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案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案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案
一、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六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计算、观察、比较,让学生概括、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写出比例。

(2)使学生认识比例的“项”以及“内项”和“外项”。

2、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经历探索比例的基本性质的过程,
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会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并写出比例。

难点:引导观察,自主探究发现并概括出比例的基本性质
二、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是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

基于此,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设计。

(一)铺垫迁移、引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比例的意义,你们还记得吗?谁来说说什么叫比例?根据比例的意义,我们可以判断出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课件出示)下面每组中的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为什么?
3:5和6:10 ;1∶5和0.8∶4;
20:5和1:4 80∶2和200∶5
学生根据比例的意义进行判断,教师结合回答板书:
3:5= 6:10 20:5≠1:4
1∶5=0.8∶480∶2=200∶5
(目的:通过复习唤醒学生对比例的认识,集中学生注意力;通过练习题,使学生的思维潜移默化地进入新知的学习。

)(二)引导观察、自主探究、发现规律
1.教学比例各部分名称
师:我们知道组成比的两个数分别叫做前项和后项,那么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又分别叫什么呢?
集体汇报: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

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板书:外项、内项)。

课件介绍比例的“项”以及“外项”“内项”的含义。

提问:你能说出其它比例的内项和外项各是多少吗?同桌互相说说。

(目的:介绍比例的项以及比例的外项和内项,是认识比例的基本性质必须具备的概念)
3、探索比例的基本性质。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所写出的不同的比例,放手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思考。

体会到组成比例的四个数中,6和2(或3和
4)可以同时做内项也可以同时做外项;体会到两个内项的积与两个外项的积相等。

提问:通过观察,你发现这些比例有什么规律?是不是所有的比例有这样的规律呢?请同学们再写出一些比例,验证一
下发现的规律是不是在这些比例中也同样存在。

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发现的这一规律。

(课件出示)
(如果用字母表示比例的四个项,即a:b=c:d,那么这个规律可以表示成ad=bc)
出示比例的基本性质,并让学生说一说。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
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请学生说一说外项和内项分别是多少?
提问:把等号两端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结果会怎样?为什么交叉相乘的积相等呢?
4、教学“试一试”。

先让学生假设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并说出所组成的比例的外项和内项分别是几,再分别计算外项的积和内项的积,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是否正确。

(目的:在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抽象的数学结论,更应注重学生的“发现”意识,引导学生参与探讨知识的形成过程,尽量挖掘学生的潜能,能让学生通过努力,自己解决问题。

这一教学过程,让学生通过计算、观察、发现、验证,使学生在探索中学习知识,发现知识,并通过讨论说出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的依据,促进了学生学习的顺利进行。


(三)巩固练习
师:现在,你们能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吗?
1. 6∶3和8∶5;0.2∶
2.5和4∶50 ;6∶2和9∶3,
学生回答“因为3与8两个内项的积不等于6与5两个外项的积,所以,这两个比不能组成比例。

2. 如果让你根据“2×9=3×6”写出比例,你行吗?你能写出多少个呢?
3. 你能用“3、4、5、8”这四个数组成比例吗?若能,请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4. 你能从3、4、5、8中换掉一个数,使之能组成比例吗?
(目的:练习在内容上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培养了学生的应用能力;在层次上由易到难,让学生的聪明才
智、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和体会呢?
师:同学们真行!不仅探索发现了比例的基本性质,还能自觉地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去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去求比例中的未知项。

(五)巩固拓展
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正好互为倒数。

已知一个内项是16/3,另一个内项是多少?(说明理由)
五、板书
比例的基本性质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