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知识点汇总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知识点汇总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
372-前289),名轲,字子舆,山东省邹城市人。

战国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是儒家学说的继承和发扬者,有“亚圣”之称。

他和孔子的学术成就几乎同高,人们将他们合称
是,指示代词,这。

(于是人) 其,代词,他的(苦其心志) 则,如果。

(入则无法家拂士)
于,介词,由于,表原因。

(生于忧患) fu )违反,阻挠 .拂(bi )同“弼”,辅佐
发:表现(发于声) 3.国恒亡:灭亡 今亡亦死:逃跑 “增”,增加。

2 衡,通“横”,梗塞,不顺。

“韧”,使···坚韧。

4 拂,通“弼”, 辅弼,辅佐。

5.辟,通“避”,躲避。

:苦:使......痛苦 劳:使......劳累 饿:使......饥饿 空乏
:使......经受贫困之苦 生,使……生存。

死:使……死亡。

:入:在国内 出:在国外 畎亩:田间,田地。

畎,垄沟。

举:被举用,被选拨。

士:狱官。

市:市井。

降:下达。

任:责任,担子。

空乏:资源缺乏,这里是使他受到贫困之苦的意思。

恒:常。

过:这时是犯过失的意思。

征,征验,此处有表现的意思。

困:窘迫,受窘。

作:奋起,有所作为。

征于色:反映在脸色上。

喻:明白,了解。

入:在里面,指国内。

出:在外面,指国内。

法家,能坚持法度的大臣。

恒:常常。

敌:匹敌,相当(力量)相等的。

狱官手里释放后被举用,孙叔敖在隐居的海滨被举用,百里奚从市场被买回而被举用。

所以上天将要降临重大责任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以致肌肤消瘦,使他饱受贫困之苦,使他所行不顺,做事情颠倒错乱。

(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心被惊动,使他的性情坚忍起来,增加他原来不具备的处理事情的能力。

一个人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绪阻塞不通,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色上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声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为人们所了解。

一个国家内部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外部没有相与抗衡的国家,这个国家就往往会遭到灭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正反对比论证。

3.层层深入的论证过程。

先由具体例子入手,进一步所列举的例子加以分析。

第一段,使用排比的手法,一气列举出六个取得突出成绩的人。

他们都是历史上建立了大的功业的人,他们又都有着几乎相同的经历,就是经历了痛苦的磨难。

这一段属于举例论证。

事例典型,语气畅达,气势磅礴。

第二段是从第一段中推导出的结论,一个“故”字紧承上文。

第二段也是对第一段的逻辑分析,分析取得大成就应该具备的条件。

“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就是磨炼一个人的各种方式。

这种磨炼,得到一个结果,就是“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首先要心灵震动,性情坚韧,还要提高自己的本领和适应能力。

第三段比第二段又进了一层,从论述一个人的成就引申到论述一个国家的生死存亡。

从个人来讲,要经常犯错误,才能改正。

犯了错误,才能“困于心,衡于虑”,才能振作。

才能“征于色,发于声”,别人才会理解。

从国家来看,内部要有“法家拂士”的辅佐,外部要有“敌国外患”的威胁,否则,
国家就要灭亡。

国家也要经历“忧患”的磨砺。

最后一段,顺承前文,自然得出结论:“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这就是本文的中心论点。

这篇课文的突出特点就是层层深入的论证过程。

先由具体的例子入手,进一步对所列举的例子加
以分析。

由个人经历推演到国家。

这些都体现了论述的层次性。

最后的结论是在前文论述的基础上自 第二段:紧承上文,从思想、身体、行为三个方面分析人应经受的磨炼。

第三段:从论述一个人的成就引申到论述一个国家的生死存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舜、傅说、胶鬲、管夷吾、孙叔敖、百里奚 共同点:都经历了磨难,成为圣君贤臣。

2.第二段指出人应从思想(苦其心志)身体(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为(行拂乱其所为)三个方面经受磨练。

3.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条件是“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只
有这样,才能“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造就人才的主观条件是“困于心,衡于虑,而后用,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从而从正面论证了“生于忧患”;然后用“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从反面揭示国家灭亡的原因,从而论证了“死于安乐”,最后归纳出中心论点“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4.名人事例:朱元璋从乞丐成为明朝的开国元勋
姜子牙从山野村夫成为宰相。

诸葛亮出身于垄亩。

名言警句: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