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湖北省武汉市高一下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卷

湖北省武汉市高一下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卷

湖北省武汉市高一下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有35小题,共70分。

每小题有1个符合题意的选项,多 (共21题;共70分)1. (2分) 1995年2月-1998年9月,全球环境资金针对全球福利的项目和活动,向发展中国家几个重点领域提供大量的资金,其中,资金投入最多的是()A . 臭氧的消耗B . 气候变化C . 生物的多样性D . 国际水域2. (2分) (2017高二下·菏泽期末) 下图为沿106.5°E经线的地形剖面及相关气候资料图。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山地②()A . 是农耕区与畜牧区的分界线B . 是长江水系与淮河水系的分界线C . 南北两侧的植被差异主要是由水分所导致D . 降水量最多的位置大约位于南坡海拔2200米处(2)图中③地的气温年较差约为()A . 15℃B . 20℃C . 25℃D . 35℃(3)④地1月平均气温低于④地,除纬度因素外,还因为①地()A . 海拔较低B . 受盛行西风影响明显C . 森林覆盖率低D . 受冬季风影响较大3. (2分) (2018高一上·如皋月考) 读“地质构造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与华山地质构造相似的是()A . 甲B . 乙C . 丙D . 丁(2)关于图6的叙述,正确的是()A . 甲处是向斜成山B . 乙处是储水构造C . 丙处是储油构造D . 丁处地下适合建隧道4. (2分)有关宇宙和天体的说法,正确的是()A . 天体是目前人们用肉眼或借助望远镜观测到的各种星体的总称B . 宇宙是无限的,可观测的宇宙的范围会随着人类探测水平的不断提高而不断扩大C . 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行星D . 各种天体孤立地存在于宇宙中5. (2分) (2017高二下·石家庄期末) 中国某地区地形平坦,面积3840km2.下图示意该地区1991—2010年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的变化。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 1991—2010年间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导致该地区()A . 大气降水增多B . 地面蒸发加强C . 雨水下渗增强D . 地表径流增加(2) 2001—2010年,该地区旱地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 城市化进程快B . 区域气候变暖C . 种植技术进步D . 自然灾害频发6. (2分) (2017高三上·延边月考) 下图为“省际间红包单向流量前五位省份分布图”。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省际间红包流出量最大的省及其最主要原因分析正确的是()A . 京一首都信息通达度高B . 粤一外来务工人口多C . 川—外出务工人收入高D . 桂一旅游人口流量大(2)省际间红包单向流量分布状况反映了地理()A . 空间邻近性B . 要素相似性C . 环境整体性D . 环境差异性(3)制作上图使用的最主要技术是()A . 数字地球B . GPS技术C . RS技术D . GIS技术7. (2分) (2020高三下·赣县月考) 位于美洲大陆最东端的拉布拉多半岛(见下图),湖泊众多,有“高原湖泊”之称。

在第四纪冰期时,拉布拉多半岛是北美大陆三大冰川中心之一。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拉布拉多半岛众多湖泊的成因主要是()①地壳断陷后积水成湖②冰川侵蚀后洼地积水成湖③冰碛物堵塞部分河道后积水成湖④火山口积水成湖A . ①③B . ②③C . ①④D . ②④(2)据调查,近年来拉布拉多半岛上湖泊呈持续扩大和增多的趋势。

其主要原因可能是()A . 暴雨天气增多B . 人类活动减少C . 地表蒸发减弱D . 全球气候变暖(3)拉布拉多半岛东部的甲海域渔业资源丰富,其冬季渔业生产遭遇的困难有()①台风②海雾③极夜④低温A . ①③B . ②③C . ②④D . ①④8. (4分)城市工业区不断向市外移动是为了()①靠近交通干道②拓展城市范围③降低生产成本④保护城市环境A . ①③B . ③④C . ②③D . ①④9. (4分) (2017高一下·雅安月考) 城市化过程包含了人口城市化和土地城市化等过程。

下图示意我国四个省(市、自治区)2000年土地城市化质量的差异。

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图中信息,推断出关于四省市的结论正确的是()A . 内蒙古的城市化进程最合理B . 上海的城市化质量最高C . 重庆的城市化速度最快D . 贵州的滞后城市化程度最高(2)重庆城市用地人口密度大于上海,但城市用地经济密度却低于上海,与其相关的因素是()A . 地形起伏较大,经济发展相对落后B . 第一产业发达C . 城市用地较为完整D . 城市化水平较高10. (4分)导致土地生产力下降的直接原因是A . 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B . 城市建设用地扩大C . 沼泽地和盐碱地的改良D . 滩涂养殖业的发展11. (4分) (2017高一上·天津期中) 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这些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结合地球圈层构造示意图,回答图中所示的圈层A、B、C分别是()A . 水圈、生物圈、岩石圈B . 生物圈、岩石圈、水圈C . 岩石圈、水圈、生物圈D . 生物圈、水圈、岩石圈12. (4分)读漫画“人类破坏了我的伞”,回答:下列关于“伞”的破坏,说法不正确的是()A . 破坏“伞”的主要物质是人类活动大量排放出的氟利昂B . “伞”被破坏后会危及人类健康C . “伞”破坏最严重的地区是北极地区D . 图中的“伞”能吸收紫外线13. (4分)影响下列工厂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是()①印刷厂②电器装配厂③炼铝厂④水果罐头厂A . ①原料②动力③劳动力④市场B . ①动力②劳动力③原料④市场C . ①市场②劳动力③动力④原料D . ①原料②动力③市场④劳动力14. (4分) (2017高一下·濮阳月考) 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人口红利拐点显现往往是人口红利消失的前兆,2012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在相当长时期里第一次出现了绝对下降。

下图为亚洲四个国家不同时期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示意图。

结合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甲乙丙丁所代表的国家分别是()A . 日本越南中国印度B . 印度越南中国日本C . 印度越南日本中国D . 中国印度越南日本(2)为了便于分析,人们认为总抚养比(14岁及以下少儿人口与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之和除以15岁~64岁劳动年龄人口)小于50%的时期为人口红利期。

据上图分析我国人口红利期能够持续的时间为()A . 20多年B . 30多年C . 40多年D . 60多年(3)人口红利拐点出现以后,对我国社会经济带来的影响叙述错误的是()A . 大幅提高人口自然增长率,增加劳动力数量B . 人口老龄化问题愈加严重C . 加速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向人工成本较低地区转移D . 加快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15. (4分)在事先规划好的工业用地上,先建成基础设施,再吸引投资建厂,主要是为了()A . 减少各种污染,保护城市环境B . 先占领一定的地域空间,防止土地价格的升高C . 有利于加强生产过程中各生产环节的衔接与联系D . 吸引共同利用基础设施的工厂前来建厂,降低工厂的生产成本16. (4分) (2017高二下·浙江月考) 热喀斯特地貌是指在多年冻土和冰川区,由于气温和地温升高,部分冰块融化,产生类似石灰岩区的岩溶现象,如冰洞、冰塔、热融滑塌、热融洼地等。

据此完成以下题目。

(1)如图所示,因温度周期性变化而引起的冻结与融化过程交替出现,造成地面岩层破碎松解的作用属于()A . 风化作用B . 侵蚀作用C . 搬运作用D . 沉积作用(2)大兴安岭北、祁连山东的热融滑塌主要发生在()A . 春季B . 夏季C . 秋季D . 冬季17. (4分)从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不应该的是()A . 扩大城市绿地面积B . 加强城市管理C . 进行全面规划D . 控制经济发展18. (4分)历史上“蜀遭难,难于上青天”,如今“蜀道不再难”得益于()A . 环境变迁B . 人口增多C . 科技进步D . 民族团结19. (4分) (2017高一下·蒙阴期末) 下图是我国某地区农业生产模式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示农业模式最可能出现在()A . 长江中下游平原B . 四川盆地C . 雷州半岛D . 华北平原(2)本区已改造的农业区位因素主要是()A . 热量和土壤B . 地形和水分C . 光照和湿度D . 积温和降水20. (4分) (2017高二上·南阳月考) 下图为“美国某城市某年8月某日22时等温线图”。

回答下面小题。

(1) O、P两点的温差最大可超过()A . 4℃B . 3℃C . 2℃D . 1℃(2)若只考虑温度因素,则近地面N点的风向为()A . 东北风B . 东南风C . 西北风D . 西南风(3)下图中与M、P、N一线上空等压面的剖面线相符合的示意图为()A . ①C . ③D . ④21. (4分) (2016高一上·莆田期末) 读我国部分地区年太阳总辐射量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地区,年太阳总辐射量最贫乏的是()A . 四川盆地B . 珠江三角洲C . 长江三角洲D . 华北平原(2)太阳辐射的主要作用是()①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②产生“磁暴”现象的原动力③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能量来源④太阳内部核聚变反应的能量来源B . ①③C . ②④D . ③④二、非选择题(有3小题,共30分) (共3题;共30分)22. (10.0分) (2019高一上·黄陵期末) 读某地质构造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甲、乙、丙三地所代表的地质构造名称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地表形态上看,乙地是________,其成因是________。

(3)在图中甲、乙、丙三处中选择一处修建一条南北向的地下隧道,其选址应为________,并说明其合理性________。

(4)形成丁、戊两地地貌类型的地质作用是________,两地分别位于________、________。

23. (10.0分)如图为经济与环境相互作用模式内涵图(X表示经济发展水平,Y表示环境保护强度,Ⅰ—Ⅳ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强度四种关系模式),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Ⅰ—Ⅳ所表示的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A . Ⅰ为经济环境协调模式B . Ⅱ为环境滞后经济模式C . Ⅲ为经济滞后环境模式D . Ⅳ为经济环境落后模式(2)如果X表示经济发展速率,Y表示环境保护强度,那么目前我国处在哪种发展模式()A . ⅠB . ⅡC . ⅢD . Ⅳ24. (10.0分) ipcc(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在全球气候变化第四次评估报告中指出: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共同驱动,全球气候将在21世纪继续变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