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弗里德曼货币理论和凯恩斯主义主张的不同

弗里德曼货币理论和凯恩斯主义主张的不同

弗里德曼货币理论和凯恩斯主义主张的不同:
弗里德曼探讨人们持有货币的原因采取了与凯恩斯不同的方法,他不再具体研究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而将货币作为构成财富资产的一种,通过影响人们选择资产的种类来保存财富的因素来研究货币需求的,实际上是资产需求理论在货币需求理论上的应用。

弗里德曼看来,货币是债券,股票,商品的替代品,货币需求是个人拥有的财富及其他资产相对于货币预期回报率的函数。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把货币的投机性需求列入了货币需求范围,因此,不仅商品交易规模与其价格水平影响货币需求,而且利率的变动也是影响货币需求的重要因素。

根据以上思想,凯恩斯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政策性理论:即政府可以在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通过降低利率,扩大货币供应,促进企业扩大投资,增加就业和产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

为何凯恩斯与弗里德曼得到不同的政策主张
弗里德曼是典型的货币主义学派者,在货币政策上,弗里德曼提出居民的持久收入是影响其货币去求的主要因素,并认为居民持久收入是不变的,所以货币需求也是相对不变的,所以得出货币供给(即货币政策)也应该是稳定的,相对不变的。

坚持市场经济具有内在自动稳定性的信条,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具有达到充分就业均衡的自然趋势,经济波动的主要原因是政府干预的失误。

相信由私人经济行为决定的资源配置与名义收入的短期变动无关。

但凯恩斯认为利率对货币需求的影响最大,而利率是时刻变动的,所以认为货币政策也应该采取“相机抉择”,随时变动。

凯恩斯主义主要是强调政府的大规模干预。

相信由私人经济行为
决定的资源配置与名义收入的短期变动无关。

弗里德曼对凯恩斯的挑战:在他的自传中,弗里德曼曾描述1941至43年为罗斯福新政工作时,“当时我是一个彻底的凯恩斯主义者”。

随着时间过去,弗里德曼对于经济政策的看法也逐渐转变,他在芝大成立货币及银行研究小组,借着经济史论家安娜·施瓦茨(Anna Schwartz)的协助,发表影响深的《美国货币史》鸿文。

他在书中挑战凯恩斯学派的观点,抨击他们忽略货币供应、金融政策对经济周期及通胀的重要性。

弗里德曼1962年出版的《资本主义与自由》一书中提倡将政府的角色最小化以让自由市场运作,以此维持政治和社会自由。

他的政治哲学强调自由市场经济的优点,并反对政府的干预。

他的理论成了自由意志主义的主要经济根据之一,并且对1980年代开始美国的里根以及许多其他国家的经济政策都有极大影响。

同时书中进一步提出了自己严格而简单的货币政策规范:为防止通胀,美国货币当局应将货币供应量年增长率控制在3%~5%,使他与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相
一致,如果实行逆经济风向行事的货币政策,只会引起经济更大的波动。

弗里德曼与凯恩斯被誉为二十世纪最伟大、最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

他的赞赏者与批评者均指出,弗里德曼的世界观本质上颇为简单:坚定信仰个人自由,深信自由市场是协调个人活动、实现共同富裕的最佳途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