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明亮与黑暗【教学目标】1.能够想办法让光进入封闭纸盒中,会用“有光才能看见物体”表述光的作用。
2.知道不同的生活场景对于亮和暗的要求不同,学会保护眼睛的办法。
3.通过探究手电筒光斑的变化,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4.会选择合适的地方,进行读书和学习。
【教学重点】认识光是看见物体的重要条件之一。
【教学难点】学会探究手电筒放置位置的远近与光斑的关系,并猜想光斑亮度变化的原因。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PPT。
学生材料:每组内有图画、四周有孔、可封闭的纸盒6个、手电筒6个、彩色卡纸6张、笔6支。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1.小游戏:看一看。
2.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想看得更清楚,应该怎么办?(可以开更多的孔,光透得越多,看得越清楚)。
3.分小组行动,全体学生积极参与。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知道光是看见物体的重要条件之一。
]二、亮与暗1.问题:生活中,什么情况下需要亮一些,什么情况下需要暗一些?2.问题:如果亮暗调适不当,会造成什么后果?(生:伤害眼睛)三、学会保护眼睛1.出示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眼睛”;2.学生交流。
3.问题:在室外如何选择合适的环境看书?4.生交流。
[设计意图:眼睛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光与眼睛的健康密切相关,引导学生意识到保护眼睛的重要性,并学会保护眼睛的方法。
]四、探究手电筒放置的远近与光斑的关系1.出示问题“手电筒放置的远近与光斑的变化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猜想。
2.师示范“手电筒竖着照射桌面”的办法。
3.学生用手电筒竖着照射桌面上的彩色卡纸,请他们尝试画出不同的光斑。
4.引导学生讨论并说说手电筒照射桌面光斑亮度变化的原因。
5.生反馈:光斑的大小与手电筒放置的远近有关,且手电筒距离纸面越远,光斑越大,亮度越暗。
手电筒距离纸面越近,光斑越小,亮度越亮。
6.收拾与整理桌面。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一个初步的、比较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
]【板书设计】10.明亮与黑暗光保护眼睛手电筒放置的远近与光斑的变化10.透明与不透明【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物体,知道物体分为透明、半透明、不透明三种,能够区分透明、半透明与不透明物体。
2.通过实验观察,知道透明、半透明与不透明三种物体透光能力的不同。
3.通过联系生活,了解不同透明度材料的作用,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
4.通过了解不同透明度材料制作的产品,体会科技产品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
【教学重点】1.知道透明、半透明与不透明三种物体透光能力的不同。
2.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运用透明、半透明与不透明三种物体。
【教学难点】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运用透明、半透明与不透明三种物体。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实验视频、礼物箱。
学生材料:(1)手电筒、透明板、磨砂板、不透明板、实验板。
(2)小纸箱(书房模型)、透明纸、彩色玻璃纸、彩色不透明纸、半透明纸。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神秘的礼物,想要吗?那就请你来猜一猜它是什么,猜对了,老师就把它送给你。
2.(出示礼物)黑盖子:能看见吗?磨砂盖:你能看见了吗?看得清楚吗?透明盖:现在,看清楚了吗?3.为什么前两次大家都没猜中,直到这次才猜中了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透明与不透明(揭示课题)[设计意图:通过猜礼物的游戏,充分调动起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
同时礼物盒盖子的透明度也直接关系到能不能看得清楚礼物、猜不猜得对,进而更激发起孩子们学习透明相关知识的好奇心,为接下来的内容奠定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认识透明、半透明及不透明物体及透光性的不同(一)认识透明、半透明及不透明物体1.(出示粉笔及黑塑料片)透过它,你能看见背面的粉笔吗?2.像这样的,透过它看不见背面东西的我们就把它称为不透明的。
(出示透明片)透过它,不仅能看见背面的粉笔而且看得很清楚,我们就称它为透明的。
(出示磨砂片)像这个,介于两者之间,可以看见但是看得不是很清楚,我们就称作半透明。
[设计意图:孩子们已有生活经验的积累、以及上一环节的活动,已经能充分了解透明与不透明、半透明的区分,因此在此处只需再次明确强调加深三种透明度的区别](二)认识三种透明度透光性能的不同1.那么光透过这三种透明度不同的物体时,又会有什么不同呢?接着我们就通过实验来对比看看。
2.(出示手电筒)老师给大家准备了手电筒作为光源,提问:手电筒照的位置有什么要求吗?3.谈话:我能不能一块板离这么近,另一块板离这么远,这样公平吗?不公平,既然是对比光透过不同透明度的情况,所以除了塑料板的透明度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应该一模一样,因此手电筒放的位置也应该一样。
4.(出示学生实验材料)实验时,我们将手电筒统一放在这里,然后将接受光的白屏插入2号位置,最后把透明板、半透明板、不透明板依次放在1号位置,观察白板上光有什么不同。
具体怎么做,我们再来看看操作演示视频,播放实验视频。
5.布置实验活动①师将教室窗帘、灯全部关闭,确保教室里比较暗,利于现象的观察。
②生领取实验材料,开始实验。
讨论交流观察到的结果,光有什么不同?6.谈话:不同透明度下白板上光有什么变化吗?总结:透明板时白屏最亮说明光最容易透过透明的物体,透光性最好;不透明板时最暗几乎没有光,说明光几乎透不过不透明物体,透光性最差;半透明板时有一些亮,说明一部分的光透过,透光性介于两者之间。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比较、描述三种透明度透过光在白屏上的不同,发现透明、半透明及不透明物体的透光效果的变化。
]三、认识透明、半透明及不透明物体实际生活中的应用1.科学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到不同透明度的物品,甚至同一种物品为了满足不同的需要有时也会被设计成不同的透明度,用处上到底有什么差异呢,我们接着就来看一看。
2.(出示不透明的纸书皮和透明塑料书皮)谈话:你更喜欢用哪种?为什么?透明:经久耐用,方便查找书本……纸质书皮:卡通图案多,色彩丰富,颜色靓丽,款式多样……哦,看来两种书皮各有千秋。
3.谈话:马上天气要变凉了,昨天老师在家里整理出来了一大堆夏天的衣服,有裙子、t恤、内衣裤、袜子等等,打算把它们都收起到这两个箱子里去。
你觉得我怎么放比较好?小结:私密的、隐私的、不方便别人看的东西放在不透明的箱子里比较好。
4.谈话:平时生活中,我们经常用到伞,这里有两把伞,一把透明的一把不透明的。
今天太阳有点大,放学时我们用伞遮一遮吧,你想用哪把伞?5.小结:透明也不是任何时候都方便大家,我们得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透明的还是不透明的,选择一个最合适的。
[设计意图:通过一组透明、不透明物品的具体场景的运用,让学生知道需要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物品,体会到这些产品的实用性与创意性。
]四、小小设计师1.学习了这么多关于透明与不透明的知识,学以致用,老师想请你来当一名小小设计师,帮我设计设计家里书房的门、窗帘、通往阳台的门分别用什么材料合适呢?透明的?不透明的?还是半透明的?2.(出示小纸箱)这个作为书房的模型,材料一共给大家准备了6种材料:透明纸、彩色玻璃纸2、彩色不透明纸2、半透明纸、请你从当中选择三种作为书房门、阳台门以及窗帘的材料。
选好了,直接撕开后面的双面胶黏在相应的门或者窗户上就可以了。
待会儿我们来比比看谁的书房设计得最合理。
3.交流讨论,小组活动4.展示交流,说明设计的依据评选最佳书房设计[设计意图:通过动手设计小书房让孩子们明白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同时也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素养,鼓励学生善于观察生活,更好地将生活感受与书本知识相结合,倡导学生自主、协作、勇于探究的学习精神和情感体验。
]四、本课小结1.学完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设计意图:通过动手设计小书房让孩子们明白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同时也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板书设计】1.透明与不透明不透明∧透光性半透明∧透明12.玩玻璃纸【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奇妙的光》中的第三课,在学习本课知识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了《明亮与黑暗》《透明与不透明》,对光有了一定的了解,能用科学探究的方法来证明自己的猜想,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
本课主要通过不同颜色的透明玻璃纸去看周围的物体和外面的世界,让学生发现光与色彩变化的奇特现象,意识到光和颜色使人们的生活更丰富多彩。
教材中有两个主要活动,一是舞台灯光师,探究舞台上演员白裙变色的原因,发现白光通过有色透光的东西可以变成有色光,从而得出结论有色光能够改变物体的颜色。
二是透过玻璃纸看生活,这个活动可分为三个层次,首先透过玻璃纸看相应颜色的物体,通过研究狮子“变身”小狗的秘密,透过红色玻璃纸图案中的红色会变得不突出,达到给小狮子变身的效果。
第二层次是利用同样的道理红膜纸看生词卡片,可以帮助记忆,在这个环节中就已经将玻璃纸的应用与生活相联系。
第三个层次,是透过玻璃纸观察生活中更多的物体,发现透过不同颜色的玻璃纸看其不同颜色的物体会变色。
本课让学生在操作、观察、实验、讨论等活动中,从光与色彩变化的角度,建构、完善学生对光现象认识的科学经验,为中年段学习影子形成的条件和高年段认识光的色彩的学习作铺垫。
【教学目标】1.通过探究舞台上演员裙子变色的实验,知道物体在色光的照射下会改变原来的颜色。
2.能发现透过彩色透明玻璃纸看物体,物体的颜色会变化。
3.能用语言描述观察的结论及判断的依据。
4.愿意耐心倾听他人的信息、分享自己的观点想法。
5.通过玩玻璃纸,认识到光与色彩的变化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教学重点】探究舞台上裙子变色的原因及透过玻璃纸看物体,物体颜色的变化。
【教学难点】透过玻璃纸看物体,物体颜发生变化的规律。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PPT、芭比娃娃、手电筒。
学生材料:不同颜色玻璃纸、白色娃娃裙、手电筒、小狮子卡片、生词卡片。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激趣导入,引发猜想1.欣赏视频2.提问:在刚刚的视频中,你看到了哪些颜色的变化?学生交流,教师随堂点评。
3.追问:为什么演员服装会变色呢?猜一猜是什么原因。
学生交流,教师随堂点评引导。
4.小结:同学们认为灯光颜色改变了服装颜色,到底是不是?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
[设计意图:用色彩变化明显的视频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聚焦“为什么服装会变色”的问题,引导学生猜想是灯光颜色改变了服装颜色,并引导学生进行验证。
]二、新授实验一:探究舞台上演员服装变色的原因。
1.现在我们都变身成为舞台灯光师,你需要什么材料来验证呢?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相机出示实验材料。
当学生说要需要彩色的可以透光的纸或者是彩色的东西时出示玻璃纸。
介绍玻璃纸。
(板书:玻璃纸)2.材料有了,你想如何操作来验证呢?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示范3.你认为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小组讨论)注意点:(1)使用手电筒过程中,光照在娃娃裙上,不能对着人眼照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