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贫血概述

贫血概述


(三)无效造血
定义:由于某些因素 使其在成熟和进入 外周循环之前被 骨髓 破坏、死亡,称 无效造血或无效性 红细胞生成。是造
成贫血的一个主要因素
外 周 血
二、贫血的分类
1、形态学分类 2、病因和发病机制分类 3、骨髓增生情况分类 4、其他
1、形态学分类
① Wintrobe法(1934) 根据外周血红细胞平均容积(MCV)、红细 胞平均血红蛋白(MCH)、红细胞平均浓度 (MCHC)的检测结果,对贫血进行形态学分类。
3、神经系统的症状(头晕、嗜睡、耳鸣,神志不清等) 4、消化系统症状(食欲不振、恶心、呕吐、黄疸、脾大)
5、泌尿生殖系统症状(肾功能减退、或出现蛋白尿等)
6、其他(皮肤干燥、毛发无光泽、视力下降等)
第二节
贫血的诊断
贫血的诊断程序:
1、有无贫血; 2、贫血程度; 3、贫血的原因和类型。
一、判断有无贫血
贫血的形态学分类
MCV (fl)
MCH (pg)
MCHC (g/L)
具体疾病举例
正常细胞性贫血
80~100
27~34
320~360
急性失血、溶血,再障等
大细胞性贫血
单纯小细胞性 小细胞低色素
>94
<80 <80
>34
<26 <26
320~360
320~360 <320
巨幼细胞贫血等
感染、中毒等 缺铁性贫血、慢性失血等
赣南医学院第五临床医院 主讲:朱华珍


学习要点:
1、简述贫血的概述和分类 2、比较红细胞形态异常对贫血类型的诊断价值 3、列出贫血的病因和要病机制的分类 4、分析贫血的诊断思路

第节 贫血的分类和临床表现
一、贫血的概念
定义: 贫血是由多种原因引起外周血单位
体积内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和血
国外诊断贫血的标准
以红细胞比积为贫血诊断标准: 1、成年男性:HCT<0.4L/L;
2、成年女性:HCT<0.35L/L;
二、贫血的程度
主要根据Hb含量,贫血程度可分四级: (1) 轻度贫血: Hb为正常低限~91g/L。
(2) 中度贫血:Hb为90~61g/L。 (3) 重度贫血: Hb为60~31g/L。
谢 谢!
2、成熟红细胞染色异常
3、异形红细胞
4、靶形
5、镰形
6、球形红细胞
7、椭圆形细胞
8、口形红细胞
9、锯齿形红细胞
13、点彩红细胞
14、豪-焦小体
15、卡波环
16、缗钱状形成
贫血形态学分类 优点:
可提示贫血的病因分析,有实用价值,但结 果必须可靠。
缺点: 过于简单,有一定局限性,特异性不强。 同一种疾病可出现多种异常形态细胞
(4) 极重度贫血: Hb≤30g/L。
三、查明贫血的原因 1、临床资料收集和分析 2、实验室检查
①确定贫血的形态学分类 ②根据骨髓像及临床资料判断患者贫血 可能存在的原因,选择相关实验室其他检 验项目,作出诊断 ③选择针对性强的确诊试验,最后确诊、 鉴别诊断
思考题: 1、什么叫贫血? 2、简述成人贫血程度分级标准? 3、男性轻度贫血,其血红蛋白可能为( ) A、122 g/L B、98g/L C、80 g/L D、58 g/L E、30 g/L 4、、循环血红细胞更替周期是:( ) A、80天 B、90天 C、100天 D、110天 E、120天
② Bessman分类法(1983):
1、用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和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
(RDW)两项参数作为贫血的形态学分类 的新指标。 2、RDW是一个较新的红细胞参数,反映红细胞体积 大小的异质程度。 3、是用红细胞体积大小的变异系数(CV%)来表示,比 血涂片上红细胞形态大小不均的观察更客观、准确 。其正常参考值范围是11.6%~14.8%,一般小于 15%。
细胞比容低于本地区、相同年龄和性别 人群的参考值下限的一种症状。
3、红细胞生成与破坏
(一)红细胞的生成 (二)红细胞的破坏 (三)无效造血
(一)红细胞的生成
(一)红细胞的生成
铁元素
蛋白质
维生素B12 及叶酸
红细胞
(二)红细胞的破坏
红细胞 生成
红细胞 破坏
红细胞平均寿命为120天。红细胞 的破坏因素很多,红细胞的生理性破 坏主要是衰老。
国内成人贫血的诊断标准 男 Hb(g/L) < 120 女 < 110(孕妇<100) < 3.5 < 0.35
RBC(×1012/L)< 4.0 Hct < 0.40
国外诊断贫血的标准
由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贫血标准: Hb低于以下水平可诊断为贫血: 1、6个月~6岁儿童110g/L;
2、6~14岁儿童120g/L; 3、成年男性130g/L; 4、成年女性120g/L;妊娠女性110g/L
二 贫血的临床表现
贫血的临床表现取决于:
1、贫血发生的原因、程度; 2、贫血的发展速度; 3、机体对缺氧的代偿能力和适应能力; 4、患者的体力活动程度。 此外,患者的年龄、有无心、脑血管 基础疾病亦会有影响。
贫血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1、一般表现(皮肤粘膜苍白、疲乏、无力,精神不振等)
2、心血管系统的症状(心悸、气短、心率加快、心衰等)
2、根据病因和发病机制分类
优点: 对贫血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有所表明,帮助 临床诊断和治疗。 缺点: 对由于多种因素所致的贫血仍无法进行归 属那一类型。
3、按骨髓增生情况分类
4、其他:
根据血清铁蛋白(SF)、网织红细胞(
Ret)、血清中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 进行分类: 1、 sTfR↑ SF↓ Ret正常:缺铁性贫血; 2、 sTfR↑ SF↑ Ret↑:溶血性贫血; 3、 sTfR↑ SF↑ Ret正常:无效生成性贫血; 4、 sTfR↓ SF↑ Ret↓:增生障碍性贫血;
Bessman分类法
③细胞形态学分类 各类型贫血不仅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量降低, 也会出现各种异常形态红细胞,对各类贫血的鉴别 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各类型贫血不仅出现红细胞数量和 血红蛋白降低,而且在血涂片上会出现各 种异常形态的红细胞,常常对各类型贫血 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1、红细胞大小不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