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一辛亥革命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一辛亥革命
5、列宁在评论近代中国的某一事件时指出,标榜“自 由”、“民主”、“共和”的欧洲资产阶级国家,并 没有支持中国的革命运动;相反,这一运动激起了他 们“掠夺中国”的欲望,为此还与中国的落后势力 “实行联盟”。列宁所指的事件是
A.义和团运动 C.五四运动
B.辛亥革命 D.国民革命
第三讲 民国之憾:袁氏篡权夺果实
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帝国主义的支持 革命派的软弱、
对 清:逼宫退位
缺乏实力
立宪派、旧官僚 的拥护
对革命派:迫孙让位
依托:在军队中的影响
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逼清帝退位 袁通电赞成共和,孙中山辞职 过程
参议院选举袁为临时大总统
袁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第三讲 民国之憾:袁氏篡权夺果实
年 仅 六 岁 的 宣 统 皇 帝
退 位 诏 书
推翻清朝统治,结束君主专制
第四讲 丰碑永铸:中山伟业传千秋
材料二:1915年,袁世凯公开复辟帝制,遭到 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83天后被迫取消帝制。 1917年,军阀张勋拥戴清朝废帝溥仪登基,在 全国人民的怒斥声中,12天后复辟丑剧草草收 场。
思想进步——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 国临时大总统。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篡夺,资 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夭折了。
就任临时大总统后袁世凯和北洋军将领的合影
临时大总统袁世凯
反帝反封 第四讲 丰碑永铸: 中山伟业传千秋
(意义)
思想进步 经济发展
民生风俗
第四讲 丰碑永铸:中山伟业传千秋
材料一: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 民主革命……为中国革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使 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 —— 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的报告 反帝反封
人民版必修一
专题三
第2课
泉州市中山路
哈尔滨市中山路
杭州市中山路
无锡市中山路
神州大地上以孙中山命名的道路有一百八十多条, 中山路 其修筑的年代和在城市空间的位置虽然各不相同,但 你是城市的血脉哟,你是中国的记忆。 它们有着一样的主题,都是为了永久的记忆和深切的 你是城市的家谱哟,你是中国的传奇。 怀念,都是为了理想的放飞和愿景的表达,都是希望 你是城市的追求哟,你是中国的意志。 把孙中山先生的精神和品格,以及开创的事业一代一 你是城市的向往哟,你是中国的期冀。 代地传承下去。
第二讲 建国大业: 天翻地覆慨而慷
建立政权:中华民国
孙中山发布的就 职宣言
临时大总统孙 中山,在南京 总统府门前接 受卫兵的致敬
孙中山签字 的大总统誓 词
第二讲 建国大业: 天翻地覆慨而慷
建立政权:中华民国
临时政府内阁会议
五色旗(五色即代表汉、 满、蒙、回、藏五个民族, 象征“五族共和” )
第二讲 建国大业: 天翻地覆慨而慷
1872-1894 74家 有6年 百万以上 9862千两
1895—1911 447家 有14年 百万以上 26232千两 (1913)
——(严中平等编的《中国近代经济统计资料选辑》)
二、准备条件:
1.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阶级基础: 民族资产阶级的壮大
1894年孙中 山在檀香山 建立了中国 资产阶级第 一个革命团 体兴中会。 提出了“驱 除鞑虏,恢 复中华,创 立合众政府” 的主张。
兴中会会员在檀香山秘密宣誓的地方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核心
民族主义
推翻清政府统治
创立民国
民权主义
推翻君主制 建立 资产阶级共和国
平均地权
民生主义
解决土地问题
二、准备条件:
1.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阶级基础: 民族资产阶级队伍的壮大 3.组织基础:资产阶级团体以及政党建立 4.思想基础:民主革命思想传播
巩固政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 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别。
材料四
国务员(指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辅佐临时大总统,
负其责任。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谍叛行 为时,可决弹劾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了 西方资产阶级的哪些政治观?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目的: 限制袁世凯,维护民主共和政体。 2)内容
主权在民 自由平等 三权分立 责任内阁
3)性质: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 4)意义:君主专制灭亡,民主共和确立,近代化
里程碑。
第三讲 民国之憾: 袁氏篡权夺果实
(结果)
第四讲 丰碑永铸:中山伟业传千秋
辛亥革命后,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地位有了提 高,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激发了他 们投资近代工业的热情。 1912—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达470多家, 投资近1亿元,加上原有扩建新增资本达1.3亿元以 上,相当于革命前50年的投资总额,中国工厂使用 的蒸汽动力,1913年为43 448马力,1918年为 82750马力,约增加1倍。 ──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
林觉民18871911)终年24岁
陈天华(18751905)终年30岁
邹容(18851905)终年20岁
秋瑾(1875-1907) 徐锡麟(18731907)终年34岁 终年32岁
喻培伦(18861911)终年25岁
第一讲 帝国斜阳: 山雨欲来风满楼
设立厂矿的数目和投资额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厂矿 资本总数
棉纺织资 本数额
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第四讲 丰碑永铸:中山伟业传千秋
缠足与天足
服饰的改变
第四讲 丰碑永铸:中山伟业传千秋
辫子的“革命”
革除了一些封建风俗和陋习,促进社会风俗的变化
数字归纳法
一场革命:辛亥革命 二大任务:直接反清间接反帝 三大目的:推翻清政府 建立共和国 发展资本主义 四个第一: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 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 中国第一位民选总统( ) 五个条件:经济基础 阶级基础 思想基础 组织基础 军事行动
)
) )
1、“人间处处倡民主,天上谁人奉玉皇。一 朵红云旗五色,惊传飞艇上天堂。”这一情景 最早可能出现于 A、戊戌维新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 C、新文化运动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 2、(2009年广东历史卷)《中华民国临时约 法》确立了 A.总统制 B. 联邦制 C. 君主立宪制 D. 责任内阁制
3、(2008年上海历史试题)右图 是1908年《申报》上刊登的一幅反 映清末立宪的漫画,作者的意图是 A、立宪制度与君主专制一脉相承 B、立宪制度与君主专制性质相同 C、立宪制度与君主专制不能相容 D、立宪制度与君主专制互不相干
4、“嗣后所有公共机关日用消耗各品,除特 种无国货可代用者外,务请专购国货以示提 倡。”该文告发布的时间最可能是在 A.戊戌变法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 C.民国初年 D.新中国成立初期
(过程)
建立政权:中华民国
巩固政权:《临时约法》
第二讲 建国大业: 天翻地覆慨而慷
夺取政权:武昌起义
1911年10月10日晚, 武昌起义发动,当夜 起义军占领楚望台军 械库。
1911年10月11日, 武昌成立湖北军政 府。
第二讲 建国大业: 天翻地覆慨而慷
武昌起义后全国形势
北京
★武昌
武昌起义后全国 十几个省宣布独立
列强在瓜分中国(漫画)
第一讲 帝国斜阳: 山雨欲来风满楼
《辛丑条约》签订后
20 世 纪 初 的 中 国 写 实
晚清政府统治危机四伏,人心思变。
官府 压榨
外债及 一切苛 捐杂税
第一讲 帝国斜阳: 山雨欲来风满楼
历史感悟:面对“豆剖瓜分”的中国,如果
你是一位百年前的中国热血青年,你最想做些什么?
陆皓东(18671895)终年28岁
革命风暴激荡全国,保路运动点燃烈火。
惊天地,泣鬼神
野火烧不尽
二、准备条件:
1.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阶级基础: 民族资产阶级队伍的壮大 3.组织基础:资产阶级团体以及政党建立 4.思想基础:民主革命思想传播 5.军事准备:革命党人发动一系列武装起义
夺取政权:武昌起义
第二讲 建国大业: 天翻地覆慨而慷
第一讲 帝国斜阳:山雨欲来风满楼
本 课 讲 义
第二讲 建国大业:天翻地覆慨而慷 第三讲 民国之憾:袁氏篡权夺果实
第四讲 丰碑永铸:中山伟业传千秋
帝国主义
第一讲 帝国斜阳: 山雨欲来风满楼
(背景)
晚清政府 资产阶级
第一讲 帝国斜阳: 山雨欲来风满楼
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侵略的加 剧,民族矛盾进一步加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