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3课辛亥革命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3课辛亥革命

为什么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一部具 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大法?
①从目的上: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共和制度。
②从内容上:主权在民的规定,否定了君主专制政 体,反映了资产阶级在中国实现资本主义民主政治,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愿望;平等、自由的规定否 定了封建等级制度;三权分立和责任内阁的原则, 则是为了防止专制独裁,确保民主共和政体,都体 现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要求。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13课 辛亥革命(共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13课 辛亥革命(共30张PPT)
(三)成果:《临时约法》 1912.3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性质: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 性质的国家临时大法。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13课 辛亥革命(共30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13课 辛亥革命(共30张PPT)
五色即代表汉、满、蒙、回、 藏五个民族,象征“五族共和”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13课 辛亥革命(共30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13课 辛亥革命(共30张PPT)
(三)成果:《临时约法》 1912.3
第二条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五条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
阶级、宗教之区别。
1905年 同盟会 1906年 日知会
中小资产阶级及 孙中山、黄兴 其知识分子
学界和新军
刘静庵
1906年,同盟会发动萍浏醴起义。 1907年,同盟会先后发动了黄冈起义、七女湖起 义、防城起义、镇南关起义等。 1908年,同盟会策划了钦州起义、河口起义等。 1911年,广州黄花岗起义爆发。
然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 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 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则斯 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 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性质:是当时最进步,最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
作用: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
发展
前提
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民族主义
推翻清政府统治
(民族革命)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民 核权心主义
保障
民生主义
中国人民要求民主权利
推翻封建君主专制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政治革命)
中国人民要求发展经济
第13课 辛亥革命
必要性 民族危机和清王朝统治危机加深
可能性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经济和阶级基础)
民主革命思想传播,革命纲领指导 (思想基础) 民主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兴起(组织基础)
一系列武装起义 (军事准备)
偶然性
保路运动(有利时机)
沙俄
德国
日本
英国 法国
美国
(旧)三民主义 性质、作用:
③从性质上:它从法律上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倡导 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理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13课 辛亥革命(共30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13课 辛亥革命(共30张PPT)
二、革命的进程
知识小结
辛亥革命大事记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13课 辛亥革命(共30张PPT)
二、革命的进程
黎元洪:清朝官僚。武昌起义爆发后被自己的部 下从姨太太的床底下拖出,后被推举为湖北军政府都 督,以致后来有人在背后叫他“床下都督”。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13课 辛亥革命(共30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13课 辛亥革命(共30张PPT)
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第五十条 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思考: 1.国家立法、司法、行政大权分别由哪些部门掌管? 2.哪些条款限制总统专权?其目的是什么? 3.以上条款体现什么思想、原则? 防止袁世凯专制独裁(直接),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共和 制度(根本)
三权分立、责任内阁制、权力制衡原则
——孙中山
四川保路运动
1911年5月,清政府清政府承列强旨意发布“铁 路国有”法令,强行收回民间集资自办的粤汉、 川汉铁路,引起轰轰烈烈的保路风潮。四川同盟 会会员组织保路同志军起义。清政府急调湖北新 军入川镇压。鉴于湖北防务空虚,湖北革命党人 趁机策划起义。
有利时机:由清政府“铁路国有”政策而引发的保路运动
思考:以上条款体现什么原则?反应的实质是什 么?
原则:主权在民、平等、自由 实质:彻底否定君主专制制度(专制、等级)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13课 辛亥革命(共30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13课 辛亥革命(共30张PPT)
(三)成果:《临时约法》 1912.3
第十六条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第三十条 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 第四十五条 国务员(内阁总理)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13课 辛亥革命(共30张PPT)
武昌起义后全国形势
北京
★武昌
到11月下旬,全国 十几个省宣布独立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13课 辛亥革命(共30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13课 辛亥革命(共30张PPT)
(一)开端:武昌起义
武昌起义后为什么要推举黎元洪为都督? 思考:这样做有什么样的后果?
黎元洪之被推为都督与立宪派官僚政客等乘隙窃居 政权,为辛亥革命必然归于失败之主要原因。
——温楚琦(武昌起义亲历者)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13课 辛亥革命(共30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13课 辛亥革命(共30张PPT)
(二)高潮:中华民国成立
概况:
时间: 1912年1月1日 临时总统:孙中山 国旗: 五色旗 国都: 南 京
解决土地问题 (社会革命)
主要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简表
团体:相对于政党来说比较随意,一般只是为了达成某方面 的共识而组织在一起的各界人员。 政党:有纲领、有领袖、有组织
时间 名称 主要成员
领导人
1894年 兴中会 华侨和会党
孙中山
1904年 华兴会 留学生和学界 黄兴、宋教仁
1904年 光复会 留学生和学界 蔡元培
(一)开端:武昌起义
武昌起义后为什么要推举黎元洪为都督? 欲收新军全体来归之效,非借黎元洪资望不 可……借黎元洪之名以号召天下,一则使各省可表同 情,二则使外人不敢轻视。
——武昌起义总指挥 吴兆麟
思考:结合吴兆麟的话分析为何推举黎元洪为都督? 说明了什么?
壮大革命声势;革命潜伏着危机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13课 辛亥革命(共30张PPT)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