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毕业生:存档号:毕业论文题目浅析青海乡村旅游的发展专业: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班级:景区09(01)班学生姓名:布音白力格指导教师:张晓兰完成时间: 2012年5月浅析西宁市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摘要】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前提,是旅游业的基础。
旅游资源主要包括自然风景旅游资源和人文景观旅游资源。
自然风景旅游资源包括高山、峡谷、森林、火山、江河、湖泊、海滩、温泉、野生动植物、气候等,可归纳为地貌、水文、气候、生物四大类。
人文景观旅游资源包括历史文化古迹、古建筑、民族风情、现代建设新成就、饮食、购物、文化艺术和体育娱乐等,可归纳为人文物、文化传统、风情风俗、体育娱乐等四大类型。
生态旅游资源是:以生态美吸引游客,为旅游业所利用。
在保护的前提下,能够产生可持续的生态旅游综合效益,具有较高观光,欣赏价值的生态旅游活动对物,可供生态旅游者感知、享受、体验自然生态功能与价值的资源。
Abstract: tourism resources is the prerequisite of tourism development, is the foundation of tourism. Tourism resources mainly include natural tourist resources and tourist resources of the human landscape. Natural tourist resources including mountains, canyons, lakes, rivers, forests, volcano, beach, hot spring, wildlife, climate, landform, hydrology, can be classified into four categories, biological climate. Tourist resources of the human landscape the modern construction of the new achievements, eating, shopping, arts and culture, sports and entertainment, can be summarized as humanitarian scenery, cultural traditions, customs, sports and entertainment in four categories.Ecological tourism resources : taking ecological beauty attracts tourists, tourism industry by. In the premise of protection, can produce sustainable ecological tourism integrated benefit, have a high appreciation of the value of tourism, ecological tourism activities on the matter, for ecological tourist perception, experience, enjoy the natural ecological functions and values of the resources.(把底纹去掉)【关键词】生态旅游资源旅游资源旅游资源开发Ecological tourism resources tourism resources【引言】生态旅游,就是让游人在良好生态环境中或旅游游览,或度假休息,或健康疗养;同时认识自然,了解生态,丰富科学知识,进而增强环境意识和生态道德观念,更自觉地关爱自然,保护环境。
生态旅游是一种对环境保护负有责任的旅游方式,它同传统旅游形式的本质区别在于生态旅游必须具有促进生态保护和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特点。
因此,生态旅游又要有目的地提高旅游景区的旅游环境质量,使人们在享受、认识自然的同时,又能达到保护自然的目的,从而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处。
其根本宗旨就是贴近自然、保护自然、维护生态的平衡。
生态旅游必须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有机结合起来,强调在维护良好环境质量的前提下开展旅游,生态旅游不能把生态消费摆在首位,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因此,必须要保持旅游区域内的环境质量和保持生态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的多样性,实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和有序发展,保持好优异的自然环境。
目录摘要........................................第一章:青海省旅游资源的概况................... 1.1青海省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状况...............1.2青海省的旅游资源......................... 第二章:西宁市旅游资源的概况................2.1西宁市的地理位置.........................2.2西宁市生态旅游资源....................... 第三章:生态旅游资源概述.....................3.1生态旅游的定义...........................3.2生态旅游的特性...........................3.3生态旅游资源的分类....................... 第四章:西宁市生态旅游资源的发展............4.1青海发展生态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和优势.........4.2加快我市生态旅游业发展的具体措施........... 第五章:生态旅游开发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致谢:....................................... 参考文献:...................................第一章:青海省旅游资源的概况青海位于中国西北部,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周边分别与甘肃、四川、西藏、新疆四省毗邻。
总面积72.12万平方千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7.5%,居全国第四位。
因境内全国最大的内陆湖—青海湖而得名,简称青,省会西宁市。
青海作为“世界屋脊”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雄浑奇异的安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著称于世,其阳刚气势和恢弘壮美与南国风光迥然不同,但其旅游景点保留了经雕饰的原始风貌,给人以神秘、纯正的感觉。
由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造就了这里夏无酷暑的宜人气候,实为人们旅游和消夏避暑的理想之地。
青海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之地,素有“三江源”之称。
风光旖旎的青海湖,闻名的青海湖鸟岛,黑颈鹤的栖息之地隆宝滩自然保护区,高原野生动物的王国可可西里,被誉为“中华水塔”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有“青海高原西双版纳”美称的循化孟达国家植物自然保护区,以察尔汗盐湖为主的盐湖群以及广阔的草原牧场和洁白的雪山高峰,形成了青海高原独特的自然风光。
中国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的塔尔寺,有青海“小故宫”美誉的瞿昙寺,乐都柳湾古墓群,集彩绘、砖雕、石刻、油塑、图案、建筑艺术于一体的“热贡艺术”,以及丛多的藏传佛教寺院和嘛呢石刻、岩画等,构造了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
青海民族的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形成了绚丽多姿的民族风情,土族和撒拉族风情尤为独特。
此外,西王母神话传说,日月山与文成公主,骆驼泉与撒拉族的由来等青海独有的历史典故,形成了神奇的文化旅游胜境。
1.1青海省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状况【地貌】青海省是青藏高原的重要组成部分,平均海拔3500米,绝大部分为高原山地,地势起伏,山峰高俊,呈现西南高原而东北低。
北部是阿尔金山祁连山脉,南部有唐古拉山脉,著名的东昆仑山脉横贯中部。
这些高大的山脉将青海分割为柴达木盆地、共和盆地、河湟谷地和青南高原四大块。
青南高原处在青藏高原的腹心地带,平均海拔4200米。
东昆仑山主峰布喀达坂峰、唐古拉山主峰各拉丹峰、啊呢玛卿山主峰啊呢柳峰、祁连山主峰岗则吾结峰以及横断山峰贡嘎山峰,在青藏高原北部群峰中,称青藏高原“五岳”,它以雄伟挺拔、壁立千仞、冰川倒悬而著称于世,形成了一幅奇特壮美的高原自然景观。
【气候】青海省境内气候属于典型的高原大陆气候:低温,干燥,多风,缺氧,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空气密度度小。
年平均气温-5.7℃~8.5℃,七月份平均气温为5~20℃,是一年之中的最热季节。
东部河湟谷地,年平均气温3~9℃,为全省的暖区;青南高原,年平均气温-6~-4℃,为全省的冷区。
年平均降水量400毫米左右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占全省面积的1/3,柴达木盆地是我国最为干旱的地区。
青海的气候特点是;冬长无夏,春秋相连。
1.2青海省的旅游资源青海旅游资源丰富,绚丽多姿的自然景观与风情万种的人文景观令四方游客心醉神迷,流连忘返。
这里既有坦然无限的高原,又有巍峨的高山和起伏的丘陵;既有奔腾交错的江河,又有星罗棋布的河泊。
奇山秀水纵横分布,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一幅幅奇异壮观的高原美景。
青海山多、水多、动物多,得天独厚的壮丽风光赢来了世人的惊叹和赞颂,观山望水,让人魂牵梦萦。
省内的三江源、昆仑山,祁连山、阿呢玛卿山、青海湖、塔尔寺等地都蕴涵着许多独一无二的旅游资源,带着远古的记忆纯粹的自然本色,展现出卓然于世的风采。
【中华水塔---三江源】生命来自海洋,文明源于水滨。
河流作为陆地上主要的淡水资源,是陆地上最重要的生命支持系统,占全国水量0.01%的淡水支持了全球6%的生命。
青南高原发育了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条世界著名的大江大河,这三条河流哺育了中华民族及中南半岛数千年的文明史,以母亲河享誉海内外。
从东海之滨及湄公河平原仰望世界屋脊,三条江河宛如一座水塔以巨大的落差奔流而下,所以三江源有“中华水塔”、“东亚水塔”之美称。
三江源区,因自然条件特殊,使高原特有生物种类丰富。
这里有高等植物近千种,有动物270余种,成为高寒地区的生物研究基地。
然而,三江源生态环境极其脆弱,现在已经出现了草原退化,沙化,水土流失日趋严重的现象,使三江源生态环境面临着严峻形势。
2000年8月由江泽民同志亲笔标写得“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纪念碑,在三江源中心地带的玉树结古镇附近的通天河畔,碑体顶端两只巨手,象征着人类要用勤劳的双手保护“三江源”。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是我国目前最大的自然保护区,是我国海拔最高的天然湿地,是世界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也是生态环境最为敏感的地区。
【中华万山之祖---昆仑山】昆仑山东西长约2500米,海拔为2500~6000米,在中华民族文化史上具有“万山之祖”,“亚洲脊柱”、“龙脉之祖”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