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学期课程纲要
学校名称:XXX
课程名称:数学
课程类型:必修
教材来源:四年级数学下册青岛版
试用年级:小学四年级
课时:60课时
开发教师:XXX四年级
日期:2020年2月10日
课标分析】
本学期数学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小数的意义,探索一些图形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了解一些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体验简单图形的运动过程,能在方格纸上做简单图形运动后的图形,了解确定物体位置的一些基本方法。
此外,学生还将掌握测量、识图和画图
的基本方法,并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掌握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包括“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和“实践与综合应用”这四个方面。
其中,“数与代数”领域的教学内容包括计算器、用字母表示数运算律、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这五个单元;“空间与图形”领域的教学内容包括认识多边形、观察物体这两个单元;“统计与概率”领域包括统计这一个单元;“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的教学内容包括图形的密铺、消费知多少两部分。
学情分析】
学生数学课上能积极思考,能积极搜集有关的数学信息,具有一定的信息辨析、加工能力。
约有80%的学生能及时完成作业,90%的学生具有良好的书写惯。
但是部分不能完成作业的学生影响了他们的数学上的发展。
掌握基础知识较好,能通过自主练掌握基本技巧;能用数学的眼光发现身边的数学问题,并将所学的知识用于数学实践。
学生具有良好的学生的空间思维、想象能力。
学生对研究数学兴趣较高,约有30%的
学生在数学上有较好的发展。
大部分学生能通过各种研究方式自己解决研究上遇到的问题。
这学期需要进一步培养学生数学研究的兴趣。
特别是不愿写作业的学生及不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应适当降低对他们的要求,使他们乐于学数学。
进一步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目标】
第一单元:
1、结合生活中大数目的计算,初步认识计算器,学会用
计算器进行一些简单的、必要的计算。
2、能借助计算器探求给定事物中隐含的规律,并能对探
索出的规律做出有说服力的说明。
3、在实际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计算器的快捷、
方便,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1.研究分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能够读、写和比较分数,
掌握分数的大小关系。
2.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应用,能够进行分数的加、减、乘、
除运算,掌握分数的运算法则。
3.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能够运用分数进行计算和比较大小,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4.通过分数的研究,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耐心和毅力。
5.在研究分数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美妙和实用性,增强
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1.学生需要能够独立分析和解决简单的小数加减计算问题,并掌握进位和退位的算法。
2.学生需要体验估算解决问题的过程,并能结合具体情景
进行估算。
3.学生需要养成学科学的惯。
第八单元:
1.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学生需要通过操作和思考进一步
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感受统计的意义,学会求解较复杂平均数的方法,并能运用平均数分析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进一步
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
3.学生需要增强于他人交流的意识和能力,体验已经学过
的统计知识,树立研究数学的信心。
课程内容:
第一单元:泰山古树
1.学生需要认识计算器并学会进行计算,同时探索计算规律。
2.学生需要用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估算意识。
3.学生需要回顾总结所学内容。
第二单元:能减排
1.学生需要学会用字母表示数和常见的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
2.学生需要用字母表示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性质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3.学生需要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第三单元:快乐农场
1.学生需要掌握加法和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2.学生需要更好地理解运算,掌握运算技巧,提高计算能力。
第四单元:巧手小工匠
1.学生需要认识三角形的意义和稳定性。
2.学生需要掌握三角形的分类和三条边的关系,以及三角形内角和。
3.学生需要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第五单元:动物世界
1.学生需要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为今后研究小数运算打好基础。
2.学生需要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并求值。
3.学生需要掌握小数的大小比较、化简、改写和小数点位置移动等技巧,以及求近似数和名数的改写。
4.学生需要回顾总结所学内容。
6.通过趣味拼搭,学生可以观察不同位置的物体并辨认它们的形状,从而培养空间观念,为后续研究打下基础。
7.小数加减算法可以解决简单的问题,并能正确处理需要进位或退位的算法问题,例如解决奇异的克隆牛问题。
8.研究平均数的意义和方法,能够分析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例如运用平均数进行消费分析。
课程实施:
1.实施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绿色多元课堂教学。
2.加强直观教学,联系生活实际,利用教具和电教教材,
调动学生研究的积极性。
3.加强素质教育,重视情感教育在教学中的作用,耐心帮
助每一个学生,实现人人都学到有价值的数学。
4.引领学生尝试自主运用已掌握的科学探究方法和已有知识,解决具体问题,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5.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激发他们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觉主动地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的意识。
6.借鉴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水平,指导学生积极参与
各种探究活动,提高学生研究数学的兴趣。
课程评价:
综合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办法,实施等级评价,学期末根据过程评价和期末考试成绩分别占一定权重相加,得出学生的学期最终成绩。
1.过程评价占30%,包括课前预情况、课上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单元测试。
2.学期末成绩评价占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