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库管理员应知应会
粮食保管员技师复习纲要
第一章仓库设施管理
1—1 仓库结构维护
1、仓房结构维护,首先要熟悉仓房类型、仓房结构、储粮种类和堆装形式。
一、粮油仓房隔热层检查
2、注意事项:隔热层完好检查时,务必系统、全面;隔热层效果检查时务必科学、准确。
3、隔热层形式:松散材料保温层、板状材料保温层、整体现浇保温层、架空隔热层。
4、一般人工观测法检查,重点检查有无起鼓、松动、变形、开裂、脱皮、爆灰、翘边、外露等异常现象;架空隔热层气
5、隔热层效果检查方案:
(1)检测仪器设备:主要有水银温度计、米温仪、红外线测温仪、粮情检测系统、手持测温分机等,但要求仪器设备的≤1℃。
(2)检测点设置:仓房隔热实仓检查时可在粮面表面或粮面下30—50㎜处设点;对仓墙隔热实仓检查时,可在与墙接50㎜处设置检测点。
(3)检测时间:每天3—4次,分别为8:00、12:00、14:00、18:00。
(4)检测结果分析和定性评价:在同一地区、同一朝向、同一时段、同一对应位置上内外温度差值越大,表明隔热效果
二、仓房隔热层维护
6、分层铺设,每层虚铺厚度≤150㎜。
7、当采用有机胶结材料时,保温层含水量≤5%;当采用无机胶结材料时,保温层含水量≤20%。
8、保温层采用水泥砂浆进行粘贴时,施工气温≥5℃。
9、采用沥青保温层时,沥青加受热温度≤240℃,使用温度≥190℃,施工气温应≥-10℃;膨胀蛭石、膨胀珍珠岩预热温
100—120℃。
三、仓房密闭结构维护
10、裂缝处理采用丙酮、固邦中性粘胶、无纺布等材料,采用二布三涂气密性处理。
1—2 设备技术改造
11、各类输送机的改造
一、粮情测控设备的保养与维护
12、组成:按结构分为三种,第一种由计算机、测控主机、测控分机、分线器和测温电缆组成。
第二种由计算机、测控主机、测控分机、测温电缆组成。
第三种由计算机、测控分机、分线器和测温电缆组成。
13、注意事项:
(1)严格按照说明书,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操作。
(2)进出粮和熏蒸作业时,保养和维护尤为重要。
(3)定时检查,随时检修。
二、粮油干燥机械的保养与维护
14、塔式烘干机(以燃煤为热源)
(1)组成:主体由储粮段、干燥段、冷却段和排粮机构等组成,辅助装置有:热风炉、风机和输送设备。
(2)润滑部位的润滑油首次运行200h,全部放出清洗,以后每个干燥期更换一次。
(3)每个干燥期结束用80—100℃热风吹0.5h,对干燥机进行干燥。
(4)常规燃烧热风炉由燃烧炉与换热器组成,包括燃烧系统、冷风系统、热风系统、保温系统、电气系统和余热回收系统。
保养重点部位是炉排、炉膛内壁和换热器列管。
15、矩形筛网柱式烘干机(以燃油为热源)
(1)主要是对有关链条的润滑,皮带张紧度的调整和燃料系统、燃烧系统、水分检测器的清扫。
(2)空气滤清器每隔4年更换1次。
第二章粮情检查
2—1 检查储存粮油温度
16、近期粮温变化中的“近期”指今后两个月内,粮温变化用“升高”或“降低”表示,要分析近期全仓、上层、中层、下层平均粮温。
17、粮情稳定状态可采用:“安全”、“容易生虫”、“容易发热”、“容易生霉”表示。
18、储存品质检测指标主要包括储粮的色泽、气味、品尝评分值、脂肪酸值(KOH,㎎/100g)、面筋吸水率(%)等。
19、品质判定用“宜存”、“轻度不宜存”、“重度不宜存”表示。
20、品质变化趋势用“缓慢变化”、“正常变化”、“加速劣变”表示。
21、预测粮食储存品质变化趋势时,要根据粮温变化,结合粮食含水量、粮堆含氧量来进行综合分析,不能单一根据粮温预测。
一、温度与储粮关系
22、一般处于安全水分内的粮食,只要把粮温控制在15℃以下,就能抑制粮食的呼吸作用,使其呼吸作用明显减弱,保持粮食良好品质,实现粮食安全储藏。
23
24
25
26
3540
55606575 27
28
2950
40
30
31
322637
331077
2 2
34
2 3
35
36
37
2 4 38
2 5 39
3 1
40
41
42
43
441520 151048 612810
45153510 461
4750
4820
49
50
1
51
520.1
53 1.5 1.8 1.8
54
55
56
57151715
15
580.46
0.520.58
5926510 3 2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231300
3 3
74
75
76
77
78
79
80
2、密闭时间指粮堆各部位均达到设定浓度后维持的时间。
3、当有谷蠹、米象、锈赤扁谷盗时建议磷化氢浓度采用300—500ml/m3
81、磷化铝片剂和丸剂单位用药量
82、CO2对磷化氢熏蒸的增效作用有三个方面:刺激昆虫呼吸、“牵手作用”、“占位”理论。
从经济和有效考虑,CO2对磷化氢熏蒸的最佳增效浓度为4—10%。
210 m3粮堆使用25kgCO2,可达到5%的CO2浓度。
二、储粮害虫防治
83、大部分储粮害虫适宜的温度范围:15—40℃。
84、害虫致死的原因:新陈代谢受阻、酶活性受到抑制、细胞膜的机械损伤、细胞原生质脱水。
前两个是寒冷伤害(15℃以下),后两个是冷冻伤害(-10℃以下)。
85、低温防治方法:自然冷冻杀虫、机械通风冷冻杀虫、利用谷冷机防治害虫。
86、气调防治:人为控制和改变害虫生活环境中大气的组成成分,从而达到抑制害虫发生和发展,甚至杀死害虫的目的。
主要是充N2和CO2。
87、不同虫种对CO2的忍耐力大小排序:杂拟谷盗>赤拟谷盗>玉米象>米象>谷蠹。
不同虫期对CO2的忍耐力排序:成虫期>幼虫期>蛹期>卵期。
88、利用CO2气调要达到彻底杀虫效果,要求CO2浓度要达到35%以上,维持时间不少于15d。
89
90
910.85
3 4
92
93
94
27
95
96
97
3 5
98
99
100
3 6
101
102
103
4 1
104
4 2
105
106
4 3
107 108
名词解释:比容——馒头体积(ml)/馒头重量(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