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消息业务优化思路及方案1短消息业务实现原理及关键网元介绍短消息业务(SMS)是当前最流行的一种消息技术。
短消息的内容可以是纯粹的文本信息、图形和声音文件(如铃声)。
SMS信息长度有一定限制,每条SMS信息不能超过160 B,对于稍长的E-mall或新闻等,必须把信息切断为数条SMS信息进行多次发送。
SMS的实现原理是采用短消息中心(SMC)的存储转发机制。
如果用户不在服务区内,短消息就被存储在SMC,等用户重新接入MSC后再次发送。
SMS信息的发送和接收可以在网络上与语音、数据和传真服务同时进行,而不会对彼此产生任何干扰,SMS还支持漫游。
SMS有3类基本方式:移动台发起(MO)的点到点SMS,移动台接收(MT)的点到点SMS,广播SMS。
SMS 收发流程见图1。
如图1所示,SMS所涉及的关键网元有SMC、MSC、BSC、BTS和MS等,SMS是MS上的一个应用和SMC 上的一个应用之间的短消息传递,而MSC和BSS相当于为这两个应用提供短消息输送的通道;但为了使短消息传送者能够重发未能成功发送的短消息,MSC和BSS网络将对短消息是否成功发送作出通知。
2 基于网元分析的优化思路及措施SMS所涉及的关键网元有SMC、MSC、BSC、BTS、和MS等,所以这些网元的发送机制和工作状态都会对短消息产生影响,调整发送机制和优化参数配置是确保SMS畅通的必要措施。
下面详细描述这些网元的发送机制和参数配置情况及优化措施。
2.1 短消息中心(SMC)SMC具备处理短消息的提交、存储、合成、分解、下发、定时重发等能力;还提供群发、重发机制和前推机制来保证短消息的及时性和成功率。
由于SMC群发和重发机制对网络各网元支撑能力的要求更高,对用户感受、系统负荷和KPI指标影响较大。
这里侧重描述这两个机制并提出优化措施。
2.1.1 短消息重发机制对用户感受、网络负荷及KPI指标的影响SMC具有重发机制,对未成功下发给终端的短消息会继续存储在SMC中,并保留一定时间(可根据不同业务类型设定保留时长)。
根据设置的时间间隔,或MSC、或HLR触发短消息下发通知到达时,SMC就重新向目标终端发送一次短消息。
一般交换机在短消息寻呼失败后,会保持有短消息等待的标志位,当MSC检测到用户重新接入网络注册、或有位置更新、或主被叫时,就会向SMC发送MSC触发短消息下发通知。
SMC可以针对每一个未成功下发而返回值CAUSE,来设定重发次数和时间间隔。
短消息重发机制设置不合理,会对用户感受、网络负荷和开销,以及KPI指标产生负面影响,所以需要对常见CAUSE 类型进行分析,再合理设置每个CAUSE类型的重发次数和时间间隔。
常用的返回值有:a)交换延期发送;b)手机内存满;c)其他网络问题;d)无寻呼响应;e)无确认消息;f)服务终端拒绝。
如对于CAUSE=32(原因:无寻呼响应),若重发次数少、重发时间间隔长,则无法保证把短消息及时发送给目标用户,而导致用户有延迟过长的不满投诉;反之,则容易给NSS和BSS网络增加系统负荷和开销,而且降低了KPI 指标中的寻呼成功率。
再如对CAUSE=35(原因:手机内存满),因当用户在手机收件箱溢出时删除了一条短消息之后,手机将生成一条移动用户内存可用消息并且向MSC上报,从而触发SMC再次下发短消息。
所以建议其重发机制为重发次数少、时间间隔短、或不重发,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网络系统负荷和开销。
所以,合理设置短消息重发机制,既能改善用户的感受满意度,降低系统负荷和开销,也能有效提高短消息寻呼成功率。
2.1.2 群发机制对用户感受、网络负荷及KPI指标的影响SMC具有群呼机制,可以对整个号段所有手机都群发一遍短消息;也可以按一定规律号码顺序群发短消息、预设置群发时间段。
随着短消息应用不断拓展,群发短消息的量也相当庞大,如天气预报、欠费催缴、开机通知的小信使等服务,而每种服务有不同级别的及时性要求。
所以短消息群发机制设置不合理,同样会对用户感受、网络负荷及KPI指标产生负面影响。
有些典型区域(如集团用户群所在基站)会因群发短消息促使大量手机同一时间进行寻呼响应,而导致基站接入信道拥塞,影响接入成功率,最终体现在寻呼成功率不高上,影响到短消息下发效率,增加了重发数量而导致了网络系统的负荷和开销;如若在网络语音话务高峰期群发,容易造成无线网络拥塞和系统负荷过载,同时影响KPI 指标。
鉴于短消息群发带来的负面影响,建议SMC群发短消息时间段避开网络话务高峰期(如晚忙时),或同时采取一些其他策略,如根据业务及时性分等级发送,或不按号段顺序而按一定位数错开发送。
2.1.3 SMC平台相关参数设置对短消息业务的影响SMC因相关参数配置有误而导致SMC向一些局向的HLR下发短消息,当然成功率全部是零,而且返回值为“其他网络问题(5)”和“交换返回延期发送(36)”,同时会产生大量的重发次数(见表1)。
这不仅影响到短消息未能及时到达用户,还对HLR增加了大量的系统负荷;通过SMC及时纠正错误参数配置后恢复正常。
2.1.4 多个SMC平台对短消息业务的影响公司因业务发展需要新增加了一个SMC,两个中心的分工是,新设立的SMC负责点对点用户短消息的转发;旧SMC负责转发SP过来的短消息业务。
当用户重新接入网络时,MSC向新SMC发起短消息下发通知,而旧的SMC则没有收到通知,即使有该用户的SP 短消息也不会触发短消息下发流程,容易造成短消息下发延时。
因此MSC需向两个SMC均触发短消息下发流程,才能使用户短消息及时下发。
在短消息负荷不大的情况下,也可以考虑将两个SMC合并成一个SMC。
2.2 交换网络NSS(MSC和HLR)交换网络NSS在短消息传送上,容易影响短消息业务性能的因素有触发短消息下发流程、短消息寻呼、判定采用信令信道还是业务信道、定义SMS能力、短消息路由指示等设置。
SMC触发短消息下发流程的短消息通知分别来自MSC和HLR,具体分工是当手机做位置登记、或做主被叫、或掉电后开机登记、或回到服务区等情形,由MSC 发送短消息通知消息给SMC;若手机关机后开机登记或者到新漫游地的外部登记,由HLR发送短消息通知消息给SMC。
这里侧重描述MSC的一些参数配置对短消息传送的影响及优化建议。
2.2.1 寻呼等待定时器T3113设置对KPI指标的影响目前网络为了降低信令信道负荷,一般短消息体大于等于8 B就走业务信道,在A接口上都是Paging Request 消息,所以短消息寻呼与语音寻呼都是用T3113定时器。
语音有两次寻呼,而短消息只有一次寻呼,所以T3113设置对于短消息寻呼成功率影响更大。
如果全局A接口信令跟踪发现在T3113超时后,仍然有寻呼响应消息,就需要延长T3113。
如图2所示。
经过全局A接口信令统计分析,该网络短消息寻呼响应有在寻呼请求6 s之后的。
因为T3113设置为6 s,这些短消息寻呼响应会被交换机拒绝,造成寻呼失败。
为了挽回因T3113定时器超时的寻呼响应次数,建议延长T3113,修改为8 s。
修改后,大大提高了KPI指标短消息寻呼成功率。
2.2.2 短消息寻呼限制开关设置对网络负荷和KPI指标的影响短消息属于补充业务,其优先权低于语音业务。
如果短消息忙时,因为大量短消息走寻呼信道而耗尽无线寻呼资源,将影响语音业务的进行。
为此系统设计了保护机制和保护开关,必要的时候可以打开,限制单位时间内每个MRSACE 所处理的短消息寻呼量。
参数B_SMS_THROTTL 置位表明短消息寻呼限制开关打开;反之为关闭。
当短消息寻呼限制开关打开后,单位时间(1 s)内每个MRSACE 所处理的短消息寻呼量可以调整为0 ~255。
所以建议无特殊情况或者要求,现场应关闭此开关,否则可能造成KPI指标寻呼成功率和短消息下发成功率下降。
2.2.3 MT短消息发送方式对网络负荷和KPI指标的影响对于MT的点到点的SMS,是可以在MSC里进行控制;当短消息的下发在用户处于空闲时,选择寻呼信道还是业务信道是交换机根据短消息的长短,用一个门限值来控制的,高于门限值的短消息走的是业务信道,低于门限值走的是寻呼信道。
建议需要先对网络负荷进行评估分析,若信令信道负荷比较高,可以减低该门限值,让更多的短消息走业务信道,这样既可以降低信令信道负荷,又能提高寻呼系统接通率。
目前网络一般设置为大于等于8 B就走业务信道。
2.2.4 软件故障对短消息KPI指标的影响因MSC版本升级为MOD406.10版本后,当欠费卡发短消息时,MSC给BSC回的clear command里带的cause 值由原来的09(表示信令拥塞造成的释放)改为1F(表示欠费原因正常释放),导致无线侧记为短消息呼叫失败的统计,给KPI指标造成了负面影响。
经过厂家再次补丁修改后,排除了该软件故障。
2.3 无线网络BSS(BSC和BTS)关于无线覆盖、天馈系统、硬件故障、LAC规划、周期性位置更新时间设置、SCI设置等方面,尽管对短消息也有一定的影响,但它们是在语音业务日常维护优化中考虑的重点,所以这里不做分析,只着重分析对短消息有较大影响的一些特殊因素。
一般情况下,SMS是通过控制信道(接入信道或寻呼信道)发送的。
在CDMA系统中,这些信道都不采用功率控制,这就可能造成SMS对其他业务(如:语音业务)产生干扰。
同时,短消息的数据包一般较长,容易造成SMS可能大量占用控制信道资源,影响到系统中必要的信令信息的传递,从而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
尤其是对于广播SMS,由于一条消息将在整个服务区域内广播,同时占用所有BS的空中无线资源,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将尤为明显。
对于这些问题,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
a)为SMS指定较低的优先级。
一般把SMS定义为最低级。
b)适当地使用业务信道。
MO短消息现在一般都在业务信道上发送而不在接入信道上发送;MT短消息在8 B以上就在业务信道上发送而不在寻呼信道上发送。
c)控制广播短消息的业务量。
对广播短消息的业务量作适当控制。
一方面是控制广播短消息的业务密度,即在MC或MSC中设置两个广播短消息之间的最小时间间隔;另一方面是需要首先使用寻呼消息对相应的移动台进行定位,然后再发送短消息。
2.4 终端MS2.4.1 不同软件版本的终端设备对SMS的影响正常的机卡分离手机,在短消息发送、接收上均不需特别设置就可提供该项业务,目前引入的2G机卡合一手机,其在短消息功能上存在较大缺陷。
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a)短消息无法发送。
日常优化中发现机卡合一终端经过软件处理后,终端不支持中文字库,同时没有加载短消息菜单,所以无法进行短消息发送。
b )短消息无法接收。
发现一些终端由于在短消息接收空口信令流程上存在缺失,如该类手机短消息接收时在空口上会丢失反向Connect Order Message或Data Burst Message消息,结果导致该类终端在接收短消息时会出现进行拨号的提示,这种拨号的提示一般会持续30和50 s两种情况,而整个流程并不完整,所以造成短消息接收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