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红霉素发酵生产工艺设计

红霉素发酵生产工艺设计

化学反应与构效关系分析
如何通过“修饰结构”达到“改良药效”的目标?基糖和红霉糖缩合而成的碱性苷。

⑵红霉内酯环为14个原子的大环,环内无双键,偶数碳原子上共有六个甲基,在9位上有一个羰基,C3、C5、C6、C11、C12共有五个羟基。

⑶内酯环的C3通过氧原子与红霉糖相连,C5通过氧原子与去氧氨基糖连结(苷键)。

3.红霉素的理化特性
⑴物理特性
⑵化学特性:
成盐反应:能与酸结合成盐,盐易溶于水。

水解反应:在酸性条件及碱性条件
下均可水解。

酯化反应:可与有机酸生成酯类衍生物。

基团化反应:斐林、杜伦反应。

2.4二硝基苯肼反应。

4. 红霉素的生物合成
红霉素是由红色糖多孢菌在特定的培养条件下所产生的一种弱碱性次级代谢产物。

⑴微生物次级代谢的特征
⑵次级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
次级代谢产物生物合成的调节机制
微生物的代谢调节主要依靠两个因素来实现,酶活性的激活与抑制;酶合成量的诱导的阻遏。

5.红霉素发酵工艺流程
3 制订
计划听取学生的汇报交流
小组代表介绍交流资讯问题
分析红霉素的合成途径
红霉素的生物合成
第一步:丙酰COA合成、甲基丙二
多媒体
参考资料
课件
20
酰COA合成
第二步:丙酰COA+6甲基丙二酰COA聚合并环化6-脱氧红霉内酯B 第三步:6-脱氧红霉内酯B羟基化、糖基化、红霉素D
红霉素D羟化红霉素C羟化
红霉素A
4 讨论
决策
方案对学生的交流及点评进行评价
对重点、难点加以讲解说明(利用多
媒体课件)
红霉素的结构
3.理化性状
4.合成原理
红霉素的生源主要来自葡萄糖和氨基

1.利用葡萄糖氧化代谢形成丙酮酸再
转变成丙酸;形成乙酰 CoA、丙二酰
CoA ,生成聚酮。

2.葡萄糖代谢形成红霉糖和去氧氨基
已糖。

3.利用缬氨酸代谢形成2-甲基丙二
酸,
4. 氨基已糖上的甲基来源于蛋氨酸。

N来源于谷氨酸
各组交流、讨论
根据红霉素的结构确定其发酵
红霉素发酵工艺流程
砂土孢子——母斜面孢子——子斜面
孢子——摇瓶种子——种子罐种子—
—发酵液——提取精制
多媒体
参考资料
网络
20
5 实施
计划巡回指导分组讨论
解读红霉素发酵工艺流程
多媒体
参考资料
网络
20
6 结果
展示听学生的汇报各组代表交流汇报多媒体
参考资料
20
7 反馈
评价点评总结自我评价
小组评价
多媒体
参考资料
20
8 布置
作业
预习:放线菌生产菌种的扩大培养听参考资料10 课后体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