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郯庐断裂带形成演化的年代学研究

郯庐断裂带形成演化的年代学研究

郯庐断裂带形成演化的年代学研究
作者:陈宣华, 王小凤, 张青
作者单位:
刊名:
长春科技大学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年,卷(期):2000,30(3)
被引用次数:26次
1.孙晓猛.王书琴.王英德.杜继宇.许强伟郯庐断裂带北段构造特征及构造演化序列[期刊论文]-岩石学报 2010(1)
2.欧阳志侠.王涛.李建波.郭磊.曾令森辽南金州拆离带糜棱状花岗岩脉体变形特征及锆石SHRIMP U-Pb年龄——韧性拆离时限的新证据[期刊论文]-岩石矿物学杂志 2010(4)
3.王先美.钟大赉.李理.丁增勇.李松.张荣强鲁西北西向断裂系与沂沭断裂带晚中生代演化关系及其动力学背景探讨[期刊论文]-地学前缘 2010(3)
4.万桂梅.汤良杰.金文正.余一欣郯庐断裂带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探讨[期刊论文]-地质论评 2009(2)
5.万桂梅.周东红.汤良杰渤海海域郯庐断裂带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期刊论文]-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9(4)
6.陈根文.夏换.陈绍清华北地区晚中生代重大构造转折的地质证据[期刊论文]-中国地质 2008(6)
7.张岳桥.董树文郯庐断裂带中生代构造演化史:进展与新认识[期刊论文]-地质通报 2008(9)
8.孙晓猛.刘永江.孙庆春.韩国卿.王书琴.王英德敦密断裂带走滑运动的40Ar/39 Ar年代学证据[期刊论文]-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8(6)
9.梅廉夫.戴少武.沈传波.汤济广中、下扬子区中、新生代陆内对冲带的形成及解体[期刊论文]-地质科技情报2008(4)
10.胡贤根.谭明友.张明振济阳坳陷东部走滑构造及其形成机制[期刊论文]-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7(5)
11.胡博.张岳桥安徽张八岭隆起东缘基底走滑韧性剪切带的发现及其构造意义[期刊论文]-地质通报 2007(3)
12.张鹏.王良书.钟锴.丁增勇郯庐断裂带的分段性研究[期刊论文]-地质论评 2007(5)
13.张宏远.侯泉林.曹代勇胶东东部中生代走滑逆冲构造带的构造年代学制约[期刊论文]-中国科学D辑 2006(7)
14.张宏远.侯泉林.曹代勇胶东东部中生代逆冲推覆构造研究[期刊论文]-中国科学D辑 2006(6)
15.王勇生.朱光.宋传中.刘国生.向必伟.李长城.谢成龙大别山东端郯庐断裂带由走滑向伸展运动转换的40Ar-39Ar年代学记录[期刊论文]-地质科学 2006(2)
16.苏向光郯庐断裂中段两侧坳陷新生代热历史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6
17.李兆影郯庐断裂中段两侧坳陷古近系烃源岩分布发育特征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6
18.韩文功.季建清.王金铎.于建国.张新钰.余绍立郯庐断裂带古新世-早始新世左旋走滑活动的反射地震证据[期刊论文]-自然科学進展 2005(11)
19.殷长建.彭玉鲸.王彦生.李睿.陈跃军伊舒断裂带年代学新证据[期刊论文]-吉林地质 2005(1)
20.朱光.牛漫兰.刘国生.王勇生.谢成龙.李长城郯庐断裂带肥东段走滑运动的40Ar/39Ar法定年[期刊论文]-地质学报 2005(3)
21.王勇生郯庐断裂带中-南段走滑运动的构造-热年代学研究[学位论文]博士 2005
24.刘燊.胡瑞忠.赵军红.冯彩霞鲁西青山组火山岩形成的构造背景及其成因探讨:主元素和微量元素证据[期刊论文]-地球化学 2003(4)
25.许志琴.张泽明.刘福来.杨经绥.李海兵.杨天南.邱海峻.李天福.孟繁聪.陈世忠.唐哲民.陈方远苏鲁高压-超高压变质带的折返构造及折返机制[期刊论文]-地质学报 2003(4)
26.刘永祥.张宝福沂沭断裂与鲁东金矿床的成生关系[期刊论文]-黄金 2001(9)
本文链接:/Periodical_cckjdxxb200003002.aspx。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