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献综述范本

文献综述范本

文献综述
姓名 .. 学号 .. 班级 ..
论文题目:
前言
菜名既不同菜肴能反应其特色并且为大众所能接受和理解的名称。

菜名翻译从奥运会举办以来才备受关注。

菜名的翻译不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文化内涵的传递。

菜名翻译是翻译研究的新领域,也是我国翻译界的一项紧急而迫切的任务。

本文旨在目的论的基础上探讨并系统地归纳出川菜菜名翻译中所使用的翻译技巧与策略,希望使具有中国特色的菜名的翻译最大限度的保留中国的特色,并让人们具体认识目的论在文体翻译中的作用,进而为菜名翻译或类似的应用型文本翻译提供启示。

正文
菜名翻译是翻译研究的新领域,近年来,关于菜名翻译的文章屡见不鲜,其研究总的来说是从文化内涵和翻译理论的角度这两个方面展开。

从文化内涵角度的讨论主要是围绕文化差异的角度来讨论中式菜名的英译接受度。

阐述中式菜名音译的文章有:冯炜成的《浅析语义和交际翻译在川菜菜名翻译中的作用》依据川菜的特点,讲川菜菜名可分为两类,分别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非文化菜名,由于其直截了当地传递菜肴本身的信息,因此适用语义翻译;容易引发误解的菜名,由于菜名中含有很多西方人的禁忌,因此可运用交际翻译法,适当地选词和意译,使西方人能够最大程度地理解;有文化内涵的菜名 ,因本身表达较为含蓄,故适宜先用交际翻译将菜肴本身的特色翻译出,后用语义翻译,解释名称中所包含的文化内涵。

秦艳容的《中国菜谱的文化内涵与翻译》从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入手,分析中餐菜单英译存在的问题,分析了中餐菜单英译的方法。

从中式菜名特点角度进行分析菜名英译的文章及观点的有刘琪的《论中式菜名英译》,分别从中国特色文化翻译的三项基本原则、翻译的技巧将中式菜名进行分类分析。

从翻译理论的角度进行菜名研究的主要是以功能翻译理论为主导。

功能派
凯瑟琳娜·莱斯首次把功能范畴引入翻译批评,将语言功能,语篇类型和翻译策略相联系,发展了以源文与译文功能关系为基础的翻译批评模式,从而提出了功能派理论思想的雏形。

第二阶段:汉斯·弗米尔(Vermeer)提出了目的论,将翻译
际和行为理论,提出翻译行为理论,进一步发展了功能派翻译理论该理论将翻译视作受目的驱使的,以翻译结果为导向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

第四阶段:克里斯汀娜·诺德全面总结和完善功能派理论。

目的论有三条基本原则:忠实原则,连贯原则,目的原则。

三条原则的关系是:忠实原则服从于连贯原则,而这二者服从于目的原则。

“目的原则”,即翻译应能在译人语情境和文化中,按译入语接受者期待的方式发生作用。

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行为的过程,即结果决定方法。

连贯性指译文必须符合语内连贯的标准,即译文具有可读性和可接受性,能够使接受者理解并在译入语文化及使用译文的交际语境中有意义。

忠实性原则指原文与译文之间应该存在语际连贯一致。

这相当于其他翻译理论所谓的忠实于原文,但与原文忠实的程度和形式取决于译文的目的和译者对原文的理解。

目的论作为一种解构主义的翻译视角,它具有广阔的适用性,翻译目的论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有利于全面研究各种翻译变体。

不少学者从功能翻译理论的目的论角度对菜名进行了研究。

陈爽的《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指导下的中式菜名音译》以德国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为依据,指出了现今社会上广泛存在的中式菜名英译的混乱问题以及原因,分析了中式菜肴的命名特点,最后作者结合具体的菜名分类重点探讨了中式菜名的有效翻译方法:直译,意译,转译。

文月娥的《目的论视角下的菜谱翻译研究》,对翻译目的论的核心内容进行了阐述,提出了目的论运用到中式菜名英译中的翻译方法:直译和意译。

还有孔倩如的《从目的论视角看贵州特色小吃的英译》,卢静的《从目的论看中国菜名的翻译》,宋锦波的《从目的论视角看菜单翻译》,夏芳丽的《从目的论角度谈中式菜名的英译》,袁帅的《从目的论浅析中国菜菜谱翻译》均将德国功能主义翻译目的应用到了中式菜名应以的研究中,只是理论知识的分析讲解比较多,而运用到实践的内容就比较薄弱。

小结
总的来看,以上的文章都对中国菜谱名的翻译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又一定的
借鉴作用,但都是在讨论中式菜名的英译和方法,涉及的菜名比较笼统,内容雷同少有创新,从川菜菜名译法进行研究阐述的很少。

菜名的翻译缺乏统一的规范。

本文从目的论的角度多中国川菜菜名进行系统的研究,使川菜菜名在深度和广度上进一步开拓,希望能够找到切实可行的英译方法,从而达到更好地服务于对外饮食文化交流和传播中华民族优秀的饮食文化的目的。

完成情况说明
本人查阅了数篇以往学者的关于目的论研究,中国菜名翻译研究,川菜菜名翻译研究,川菜特点以及命名特点的研究以及从目的论角度翻译中国菜名的研究的为方向的文献,吸取并改进了前辈们的研究经验,最终总结出了目的论的总体发展历程和基本观点,川菜的命名特点,按照自己的想法对川菜菜名做出了分类并作出解释,并针对每种分类提出了从目的论的角度,遵循目的论的三条基本原则,采用不同的方法翻译川菜的菜名,其中提到了一些经典的让人啼笑皆非的川菜菜名的英译,本人给予了合理的批评及修正,针对不同类型菜名总结出了的翻译公式,经过逻辑安排将体现在本人的论文之中,仅供后人借鉴。

参考文献
[1]BianJianhua. Inheritance and Transcendence: Study on Functionalist
Skopos Theory of Translation [M]. Beijing:China Sciences Publishing House.2008.
[2]Kingsolver.Barbara, Hopp.Steven L, and Kingsolver.Camile. Animal,
Vegetable, Miracle: a Year of Food Life[Z].Beijing: Beijing Zhongxin Publishing Company.2013.
[3]陈爽.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指导下的中式菜名音译[D].2010,09.
[4]冯炜成.浅析语义和交际翻译在川菜菜名翻译中的作用[D].2010.
[5]顾维勇.实用文体翻译[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2,10。

[6]黄正华.目的论解释及其意义[J].科学技术及辩证法.
[7]孔倩如.从目的论视角看贵州特色小吃的英译[J].赤峰学院学报,2012(2).
[8]刘琪.论中式菜名英译[D].2005,12.
[9]卢静.从目的论看中国菜名的翻译[D].2010,5.
[9]秦艳容.中国菜谱的文化内涵与翻译[J].考试周刊,2009(36).
[10]宋锦波.从目的论视角看菜单翻译[D].2009,6.
[11]汤玉洁.浅析翻译目的论[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8(1).
[12]文月娥.目的论视角下的菜谱翻译研究[J].攀枝花学院学报,2008(10).
[13]吴凤丽.食品广告英译的关联理论[D].2010,5.
[14]夏芳丽.从目的论角度谈中式菜名的英译[D].2009,12.
[15]袁帅.从目的论浅析中国菜菜谱翻译[Z].文学教育.2011,09。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