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外新闻传播史 第一章教案

中外新闻传播史 第一章教案

第一章新闻起源时期的人类社会发展与信息传播教学目的: 通过对人类社会的起源和发展的回顾,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同时新闻起源也慢慢出现,同时人类信息传播媒介的不断变化也给社会带来了重大变革;了解信息社会时代,信息传播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密不可分。

教学重点: 新闻起源时期的信息传播方式;早期的信息传播体现的社会功能。

教学难点:理解口语传播与文字传播的区别与联系课时分配: 2课时教学方法:精读、略讲与自学相结合教学内容:【导入】:上节课跟同学们探讨了一下什么是历史以及新闻的概念,简单介绍了新闻史的几个分期。

我想请两位同学来回顾一下新闻的三个概念,以及新闻史的几个分期。

【提问】总结,从新闻史的四个分期我们知道,其实新闻的出现是与人类社会发展一同进行了,只有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新闻才将出现。

因此,在了解新闻起源之前要对人类发展进行掌握,并同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这节课我们将对新闻起源时期的人类社会发展与信息传播的发展进行一个探讨。

【新授】:第一节:人类社会的起源与发展在新闻起源时期,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我们可以用几个关键词来加以简单概括。

从猿到人的演变人类进化的谱系大致如下:埃及古猿(大约在3000万年以前,是人类所发现的最早猿类化石),此后分化为两支,猿科和人科。

人科的演变序列是腊马古猿(1400~800万年前)——南方古猿(500~100万年前)——直立人(300~30万年前)——智人(30~1万年前)恩格斯认为直立“完成了从猿到人的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

而在直立人的晚期和早期智人阶段,人类学会了人工取火。

恩格斯又说:“就世界性的解放作用而言,摩擦生火还是超过了蒸汽机。

因为摩擦生火第一次使人支配了一种自然力,从而最终把人和动物分开。

”因为不仅因光明驱散了黑暗和愚昧,熟食加快了大脑进化,开始产生了语言,人类告别野居进人了洞穴,可以在严酷的自然条件下生存,而且这件事还标志着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制造工具。

动物只会利用自然而人却会改变和支配自然。

到晚期智人阶段,人类已遍布全球,从最初时候的十几万发展到了上百万,人种开始分化,人类创造了石器(打制石器)进行狩猎,创造了壁画文化,有了原始的社会组织血缘家庭和氏族,作为真正意义上的人出现了。

农业革命与四大文明发祥地大约发生在一万年以前的农业革命,是人类社会历史上第一次真正的全方位革命。

农业革命的标志是农业、畜牧业的出现。

原始人无论是采集还是渔猎,都没有摆脱依赖天然食物链而生活的历史,这一切在农业革命中结束了,它表明人类可以在自然界中创造自己所需要的生活必需品了。

耕种补充或取代了狩猎,饲养家畜、栽培植物成为生存活动的主要内容,人类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生产,并开始进入了定居和新石器(磨制石器)时代,社会组织结构也开始发展。

地球上的人类在缓慢地发展到了上千万人的时候,拉开了自然史过渡到文明史的序幕。

文明史的最早发展产生在几个居住在大河流域的人类群体中。

水和火一样,在人类进化中具有重要意义。

古希腊的哲学家赫拉克里特认为世界的本源是火,而另一个大智者泰勒斯则认为水是万物的始因,可见自然因素在人类早期文明中的重要性。

英国著名科学史家丹皮尔称:“在历史的黎明期,文明首先在中国及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印度河和尼罗河几条大河的流域中,从蒙昧中衍生出来了。

”1.古埃及文明:大约公元前4000年,古埃及就出现了铜器,率先进入了金石并用时期,农业由刀耕火种发展到了犁耕,并且发明了图形文字。

自前3500年左右统一的埃及王国建立,到前332年被亚历山大征服,埃及王国经历了11个王朝,那时这个地区有几百万人。

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称“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

为了观察天象并在河水泛滥后重新测量土地,埃及的天文学和数学发达,他们创造了世界上最早的太阳历,在公元前4000年就把一年定为365天,他们很早就知道了10进制计数法,金字塔、木乃伊至今仍是人们无法解释的惊人成就。

2.两河流域文明:位于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之间的平原在希腊语中被称为美索不达米亚(意为两河之间),在前5000年就出现了苏美尔文化,前2000年巴比伦王国开始兴起,到汉谟拉比国王统治时期达到了繁荣。

公元前1300年亚述人又开始崛起,一直到前330年被亚历山大征服。

早在前4000年苏美尔人就发明了以月亮亏盈为标准的阴历历法,前3000年发明了楔形文字。

巴比伦人的城市可以说是当时世界城市的典范,据《汉谟拉比法典》记载,当时的手工业有缝纫、木工、宝石匠、冶金、刻印工、造船等十几种,社会组织结构也十分发达。

其铁器制造十分有名,强大的亚述帝国就是靠铁制武器建立的。

3.印度文明:古印度文明位于印度河与恒河的冲击平原上,早期有神秘的哈拉比文化,有大约在前3000年至前2000年遗留的城市遗迹,我们从中可以看到完整的排水系统和道路网,还可以看到棉花残片。

公元前1500年至公元前600年,印度进入了吠陀时代和史诗时代,因为有留传至今的四部以“吠陀”命名的神话集和两部史诗记述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状况。

古印度文化主要是一种宗教文化,清心寡欲、轻视今生,但这并不妨碍古印度人在天文、数学和医学上的进步。

4.中国文明:大量考古发现证明了中国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早在前8000年,中国人就发明了制陶技术,前6000年中国的长江和黄河流域进入了农耕文明,前5000年,中国就有发达的蚕丝业。

农业一直是中华文明的基础,在商朝出现的最早文字——甲骨文中就记录了麦、稻、粟、稷等农作物的名称,商周时期是中国青铜器的极盛年代,春秋战国时期冶铁业也开始出现了。

在农业文明发生和扩张的过程中,世界各地都有星星点点的文明之火.但是四大文明地区由于其相对发达的文明程度,初步健全的社会组织结构和定型的价值观念系统而成为农业文明的领先地区,与闪烁不定随时可能熄灭的星火不同,四大文明就像四支燃烧的蜡烛一样照亮了人类的文明之路。

这以后,农业文明以每年一公里的速度向世界各地推进,一直到18世纪,农业都是我们这个世界的基础。

精神文明的轴心时代历史的发展是极有意味的,在农业文明初步成熟的基础上,人类曾经经历了一个精神文明的繁荣期。

许多研究者对此大为惊异。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斯就提出了一个“轴心时代”(Axial Period)的概念。

他在1949年出版的《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一书中指出,人类在经历了史前时代和古代文明后,到公元前800至前200年,几个地区几乎同时、单独地进入了精神运动的繁荣,包括古希腊、古印度和古中国,这是一个精神文明的创造期。

在此期间,在地理位置迥异的中国文化、印度文化和地中海文化地区,都产生了对人类生活意义的迫切疑问。

从中国的孔子到希腊的苏格拉底,从印度的释迦牟尼佛到以色列的先知耶米利,各路先哲们开始了在各个方面的探讨。

雅斯贝斯评价道:“这一时期首次将后来称为理智与个性的人性揭示出来。

”他称之为是“真正人类精神的第一次觉醒”,主要的标志就是形成了对客观世界的总体认识体系。

这一时期,在古希腊形成了以探讨理性和人与自然关系为方向的西方哲学,在古印度形成了以探讨人生的意义为主要内容的宗教哲学,而在中国,形成了以探讨宇宙及时空结构的道家和探讨人性及社会关系的儒家为主体的中国哲学。

雅斯贝斯认为这一时期的精神成就影响人类的时间长达两千年以上,一直到15~16世纪,人类开始进入了科学技术时代之后,才开始为这个精神的高峰增加了新的内容。

农业文明的繁荣在农业文明进一步发展和精神文明的高峰产生之后,人类社会出现了农业文明的繁荣,其主要的表现就是在公元元年前后东西方两个帝国的双峰并峙。

在吸取了两河流域文明与埃及文明的基础上,直接来源于地中海文明,西方文明到希腊时期发展到了一个高峰。

罗马文明直接继承了希腊文明。

罗马帝国在征服了,地中海周边地区、埃及、两河流域之后,建立了横跨欧、亚、非三洲、人口上亿的大帝国,进入了农业文明的繁荣期。

古罗马帝国的强盛首先体现在其相对发达的政治及社会组织机构方面,其强大的军事制度、元首制与政府体系、城市自治制度和完备的法律制度文明是帝国的四个支柱。

其次,古罗马帝国尽管在科学和艺术的成就方面远逊于希腊人,而在实用技术方面则相当发达。

在军事技术方面,罗马人创造各种发射器、攻城机器与战船;在建筑方面,其引水道工程、万神庙和圆形竞技场闻名于世,“条条大路通罗马”更是对其修路技术的赞叹。

最后,古罗马的社会生产力也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几万人、十几万人的城市在帝国境内星罗棋布,各省也形成了相当专业化的社会分工,公元前37年,罗马大法官瓦罗的《论农业》就总结了罗马在农业生产上的成就。

与罗马同时存在并遥遥相望的是东方拥有6000万人口的汉帝国。

汉代在政治上将“儒学”作为统治感想,废郡国设州县,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

在科学和实用技术方面,汉代的农学、天文学、医学、数学都十分发达,东汉的农业生产力水平也相当高,当时拥有可耕地82705万亩,户均60多亩,铁农具和牛耕技术广泛使用,灌溉面积不断扩大,基本上形成了以后我国数千年沿用的农业生产技术。

汉代工商业发达,长安、洛阳在当时世界上也是最大最繁华的城市,铁业、纺织、陶瓷和造纸是汉代的四大手工业。

这两个国家是历史上第一代的帝国,雄踞了数百年,当时世界上的人口只有2亿~3亿人,这两大帝国就占据了一半以上。

中世纪的停滞3~8世纪世界处于混乱期。

这一时期,在欧洲大陆开始了游牧民族的崛起和对罗马帝国的入侵,公元330年以后,罗马帝国迁都到君士坦丁堡(现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罗马帝国分裂。

410年,罗马城被攻陷,476年西罗马灭亡。

这一时期,日尔曼人、法兰克人、匈奴人、阿拉伯人、斯拉夫人、蒙古人等大批进入欧洲,一直到11世纪才稳定下来。

在中国,自东汉之后也出现了少数民族的不断入侵,进入了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时代,开始了中华民族的第一次民族融合。

最初的稳定还是从中国开始的,公元6世纪隋朝再次完成了统一,随后是强大的唐朝。

在中东,新兴的伊斯兰人在640年攻占了亚历山大城,建立了阿拉伯帝国,并在8~9世纪达到了强盛。

在欧洲,法兰克人在西罗马帝国的废墟上建立了高卢帝国,8世纪达到了极盛,尽管后来一分为三,但还是形成了法兰克、德意志和意大利等几个相对较大的权力中心。

其他还有残存的东罗马帝国(到1453年)。

印度的历史则一直处于分裂中,自6世纪强大的笈多王朝灭亡后一直没有统一。

美国全球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对这段历史有这样一段评价:“游牧民的入侵所造成的影响因地而异。

中国北部和印度虽遭蹂躏,但仍保持了各自的文明;中国南方和印度南方,因与游牧民族相距遥远而幸免于难;拜占庭帝国和波斯帝国势力强大,足以击退侵略者;而西方却因长期屡遭日尔曼人、匈奴人、穆斯林人、马扎尔人和维金人的侵略,因此,其旧秩序遭到破坏的程度,比欧亚大陆其他地区远为严重。

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正是这种破坏,成为西方在近代走在世界前列的基本原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