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外国新闻传播史 重点

外国新闻传播史 重点

外国新闻传播史重点1.什么是新闻事业专门的机构(即新闻机构)通过特定的媒介(即大众媒介)向广大公众进行的有组织的新闻传播活动。

人们通常把从事这种高级的新闻传播活动的行业称为新闻事业。

新闻事业是在人类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才产生的,至今大约有400多年的历史。

新闻事业是一种大众传播事业。

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它的发生发展同人类物质生产状况密切相关,同人类的经济政治发展进程互相适应。

2.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经历了哪些阶段原始信息传播:前语言时期,动物水平,依靠身体器官、触觉、视觉、嗅觉口语新闻传播:语言产生是人类传播史上第一个重要里程碑手写新闻传播:文字的出现是人类传播史上的第二个重要的里程碑。

公告式:官方公报书信式:新闻信印刷新闻传播:印刷术的发明是人类传播史上的第三个重要的里程碑3.人类传播史上的三个里程碑语言的产生文字的出现印刷术的发明4.新闻信新闻信指的是传递新闻、交流信息的书信,它是西方古代历史上流传最久的手写新闻传播形式。

史书记载,早在公元前500多年,古罗马就开始出现新闻信,直到西罗马帝国灭亡(公元476年),新闻信绵绵不绝。

因为这个奴隶制国家幅员广阔,无论是官方还是私人,都要靠新闻信保持联系。

官方的新闻信常有传递政情军情的性质。

私人的新闻信主要流行于上层社会。

罗马时代已经出现了以撰写新闻信为业的人,他们受雇给远离首都的军政长官、王公贵族、税吏、巨商写信,提供首都的消息;也有的专门从外地向首都写信,提供外省的消息。

发展到中世纪,欧洲许多国家都有新闻信流行,上层社会主要依靠它获得外地消息。

以后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商业、航海业的发展,新闻信又逐步扩散到商人和平民中去。

5.gazzetta出现于16世纪初,它是指手工抄发或抄售的新闻报道。

手抄小报不定期,每份一个铜元。

当时的铜币叫做"格塞塔"(Gazzetta),后来这种小报流传到罗马以及欧洲各国,就称为Venice Gazzetta(威尼斯小报)。

而Gazzetta一词也就成为欧洲各国早期报纸的名称。

这个词后来演变为报纸、公报等意思,并且常常作为报刊的刊名用字而广为使用。

6手抄小报和新闻书的历史地位1)16世纪初期,这两种媒介的兴起,是古代新闻传播向近代新闻事业的过度,是近代报刊的雏形2)使古代新闻传播活动发生了质的变化:① 新闻传播的规模扩大,从面向特定对象传播转变为面向社会广大公众传播;② 专门采集和公开发布新闻的机构逐渐出现了③ 从事新闻活动的行业队伍逐渐形成了7新闻事业诞生有关的社会和物质条件主要有1)印刷和造纸工业日益发展2)交通和邮政事业日趋发达3)人口集中的城市逐步增多(大三没画)8近代资产阶级报业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1)封建社会后期诞生,资产阶级报刊逐步诞生2)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兴起,这一时期出现的新闻出版自由口号,是资产阶级报刊战斗时间的锐利武器,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成果3)资产阶级革命后,各国都经历了一个以政党报刊为主的阶段。

这些报刊政治上有明显的党派性,经济上依赖执政的或在野的政党支持,内容上侧重于时政新闻和言论,读者对象主要是政界和上层社会。

争取资产阶级新闻出版自由的斗争人在继续,而且成为政治民主化进程的有机组成部分4)工业革命开始后政党报刊和商业报刊并存发展详细版:第一,封建社会后期,资产阶级报刊逐步诞生。

当时资产阶级还处于无权地位,各国封建统治者对报刊都有严厉的管理措施,他们一方面出版封建官报,为自己的政治需要服务,另方面又通过出版许可制、内容审查制以及各种政治制裁手段,压制异已思想和信息的传播。

作为封建秩序叛逆者的资产阶级报刊当时倍受压制,只能在十分困难的处境下,时而合法、时而非法地谋求生存发展。

至于生存空间的大小、发展进程的快慢,则取决于整个社会变革的进程。

第二,在资产阶级革命发动和进行过程中,资产阶级报刊广泛兴起。

它们举起新闻出版自由的旗帜,冲破封建压制,传播群众运动信息,宣传民主自由观念,积极推进革命进程;而革命的进展又在不同程度上为资产阶级报刊解除了桎梏,开辟了进一步发展的道路。

这一时期出现的新闻出版自由口号,是资产阶级报刊战斗实践的锐利武器,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成果。

第三,资产阶级革命后,随着议会民主和多党政治体制的确立,各国都经历了一个政党报刊为主的阶段。

不同党派纷纷创办或控制报刊,作为政治斗争工具,宣传政见,争取舆论,甚至党同伐异,激烈论战。

这些报刊政治上有明显的党派性,经济上依赖执政的或在野的政党支持,内容上侧重于时政新闻和言论,读者对象主要是政界和上层社会。

但是各国报刊党派性的鲜明程度互有不同,政党控制报刊的方式各有千秋,政党报刊持续的时间也有长短,少数国家政党报刊一直延续到现代报业阶段。

第四,工业革命开始后,商业报刊纷纷兴起,各国都出现了政党报刊和商业报刊并存发展的局面。

总之,封建社会后期诞生,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兴起,资产阶级革命后以政党报刊为主,工业革命后政党报刊和商业报刊并存发展:这便是近代资产阶级报业经历的四个阶段。

①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政论报刊;②资产阶级革命后的政党报 刊;③工业革命与廉价报纸;④无产阶级报刊产生与发展9工业革命对近代报业影响18世纪后期起,欧美主要国家先后开始的工业革命,引起了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的重大变化,也给近代报业带来了重大影响。

(1)随着社会经济的飞跃发展,各地区各国家间的联系和交往更加密切,人们对外地、外国新闻信息的需求大增;而农村人口大量流向城市,人口加速集中,城市化进程加快,也进一步提高了城乡民众对新闻信息的需求。

(2)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管理人才、技术工人,也要求普遍提高劳动者文化素质,于是国民教育有所普及,粗通文字的平民增多,形成了新的广大读者群。

(3)由于邮电通信、印刷出版、交通运输的新进步,电报、电话、轮转印刷机、火车、轮船等新事物的出现,使得新闻的采集和传递更加迅速便捷,报纸也能印得更快、更多,发行更加及时、便利。

(4)随着工商业的繁荣,广告数量大为增加,报纸不仅能在经济上自立,而且还能不断更新设备、扩大再生产,成为赚钱的企业。

(5)从政治上看,工业革命后阶级力量发生了新的变化,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取得了更多的政治权力,逐步成长的工业无产阶级也在为自身的民主权利而斗争。

这就推动了各国政治变革的进程,新闻出版的自由度有所提高,办报的政治环境逐步改善。

上述诸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得资产阶级报业有了新发展、出现了新格局,逐步由政党报刊为主的阶段进入到政党报刊和商业报刊并存发展的阶段。

10现代性报纸应具备哪些条件1)至少每星期出版一次2)机械手段生产(有别于手写的新闻信等)3)不论什么人,付钱即可得到4)刊登公众所感兴趣的事情(有别于专业的出版物)5)对普通文化水平的读者有吸引力6)具有稳定性7)版式上是“纸”而不是“册”(有别于书刊)11《牛津公报》1665年11月在牛津创办的《牛津公报》(后迁回伦敦出版,改名为《伦敦公报》(London G azette))1)这份报纸一改以往的新闻书模样,首次采用单页两面印刷,每页分为两栏(这种班是一直到19世纪初廉价报纸兴起前,始终被当做典范)2)为近代报纸版面形式开了先河3)这份公报一直出版至今,是世界现存历史最久的报纸《牛津公报》的创刊标志着报纸开始脱离书刊家族,成为一种从内容到形式都迥异于书刊的出版物12密尔顿英国革命对世界新闻和出版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贡献:提出了“出版自由”的口号 密尔顿(John M ilton,1608-­‐1674):被视为新闻自由思想奠基人。

他是英国资产阶级政论家和诗人,参加过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他发表了许多文章和政论小册子,抨击封建统治,阐述主权在民的思想。

1644年发表了《论出版自由》(西方新闻思想的第一篇奠基之作)的演说。

“论出版自由”是密尔顿许多精心撰述的政论中最重要的一篇,密尔顿全面批判了出版检查制度的弊端。

强调人民的言论出版自由是与生俱来的权利。

他认为这种自由是一切伟大智慧的乳母,限制这种稀有只会伤害真理。

虽然密尔顿的思想主张带有时代的印痕和阶级的局限,但这些思想主张在人类出版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密尔顿认为真理只有在同谬误的斗争中,才能获得生存,才能不断发展。

这一主张后来演化为报刊自由主义理论的两大观念,即“自我修正”(Self-­‐Righting)和“观点的自由场”(Free M arketplace o f I deas)13政党报刊、政论报刊、商业报刊、官报1)政党报刊(Partisan p ress):政党报刊是指资产阶级各政党机关报和接受政党,政府津贴的报刊。

这些报刊政治上有明显的党派性,经济上依赖执政的或在野的政党支持,内容上侧重于时政新闻和言论最早出现于18世纪初英国,辉格党与托利党为了影响选举,争权夺利,两党分别创造政党报纸。

特点:1)政治上为政党服务,有明显的倾向性 2)经济上依靠政府或政党津贴 3)内容上侧重言论和政治新闻 4)读者主要是社会上层人士2)政论报刊:是指资产阶级革命年代的报业。

这个时期,社会及报业都形成互相对立的两大战线:革命战线与反革命战线。

敌对双方不仅在战场上兵戎相见,而且在报刊上唇枪舌战、展开激烈的论战,所以这种报刊就被称为政论报刊。

3)官报官方公报最早出现在古罗马时期。

公元前59年,古罗马执政官尤列乌斯·凯撒下令公布元老院及公民大会的议事纪录,把它张贴在公共场所,后人称之为“每日纪闻”。

当时罗马极少数豪门贵族把持着最高国家机构元老院,压制平民和骑士阶层,反对任何具有进步性的变革,因此贵族派和民主派的斗争十分激烈。

凯撒是民主派的新首领,他创设“每日纪闻”这种公报的目的,就是要把上层会议的内容公诸于众,争取舆论的支持,扩展自己的政治影响。

屋大维在公元前6年恢复“每日纪闻”,从此这一官方公报断断续续刊布到公元330年迁都君士坦丁堡为止。

公报的内容有议事纪录、帝国法令、战争消息、司法案件、官员任命、宗教活动,以及贵族的结婚、生育、死亡等等。

除了缮写公布外,还抄写、颁发给各地驻军首长。

这一公报沟通了统治机构的内部联系,起了维护帝国统治的作用。

4)商业报刊:商业报刊,一般指私营的实行商业化经营的报刊,大致上有两种:(1)面向社会上层的独立报刊。

这种报刊在工业革命开始后便陆续出现。

它们代表工商资产阶级利益,在政治上标榜独立,不受制于某个党派,经济上自主经营,不依赖政府或政党的津贴,因而被视为“独立报业”。

它们在业务上提倡客观报道,致力于全面提供政治经济诸方面的硬新闻,读者对象主要是政界、工商界或知识界人士。

所以通常称为上层报纸(High-­‐quality N ewspaper,也有人译为“高级报纸”、“高质量报纸”)。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