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测试题及答案解析全套模块综合测评(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下列关于反应热的说法正确的是()A.已知C(石墨,s)=C(金刚石,s) AH= + 1.9 kJ-moF1,说明金刚石具有的能量比石墨低B.已知H+(aq) + OH (aq)=H2O(l) A//=-57.4 kJ mol-1, 20 g 氢氧化钠固体溶于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吋放出的热量大于28.7 kJC・已知甲烷的燃烧热为890.3 kJ moF1,则表示甲烷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H4(g)+2O2(g)=CO2(g)+2H2O(g) AH= —890.3 kJ-mol-1D.将0.5 mol N2和1.5 mol出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N比仗),放热19.3 kJ,其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 2NH3(g) AH=—38.6kJ molT【解析】A项,题给反应吸热,故金刚石能量比石墨高;C项,生成的H2O(g)不是稳定氧化物;D项,合成氨反应为可逆反应,0.5molN2和1.5 mol H2不能完全反应,故无法判断的数值。
【答案】B2.把0.6 mol X气体和0.4 mol Y气体混合于2 L容器中,使它们发生如下反应:3X(g)+Y(g>=〃Z(g)+2W(g), 5 min末已生成0.2 mol W,若测知以Z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0.01 molL-^min-1,则上述反应中〃的值是( )A. 1B. 2C. 3D. 4【解析】由题意知z?(W) = 2 LxTmin=^*^ mol-L_I-min_1,根据斤:2=e(Z) : c(W)知= 1 O【答案】A3.(2015-北京高考)最新报道:科学家首次用X射线激光技术观察到CO与O在催化剂表面形成化学键的过程。
反应过程的示意图如下:表示0 "〃〃〃〃〃〃〃〃• 表示催化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CO 和0生成CO2是吸热反应B. 在该过程中,CO 断键形成C 和OC ・CO 和0形成了具有极性共价键的CO2D. 状态I -状态III 表示CO 与O2反应的过程【解析】 A .状态1总能量为反应物总能量,状态m 总能量为生成物总能量,由图示 知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故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B.从状态I 、II 、III 的图示 可以看出,反应中CO 并未断裂成C 和O, C 、0原子间一直有化学键。
C.由图示可以看出, CO 和0生成了 CO2, C02分子中C 与0形成极性共价键。
D.状态I f 状态III 表示CO 与0 反应生成C02的过程,并不是CO 与02的反应过程。
【答案】C4. 在一定温度下,向Q L 密闭容器中加入1 molO?和2 mol NO,发生如下反应:02(g)+ 2N0(g) 2NO 2(g),此反应不一定达平衡的是 ( )A. 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变化B. 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不随时间变化C. 容器内Ch 、NO 、NO2的浓度之比为1 : 2 : 2D. 单位时间内生成1 mol C )2,同时生成2 mol NO2【解析】 A 项,该反应气体数目有变化,当容器馬压强不随时间变化时,必达平衡;B 项必达平衡;C 项中,其比例是反应方程式中的系数比,不能反映量已固定,所以,不一定 是平衡状态;D 项,02的生成是逆向反应,生成NO?是正向反应,比例1: 2与化学方程式 系数相符,必是平衡状态。
【答案】C5. 对于可逆反应:2A(g)+B(g) 2C(g) 下列各图正确的是()状态I状态IT 状态11C D【解析】 B 项,增大压强,巩正)、巩逆)均增大,故错误;C 项,催化剂对化学平衡无 影响,故不改变c (C ),错误;D 项,温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A 的转化率减小,故A 的转 化率:10°C>100°C 。
【答案】 A6. :2015・上海高考)已知H2O2在催化剂作用下分解速率加快,其能量随反应进程的变化 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加入催化剂,减小了反应的热效应B. 加入催化剂,可提高H2O2的平衡转化率C ・H2O2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H 2O 2 - H 20 + O2 + QD ・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解析】 A.加入催化剂,减小了反应的活化能,使反应在较低的温度下发生,但是 反应的热效应不变,错误。
B.加入催化剂,可提高H2O2的分解反应速率,该反应不是可逆反 应,而且催化剂不能使平衡发生移动,因此不存在平衡转化率的提高与否,错误。
C.在书写 热化学方程式时,也要符合质量守恒定律,而且要注明与反应的物质多少相对应的能量和物 质的聚集状态,错误。
D.根据图示可知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该反应是放热 反应,正确。
A 的转化率【答案】D7. 某小组为研究电化学原理,设计如图装置。
下列 的是()A ・a 和b 不连接时,铁片上会有金属铜析出B ・a 和b 用导线连接时,铁片上发生的反应为:C ・无论a 和b 是否连接,铁片均会溶解,溶液均 接变成黄色D. a 连接直流电流正极,b 连接直流电流负极,电 U寸,Cu?+向铜电极移动 【解析】 A 项,a 、b 不连接时,Fe 片发生反应: :^=Fe 2+ + Cu,故正确;B 项,a 和b 用导线连接时形成 作负极:Fe-2e _=Fe 2+, Cu 作正极:Cu 2++2e _:=Cu;从蓝色逐渐变为浅绿色(F C 2+),再逐渐变为黄色(F (?+); D 项,为电解池,Ci?*向阴极(Fc )移动。
【答案】A8. 在体积都为IL, pH 都等于2的盐酸和醋酸溶液中,投入0.65 g 锌粒,则下图所示 比较符合客观事实的是()产生出的量 CH 3COOH> °T Q T X T 2 时间c【解析】 明确图像的点、线等的含义以及曲线走势表明的化学意义等。
结合题中数据 知:盐酸的量不足,恰好消耗0.325 gZn,醋酸足量,所以反应产生H2的量醋酸为盐酸的2 倍,又因起始时溶液中c (H+)相等,且开始时反应速率相同,随反应进行,醋酸中c (H+)下降 小,反应速率快,C 项正确,选项A 中起始时溶液pH 为2而不是0。
【答案】 c9. (2015-安徽高考)某同学将光亮的镁条放入盛有NH 4C1溶液的试管中,有大量气泡产 生。
是()选项 实验及现象 结论叙述正确 C 项,溶液 Cu 2++ 2e"从蓝色直 压足够大 Fe+Cu 2+原电池,FeB收集产牛的气体并点燃,火焰呈淡蓝色反应中有H2产生C收集气体的同时测得溶液的pH为&6弱碱性溶液中Mg也可被氧化D将光亮的镁条放入pH为8.6的NaOH溶液中有气泡产牛弱碱性溶液中OIT氧化了Mg【解析】A.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只有NH3。
B.由于NH4CI溶液水解后显酸性,故产生的气体中含有H2。
C.pH = 8.6的溶液显碱性,故弱碱性溶液中Mg可被氧化。
D.溶液中有气泡产生,生成的气体是H2,是H+将Mg氧化而不是OH一将其氧化。
【答案】D10.如图所示装置中,a、b都是惰性电极,通电一段时间后,b极附近溶液呈蓝色。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x是正极,y是负极B.a极产生氢气,b极生成【2C.a极和Pt电极都有气泡产生D.U形管中溶液的碱性增强【解析】淀粉遇碘变蓝一b极生成b,即确定b极发生反应2r-2e_=I2,则b极是阳极,x是负极,y是正极,a极H+放电,发生反应2H++2e_=H2 f ,产生氢气,U形管电解中总反应式为2KI+2H2O^=2KOH + H2 t +12,溶液的碱性增强,故A错误,B、D正确; 石墨为阴极,餡为阳极,电极反应分别是Cu2++2e"=Cu,4OH~-4e"=2H2O + O2 t , C正确。
【答案】A现 象 Fe 表面产生大量无色气 泡,液面上方变为红棕 色 Fe 表面产生少量红棕色 气泡后,迅速停止 Fe 、Cu 接触后,其表面 均产生红棕色气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I 中气体由无色变红棕色的化学方程式:2NO+O 2=2NO 2B. II 屮的现象说明Fe 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层,阻止Fe 进一步反应C. 对比I 、II 屮现彖,说明稀HNO3的氧化性强于浓HNChD. 针对III 中现彖,在Fc 、Cu 之间连接电流计,可判断Fc 是否被氧化【解析】 A.铁放入稀HNOa 中发生反应Fe+4HNO3=Fe(NO 3)3+NO t +2H 2O, NO 逸出,遇到Ch 生成NO?,气体由无色变为红棕色。
B.铁放入浓HNO3中,在常温下会钝化, 即在Fe 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膜,阻止Fe 进一步反应。
C.浓HNO 3的氧化性强于稀HNO 3o D.在铁、铜之间加一个电流计,根据电子的流向,可判断铁是否被氧化。
若电子由铁移动到 铜,则铁被氧化。
【答案】C12. (2015-安徽高考)25 °C 时,在10 mL 浓度均为0.1mol-L'1的NaOH 和NH 3 H 2O 混合 溶液中滴加0.1 mol L-1盐酸,下列有关溶液中粒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A. 未加盐酸时:c(OH _)>c*(Na 1)=c(NH 3-H 2O)B. 加入 10 mL 盐酸时:C (NH4)+C (H +)=C (OH")C ・加入盐酸至溶液pH = 7时:c(C 「)=c(N 『)D.加入 20 mL 盐酸时:c(CF)=c(NHj)+c(Na +)【解析】 A. NH 3 H 2O 是弱电解质,能微弱电离,溶液中c(Na +)>c(NH 3 H 2O)o B.当 加入10mL 盐酸时,恰好将NaOH 中和完,溶液中c(Na +)=c(Cr ),根据电荷守恒式c(Na +)+C (NH ;)+C (H +)=C (C 「)+C (OH —)可知 c(NH^)+c(H+)=c(OH —)。
C.溶液 pH = 7 时,溶液中c(H +)=c(OH"),根据电荷守恒式可知c(Na+)+c(NH :)=c(C 「)。
D.加入20 mL 盐酸时,恰好 将 NaOH 和 NH3-H2O 中和完,根据物料守恒有 c(Na +)4-c(NH ;)+c(NH 3-H 2O)=c(CF)o【答案】B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2分)(3)从化学键的角度分析,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反应物的化学键的破坏和牛成物的化学键 的形成过程。
化学键H H N H N=N 键能/kJ moP 1 436 a94513. (12分)为解决能源短缺问题,工业生 合理利用化学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