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专家共识】浓缩血小板制品在创面修复中应用的全国专家共识(2020版)

【专家共识】浓缩血小板制品在创面修复中应用的全国专家共识(2020版)

【专家共识】浓缩血小板制品在创面修复中应用的全国专家共识(2020版)【摘要】以浓缩血小板衍生物为代表的创面生物治疗受到人们的关注,但由于在制备的质量控制、使用方式等方面不统一,导致有一些不一致观点。

本共识编写组成员通过复习大量文献,筛选出高质量的证据文章,结合创面修复领域专家反复的研讨,形成具有指导意义的专家共识,以指导从事创面修复的医护人员科学、规范地使用浓缩血小板治疗技术。

创面愈合问题一直是组织修复领域工作的重点之一。

创面愈合是由多种细胞、ECM及生长因子/细胞因子共同参与、高度协调的生物学活动,出凝血、炎症反应、增殖及重塑4个阶段渐次发生又相互重叠[1]。

伴随近年来再生医学的迅猛发展,采用细胞及其衍生物行创面治疗取得令人瞩目的效果[2]。

浓缩血小板是通过离心从全血中提取出来的血小板浓缩液,含有高浓度的血小板、白细胞和纤维蛋白。

目前的浓缩血小板及衍生制品在临床应用最为常见的形式为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其他的有浓缩血小板、血小板凝胶(PG)、富血小板凝胶(platelet-rich gel,PRG)、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rich fibrin,PRF)、富含生长因子血浆、浓缩生长因子以及血小板裂解液等。

又可根据是否含有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分为几种浓缩血小板亚型,如高浓度白细胞-PRP和高浓度白细胞-PRF,低浓度白细胞-PRP和低浓度白细胞-PRF以及纯的PRP和PRF。

也有人根据是否激活血小板、是否含有血小板外膜进行浓缩血小板制品分类。

甚至将浓缩血小板制品制备成血小板来源的细胞外囊泡或PRP衍生的外泌体。

总之,可将所有这些制品统称为浓缩血小板衍生物或浓缩血小板制品,这类制品能促进创面愈合[3]。

近年来浓缩血小板制品被应用于很多医学领域,显示出极好的修复与再生效果[4]。

随着浓缩血小板制品基础研究的深入,以及临床的广泛应用,其对组织再生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5]。

为更好地将浓缩血小板制品应用于急慢性创面的修复,尤其是规范其浓度、质量、应用方式等,本共识以现有文献证据和临床实践数据为基础,结合创面修复专家经验和观点,为专科医护人员在创面领域临床实践中提供学术性依据和指导意见。

1.浓缩血小板制品的作用机制目前的研究认为,浓缩血小板制品有利于创面治疗的作用机制可能包括:(1)血小板经活化后释放许多功效强大的生长/细胞因子,包括已被证实的TGF-β、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FGF、EGF和VEGF等,可作用于多种靶细胞,促进细胞增殖、基质合成、胶原沉积等,从而促进组织修复[6];另外,还有多种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如血清素、组胺、多巴胺、钙及腺苷,参与组织修复的多重反应[7]。

(2)浓缩血小板制品含有抗炎细胞因子,在机体的炎症反应过程中起调节作用[8-10]。

(3)浓缩血小板制品中包含黏附因子,如纤维蛋白、纤维连接蛋白和玻连蛋白。

他们能在局部构建组织修复所需的三维结构,包裹血小板和白细胞,防止其流失,为修复细胞的移行提供支架,有利于创面修复[11-13]。

(4)浓缩血小板制品具有诱导作用,通过自分泌、旁分泌等方式,诱导局部生长/细胞因子或其他活性物质(包括微小RNA等)的释放,持续促进创面愈合[14-15]。

(5)血小板活化后释放趋化因子、组胺、腺苷、Ig等生物活性物质,这些物质可以直接诱导血小板聚集,也可以通过间接趋化白细胞发挥杀菌作用[14,16]。

2.浓缩血小板制品用于创面修复的适应证2.1急性创面专家建议1:急性创面应用浓缩血小板制品有助于加速修复,缩短愈合时间,减轻创面疼痛。

专家建议2:急性创面应用浓缩血小板制品有一定降低创面感染率的作用,可减少换药次数。

专家建议3:微创、激光治疗后辅助应用浓缩血小板制品可加速组织修复,减轻红斑,对提高愈合质量有一定帮助。

一项有关急性软组织损伤(包括开放性骨折、闭合性皮肤损伤、烧伤)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证实,PRP凝胶治疗后,创面愈合速度明显加快。

该结论提示应用PRP凝胶治疗对管理急性创伤创面极具价值[17]。

另外,一项荟萃分析研究对PRP促进创面愈合作用进行评价,结果提示共有6篇文献报道PRP的促愈合作用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3篇RCT对愈合时间、恢复日常工作时间、生活质量以及疼痛感方面进行了评估分析;另外3篇前瞻性对照研究则对实验性急性创面的愈合速度进行评价,结果提示PRP可降低激光治疗后红斑的强度或持续时间,加速激光治疗后的急性创面愈合,但激光治疗的长期结果不确定[18]。

国内王利等[19]的荟萃分析表明,PRP可缩短急性创伤创面愈合的时间和患者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疼痛、减少创面感染,降低创面愈合障碍事件的发生率。

针对烧伤创面采用PRP治疗的荟萃分析得出,PRP修复烧伤创面的效果良好,能提高创面愈合率,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减少敷料渗湿纱布层数、内层纱布更换次数和换药次数,降低创面细菌培养阳性率和炎症反应发生率[20-21]。

2018年Yeung等[22]对深Ⅱ度烧伤患者进行了一项前瞻性双盲RCT,观察PRP冻干粉对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率的影响。

该研究团队根据Ⅱ度烧伤创面面积,以血小板剂量1.0×107个/cm2将PRP冻干粉均匀喷洒到创面,治疗3周后观察,PRP组患者创面愈合率达80%,与安慰剂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RP组术后创面引流液微生物培养阳性率低于安慰剂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PRP冻干粉是提高深Ⅱ度烧伤患者治愈率的有效方法。

Zheng等[21]对PRP治疗烧伤创面行文献回顾及荟萃分析,结果显示PRP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显著缩短,瘢痕评分明显优于未进行PRP治疗的对照组;在创面上皮化、不良事件发生率、感染发生率方面,2组无明显差异(P>0.05)。

该研究结果证实PRP可促进烧伤创面愈合,但试验设计和样本量变化、创面类型、PRP准备流程方案和高偏倚风险可能会影响以上结果。

2.2 慢性创面专家建议1:应用浓缩血小板制品对于慢性创面(血管性溃疡、压疮等)而言是一种安全的疗法,其对慢性创面肉芽组织的生长和再上皮化有一定促进作用,优于传统常规的创面治疗。

专家建议2:浓缩血小板制品在慢性创面中使用3周以后才开始发挥作用,但长期使用有增加创面污染的可能性。

专家建议3:应根据每例患者皮肤溃疡病因认真考虑PRP的选择。

虽然有多个浓缩血小板制品在慢性创面应用方面的荟萃分析,但因缺乏大规模、多中心、前瞻性RCT,在PRP的提取、制备及应用规范等方面仍有待加强。

在治疗重度烧伤后的残余创面方面,PRP表现出很好的效果[23],但这需更高质量临床RCT予以证实。

2016年,Martinez-Zapata等[24]对PRP治疗慢性创面进行了评价,纳入的10项RCT显示,PRP具有促进糖尿病足溃疡(DFU)愈合的可能,但其中2项RCT证据质量不高,尚不能完全确定PRP对其余慢性创面愈合的影响,且目前关于PRP的RCT不多,有较高或不明确证据偏移的风险。

2019年,Rainys等[25]进行针对下肢难愈性创面患者的RCT,评估自体PRP凝胶与液体石蜡敷料的有效性,结果显示自体PRP 凝胶治疗后在创面缩小、肉芽组织形成方面治疗效果优于液体石蜡敷料,2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但自体PRP凝胶组患者发生微生物创面污染可能性增加。

同年,Xia等[26]针对PRP在难愈性创面的治疗效果纳入15项RCT 进行荟萃分析,结果显示PRP对难愈性创面的治疗效果优于标准创面护理,且制备简易、效果显著、性价比高、安全性佳,但该结论需更多高质量前瞻性研究来验证。

Shen等[27]针对PRP在难愈性创面的治疗效果纳入19项RCT 进行荟萃分析。

PRP在VU中获得了更高的创面愈合率,但在糖尿病性溃疡(DU)和压疮中不明显;PRP应用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短期内较低,但长期可能升高。

作者认为PRP治疗皮肤溃疡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取决于溃疡的病因,如PRP可能不适合糖尿病患者,似乎对VU更有效和有益,对压疮的影响尚不清楚。

Tsachiridi等[28]研究显示,浓缩血小板制品对慢性创面(压疮等)深度和愈合率的作用多出现在使用3周以后。

2020年,针对PRP凝胶在各类慢性创面的修复作用、安全性、有效性进一步评价研究显示,其对创面修复作用明显且安全有效。

浓缩血小板制品在慢性创面中应用的研究发文量逐年增加,但仍缺乏大规模、多中心、前瞻性RCT,在规范PRP的制备及使用过程、保证治疗效果的稳定性方面还有待进行更多的探索[29]。

2.2.1 DU专家建议1:浓缩血小板制品用于DU是一项安全性好的治疗技术,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低。

专家建议2:把握好治疗的适应证(创面大小、感染程度等)极为关键。

浓缩血小板制品对DU愈合有较好的改善和促进作用,可缩短愈合时间,其中溃疡越小效果越明显。

专家建议3:PRP对预防DU导致的截肢或死亡可能有一定作用。

但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的限制,未来仍需要更多高质量研究进行验证。

采用浓缩血小板治疗DU的效果受到患病时间、服用药物情况,以及浓缩血小板的管理和/或收集难以标准化等因素的影响。

尽管有荟萃分析表明,浓缩血小板对DU的促愈作用不明显[27];但更多的系统回顾、RCT与荟萃分析显示,PRP治疗DU具有科学证据[30-32]。

2010年,一项关于自体PRG治疗DFU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表明,自体PRG治疗DFU效果优于对照组(采用安慰剂、不进行任何处理或其他治疗方法),包括DFU面积缩小,愈合时间缩短,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降低[33]。

随后,Ahmed等[34]的一项临床对照研究同样显示,每2周对DFU行1次PRP注射治疗可显著加快愈合速度,前8周尤为明显;且应用PRP后感染率较低。

国内外学者对PRP治疗DFU的荟萃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创面愈合率高于对照组(常规治疗、不进行任何处理或安慰剂治疗),且无不良反应[35]。

另外,西班牙医学团队对PRP用于DFU治疗的临床安全性与有效性进行荟萃分析,纳入8项RCT和2项前瞻性纵向观察研究,结果表明,PRP可提高DFU愈合的可能性,缩短愈合时间,减少治疗费用,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但在创面并发症或复发率方面与其他标准化治疗方法没有明显差别[32]。

该研究同时指出,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限制,上述结论仍有待更多高质量研究验证。

2018年,Hirase等[36]从1 217篇PRP治疗DFU的文章中筛选11篇文章进行分析,其中6篇文章证据等级为Ⅱ级、4篇文章证据等级为Ⅲ级、1篇文章证据等级为Ⅳ级,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PRP组患者的创面愈合速度明显加快,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

2019年,Hu等[37]荟萃分析结果再次显示,与对照组(标准治疗、乏或贫血小板血浆治疗或安慰剂)相比,行PRP治疗的患者DU愈合率显著提高,且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2组患者在溃疡面积缩小率、复发率和截肢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