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以俭养德

以俭养德

诸葛亮在他的《戒子书》中写道:“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他一语道破了勤俭是一种美德这个道理。

而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凡是有卓越成就的人生活上都是勤俭节约的。

所以我们也要勤俭。

古往今来,许许多多的人在勤俭方面做的很好。

勤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常说:“要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但,我们真的做到了吗?古人云:“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意思也就是:节俭,是有德之人同有的品质;奢侈,是邪恶中的大恶。

但在生活中,有几个人会把节俭这两个字牢记在心中呢?
“半截粉笔尤爱惜,公家物什总宜珍。

诸生不解余衷曲,反为余是算细人”这是徐特立的《粉笔诗》。

他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他注重品德修养,平生简朴。

这首诗是他在湖南第一女子师范学校当校长时写的。

当时在他每天巡视学校时,总是把别人抛弃的粉笔头捡起来,装到口袋里留给自己上课用,他在这学校教学的几年里,差不多没用过一枝新粉笔,有些学生不理解,反而觉得他太小气,因此徐特立就写诗来教育学生。

徐特立不仅自己勤俭节约,也教育了下一代学习他。

东晋有一个大官叫吴隐之,他幼年丧父,跟母亲艰难度日,养成了勤俭朴素的习惯,他厌倦了奢华,不肯搬进准备好的官府,多年只住在茅草房里。

后来他女儿出嫁,人们以为他一定会好好操办一下,谁知大喜的这一天,吴家仍然冷冷清清。

原来是吴隐之让一个仆人一大早到集市上把一条狗卖掉,用卖狗的钱置办一点东西,这一条狗能卖多少钱啊!就连仆人也说吴大人是少有的清官。

这就是“卖狗嫁女”的故事。

就连古时的大官都有节俭的,我们为什么不呢?
在生活中,就有很多浪费奢侈的例子:同学们在打水的时候,总能见到有些同学打完水就走,总能见到那些没有拧紧的水龙头在不停地哗哗流水;在家吃饭的时候,总能见到一些吃饭挑挑剔剔的同学剩下饭菜,总能见到碗里剩下很多的饭;在某些公共场所里,总能见到有人用完灯就离开,总能见到一些没有被随手关掉的灯。

可能有些同学会说:“现在我们的生活条件这么好,浪费一点又有什么关系呢?”但是,你们有没有想过,如果地球上的每一个人都这样做,那地球上的资源够我们用上几天呢?
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美德,挥霍奢侈、铺张浪费为人们所不齿。

可是有的学校里学生浪费粮食严重,有的同学竟然用馒头打仗。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句话大家都能脱口而出,但是,同学们打仗的时候为什么就想不到"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情景呢? 俗话说:“身披一缕,当思织女之劳;日食三餐,每念农夫之苦。

”我们勤俭的同时也在尊重别人的劳动果实。

“勤俭自古为美誉,节约至今是佳称”。

现在如果大家只知道浪费,不知道节俭,我们就败坏了我们的传统美德。

相反,如果我们尽可能地履行节约,勤俭持家,我们的国家和人民就会更快地富裕起来,美德就会传颂下去。

让勤俭永驻于心。

俭朴,乃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早在800年前,司马光以亲切的笔调写下了《训俭示康》,告诫其子司马康要"以俭素为美",不要"以奢靡为荣"。

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儿子—焦裕禄,生活上严以律己,勤俭节约。

在焦裕禄看来,生活节俭并不丢人,是珍惜劳动成果的表现,是光荣的;而浪费财物,不该花的钱花了,不该扔的东西扔了,则是败家子的行为,是可耻的。

我们也要像焦裕禄一样,为祖国造就更辉煌的明天!方志敏身为将军,经手的款项以百万计,但他的财产却是几件破汗衫和破袜子。

敬爱的周总理规定自己的主食要吃三分之一的粗食,一双布鞋底磨穿了三次,还要缝起再穿,牙刷只剩下一半毛,还继续使用,连用
的毛巾也补上补钉。

这样的例子还可以举出许多。

正是这无数事实,证明了"俭朴"是人们不可缺少的美德;正是无数人的经历,赋予了它丰富而深刻的意义。

一个人,一个企业乃至一个国家,如果想有所为,就绝不能竭尽心力去装点自己的生活,把奢侈享乐作为人生的目的,而必须以勤俭朴素作为自己道德的准则,并且身体力行。

而奢侈往往是一条绳索,只要被它束缚,就很难再迈步向前。

当然,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了,原有的生活方式在发生着变革,消费观念也相应发生了较大变化,我们不能否认这种现象,但我们也绝不能抛弃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节俭。

我们说节俭,并不是在当今仍推崇"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做法,而是要从前辈的优良传统中吸取艰苦奋斗的精神,从而加倍珍惜今天的幸福。

"浪费犹如河决口,节约好比燕衔泥。

"只有时时不忘"节俭",社会主义这个"家"才能日益兴旺发达。

当然,今天和发达国家比较起来,我们还没有富,要讲节俭。

倘有一天,我们富了,也更应该多节俭,
况且实事求是的说,我们并不富裕,不少地区仍笼罩着贫困的阴影,可是,有些地方,越是贫困越奢侈铺张。

据《文摘周刊》载:A县是贫困县之一,国家每年拨给2000万元的扶贫款,中国人民银行还提供好几百万元的优惠贷款。

在这个人口不到27万的山区县,仅扶贫款就年人均75元以上。

可就是这个县,它去年的财政支出比人口50万的邻县还多200万元。

人们在该县政府会议室里看到的情景也令人吃惊:地面铺着猩红色豪华地毯,茶几上摆着全套高档玻璃钢茶具,紧靠高级贴墙纸排着一溜高级沙发,还摆有塑料花。

这里根本找不出一点贫困的影子。

贫困,仍念念追求奢侈,这是一种悲哀。

诸葛亮把“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作为“修身”之道;朱子将“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当作“齐家”的训言;毛泽东以“厉行节约,勤俭建国”为“治国”的经验。

而在现在,在这个时代,我们更不能忘本,不能将先人的智慧就这样丢弃。

勤俭节约,说起来不易,做起来更不易,但如果每个人都可以坚持不懈的做下去,不仅能使家室兴旺,更能使我们的国家繁荣富强,屹立不倒。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