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外国新闻传播史

外国新闻传播史

一、名词解释1、新闻书:16世纪末,在手抄小报流行的同时,西欧等地开始出现了不定期的印刷品,报道某些重要事件,它与记事性小册子相比,新闻性明显增强,多为书本形式,被称为新闻书,也有单页的新闻传单。

2、廉价报纸:以工业革命为背景,各国先后出现面向社会中下层的通俗小报,因售价低廉而得名,世界第一家廉价报纸是1833年纽约《太阳报》。

3、《泰晤士报》:创办于1785年1月1日,原名《每日环球记录报》,创办人约翰沃尔特,1788年改为现名,尽量公正、详实地报道国会辩论、各国动态、商业行情等消息。

4、三社四边协定:早期通讯社竞争和垄断的产物,欧洲的哈瓦斯、沃尔夫、路透社与本国的殖民扩张一起经过十几的竞争,已经把世界新闻市场刮分完毕,为了确认既定事实和各社的垄断范围,于1870年签订了“联环同盟”协议,由于美联社也参加了,但被限制在美国以内,协议规定了各社采访和发布新闻的范围,并规定了互相交换所采集到的新闻,又称“三社四边”协定。

5、白虹贯日:1918年8月,全国84家报社新闻记者代表在大阪召开“关西记者大会”,并形成决议:要求寺内正毅内阁立即集体辞职;要求言论自由等。

报道这次大会情况的《大阪朝日新闻》使用了“白虹贯日”一语,政府当局以“这一消息是暗示革命”为理由起诉该报。

结果,登载这一消息的当天报纸被禁止发售;发行人兼编辑山口和专写这条新闻的记者大西利夫被判刑两个月;社长被迫辞职;包括总编辑在内的许多编辑人员被迫退出报社。

6、古登堡:德国美因茨的工匠。

1450年前后成功创造了金属活字排版印刷技术。

他还支撑了木质的、靠螺旋在印板上压力的印刷机,代替了纯粹的手工操作,从而提高了印刷的质量和效率。

印出了《拉丁文文法》《四十二行圣经》等书。

古登堡印数技术的发明和应用是人类传播史的第三座重要里程碑。

它使得大量而迅速地复制信息成为可能7、联合企业:8、高级报纸:报纸大众化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分类,形成了“高级报纸”和“大众报纸”之分,详细报导国内外政治、经济新闻,登载有说服力的社论,虽然发行量较少,但对社会有很大的影响。

9、黄色新闻:是指一种大量运用煽情主义的浅层次感官刺激的手法,集中渲染、夸大报道耸人听闻的色情、暴力、犯罪、天灾人祸等新闻事件,旨在赚取高额利润的新闻样式。

10传播集团:新闻垄断组织的一种形式。

二、简答题1、为什么英国新闻传播业总能平稳而渐进地发展?⑴思想方面:英国是言论、出版、新闻自由的发源地,弥尔顿、洛克、密尔的自由主义思想体系为资产阶级新闻业的自由主义发展道路奠定思想和理论基础⑵媒介角色:主流媒介具“第四等级”的地位,坚守政治中立的超脱立场和新闻专业价值,媒介发展始终贯穿着新闻媒介与政治、市场的博弈⑶泰晤士报、BBC广播新闻等是严肃新闻的典范。

、新闻业务规范的标杆⑷英国拥有以为公共利益服务为目标的广播电视业的标本,以BBC为主的公共广电体系⑸对媒介的良性监管,使之服务于公民表达自由、知情权和公民社会、公共利益2、《新莱茵报》的宣传有何特色?该报对后来的无产阶级报纸有何影响?⑴把对敌斗争的原则性和策略性结合起来⑵联系群众,代表人民,指导斗争⑶具有鲜明的战斗风格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对于建立世界新闻新秩序,在理论认识上有何分歧?⑴关于自由与责任的认识。

发展中国家主张没有绝对的新闻自由,自由必须伴之以责任,两者不可偏废;发达国家则主张绝对的自由,反对限制以责任,认为这样只会导致政府控制新闻传播,以至于危害作为基本人权的“新闻自由”⑵新闻价值观念的差异。

自由竞争中西方新闻界新闻价值趋向:重视反常、意外,追求新鲜刺激。

这是由新闻媒介的私有化和盈利动机决定的。

所以选材以赢利为准绳。

发展中国家则主张正面负面报道应真实和平衡。

⑶发达国家强调维持现有秩序,而发展中国家则提出建立世界新闻新秩序的理想。

4、现代欧洲新闻传播业的特点有哪些?⑴世界日报发行量最为集中的地区。

欧洲的报业依然是世界报业发展的重心,日报发行量占世界的40%,多数国家每千人拥有报纸份数达到250份,达到报纸发行的“饱和”状态。

⑵收音机和电视机几乎完全饱和的地区之一。

⑶政党报刊基本消失,让位给完全的商业报刊时代。

⑷广播电视大多实行公营与民营并行的体制。

(公营广电媒体影响力较大)5、为什么世界上最早的定期刊物、日报出现于德国?⑴技术原因,由于德国是欧洲活字印刷的发源地,古登堡的金属活字印刷为报纸印刷提供了技术条件⑵环境条件,由于国家分裂,长期的战争和黑暗的专制统治,德国到16世纪末是欧洲封建势力最薄弱的国家。

这为报纸的自由出版造就了好的环境。

6、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意大利、日本法西斯独裁势力是如何控制新闻媒介的?①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新闻媒介是德、意、日法西斯裁势力操纵社会舆论,鼓动对外侵略,煽动战争狂热的得要工具。

法西斯独裁势力的控制是十分严厉而且有效的。

②建立法西斯新闻统治机构,加强对新闻传播的行政管理。

德国纳粹宣传部,帝国文化局,意大利的新闻宣传部,日本的内阁情报局。

③查封、取缔民主、反战力量的报刊。

④限制新闻从业人员资格。

⑤强化对新闻的事前检查。

⑥由政府直接控制广播电台和通讯事业。

上述控制措施,使新闻媒介成了法西斯独裁者得心应手的宣传工具。

7、简述发展中国家报业发展历史的共同之点。

1)早期报刊、尤其是报业发端较早的国家的早期报刊,大多是殖民者创办的;2)随着反殖民主义反封建斗争的开展,这些国家的民族报刊逐步发展起来,并推动了反殖民主义反封建斗争的进程;3)民族解放运动胜利后,大多数报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也有的国家报业重新陷入本国独裁者的控制之下。

8、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工人报刊与近代工人报刊的办报方针是否相同?如何认识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允许共产党报刊出版?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阶级报纸,包括共产党和其他工人政党的报纸的办报方针与近代的工人报刊有很大的不同,其原因一方面是国内采取了缓和阶级矛盾的政策;另一方面是高新科技的广泛应用,使纯粹从事体力劳动者数量骤减,“白领”阶层的数量就超过了“蓝领”阶层,致使工人阶级报纸也向商业化方向转变。

三、论述题1、试述《真理报》的产生和发展轨迹,从中可以看出俄罗斯的新闻体制和新闻事业有哪些阶段性的变化?《真理报》是列宁亲自筹划领导下创办的大型群众性政治日报。

(一)第一阶段1912年5月5日在彼得堡问世。

该报是布尔什维克全俄性的政治讲坛,是真正的工人的报纸。

《真理报》大量刊登工人通讯,此外,工人们还为《真理报》提供稿件,组织订阅,扩大发行。

《真理报》读者范围广、影响面大。

一战前,沙皇政府采取非常手段镇压革命,《真理报》被迫停刊。

这一阶段的《真理报》虽然只存在了两年多,却为布尔什维克当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二)第二阶段1917年,《真理报》复刊。

这一阶段的《真理报》为准备和实行十月革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1、揭露临时政府的本质,宣传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思想。

2、宣传列宁的《四月提纲》,以此来统一全党思想。

3、宣传四月代表会议精神,促进苏维埃改组。

4、直接宣传和推动十月武装起义。

1917年10月27日,《真理报》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执政的无产阶级政党的第一份中央机关报。

(三)第三阶段(卫国战争时期的《真理报》)卫国战争时期的《真理报》被称为是卫国战争年代一份最先进的前线报刊。

它的宣传内容:1、宣传保卫祖国思想,鼓舞人民的抗敌斗志2、报道卫国战争的重要战事3、号召后方人民支援前线4、揭露德国法西斯的侵略本质总之,在伟大卫国战争时期,《真理报》是全党全国的舆论中心,是思想战线上的反法西斯的前沿阵地。

2、结合美国当代的媒介发展格局,试论为什么美国的新闻传播业能主导世界传播格局。

⑴美国传媒业因其报纸、电视、广播、电影、出版、互联网等在全球首屈一指的产业规模和全球影响力,被誉为“超级传媒帝国”。

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传媒业高度成熟,撇开政治、体制上的不同和差异,其传媒业发展的许多经验和做法是符合市场竞争、媒体竞争规律的,值得我们借鉴;⑵强大的经济实力是传媒提升竞争能力和应对市场风险的物质基础;强大的经济实力使得美国传媒在参与市场竞争方面有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帮助他们成为世界传媒业的领导者。

他们引入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购买和使用最先进的设备,引入最合理的新闻业务生产流程等等;庞大的经营规模、多元化的媒体结构、强大的经济实力还使美国传媒在抗击市场风险时显得游刃有余。

美国媒体在面对市场风险时,往往都会及时组织力量,研究新的传播技术,发掘新的市场需求,迅速决策,快速转型,从而化解被动局面。

⑶美国传统媒体先于我国媒体受到了来自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的挑战,出现了报纸发行量下滑、电视观众减少、广播收听率降低等现象。

但崇尚创新的美国媒体界,没有手足无措,而是积极应对,认真研究新的传播技术和新的市场需求,主动适应环境。

如在面临全国性大报市场萎缩这一挑战时,美国报业主要有两大对策:一是积极发展社区报。

美国近年来有大批社区报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社区报的广告总额迅猛上升了44%。

二是纷纷精心打造自己的网络版。

美国各大传统媒体特别是纸质媒体都投入重金和人力打造自己的网络版。

目前美国各大主流报纸的网络版已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

⑸总的而言,美国凭借自身强大的经济实力以及超强的处理危机的能力稳居世界传媒业龙头,综上所述,正是以上原因美国的新闻传播业能主导世界传播格局。

3、以历史的视角分析技术革命给媒介发展带来的巨大变化。

(从报纸、通讯社、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介中任选其一即可。

⑴18世纪后期,欧美主要国家先后开始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推进给社会生活,也给近代报业带来了重大影响:①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迅速集中,为报纸大量发行流通提供了条件。

②经济的发展需要普遍提高劳动者素质,于是教育有所普及,粗通文字的平民增多,形成了新的广大读者群。

③阶级力量发生新的变化,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同时在扩大,这就推动了各国政治变革的进程,使办报的政治环境逐步改善。

④高速转轮印刷机的产生,降低了印刷成本,报纸印得更快更多。

⑤随着工商业的繁荣,广告数量大为增进,广告费收入成为报社收入的主要来源,报纸廉价销售成为可能。

随后各国相继迎来了资产阶级报刊的廉价报纸时期。

⑵工业革命的发展,推动了电力的应用,高新科技的发展,从二十世纪50年代开始,印刷技术不断地采用电子技术、激光技术、信息科学以及高分子化学等新兴科学技术所取得的成果,进入了现代化的发展阶段。

于是人们便自然的将印刷术使用到印刷书籍,报纸之类的.所以说工业革命也间接的推动了报业的发展,①经济的飞跃发展,各地联系密切,农村人口流向城市,进一步增强了城乡民众对新闻信息的需求;②文化教育不断普及,使报纸的读者群进一步扩大;③邮电通信、印刷出版、交通运输的新发展,使得新闻的采集传递、报纸的印刷发行更为便捷;④工商业的兴盛使广告大为增加,报纸有了充足的财源;⑤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同时成长,推动了各国变革的进程,使得办报的政治环境逐步改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