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把一件事写具体记叙文是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现方法,记叙现实生活中人物、事件的一种文体。
记叙能力是写作的基本功。
写一篇记叙文,要回答:什么人?什么事?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写一件事情,还要回答什么原因?经过怎样?结果如何?如果不把这些问题说清楚,文章的内容就不完整,眉目就不清楚,就会影响表达效果。
所以,无论是写人还是记事,都必须掌握这记叙的六要素(人物、时间、地。
所以,无论是写人还是记事,都必须掌握这记叙的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把事情的来龙去脉有条理地叙述清楚,使读者一目了然。
请看下面一篇作文。
《“79”和“97”》一个大雪纷飞的下午,学校放寒假了,同学们说说笑笑拥出校门,有的在溜光的马路上滑着雪,有的在追逐着扔雪球。
我手里紧攥着揉成团团的数学考卷,低着头慢慢地走着。
唉,这次数学考试只得了79分,回家去怎么向爸爸说呢?爸爸知道了肯定会生气的,那个调皮的小弟弟也会刮着鼻子喊:“羞,羞,羞,”多丢人啊!冷不防我摔了一跤。
在滑溜溜的雪路上,怎么也站不起来。
这时,后边有人一把将我拉起来。
我抬头一看,是我的好朋友宋虹。
她是我的同桌,又是邻居。
她关心地问我摔疼了没有,扶着我一块走。
忽地,我害怕似地离开了她。
哎呀,糟了!如果小虹把我的考分告诉了爸爸,可怎么办呢?让她给我保密?或者就说不知道?可是话到嘴边又咽了下去。
一个少先队员怎么能说谎呢?我正七上八下地想心事,小虹问:“你怎么了?好像有什么心事。
”我半天才喃喃地说:“哎,都怨我没。
79分要是能变成97分该多好啊!”第二天一早,小虹就来我家做作业。
爸爸开口就问:“小虹,你这次又考了一个双百分吧?”小虹很腼腆地点头笑了笑。
“小荔考得怎么样啊?”我一听可慌了神,忙伸出手冲小虹摇晃,还不住地翻手掌。
小虹怔了一下,我又连忙向她使眼色,意思是可别说出那个倒霉的79分。
这下她明白了,她低下头,含含糊糊地说:“也不错,她数学不就差三分吗?”爸爸可没注意到这些,说:“嗯,还可以,今后可得努力呀。
”说完就上班走了。
我长长地舒了口气,心里的石头落了地。
小虹可真机灵,帮我过了这一关。
我用感激的目光向她致谢,又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屋子里就剩下我们俩。
小虹坐在那里,一句话也不说,我伏在桌子上一动也不动。
墙上的挂钟嘀嗒嘀嗒地响着,好像在说“谎话谎话”。
我的心里像钻进了毛毛虫,不知是啥滋味。
说实话吧,要挨骂丢人,说了谎话过了关,觉得脸上发烧,比挨打挨骂还难受。
同时,还让小虹帮助自己说谎,这不是错上加错吗?我怀着内疚的心情偷眼看看小虹。
她满脸不高兴,我的心里更难受了。
让她埋怨、批评我吧,就是骂我几句我也不吭。
好一阵的沉默。
“当、当……”时钟如实地敲了九下。
小虹走过来坐在我身边,扶着我的肩头说:“你做得不对,我也有错误。
”“不,不,这都是我的不对。
下次再不说谎了。
”我赶紧接上去说。
“下次?那这一次呢?”小红像早已想好了似的,随口问我。
“这一次……”我迟疑了。
小虹站起来,从作业本上撕下一张纸,拿出钢笔,伏在桌子上写起来。
我赶紧凑过去一看,她写的是:“张伯伯,我错了。
小荔数学考得不好,我帮助她不够,请批评我吧。
”她写完了,向我笑笑,像是征求我的意见似的,我只觉得满脸发烧,心怦怦直跳,不知说什么好。
她又撕下一张纸,铺在桌子上,把笔递给我,鼓励地说:“来,你也写两句话。
”我明白了她的意思,伏在桌子上,拿笔的手不住地颤抖,费了好大的劲。
才写道:“爸爸,我不该把79分说成97分。
今后一定好好学习,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小虹笑了,我好像卸下了一个大包袱,拿起两张纸条,轻快地跑到爸爸的卧室里,端端正正地放在书桌上。
《“79”和“97”》这篇文章写的是要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时间是从一个大雪纷飞的下午到第二天一早;地点是路上和家;人物有“我”、宋虹、爸爸;事情发生的原因是“我”数学考了79分,怕爸爸责怪;事情的经过是“我”让宋虹帮忙,一起瞒骗爸爸,把79分说成97分;事情的结果是宋虹和“我”都认识到瞒骗爸爸是不对的,决心说明真相,做诚实的孩子。
全篇文章时间、地点的转移交代得很清楚,事情的起因、发展、结果也写得明明白白,出现的人物都与事件有关,使读者能顺着的写作思路,体会到“我”的感情起伏和思想变化,收到应有的阅读效果。
记事的文章,有的写一件事,有的写几件事。
这“事”就是文章的材料。
作文课上,有的同学常常皱着眉头对老师说:“我没有材料,我没的可写。
”同学们的生活像烂漫山花,像七色彩霞,你们勤奋学习,热爱集体,团结友爱,遵守纪律,爱护公物,助人为乐,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课余生活丰富多采,在学校、在家里、在社会上、接触了很多新人新事,这些都是作文的材料。
可是,为什么有些同学作文时仍然感到“没有材料”、“没的可写”呢?这大概有两个原因:一是有的同学不善于从生活里汲取作文的材料,二是不懂得怎样把自己掌握的材料应用在作文里。
所以,要做到提起笔来有事可记,把事情写具体,就要把握“选择材料”这一关。
那么,怎样选择作文的材料呢?首先,要写熟悉的。
我们知道,自己不了解的人,自己没有经历过的事,一定写不出,也一定写不好。
如果你没有坐过火车,你就一定写不出《在列车上》的作文;你没有参加过毕业典礼,你就一定写不出典礼的动人情景。
法国艺术大师罗丹说过:“最美的题材摆在你们面前,那就是你们最熟悉的人物。
”初学写作文,应该选择最熟悉的人或事来写,只有对这个人这件事十分熟悉,印象深刻,才容易写好。
在许多老师当中,一定有你熟悉的印象深刻的老师;在一个班里,一定有你要好的、有性格特点的同学;在平时发生的许许多多事情当中,一定有使你最受感动、难以忘怀的事情……那么,这些印象深刻的、有特点的、最受感动的人和事,就是你写作文最好的题材。
请看台湾小朋友翁小培是怎样描写“尴尬”的一件事的。
人总有值得回忆的往事,我也不例外。
记得一年前,也就是我读小学五年级时发生的一件事,至今我还不能忘怀。
那天,太阳高悬,炎热异常,下课铃响了,同学们却一个也不愿出去活受罪。
沉闷的空气笼罩了整间教室。
好动的我,想打破这死寂的气氛,于是高喊道:“咱们到走廊玩捉迷藏去。
”一阵叫喊声,女同学几乎全部到齐,来到了走廊,我自称英雄,自愿先捉,别的同学用手帕把我的眼睛蒙住,眼前一片昏暗,不得不乱跑乱捉一场。
正当我感到疲乏时,哈!皇天不负苦心人,我终于捉到了一个。
她乖乖地站在那儿不动。
我首先摸摸她的腰,好啊!肥胖胖的,一定是淑美,准没错。
主意拿定,我喊了一声:“淑美!”只听一阵笑声,我以为自己猜对了,还洋洋自得,顺手把手帕扯下来一看,啊?!我不看还好,一看差点没晕倒。
“唉呀!”我惊叫了一声,原来我捉到的是教导主任,而不是淑美(幸好当时我还没打她的屁股)。
当时我连蹦带跳地一口气冲回教室,留下的同学幸灾乐祸地笑我,我真恨不得地上有个洞让我钻进去,真是尴尬得无法形容。
至今想来,还怪难为情的。
写课外活动,多数同学都选取“欢乐”的事情来写,的却别出心裁,偏偏要写“最尴尬的一件事”,选材别致是文章的一大特色,因为这件事是小熟悉的、难以忘怀的。
玩捉迷藏的时候,误把教导主任当作同学,事情很小,但人物的心理活动写得很真实,开始以为猜对了,便“洋洋自得”,继而发现错了,“一看差点没晕倒”(这一句绝妙),于是“连蹦带跳地一口气冲回教室”,“恨不得地上有个洞让我钻进去”,点出“尴尬”两字。
结尾写道:“至今想来,还怪难为情的”,说明这件事给小留下难忘的印象。
越是小熟悉的事情,越是容易写具体。
其次,要写有意义的。
有的同学也许会说:“写熟悉的,那太容易了,我们每天上学放学,见到什么就写什么。
”我们说要写熟悉的,是因为熟悉的事情最容易写得具体。
但并不是说只要是熟悉的事就都值得写。
比如说,你看到两个人在大街上打架,如果你原原本本地把打架的情景写出来,不加任何评价,即使你把他们怎样骂人、怎样打架写得绘声绘色,也是没有意义的。
当然,有的同学为了故意突出“有意义”,就使劲“编造”或“拔高”,也不可能写出好文章。
比如,有个同学写了一篇作文叫《上学路上》,现在把它抄在下面清晨,蔚蓝色的天空飘着鹅毛大雪。
我背着书包,顶着西北风,向学校走去。
我刚到十字路口,忽然看到一个七八岁的小孩从一条胡同里跑出来,小孩的妈妈在后面紧紧地追赶。
这时,正好有一辆汽车飞快地开了过来,眼看就要把小孩撞到车轱辘底下。
在这千钧一发的关键时刻,我的脑海里闪过欧阳海、雷锋、张志新等无数先烈的英雄形象,我就毫不犹豫地冲上前去,把小孩拉到马路边。
“嘎”地一声,汽车在距离我不到一米的地方停了下来,小孩脱险了。
马路上的行人纷纷把我们包围起来,异口同声地说:“这孩子,真不愧是小雷锋!”听了大家的夸奖,我的脸唰地红了。
这篇作文要表现助人为乐的主题,这是好的。
但是,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是一篇编造出来的不真实的故事。
第一,既然“飘着鹅毛大雪”,夭空怎么可能是“蔚蓝色”的呢?显然这是小有意烘托故事发生的环境气氛而编的。
第二,文章里的“我”和小孩素不相识,怎么知道在后面追赶的人就是小孩的妈妈呢?第三,当汽车就要撞到小孩的一刹那,“我”怎么还有时间想到那么多的英雄?第四,且不说马路上的行人“异口同声”地夸奖是否可能,单说“我”听了夸奖以后就“脸红”的情节也是不真实的,因为自己看不到自己的脸。
有的同学也许会说,作家可以编故事,我们为什么不可以编呢?我认为,作家虚构人物和故事,也是要以真实的生活为基础的。
俄国有个著名画家叫列宾。
有一次,列宾想给他的女邻居画张像。
列宾的女邻居是个十分蛮横的人,人称“泼妇”,谁也不敢得罪她。
列宾对女邻居说:“我一定要把你画成天使。
”那女人听了,高兴极了。
一会儿,列宾把画好的像送给女邻居,画面上竟是一个凶狠、狡猾的小市民的形象,那女人带着哭腔对列宾说:“我的天啊,你怎么把我画成这副狗模样,我难道是这样的人吗?”列宾耸耸肩膀,非常认真地说:“真对不起,我的画笔要忠实于生活啊!”画画如此,作文也如此。
只有忠实于生活,你写出来的作品,才能使读者觉得像真的一样。
更何况同学们学作文和作家搞创作不一样,不应该编造故事,而要老老实实地练习写真人真事,写真情实感,只有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义的事情写出来,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把自己的真实感受写具体,才能写得有血有肉,真实感人。
《妈妈》我的妈妈是个农民,是个文盲。
我4岁就跟随爸爸来到城市,离开了妈妈,离开了故乡。
虽然我回去了几次,但我总觉得了解妈妈太少、太少了。
记得我第一次回故乡时,已经上二年级了。
妈妈竟没认出我,以为我是人家的孩子,只是点了点头。
经爸爸一说,妈妈顾不得打量我,就兴奋地抓住我的肩膀,眼睛含着泪花,嘴动了动,没说出话来。
她终于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抱着我流下了辛酸的眼泪。
吃过饭后,妈妈拉过我来,左一眼,右一眼,几乎把我看傻了,她越看,眼里越流露出怀疑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