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人教版历史启蒙运动教案
启蒙运动,通常是指在18世纪初至17法国大革命间的一个新思维不断涌现的时代,接下来我为你整理了,一起来看看吧。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18世纪欧洲思想家如何凭借理性的力量认识社会发展的规律;知道启蒙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核心思想,即批判专制主义和宗教愚昧,宣扬自由、平等。
分析其对即将到来的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学会通过分析相关材料,培养学生制作表格归纳出启蒙思想家的核心思想的能力,提升学生分析其对即将到来的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的拓展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运用所学知识能够理解启蒙思想对人的精神解放的意义,敢于运用自己的理性去判断和思考,从而树立正确的自由、平等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列举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及其核心思想。
2.教学难点:评析启蒙运动对人的精神解放的意义和对即将到来的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
三、教学策略
1.采用情境创设法,在教学中,可以利用与代表人物思想相关的资料帮助学生理解启蒙思想家的核心思想,并通过设计相关的问题经过学生的思考与探究,加深对启蒙思想的理解与运用。
2.采用探究──讨论模式,贯穿讲授法、讨论法,同时指导学生通过制作表格的形式,讨论归纳启蒙思想家的核心思想。
通过列表既能够落实重点知识,又能让学生对代表人物的核心思想进行比较区分,同时也为突破难点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3.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相关资料的整理与相关问题的设计。
4.学生准备:预习课本,通过阅读相关资料进行归纳与评析。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5分钟)
运用史实资料导入(资料见教参84-85页)归纳背景:
经济: 18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政治: 新兴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压迫。
思想: 文艺复兴传播了人文主义,解放了人的思想。
科技: 自然科学的发展启迪人们对社会规律思考。
探寻启蒙运动的含义。
合作探究: 探寻启蒙之源。
选择典型的史实来吸引学生的兴趣,通过合作探究来了解启蒙运动的含义及兴起的历史背景。
更加有助于对其含义的理解,同时做到与前面所学内容分承上启下的衔接作用。
新课教学
(30分钟)
运用课件展示图6-17、18、19,列举出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
规定5分钟时间学生完成对其核心思想的列表归纳总结。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42、43,归纳出各个启蒙思想家的主要思想主张。
运用课件展示图像,让学生直观地认识三位启蒙思想家,激发学生独立完成对其核心思想的归纳列表整理的积极性。
运用课件展示材料一:“教皇是‘魔鬼一样的骗子’,是‘两足禽兽’,教士和主教是‘卑鄙的流氓’。
” “天主教的历史就是反人类的犯罪史,是人类理性的敌人,历史前进的障碍,‘罪恶的根源’。
”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材料二:“……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项上带着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刺吗?……一切享有天然权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
……除了法律之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人。
”从这几则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伏尔泰的哪些主张?
学生阅读材料,分析出伏尔泰的主张:
1.抨击封建教会神权,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制。
2.提倡“天赋人权”。
3.相信法律以人性为出发点,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学生根据材料及设计的相关问题进行思考、回答,既能培养学生的分
析能力,又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思想家的核心思想。
运用课件展示资料: 1748年,在法国,一本有关法学的专著一出版就引起了轰动,在两年内发行了22版,被译成了欧洲各国文字。
伏尔泰看完这本书后,称它是“理性和自由的法典”。
这本书受到法国人民的欢迎,却引起统治者的恐惧与仇恨。
耶稣会教士对它进行围攻,巴黎大学和主教会议一致要求把它列为禁书。
这部著作就是《论法的精神》,它的作者是孟德斯鸠。
这部书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观点?
为什么会引起如此轰动?
学生思考回答:
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与制衡,
表达了制约王权的思想。
学生根据材料及设计的相关问题进行思考、回答,既能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又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思想家的核心思想。
运用课件展示资料:伏尔泰说:“本身自由,周围的人与自己平等──这才是真正的生活,人们的自然生活。
”孟德斯鸠也对自由作了解释:“自由不是无限制的自由,自由是一种能做法律许可的任何事的权利。
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
”伏尔泰追求的是什么自由?
结合孟德斯鸠的话,你觉得真正的自由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吗?
学生思考回答:
伏尔泰追求的自由主要是思想与言论自由,要把人们从中世纪的蒙昧和宗教愚昧中解放出来,最终建立自由、平等、幸福的理想社会。
真正的自由不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自由是有限度、有条件的,自由是做法律许可的事情。
通过了解伏尔泰和孟德斯鸠对自由的不同阐述,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比较其思想的区别。
运用课件展示资料1 卢梭认为,只有全体社会成员经过协议,订立社会契约,“才可以成为人间一切合法权威的基础。
”
资料2 卢梭认为,以绞杀或废除暴君为结局的起义行动是合法的。
(1)根据资料1.卢梭认为合法的政府权力是来自于上帝还是来自于人民?
(2)这段资料表明了卢梭的哪些思想?
(3)根据资料2.卢梭是否支持人民暴力推翻专制政府?
(4)结合本课所学内容,思考启蒙运动将产生的历史影响。
学生思考回答:
来自于人民
“人民主权”的思想
卢梭支持人民暴力革命。
启蒙运动撼动了封建专制制度和天主教会的精神统治,为即将到来的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奠定了思想和舆论基础。
学生根据材料及设计的相关问题进行思考、回答,既能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又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思想家的核心思想。
运用课件展示品味启蒙之果(意义)
1.启蒙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2.撼动了封建专制制度和天主教会的精神统治,为即将到来的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奠定了思想和舆论基础。
理性之光在……
启蒙运动的实践
法国
【材料1】路易十六在狱中阅读了启蒙思想家的著作,感叹道:“原来是伏尔泰和卢梭毁了法国!”
《法国革命论》
【材料2】第一条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
第二条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存人的自然的和不可动摇的
权利。
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
──17法国的《人权宣言》
美国
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其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为了保障这些权利,所以才在人们中成立政府。
──摘自《独立宣言》1776
1787年宪法
中国
第一章总纲
第一条“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
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四条“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院、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学生根据材料评析启蒙运动对人的精神解放的意义和对即将到来的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
学生根据法国、美国、中国的实践材料评析思想产生的影响。
法国:体现伏尔泰的天赋人权的思想及卢梭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
美国:体现了卢梭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主权在民的思想。
孟德斯
鸠的“三权分立”的思想。
中国体现了卢梭的“人民主权”的思想。
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的思想。
课堂小结
(5分钟)
通过知识结构图让学生能理清整个的教学思路及主要的学习内容,了解教学重点、难点的达成度。
五、板书设计
启蒙运动
1.背景与含义伏尔泰:“天赋人权”,君主立宪制。
2.代表人物及主张孟德斯鸠:君主立宪制,“三权分立”。
3.意义与影响卢梭:“人民主权”。
初二人教版历史启蒙运动教学反思
1.优点和成功之处
通过引用相关材料,将难以理解的思想变革主张让学生进行归纳整理,及其对后世产生的影响深入浅出地呈现在学生的眼前,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去探究未知领域,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不足之处
大量的引用相关材料,虽然有助于辅助教学,但大大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比较耗费课堂时间,增加了学生的学业负担,也不利于不同学情的学生的均衡发展。
3.改进教学的策略和方法
以后,可以将一些相关的材料摘录下来,让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
对熟悉教材,启发学智将有极大的帮助,也更有利于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