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缩血小板悬液的三种制备方法比较
作者:杨世明张勇萍杨枨林费红毅【关键词】制备方法关键词:制备方法;检测比较;血小板悬液0引言浓缩血小板悬液(PC)在白血病、再障等血小板减少的出血及外科手术中均有显著的止血作用,而PC中血小板数量的多少和质量的高低又是影响临床输注效果的重要因素.为探讨PC的最佳制备方法和条件,我们对二次离心法、白膜回浆法和机器单采法三种方法制备的PC细胞参数进行了检测比较. 1材料和方法 1.1供血者选择按国家卫生部规定标准,对献血员进行体格检查和ALT,HA V,HBV,HCV,HIV及RPR等化验检测均合格,5d内未服阿斯匹林等影响血小板功能的药物,静脉血管良好,血小板计数在150×109・L-1以上者. 1.2器材设备图门产LSG-04R型大容量低温离心机,超净台,分浆夹,F-800型血细胞分析仪(日本产),CPD保养液三联血袋,规格为400mL. 1.3制备方法①二次离心法:采集全血400mL按文献[1]规程进行分离制备;②白膜回浆法:采集与受血者ABO血型相同的全血400mL,置低温离心机,在22℃以3500r・min-1离心10min,在超净台内分出血浆至1号袋,保留80~100mL血浆,白膜层分至2号袋,静置30~40min后,在22℃以1400r・min-1离心6min后,将白膜层以上部分分出约60mL呈浑浊状的血浆,即为白膜回浆法制备的1U 浓缩血小板悬液;③机器单采法:由西安市中心血站制备. 1.4检测方法及指标血小板、红细胞、白细胞计数,均用F-800型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测定.血小板回收率=(PC中血小板数/制备前血小板总数)×100%;PC中血小板数=血小板计数/L÷1000×容量(mL). 2结果用F-800型血细胞分析仪,对三种不同方法制备的浓缩血小板悬液细胞参数检测,结果见表1. 表1三种方法制备浓缩血小板悬液的检测结果(略)3讨论二次离心法制备浓缩血小板悬液的优点是简单易行,缺点是PC中血小板数量少,而WBC含量较多.PC中混入过多的WBC不利于血小板的贮存,另外血小板的贮存质量也与制备过程中血小板的损伤程度有关.PC中混入过多的WBC可使患者产生白细胞凝集素或HLA抗体而影响输注效果,一般认为PC中WBC<106才能有效地防止同种免疫,本文二次离心法制备的PC中WBC计数达6.98×109・L-1,输注后仍有产生免疫的可能. 机器单采法制备血小板的优点是能够获得高质量的血小板制品,可从单个供体采集到浓度高、纯度好、体积小、无聚集的8~10个单位的血小板制品[2],但由于其设备昂贵,在基础医院目前还难以普及.近年来已采用白膜回浆法制备PC,该法的优点是简便易行,血小板获得量较多,制备过程中血小
板损伤小,最终PC中混入的WBC数量较少,只要掌握好离心条件,克服制备过程中的各种影响因素,可得到符合质量控制标准的血小板数量,在无机器单采条件的单位可以使用白膜回浆法制备浓缩血小板制品,以便获得较为满意的输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