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材料作文 2019.11
1,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甲乙丙三人马上要大学毕业了,他们在一起讨论毕业后的选择。
甲:我要去北上广。
这些一线城市会给我提供更多的机会,虽说竞争激烈,但是那里的竞争更讲规则,相对来说更加公平,为了梦想,我要去拼一拼!
乙:我还是回自己的家乡去吧!在那片自己熟悉的土地上,无处不在的乡音、乡味、乡情让我陶醉:陪伴在父母的身边,浓浓的亲情时时刻刻温暖着我:也许我的家乡不能给我很多的机会和足够的空间,但是那里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我希望能够尽我所能为家乡的发展出一份力!丙:我想找一个宁静的小镇或乡村,我喜欢过一种简单而宁静的生活。
我要用相机记录那里的山山水水,我要用画笔描绘那里的风土人情,即便是生活清贫,我也要用心去体验生命的真谛!
甲乙丙的选择,各有各的理由,你赞同谁的?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白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1, 【答案】故乡的土地
好久没有回去我的故乡了,生我养我的那农间土地。
心里这样想念着,于是我决定回去那熟悉而又已经模糊的土地―我的家乡。
坐在摩托车上,水泥马路两旁的树向后飞驰,马路则如丝绸一般连绵不断,看不到尽头。
马路过后则是弯弯曲曲的泥石小道,小道也是延绵的,直伸到乡间的深处。
路途上,风景非常美,可我并没有太在意,心里只想着故乡那快乐的田地。
经过了漫长的路途,目的地终于到了。
在摩托车上的脚刚触到泥土,那纯朴的,浓浓的乡味就已渗到了心头。
啊!故乡,我亲爱的故乡。
刚回到故乡,也不知道为什么,我不自主的向故乡的田地走去。
田地,其实也就是我的故乡,她养活了我们整条村子。
而我,也是在她的怀里长大的。
漫步田间,心情突然变的轻松。
田里绿油油的一片,如一段绿色的绸子铺在土地上。
清风吹过,绸子就像在跳跃的舞女身上飘动,温柔似水,又觉渺茫。
悠然向远眺望,是绵绵的青山,如挺立的士兵守卫着这田地。
再看看这蓝天,多么晶莹,多么纯洁。
整个田地洋溢着无限的安详与和谐。
离我不远,一位老农正在田间耕作。
他戴着被太阳晒黑了的草帽,虽然这样,阳光还是洒在了他那布满皱纹的脸上。
他的皮肤和这田地一样黑,但身躯却依然矫健。
我向他走进,似乎很自然地问:“现在还要这样辛苦耕作啊?”面对我奇怪的问题,他没有太意外,只是用浓浓的乡音回答:“很快就要割稻了!”“稻子长得这么好,想必会有好收成。
”我接着说。
他听了,嘴角边露出了难得的雪白,用欣慰的目光看着田地上了禾苗。
这绿油油的禾苗啊,总有一天会变得金灿灿。
和老农聊了一会后我就踏着用脚印组成的田间小路向村子方向走去。
家乡已经变了很多,从前的黑瓦红专已经换成了碧瓦水泥。
一路上,我遇到了很多从没见过的面孔,可我没有觉的太过陌生,因为他们都有黝黑
的皮肤,厚实的肩膀和塌实的步伐;他们都在这田地上流过汗水,用过心思;他们都是这田地的纯朴勤奋的儿女。
时间如划过指间的清风,如不息的流水,悄悄的来悄悄的走。
可故乡却未被冲刷,因为那田地仍然默默地流着勤劳的汗水。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的材料作文,材料中给出甲乙丙三个马上要大学毕业的毕业生的选择:“去北上广”“回自己的家乡”“找一个宁静的小镇或乡村”,并给出原因“那里的竞争更讲规则,相对来说更加公平”“能够尽我所能为家乡的发展出一份力”“过一种简单而宁静的生活”,立意时选择其中一种即可,行文时注意扣住材料中给出的选择的原因展开论述,如选择第三种“找一个宁静的小镇或乡村”,然后明确原因“过一种简单而宁静的生活”,论述时具体的明确“简单、宁静”的内涵,如“没有都市的喧嚣”“没有尔虞我诈”“没有环境的污染”等。
点睛: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基本框架有如下五部分。
(一)一个响亮的标题。
就是在审题的基础上,明确立意,选择写作的角度,拟定一个有抢眼的题目。
这个标题应尽量是从材料中抽取而出的‚核心立意,并就此选取材料中关键词句加以组合而成的简洁短语或句子。
尽力不用态度而用看法或观点。
能运用约定俗成的词句加以改造更为上策。
能标新立异就更加理想。
(二)引述+表态+观点。
正文第一段就用“引述+表态+观点”的形式,以达到“闪亮登场”的效果。
引述可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但必须是有针对性的。
表态一定要坚决、果断和明确。
观点的呈现,不要拖泥带水,而要开门见山。
(三)分点分层阐述理由。
有了态度与观点,没有理由就站不住脚。
因此,作文的第三步必然阐述你的理由。
阐述一定要具有条理性,就是分点;还要注意内容的层次性,如由浅及深,由表及里,有具体到抽象等。
如此才能展示一个学生思维
的深广度。
(四)进一步深入阐述。
最基本的办法就是针对问题提出可行的有时代意义的解决方法,即解决问题。
另外,还可以“横向拓展”“纵向挖掘”和进行简易的批驳。
尤其是反驳,可以预设反方,然后,进行委婉的劝说,以体现作者思维的周密性,达到任务型作文“文明说理”的要求。
(五)联系实际,快速收尾。
任何一篇文章都要考虑其现实意义,如果没有了现实意义,该文章就逊色许多。
因此,学生习作也好,考场作文也好,联系实际是必需的。
但是,这一环节不能太婆婆妈妈,应如一部乐曲演奏完毕,戛然而止、曲终人散、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