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识字4概述:本课以成语的形式告诉我们看问题、做人的一些道理。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识寸、益等9个生字,会写寸、落等8个字。

在老师的引导下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成语,体会其中的韵律感。

初步感知成语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听说结合,认识成语,理解成语所包含的道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收集成语的兴趣。

从成语中受到一定的启发。

学习者特征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对于本课的成语意思不理解,那成语所包含的道理就更不明白了,这就要求老师指导。

教学策略:1、在反复读中巩固识字的音,在合作、探究的方式下识记生字的形。

范写与练写相结合写好生字。

2、理解成语意思,通过讲故事、演示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成语。

资源准备:1.图片。

2.预习课文,查找资料,了解成语故事的内容。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课时目标1、正确朗读成语,读中识字。

2、指导书写生字。

一、谈话导入我们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成语就数不胜数,你知道哪些成语吗?今天我们通过成语来识字。

二、学习生字1、把书翻到《识字4》,大声的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把课文给同桌读一读,读错的同桌帮助。

3、出示卡片、词卡,组织不同形式的认读。

4、你能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

(大家交流)过渡:我们记住了生字的音和样子,我相信大家可以把课文读的更好。

5、大声读课文。

6、你记住了几个成语?念给大家听听。

三、指导写字1.认读“我会写”中的生字。

2. 分析字的结构。

寸:独体字;落:上下结构;其余的字为左右结构。

3重点指导。

补:是衣字旁,不要写成示字旁。

拔:右边不要写成“发”。

功、助:右边都是“力”字,“横折钩”的“折笔”要往左斜。

4.老师范写。

5.学生描红,再临写。

6.评议,辅导。

四、拓展阅读选识字通中2-3篇读,说识字通中有哪些字是我们这节课学的。

五、写话训练选几个今天学的词写话或者给集体学的字编字谜。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巩固识字。

理解成语的意思,并从中受到启发。

2、培养收集成语的兴趣。

一、复习词语导入(出示词语)开火车读词语。

同学们认得真好,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成语。

二、听说结合,学习成语1、老师拿一把尺子和一根粉笔,问:同学们,你们说尺与寸谁长谁短呢?(尺长寸短)对话演示尺与寸的争论。

尺子说:“寸啊,你看你那么短小,一点用处也没有!”寸说:“是的,你的确比我长,可是在量极小的东西时,你的用处就不如我了。

”2、引导学生通过这个故事分析谁讲的话对,对在哪里。

老师小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只有互相补充,才是对的。

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应该一分为二地看。

3、齐读成语:“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4、出示卡片,熟悉生字。

5、老师将书本卷起来,看黑板。

(让学生也做一做)做完后,说说你看到了黑板吗?我们这样看到了黑板的全部吗?原来这样看东西,只能看到一点点。

这就是“管中窥豹”的意思。

6、学生自由发表见解。

7、那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几个成语“管中窥豹、坐井观天、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图片出示“拔苗助长”的图片,边看边讲解,让学生了解意思。

齐读成语“拔苗助长、徒劳无功、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三、指导朗读,熟悉成语1、比赛读。

2、说说你最喜欢的成语,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3、课外收集成语故事和成语,与同学交流。

四、拓展阅读读阅读资料,说说你读的什么成语。

五、写话训练写一写你懂得的成语意思。

板书设计:识字4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取长补短、相得益彰管中窥豹、坐井观天、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拔苗助长、徒劳无功、瓜熟蒂落、水到渠成13.坐井观天概述:《坐井观天》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第十二课.这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青蛙和小鸟争论天的大小,告诉我们像青蛙这样目光狭小,所见有限,还自以为是,是不对的。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识3个生字,会写8个字。

2、在老师的指导下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发挥想象,理解寓意。

过程与方法抓住青蛙与小鸟的三次对话朗读感悟,了解它们对天产生不同看法的原因,从中受到启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文中懂得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

学习特征者分析:学生识字不是问题,但是理解寓言的讲得道理有困难。

教学策略:1、用学过的方法自主识字、写字。

朗读与感悟相结合,读出青蛙和小鸟各自的语气。

2、围绕青蛙与小鸟的三次对话品读课文。

并通过拓展、想象揭示寓意。

资源准备:生字、词卡、挂图、小黑板第一课时教学过程课时目标1、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2、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识3个生字,会写8个字。

一、谈话导入新课从前有一口古老的井。

井里住着一只青蛙。

一天,有一只小鸟飞来了,与青蛙发生了一次有趣的争论呢!它们究竟在争什么?谁对谁错呢?赶快把书翻到第60页,今天我们学习一个寓言故事《坐井观天》。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读,边读边画出生字。

2、同桌互相考查生字的认读情况,正音。

3、熟读课文,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青蛙和小鸟为什么事争论?三、学习生字1、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组词。

沿(yan)井沿边沿际(ji)天际实际无边无际信(xin)写信相信2、测读生字小组长用自制卡片考查学生生字认读。

老师用卡片开火车抽读。

3、说说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的。

4、齐读课文。

四、指导写字1、测读要求会写的字并组词。

信:相信沿:井沿抬:抬头际:无边无际蛙:青蛙错:错误答:回答还:还是2、学生观察字形,想想识字办法。

3、交流识记生字的办法。

熟字加偏旁:信抬际答还换偏旁:错——借蛙——娃4、观察字的结构及各部分在田字格中所占的位置,提醒大家怎样才能把字写得正确、美观。

5、老师范写并着重指导书写“际”、“还”两个字。

际: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边的双耳旁两笔完成,要写得高而窄。

还:半包围结构,先写里面的“不”,再写外面的走之旁。

6、学生描红、临写。

7、写字展评。

五、拓展阅读识字通读2-3篇六、写话训练选词语写话,选的词语越多越好。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读懂课文内容,理解寓意,并从中受到启发。

2、分角色朗读课文。

复习上节课内容1、卡片抽读生字并组词。

2、指名朗读课文,检查课文的朗读情况。

二、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想想课文青蛙和小鸟为什么事争论?2、全班交流反馈。

3、小鸟和青蛙进行了几次对话,小鸟的话用-----------画出,青蛙的话用~~~画出. 它们的看法对吗?从以下几方面把握课文内容,老师适当引导、点拨:(1)小鸟和青蛙各自所处的位置:小鸟落在井沿,青蛙坐在井里。

(2)它们争论的话题:天到底有多大?它们各自的意见:小鸟认为天无边无际,大得很;青蛙认为天不过井口那么大。

(3)它们为什么会有如此不同的意见呢?这一问题老师一方面引导学生从文中寻找答案,另一方面把让学生把纸卷成纸筒看黑板,亲自体验感悟出原因,再议:青蛙如果真的跳出井口,会看到什么?说些什么?设计意图: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放手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读懂课文内容。

老师由台前退居幕后,由主角变成配角,成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参与者、组织者,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读一读1、学生自由练读,揣摩青蛙和小鸟对话时各自的语气。

2、小组内分角色朗读,小组成员相互评价。

3、各小组推荐代表在全班分角色演读,师生共评。

设计意图:朗读是理解内容的重要手段,通过分角色朗读,加深对文章的感悟。

四、演一演1、小组同学戴上准备好的头饰,选角色演一演这个故事,做好要能演出青蛙跳出井口后与小鸟第四次对话的内容。

2、指名戴上小鸟和青蛙头饰在班上演,评选最佳小演员。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演一演中更深入地进入文本,进一步加深对文章内容的感悟,培养学生表演、创新、口头表达等方面综合能力。

五、阅读拓展读自己喜欢的阅读资料六、写话训练你想对青蛙说些什么?对小鸟说什么?请写下来。

板书设计:13.坐井观天青蛙井里井口大(只看见一部分)天小鸟天上无边无际(站得高看得远)14我要的是葫芦概述:《我要的是葫芦》是人教版第三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

课文讲的是一个人种葫芦的事。

他不知道叶子和果实的关系。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事物之间是互相联系的。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用自己的方法会认6个字,会写8个字。

2、在老师的指导下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过程与方法采用变序阅读法,由事情的结果激发学生去探究问题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学习特征者分析:学生识字有了一定的方法,不成问题。

但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确实是难点。

教学策略:采用读文识字、编字谜等方法识记生字。

采用变序数学,引导学生从事情的结果中去探究原因,从而受到启发。

通过对比朗读、揣摩人物心理来体会不同句式的语气。

资源准备小葫芦实物,挂图,小黑板,生字卡。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2.指导书写8个字一、谈话导入(出示小葫芦实物)小朋友,你们看,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呀?对了,是葫芦。

你看它一头圆,一头长,多可爱呀!葫芦结在哪儿呢?(葫芦藤上)识记“葫、芦”二字。

二、读文识字1、读课文,找生字。

2、认读生字词。

哇挂着盯着葫芦邻居一棵每天奇怪自言自语治一治细长的藤3.开火车读词语。

4丢掉熟字,读生字。

5.猜字游戏。

(1)老师出字谜:领队在前。

(邻)有眼不见灯火。

(盯)(2)学生编字谜或做动作,大家猜字。

6.比较识字。

哇娃挂洼盯丁顶邻领令三、指导写字1.认读“我会写”中的字,扩词。

2.重点指导。

言:独体字,第一横长。

每:上下结构,笔顺是:撇、横、竖折、横折钩、点、横、点。

慢:注意右边的写法。

挂、哇:与“娃、洼”相比较。

3.师范写,生观察。

4.生练习写字:先描红,再临写。

5.写后评一评。

6、齐读课文四、拓展阅读读识字通的短文2-3 篇。

五、写话训练选几个今天的词语写一段话。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在老师的指导下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理解课文内容,探究葫芦都落了的原因,并从中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一、复习导入1、出示词语2、指名朗读课文,检查课文的朗读情况设计意图:检查初读情况,为精读作准备。

二、图文对照,学习第自然一段1、指导看图。

葫芦长得怎样?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看图说话,培养学生观察、表达能力,同时为学文作准备。

2、课文是怎样描写可爱的葫芦的呢?请读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

3、填空,积累词汇。

()的小花()的叶子()的小葫芦()的葫芦藤设计意图:积累词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任务,丰富学生的语言。

4、这么可爱的小葫芦,多么讨人喜欢啊!你能把喜爱之情读出来吗?5、指名读,齐读。

设计意图: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课文,重在感悟。

6、那个人喜欢这些葫芦吗?你从哪儿可以看出来?(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三、朗读感悟第2、3自然段1、那个人看见叶子想什么?看见葫芦说什么?(1)有几个虫子怕什么!(2)“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期盼葫芦快快长大)2、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