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头颈部鼻窦影像诊断精品PPT课件

头颈部鼻窦影像诊断精品PPT课件


第二节
化脓性鼻窦炎
supprative sinusitis
第二节
★ 继发于急性鼻炎或慢性鼻窦炎急性发作 ★ 上颌窦发病率最高,其次为筛窦,可全组
鼻窦 ★ 鼻塞、脓涕、局部压痛、头疼为特征 ★ 发展至骨质破坏,炎症波及眼眶及颅内。 ★ 病理:黏膜血管扩张、充血、分泌物增
多,黏膜肿胀
影像学表现 第二节
◆ 窦口鼻道复合体附近有轻微的黏膜病理改变就 可以干扰黏膜清除功能,进而干扰鼻旁窦的通 风换气和引流
窦口鼻道复合体 第二节
★ 钩突 ★ 筛漏斗 ★ 半月裂孔 ★ 中鼻道 ★ 上颌窦开口
三、观察、分析和诊断
第二节
★ 了解个体发育和正常变异 ★ 分析病变确切部位及与周围结构关系 ★ 观察病变所致骨质改变 ★ 观察病变强化表现,了解血供状态
左上颌窦黏膜囊肿(图)

第二节
第二节
(五)鼻窦霉菌病
第二节
★ 常见致病菌有曲霉菌、毛霉菌和念珠菌等 ★ 多见于长期使用抗生素、类固醇激素、免疫抑制剂或患糖尿
病、肿瘤等消耗疾病 ★ CT:
◆ 鼻窦内结节状或息肉样改变,密度较高,增强后部分有强化 ◆ 高密度结节周围低密度环,为黏液附着所致 ◆ 点状或斑块状高密度钙化,为本病特征
第二节
(二)鼻及鼻窦息肉
polyps of nasal cavity
第二节
★ 鼻黏膜在变态反应或长期慢性炎症刺激下形成的带蒂 肿物
★ 多见于上颌窦、筛窦和鼻腔 ★ 病理:呈大小不等的质软、半透明状水肿样组织块。
镜下息肉为高度水肿的疏松结缔组织,组织间隙明显 扩大,有嗜酸细胞、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 ★ 鼻镜检:表面光滑、灰色或淡红色如荔枝肉样半透明 肿物,柔软无痛,一般无出血
鼻窦CT正常解剖 第二节
★ 额窦:左、右两侧,四壁,开口筛漏斗,中鼻 道
★ 筛窦:每侧约10个气房,分为前、后组,分 别开口于中鼻道和上鼻道
★ 蝶窦:位于蝶骨体内,气化程度不一,中间 有分隔,两侧不对称,开口于蝶筛隐窝
★ 上颌窦:5个壁,前壁;后外侧壁;内壁; 上壁(眶底)。窦口位置高,开口于中鼻道
★ CT
◆ 鼻窦黏膜增厚、肿胀明显 ◆ 分泌物潴留,窦腔积液呈气液平面 ◆ 窦壁骨质吸收、破坏,突破窦壁。 ◆ 增强检查,黏膜明显强化
★ MRI
◆ 增厚的黏膜T1WI为等信号,T2WI为高信号 ◆ 渗出液信号受蛋白含量影响
第二节
慢性鼻窦炎 第二节
★ CT: ★ 粘膜增厚(环状、局限线状、波浪状) ★ 粘膜丘状、半球状隆起(息肉、粘膜囊肿)。 ★ 窦腔积液。 ★ 窦腔骨壁骨质硬化。
第二节
鼻窦CT正常解剖(图)
窦口鼻道复合体
(Ostiomeatal complex,OMC) 第二节
★ 广泛开展鼻内窥镜手术时提出的新概念
◆ 独立的解剖学结构,指以筛漏斗为中心的附近 区域
◆ 是指上颌窦开口、筛漏斗、半月裂孔、钩突和 中鼻道构成的一含气通道
◆ 提供上颌窦、前组筛窦和额窦的空气引流和借 助于黏膜纤毛运动将窦腔内分泌物排出
第二节 鼻和鼻窦
本节教学目的与要求 第二节
★ 熟悉鼻和鼻窦的影像学检查技术及其价 值和限度
★ 掌握鼻和鼻窦病变的正常和基本病变的 影像学表现
★ 了解感染性疾病及良恶性肿瘤的影像学 表现及鉴别诊断要点
一、正常影像学表现(X线) 第二节
⒈鼻骨侧位 ⒉鼻骨轴位 ⒊华氏位(Water位) ⒋柯氏位(Caldwell位) ⒌侧位 ⒍视神经孔位
影像学表现 第二节
★ CT:
◆ 窦腔膨大,有薄层囊壁包围 ◆ 囊内密度依蛋白含量不同可呈低、等或略高密度,密度均匀 ◆ 骨壁变薄外移或部分消失,但无虫蚀样破坏 ◆ 可压迫邻近结构,如眼眶及眶内容物 ◆ 增强扫描:病变不强化;若为脓囊肿,可见边缘环状强化
★ MRI
◆ 囊内液体信号取决于囊液中的蛋白含量、水含量和水化状态 以及粘稠度
一、正常影像学表现(CT) 第二节
★ 轴位
◆ 基线:下眶耳线 ◆ 层厚和层距:3mm或5mm ◆ 距阵:512×512 ◆ 扫描范围:上牙槽突至额窦消失 ◆ 骨窗及软组织窗
★ 冠状位
◆ 基线:与听眦线垂直或与上颌窦后壁平行
一、正常影像学表现(MRI) 第二节
★ 常规序列(T1WI、T2WI) ★ 多方位重建 ★ 脂肪抑制技术 ★ 增强检查 ★ 水成像技术
◆ 浆液性囊肿(黏膜下囊肿):属假性囊肿,为渗出 的浆液在黏膜下层结缔组织内潴留
影像学表现
第二节
★ CT
◆ 上颌窦内球形或半球形低密度影,广基与窦壁相 连,常位于窦底,边缘光滑,锐利
◆ 增强检查,无强化
★ MRI
◆ 黏膜下囊肿因渗出液含蛋白量较低,呈T1WI低信 号,T2WI高信号
◆ 黏膜潴留囊肿于T1WI呈略低或中等信号,T2WI 高信号
四、不同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 第二节
★ 平片 价值有限 ★ CT 常规检查技术,应用最广,价值最大 ★ MRI 有利于定性诊断,是CT检查的补充 ★ DSA 疑血管性病变时使用
内容
★ 1.急慢性鼻窦炎 ★ 2.鼻息肉 ★ 3.鼻和鼻窦肿瘤 ★ 4.鼻和鼻窦骨折
第二节
鼻窦炎性病变
★ (一)鼻窦炎 ★ (二)鼻及鼻窦息肉 ★ (三)黏液囊肿 ★ (四)粘膜囊肿 ★ (五)鼻窦霉菌病
mucocele
第二节
★ 由于窦口阻塞或黏膜分泌物蛋白含量过 高,分泌物在窦腔大量潴留所致,又称潴 留囊肿
★ 好发于额窦和筛窦,蝶窦和上颌窦内少见 ★ 囊肿壁即为鼻窦黏膜,黏膜上皮化生,黏
膜下炎性细胞浸润 ★ 囊内液体为淡黄色稀薄浆液,棕褐色浓稠
黏液或咖啡色混有血样物质 ★ 窦腔变大,窦壁变薄,呈气球样
◆ 含黏蛋白少、水分多—T1WI为中等信号,T2WI为高信号 ◆ 若含黏蛋白较多时T1WI及T2WI均为中等或高信号 ◆ 当分泌物十分粘稠时,T1WI及T2WI均为低信号
筛窦黏液囊肿(图)
蝶窦巨大黏液囊肿(图)
(四)黏膜潴留囊肿
mucous retention cyst 第二节
★ 黏膜囊肿
◆ 黏液腺囊肿(潴留囊肿):为黏膜腺体分泌物在腺 泡内潴留而形成
影像学表现 第二节
★ CT
◆ 鼻腔或鼻窦内软组织密度影,常多发,边缘光 滑,有蒂为其特征
◆ 增强检查,肿物表面可呈线状强化,代表黏膜 组织
★ MRI
◆ T1WI呈中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 ◆ 如有出血则T1及T2WI均为高信号 ◆ 增强检查,呈线样强化;出血性息肉可呈均一
强化
(三)黏液囊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