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人体工程学的研究方法1 自然观察法:研究者通过观察和记录自然情景下发生的行为来认识研究对象的一种方法2实测法:借助实验器材进行实际测量的方法3调查研究法:口头访问、问卷调查,直至精细评分以及心理和生理学分析判断与间接意见、档案和建议分析等4计算机的仿真系统:数字环境中建立人体模型。
可利用人体模型模仿人的特征和行为,描述人体尺度、形状和人的心理5系统分析评价法:将人——物——环境作为一个整体,对系统进行分析、评价人体工程学理论体系:人体工程学是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中,由多门科学相互交叉、综合、渗透、重构而形成的,是交互科学领域的一门重要学科。
第二章感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应。
人的感觉器官,眼耳鼻口皮肤接受内、外环境刺激,并将其转化为神经脉冲,通过传输神经,将其传至大脑皮质感觉中枢,产生了感觉。
感觉的基本特性为:1适宜刺激:外部环境中有许多种能量形式,人体的各种感觉器官都能对某一种特定的能量形式做出最敏感的反应。
这种能够引起感觉器官有效反应的刺激称为适宜刺激。
2感觉阈(yù)限:人通过感觉器官接受外界的信号刺激,当这个刺激的强度较小时,尽管在物理上可以测到感觉器官对刺激的某种反应,但人却没有感觉到,只有刺激强度逐渐增加到某一界限时,人才通过感觉器官获得了感觉。
这种使人从没有到获得感觉的刺激强度的界限值,称为“刺激阈”。
3适应:感觉器官接受刺激后,如果刺激强度不变,则经过一段时间后,感觉会逐渐减小以致消失,这种现象称为“适应”。
4相互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各种感觉器官对其适宜刺激的感受能力都将因受到其他刺激的干扰影响而降低,这种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称为感觉的相互作用。
5对比:同一感受器官接受不同刺激时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称为对比。
6余觉:余觉是指当刺激取消以后,感觉还继续存在一极短时间的现象。
知觉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和主观状况整体的反映。
知觉的选择性把某些知觉对象从背景中优先区分出来,并予以清晰反映的特性,叫知觉选择性从知觉背景中区分出知觉对象,一般取决于下列条件:1对象和背景的差别2对象的运动3主观因素知觉的整体性:人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把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多种属性整合为统一整体的组织加工的过程。
知觉的理解性:人以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感知的事物进行加工处理,来理解当前知觉对象特征的过程。
知觉的恒常性: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了变化时,知觉映像仍能保持相对不变的特征,称为知觉的恒常性。
错觉:与客观事物不相符的知觉称为错觉。
视觉机能:是视觉器官对客观事物识别能力的总称,它包括视角、视力、视野、视距、色觉、对比感觉和视觉适应等。
视野视野可分为静视野和动视野两种静视野:人的头部和眼球固定不动的情况下,眼睛观看正前方物体时所能看得见的空间范围动视野:头部固定不动而眼球可以转动时所能看得见的空间范围。
视距:视距是人在工作过程中正常的观察距离。
一般操作的视距范围在380-760mm之间 560mm最适宜小于380mm会引起目眩超过760mm 细节会看不清观察时头部转动角度,左右均不宜超过45度上下均不宜超过30度视觉适应当光的亮度不同时,视觉器官的感受性也不同,亮度有较大变化时,感受性也随之变化。
视觉器官的感受性对光刺激变化性顺应性称为适应。
人眼的适应性分为暗适应和明适应。
暗适应最初为5min 适应速度很快,之后速度减慢整个暗适应过程大约要30min明适应过程一开始,人眼感受性迅速降低,30s后变化很缓慢,大约1min后明适应过程才趋于完成。
根据视觉的明暗适应特征,要求在设计工作面照明时,亮度需均匀而且不产生阴影,否则眼睛的频繁调节,不仅会增加眼睛的疲劳,而且会引起错误操作。
视觉明适应、暗适应特性对光环境设计影响较大。
眩光物体表面产生刺眼和耀眼的强烈光线叫眩光。
多来源于外界物体表面过于光亮、亮度对比过大或直接强光照射。
眩光有直接眩光和反射眩光两种。
最佳视域由于重力的影响,在垂直方向上人们习惯从上往下看,水平面上人们习惯从左向右看,相应的,在有限的平面里,当眼睛偏离视中心,在偏离距离相等的情况下,人眼对左上限的观察最优,依次为右上限、左下限、右下限,因此左上部和上中部就可以称为“最佳视域”运动中的视觉除了相对静止地观看对象外,人们观看更多的是运动着观察对象,从多视角、多方位感知对象,就如同中国园林中的“移步换景”在设计中起着重要作用:观众在展示空间中行走的轨迹被称为“动线”,“动线”不仅仅指空间位臵的变化,也是时间顺序的体现。
空间设计应该考虑到观众的视知心理,通过空间分割,景点分配,标志导语等手段安排观众的动线。
触觉也称压觉或触压觉,皮肤表面承受物体压力或触及物体时所产生的一种感觉。
触觉的产生有两种 1被动触觉 2主动触觉嗅觉主要特性1嗅觉阈限:嗅觉感受性的阈限同其他阈限一样,也是以对外界刺激的度量为依据的。
但嗅觉的差别阈限比其他感觉相对要高一些,这就是嗅觉系统的最基本特征2体积流速:通过实验证明,嗅觉同刺激物的刺激浓度和体积流速都有一定关系,随着其浓度增加嗅觉强度也随之增加,而刺激阈限随刺激物的体积流速增加而降低。
即嗅觉速度加快了。
刺激物的体积对觉察气味的能力没有影响。
3嗅觉适应:嗅觉适应是指有气味的物质作用于嗅觉器官一定时间后。
嗅觉感受性就会降低。
4嗅觉的相互作用5失嗅和错嗅:失嗅就是嗅觉的缺损。
错嗅是一种错误的知觉第三章人体运动系统运动系统是人体完成各种动作和从事生产劳动的器官系统。
由骨关节和肌肉三部分组成。
人体的活动,主要有三种骨杠杆形式:1平衡杠杆2省力杠杆3速度杠杆关节的运动形式角度运动旋转运动环转运动什么叫肌力?人体出力来源于肌肉的收缩,肌肉收缩时所产生的力,称为肌力。
一般右手的肌力比左手约强10%而习惯用左手的人其左手肌力比右手强6%到7%。
人体的动作速度有以下规律:1人体躯干和肢体在水平面的运动比在垂直面的运动速度快2垂直方向的操纵动作,从上往下的运动速度比从下往上的运动速度快3水平方向的操纵动作,前后运动速度比左右运动速度快,旋转运动比直线运动更灵活。
4顺时针方向的操作动作比逆时针方向的操作动作速度更快,更加习惯。
5一般人的手操纵动作,右手比左手快,而右手的动作,向右运动比向左运动快6向身体方向的运动比离开身体方向的运动速度更快,但后者准确性高。
疲劳的种类肌肉疲劳慢性疲劳局部疲劳全身疲劳精神疲劳生理节奏疲劳(昼夜疲劳)反应时间从感觉器官接受外界刺激到运动器官开始执行操作动作所经历的时间,称为人的反应时间。
影响反应时间的因素1刺激的性质2刺激的强度3刺激的多少4刺激与背景对比的强弱5执行动作的运动器官6人的年龄和性别7人的心理准备情况8人的疲劳程度第四章人体测量的分类1静态人体测量静态人体测量是指被测者静止地站着或坐着进行的一种测量方式2动态人体测量动态人体测量是指被测者处于动作状态下所进行的人体尺寸测量,有时也有一些静止地动作。
动态人体测量的特点是,当人体进行任何一项身体活动时,并不是某个身体部位独立完成的,而是身体各部位协调完成,具有一定的连贯性和活动性。
影响人体测量数据的因素地区与种族年代年龄性别职业百分位百分位表示具有某一人体尺寸的人和小于该尺寸的人占统计对象总人数的百分比。
人体测量数据常以百分位Pk 作为一种位臵指标、一个界值。
一个百分位数将群体或样本的全部测量值分为两部分,有K﹪的测量值等于和小于它,有(100-K)﹪的测量值大于它。
在设计中最常用的是P5,P50,P95三种百分位数第5百分位数代表小身材,指有5%的人群身材小于此值有95%的人群大于此值第50百分位数代表适中身材,是指大于和小于此人群身材尺寸的各为50%第95 百分位数代表大身材是指有5%的人群身材尺寸大于此值,有95%的人群身材尺寸小于此值人体模板简介所谓人体摸板,就是以人体测量尺寸为基础,考虑到人体各部位运动舒适要求,制作出的辅助设计用模型。
人体模板的应用1用于工作系统的设计生产区域的工作面高度、坐平面高度和脚踏板高度2用于驾驶室的设计驾驶室驾驶座3用于家具的设计椅类 VDT办公家具的设计4用于室内空间的设计直观地了解空间的大小以及陈设、用具相互之间的关系第五章工作椅以舒适性、稳定性为主要设计因素,坐面要求受力均匀、腰部要有支撑,主要用于工作、学习或会议等。
根据作业强度又可分为一般工作用椅和轻度工作用椅学习椅办公椅子作业用椅、餐椅、平衡椅等学习椅学习椅是指提供给人们特别是孩子学习时使用的一类家具办公椅办公椅是指在办公室内与办公桌配套使用的座椅。
强调办公使用的舒适性和便捷性。
人体坐姿与体压分布体压分布坐姿时、人体重量作用于座椅面的压力分布,称为坐姿体压分布座面座高座高是指座面中轴线前部最高点至地面的距离座深座深是指座面前沿中点至桌面与背面相交线的距离座宽座宽是指座面前沿的水平宽度。
若座面为梯形,座面宽度则分为前沿座前宽和后沿座后宽靠背靠背设计的主要功能尺寸包括靠背高度、靠背宽度和靠背倾斜角度第六章使用环境对床具尺度的要求47cm宽度不够 70cm稍好些但不能满足要求老人房对床具的要求除了考虑人体的高度以外,还要考虑头、脚两端留有一定的距离60岁的老年人男性平均身高1640mm 床的长度取2000mm老年人适合宽大的床单人1000mm 双人一般为1500cm或1800mm高度420mm 床头板倾斜角100度弧度设计儿童房3~6岁长1000~1200mm 宽约650~750mm之间床高约在400mm左右双层床下铺面至上铺底板的层间净高不小于950mm]第七章桌台类家具属于准人体类家具。
它与人体类家具不同。
其功能既与人体有关。
同时也与物有关。
桌台类家具可分为桌、台和几桌类供人们坐姿状态下使用台类供站姿或坐、站两种姿态下使用几具有陈放物品和装饰的作用人—桌界面在使用卓类家具的过程中。
人的知觉、思维、动作和情绪等都会与桌类家具相互“接触”而发生各种关系。
我们将这种称为人—桌界面,包括信息性界面、工具性界面和环境性界面等。
桌类家具与人体尺度及活动范围桌类家具与人体的尺度以及人的活动范围有着密切关系。
依据人体的姿势特征以及人—桌界面关系,可将人体的操作活动空间划分为不同的区域。
工作区域工作区域是桌类家具功能尺寸设计的主要依据,主要包括平面工作区域、垂直工作区域、立体面工作区域。
平面工作区域是桌台类家具幅面设计的主要依据。
垂直工作区域是确定桌台类家具的高度及垂直方向上各功能部件的尺寸依据。
水平面工作区域操作者坐姿作业时,上肢在水平面上移动形成的轨迹所包括的区域称为水平面工作区域。
桌面高度的设计应该遵循的原则1按大小尺寸的人进行设计,小尺寸的人使用时,可加高座面和使用垫脚台。
2桌面高度可调时,调节范围应能满足多数人的使用要求,可将高度调节自身身高喜好或适宜于自身尺寸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