学生通过探寻鉴真事迹的方法来看鉴真对日本所做的贡献。
说明:此环节要求学生通过讨论,归纳总结唐朝和日本的交往方式,以及唐文化对日本的期,中日之间便进行了友好往来,中国文化至今对日本有着一定的影响。
探寻二:X致远入唐 求学、为官
教师:在前面我们学习了唐朝的科举制,了解到唐朝的统治者通过科举制来培养和选拔官员。唐朝有一位叫X致远的特殊官员,问什么说他特殊呢?因为他是一位新罗人,年轻时,来唐求学通过进士科考试在唐为官。新罗人能够来唐求学为官,这已表明唐朝与新罗的交往比较密切了。那究竟是怎么样的呢?现在,请同学们拿出导学案,小组内合作完成探究二的题目。
第六课 对外友好往来
一、本课教材地位分析:
隋唐时期是继秦汉之后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二个高峰,尤其是唐朝在世界上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中国古代社会从汉朝直至明朝,在处理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上一直采取积极的开放政策。汉代丝绸之路的开通,打开了中国通往世界的大门。唐朝不仅以博大精深的文化影响着周边国家,更兼容并蓄地吸收各国文明,扩大了“中华文化圈”的影响,对世界经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通过本节课学习使学生明确唐朝在世界历史上的作用,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领会“走出去,引进来”的深刻内涵。
展示:鉴真图片;“探寻一:鉴真东渡 传道艺、扬唐风”
教师:有关鉴真,在中外交流史上流传着许多佳话,郭沫若先生曾写了一首诗赞扬鉴真。请同学们认真品读这首诗,同时结合课本第30页的内容,找出鉴真在日本所做的贡献。
展示:“读诗赏史”----郭沫若的题诗;鉴真东渡后,在日本是怎样“传道艺”的呢?
教师:高僧鉴真在唐玄宗在位期间,历经六次才东渡成功。到达日本后,积极地传播唐文化。
展示:玄奘图;“探寻三:玄奘西游 访佛寺、传佛学”
教师:“玄奘西游”这一小节的知识,我们以小组竞学的形式来展开。请同学们结合课本第31页的材料,小组自主学习完成屏幕上的问题。
展示:“小组竞学”
教师:玄奘是唐朝佛学领域的一位高僧,他西游取经,促进了中印的友好交流。那同学们想一下:玄奘和高僧鉴真有何相似之处呢?
今后改进的地方:课前做好备课,积极参与集体备课;提问后尽可能的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课堂小结让学生来总结;多给学生讲授一些历史学习方法。
4、请同学们课下查阅资料,找一找在唐朝还有哪些国家与唐朝有着有些往来呢?
(可以用表格的形式呈现出来)
测验题目二:完成《助学》第六课的内容。
“X致远入唐”——唐朝与新罗
“玄奘西游”——唐朝与天竺
七、板书设计
“鉴真东渡”——唐朝与日本
第6课对外友好往来
八、教学反思
本课的课标要求是以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课堂教学紧扣课标进行,通过一定量的史料、图片、地图,使学生对唐朝周边的国家的地理位置,以及唐朝对这些国家的影响能够有更加直观的认识,教学效果较好。针对本课教材,对内容进行了提炼,以唐朝时期中外交流的三位友好使者为主线,分“鉴真东渡”、“X致远入唐”、“玄奘西游”三部分来阐述唐朝与日本、新罗、天竺的交往,历史线索明确,学生易于理解。此外,“小组竞学”部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调动了他们参与课堂的积极性。通过本课教学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课容量稍多,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有些不足;课堂小结上主要是老师讲授,学生自主整理没有做好。
展示:构建体系
教师:今天的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经济高度发展时期,我们能从唐朝的对外交往中得到什么启示?
展示:图像、出访实录《为了世界更美好》封面。
六、课堂检测
测验题目一:
1、某某世博会日本馆里,有一个以“遣唐使”为中心的展区。下列关于唐朝与日本交往的说法,错误的是
A.玄奘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 B.两国之间有贸易往来
展示:有关鉴真传播唐文化的资料及唐招提寺图片。
教师:鉴真为中外交流史上的一位典型代表,那么唐朝时期,中日之间是如何展开往来的呢?请同学们拿出导学案,结合课本29页的内容,小组内合作完成探究一的内容。
展示:“合作探究一”
教师:唐朝时期,日本十分重视唐朝,他们主要通过派遣唐使、留学生、留学僧来唐学习唐文化,同时还与唐朝进行贸易往来。遣唐使回国后传播了唐文化,唐文化给日本的发展带来了一些影响。我们通过几幅图片来详细的了解一下。
展示:播放图片:中国分别与日本、朝鲜、韩国、印度友好往来的图片。
教师 :现今,我国与我们的“亚洲兄弟”日本、朝鲜、韩国、印度在外交上建立了密切关系,而早在唐朝,中国就已经与周边许多国家有了密切往来(展示:唐朝初期疆域图)。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6课《对外友好往来》(展示:课题)。我们来了解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学习重点、难点(展示:学习目标)。
展示:X致远图片;“探寻二:X致远入唐 求学、为官”
教师:从唐朝与新罗的交往中我们可以看出,国家之间的友好往来是一个双赢的过程。
探寻三:玄奘西游 访佛寺、传佛学
教师:同学们还记不记得西汉末年传入中国的佛教起源于什么地方吗?
展示:唐朝时修建的乐天大佛图
教师:唐朝时,佛教圣地有着一个名为天竺的国家,佛教在唐朝得到进一步的推广。此时期,在佛教领域出现了一位促进中印友好往来的使者,他就是——玄奘。
说明:此环节要求学生通过阅读课本相关内容,了解X致远以及唐与新罗的交往。
说明:此环节要求学生通过阅读课本来设置有关玄奘西游的知识点问题。同时小组之间展开竞学,“你问我答”。
说明:此环节要求学生在回顾全课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老师的梳理对整节课的框架知识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并能做到自主总结。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
展示:“七嘴八舌”---唐对外友好往来盛况出现的原因?
教师:唐朝对外交往局面的出现与唐朝自身的强大是分不开的,同时唐统治者开明的对外政策以及发达的对外交通都为这个局面的出现提供了客观条件。
展示:唐对外友好往来盛况出现的原因归纳。
探寻一:鉴真东渡 传道艺、扬唐风
老师:唐朝时期出现了三位著名的历史人物,他们为中外友好往来做出了巨大贡献,今天我们就追寻着他们的脚步来学习唐朝时期的中外交往。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位中日友好使者---鉴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