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口分布与人口迁移习题

人口分布与人口迁移习题

考点13人口分布与人口迁移对应学生用书P029(共22题,每题2分,共44分)[夯基础—确保大本营]甲、乙、丙是三个不同地区。

读图,回答1~2题。

1.[考向人口的迁移]有关甲、乙、丙三地区人口迁移的说法,正确的是()A.属国际人口迁移B.迁移方向主要是由城市到农村C.人口主要由乙、丙迁往甲地D.人口主要由甲地迁往乙、丙两地答案 D解析根据经纬度数值可以推测出:甲、乙、丙三地分别位于我国的四川盆地、长江三角洲地区和广东沿海地区,图中人口主要是从四川盆地流向长江三角洲地区和广东沿海地区。

2.[考向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引起上述人口迁移发生的最主要因素是()A.收入差距B.家庭婚姻C.工程建设D.文化教育答案 A解析人口从四川盆地迁往长江三角洲地区和广东沿海地区主要是由沿海和内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即收入差距引起的。

[2018·南昌调研]读我国某地区人口密度分布情况图,完成3~4题。

3.[考向人口分布]造成B地区主要环境问题的人为原因是()A.人口密度超过地区承载力B.土质疏松C.夏季暴雨集中D.本区合理承载力较大答案 A解析从图中可看出B地区为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是其主要环境问题。

从图中可明显看出,该处的人口密度为47人/平方千米,已远超出30人/平方千米的合理人口密度,故导致生态破坏严重,进而出现严重的环境问题。

4.[考向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本区北部合理承载力低的原因是()①土地资源质量差,以沙地、草原为主②降水较少,水资源较少③科技水平低④对外开放程度低⑤人口受教育水平低A.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①③④⑤D.①②④⑤答案 B解析图中北部地区自然条件恶劣,气候干旱,经济、科技水平较低,对外开放程度较低,故合理承载力低。

[2018·广州模拟]下图为2010年上海人口年龄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5~7题。

5.[考向人口迁移的特点]上海流入人口比例最大的年龄段是()A.20~24岁B.25~29岁C.30~34岁D.35~39岁答案 A解析读图可知,流入人口比例最大的年龄段是20~24岁。

6.[考向人口迁移的影响]上海是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下降最快的城市之一,主要原因是()A.出生率大幅下降B.死亡率迅速上升C.大量年轻劳力流入D.大量老龄人口迁出答案 C解析上海的老龄化程度下降快与大量年轻劳力迁入有关。

7.[考向人口迁移的特点]目前上海市流动人口正处在()A.劳动力个体流动阶段B.老人跟着孩子流动阶段C.夫妻带着孩子流动阶段D.农村流动人口回流阶段答案 A解析目前流入上海的人口以20~29岁年龄段为主,主要是劳动力。

[强素养—争夺分水岭][2017·河北名校联考]2005~2010年北京、天津、内蒙古、山西四省级行政区总迁入人口中来自河北的人口所占比重具有明显差异(如图所示)。

完成8~9题。

8.[考向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造成北京、天津、内蒙古、山西四省级行政区迁入人口中河北人口所占比重差异明显的主要因素是() A.经济发达程度B.自然地理环境C.区域产业政策D.空间移动距离答案 A解析据图可知,迁入人口中河北人口所占比重较大的是北京、天津,山西、内蒙古的迁入人口中河北人口所占比重较小,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发达程度。

9.[考向人口迁移的影响]河北人口迁入北京、天津,则()A.减轻迁入地就业压力B.提升迁入地城市化水平C.缓解迁入地环境污染D.加剧迁入地人才外流状况答案 B解析河北人口迁入北京、天津,因迁入人口以青壮年人口为主,所以会导致迁入地劳动力增加,增加迁入地就业压力;能够提升迁入地城市化水平;使迁入地环境压力增大,可能加重迁入地环境污染;不会加剧迁入地人才外流状况。

[2017·浙江金兰合作组织模拟]下图为目前迁入某城市的七类人群示意图。

读图回答10~11题。

10.[考向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迁入该城市的人群中,主要受家庭婚姻因素影响的有()①应届高校毕业生②投夫(妻)者③购房者④特殊人才⑤投父母者⑥投子女者⑦郊县农民A.①③⑦B.①④⑥C.②⑤⑥D.③④⑦答案 C解析迁入该城市的人群中,投夫(妻)者、投父母者、投子女者主要受家庭婚姻因素影响。

11.[考向人口迁移的影响]人口大量迁入城市产生的积极影响有() A.推进城市化进程B.缓解城市就业压力C.解决城市交通困难D.改善城市住宅质量答案 A解析人口迁移对迁入地产生的积极影响是增加劳动力,促进工业化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

[2018·北京市丰台模拟]下表为我国某省级行政区域人口数据,其人口密度与我国平均水平相当。

完成12~13题。

12.[考向人口分布]该省级行政区域可能是()A.贵州省B.青海省C.江苏省D.上海市答案 A解析根据材料知,该省级行政区域人口密度与我国平均水平相当,说明该省级行政区域不可能是青海省和上海市,故B、D两项错误;根据其城市化水平约为40%,可以判断该省级行政区域不可能位于东部沿海地区,故C项错误;贵州省位于西南地区,城市化水平较低,最有可能,故A项正确。

13.[考向人口迁移的特点、城市化进程]该省级行政区域()①总人口数持续增加②处于城市化中期加速阶段③人口流出现象严重④乡村人口迁入城市现象普遍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 B解析据上题可知,该省级行政区域城市化水平较低,城市化发展的潜力较大,正处于加速发展阶段,故②正确;为了获得更高的收入,改善生活条件,人口流出现象严重,故③正确;城市化处于加速阶段,故乡村人口迁入城市现象普遍,④正确;据图中数据可知,总人口数波动增加,故①错误。

综上,B项正确。

[2017·云南曲靖一中期中]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2010年)数据显示,离开户口登记地在居住地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为26 139万人,比2000年增加11 700万人。

东部沿海地区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上升。

据此完成14~16题。

14.[考向人口迁移的特点]所给材料反映出的现象是()A.我国人口流动规模扩大B.我国中、西部地区人口数量减少C.我国人口空间分布趋于均匀D.我国沿海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升高答案 A解析题干中信息表明我国人口流动的规模扩大了,人口的空间分布更不均匀了,A项正确、C项错误;东部沿海地区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上升,只是意味着中西部地区所占人口比重减小,但不意味着中西部地区人口数量减少,B项错误;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外来务工人员增多,属于人口迁移,并不是人口自然增长率升高,D项错误。

15.[考向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中、西部发展政策的吸引B.人们的生育观念改变C.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D.人均耕地减少答案 C解析我国现阶段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原因,即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了人口的空间移动,C项正确。

政策、生育观念、耕地变化等会影响人口迁移,但不是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A、B、D三项错误。

16.[考向人口迁移的影响]该现象会()A.提高我国人口容量B.提高我国城市化水平C.加重我国劳动力负担D.增加我国粮食需求量答案 B解析人口的流动能促进区域的经济发展,吸引大量的农村人口到城市定居生活,从而提高城市化水平,B项正确。

人口容量和资源、科技、消费水平等有关,在一定时期一定地区是相对不变的,与人口迁移无关,A项错误;题中现象为国内人口迁移,我国总劳动力数量并没有增减,故劳动力负担并没有加重,粮食需求也不会增加,C、D两项错误。

[2016·全国卷Ⅲ]与2014年相比,2015年上海市常住人口减少了10.41万人,外来常住人口更是减少了14.77万人,这是近20年首次出现的人口负增长。

调查发现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主要流向上海周边的中小城市。

上海市已制定“十三五”期间人口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策略。

据此完成17~18题。

17.[考向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导致2015年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上海市()A.产业转型升级B.食品价格大增C.环境质量下降D.交通拥堵加重答案 A解析人口迁入地的拉力因素通常有就业机会多、收入高、生活教育条件好、气候适宜等,其中,最主要、经常起作用的因素是经济因素。

上海作为我国发达城市,2015年外来常住人口减少,说明原来吸引大量普通劳动力的企业已转移或者转型升级,对普通劳动力的需求减少,故A项正确。

食品价格不会短时间内大增,也不是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B项错误;随着社会发展,环保要求和环保技术提高,上海环境质量只可能提高,不可能下降,C项错误;交通不是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D项错误。

快解人口迁移的主要目的是寻求更多的就业机会,上海作为我国发达城市,其流动人口减少,只可能是产业结构调整,与其他因素无关,可直接选择A 项。

18.[考向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上海市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多流向周边中小城市,主要原因是这些中小城市()①服务设施齐全②承接了上海市转移的产业③适宜就业机会多④生态环境较好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 C解析外来常住人口由上海流入周边中小城市,说明劳动密集型产业由上海转移到了周边中小城市,就业机会也随之转移,②③正确,故选C项。

周边中小城市的服务设施显然不如上海齐全,①错误,可排除A、B两项;生态环境不是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④错误,排除D项。

关键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干,外来常住人口由上海流入周边中小城市,则可从比较周边中小城市与上海的优势中找到答案。

[提智能—勇攀最高峰][2017·福建泉州一模]下图为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全局趋势三维透视图,该图揭示中国县域人口老龄化空间分布的总体格局及特定方向的变化趋势。

人口老龄化系数与人口老龄化程度呈正相关。

读图完成19~21题。

19.[考向我国老龄人口的分布特点]2000~2010年,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空间分布变化的趋势是()A.整体升高,东西差异扩大B.西北升高,东部降幅小C.西北升高,东西差异缩小D.整体升高,东部升幅小答案 A解析比较两个年份的曲线,可看出东西向明显升高,南北向升高与降低呈相间分布,但波动不大;则整体上人口老龄化系数升高。

同时2010年东西向曲线较2000年东西向曲线波动更大,说明东西差异扩大了。

故A项正确。

20.[考向人口老龄化]2000~2010年,东北地区老龄化程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人口迁入B.放开二胎C.出生率持续较低D.城市化水平提高答案 C解析图示东北老龄化系数2010年较2000年明显升高,说明老年人口比重上升,其原因可能是老年人口增加、老年人口以外的人口减少;结合选项可判断C项正确,即出生率下降所致。

21.[考向人口老龄化空间分布不均的影响]该时期南部沿海地区人口老龄化程度降低会()A.增加青壮年的社会负担B.使劳动力成本增幅降低C.促进社会养老体系完善D.制约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答案 B解析南部沿海地区人口老龄化程度降低,一般表明该区域劳动力人口比重会增加;因有较充足的劳动力供应,使劳动力成本增幅降低,故B项正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