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云南省2020年学业水平考试试题卷及答案解析

云南省2020年学业水平考试试题卷及答案解析

云南省2020年学业水平考试试题卷一、语文知识积累(1~6题,每题2分,第7题8分,共2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卓.越(zhuó)迸.溅(bèng)倦.怠(juàn)无精.打采(jīng)B. 拾.级(shè)炽.热(zhì)沙砾.(shuò)酣.然入梦(hān)C. 莅.临(lì)蓦.然(mò)恪.守(kè)间不容发.(fà)D. 伫.立(zhù)坍.塌(tān)悲怆.(chuàng)气冲斗.牛(dǒu)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簇拥斑斓摩肩接踵入目三分B. 广袤寒噤穿流不息殚精竭虑C. 遨游眺望轻歌漫舞雕梁画栋D. 浮躁凋零彬彬有礼戛然而止3.下列句子中横线上应填入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季节上的隆冬将尽,但还将在此驻防三两个月,远不是秋高气爽时节的,这一个的季节里,气势磅礴的密云来去匆匆,形如金字塔的各拉丹冬主峰难得在云遮雾障中尊荣。

A.严寒明媚风云变幻一现B.寒冷妩媚风云变幻一睹C.严寒妩媚风起云涌一现D.寒冷明媚风起云涌一睹4.对下列病句的病因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现场采样是一个环境监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

(“一个”不应放在“环境监测”的前面,语序不当)B.随着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使人民生活逐渐恢复正常。

(“随着……”和“使……”连用,使句子缺少主语)C.老王和老李是我的忘年交,他80多岁了,很喜欢侍弄花草。

(“他”指代不明)D.能否搞好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是提高学生德育素养的重要途径。

(“提高”和“途径”搭配不当)5. 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但是,现在我们知道实际情形并不是这样。

②通过对格陵兰岛冰核的测量,我们有了一份10多万年以来地球气候变化的详细记录,结果并不乐观。

③相反,它的气候总是在温暖和严寒之间剧烈地摇摆不停,快速变化。

④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认为地球是渐渐地进入和脱离冰川期的,其周期在数十万年以上。

⑤记录表明地球在最近一段历史时期根本不是人们以前所认为的那样,是一个风调雨顺的安身之处。

A.②⑤③①④B. ②④①⑤③C. ④①②⑤③D. ④①⑤②③6.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在我国古代,人们席地而坐时把腰挺直称为“长跪”,离席站立称为“避席”,这两个举动都表示敬意。

B. 自谢道韫吟咏出“未若柳絮因风起”后,“咏絮之才”就被用来赞誉女性出众的才华。

C.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表达了冰心对祖国深沉的爱。

D. 茨威格的《列夫·托尔斯泰》前半部分极力描写托尔斯泰平凡的长相,后半部分则透过他的眼睛,展示出他灵魂的深邃、伟大。

7.根据提示填空。

(每空1分,共8分。

凡出现加字、漏字、错别字中的任何一种情况,该空不得分)来抒发自己的凌云壮志。

二、综合性学习(8~12题,共12分)(一)学习与探究(4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8~9题。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简称CBD)是一项保护地球生物资源的国际公约,主题为“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CBD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将在中国云南昆明召开。

【材料一】2020年5月22日,云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发布会,发布我国第一部生物多样性方面的白皮书——《云南的生物多样性》。

据发布会介绍,近年来云南已采取以下举措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健全生物多样性保护制度,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完善自然保护地体系,加强生物资源合理利用及生物多样性减贫示范,严格生物多样性监督执法,推进生物多样性国际交流合作。

【材料二】【材料三】2020年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会标图案8.请对材料一、二的主要信息进行综合概括。

(2分)9.请用简洁的语言对材料三的图案进行解说。

(2分)(二)名著阅读(4分)【文段一】以后可忘却了,大概也和现今的国粹保存大家的议论差不多。

但我对于这中西学堂,却也不满足,因为那里面只教汉文,算学,英文和法文。

功课较为别致的,还有杭州的求是书院,然而学费贵。

【文段二】总觉得不大合适,可是无法形容出这种不合适来。

现在是发现了大致相近的字眼了,“乌烟瘴气“,庶几乎其可也,只得走开……于是毫无问题,去考矿路学堂引去了。

10.(1)上面两个文段出自名著《》,讲述的是(人名)求学期间的两次心理变化,体现了他对新时代、新思想的追求。

(2分)(2)请从下列三项中任选一项,参照示例。

联系名著内容谈谈所选人物的追求。

(2分)①简·爱(《简·爱》)②祥子(《骆驼祥子》)③“红小鬼”(《红星照耀中国))【示例】唐僧在西天取经途中历经重重磨难,但始终坚持造福众生的追求,最终取回三藏真经。

(三)书写与鉴赏(4分)11.请仔细观察左边的字帖,从中挑选出八个不同的汉字,用正楷将它们书写在田字格中。

(2分)12.晋代王羲之被誉为“书圣”。

他的作品《兰亭集序》,点画生动,端庄典雅,气韵流畅,集雄强与优美于一体,达到了书法“中和之美”的极致。

下列属于王羲之《兰亭集序》的是图。

(2分)甲乙丙三、阅读(13~25题,共38分)(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3~14题。

(4分)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13.题目“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的“怀”包含哪些内容?(2分)14.“何处望神州”在全词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2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8题。

(12分)【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凡物皆有可观。

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

哺糟啜醨①,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

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节选自苏轼《超然台记》)【注释】①哺糟啜醨(chuò lí):吃酒糟,喝薄酒。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1)念.无与为乐者念:()(2)相与..步于中庭相与:()(3)盖.竹柏影也盖:()(4)皆可以饱.饱:()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苟有可观,皆有可乐。

17.请自选一个角度,对下面的句子进行赏析。

(3分)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18.乙文中说“凡物皆有可观”“吾安往而不乐”。

甲文中哪些内容可以印证这两句话?(3分)(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9~21题。

(9分)多读多写①语文能力的提高要靠多读多写,长期积累,不能速战速决。

②俗传一句玩笑话,“千古文章一大抄”,就读他人文章以学习表达方法说,这句话却有相当的道理,一种意思,可用的表达方式(词语及其组织)不只一种,但不管其中的哪一种,都是由前人习用的框架描画或脱化而来。

你不读,或读而不熟,有了意思,可用的表达框架茫茫然,拿起笔就难于得心应手。

反之,多读,熟了,笔未着纸,可用的多种表达方式早已蜂拥而至,你自然可以随手拈来,不费思索而顺理成章。

这是多读作用的初步,因而笔能达意。

③进一步,多读,熟悉各种表达方式,领会不同笔调的短长轻重,融会贯通,还可以推陈出新,把意思表达得更圆通,更生动。

④多读,所学又不只是表达方面,还有内客方面。

这包括两种情况。

一种是吸收“思想”。

学作文,由不会而变为会,由不好而变为好,既要能写,既顺利达意,又要有所写,即有值得研究的内容。

这内容,说是思想也好,知识也好,至少就初期说,面壁自然悟不出,自己观察研究也所得有限。

要有,就不能不吸收别人的,吸收的方法,主要当然是“读”。

还有一种是学“思路”。

思想,知识,其出现,其存在,都是有条理的,作文的内容必须合乎这个条理,这条理,成文之前就要有,那就是思路的条理,也就是想得头头是道,才能写得头头是道。

这思路的条理也是渐渐培养成的,而培养之道,我个人的经验,就一般人说,主要是来自“学”,即读他人的。

其次才是“思”,因为思,至少就早期说,绝大部分是顺着他人(所读之文)的路子走的。

⑤多读,熟了,积蓄在两方面增多,既有内容可写,又熟悉如何表达,作文的困难自然就没有了。

这样,专靠多读,不多写是不是可以呢?据我所知,有的人,读的方面修养很高;却不轻易动笔,间或动笔,像是功夫还是相当纯熟。

这或许就是俗语说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或者引杜甫的诗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吧?我想这意思并不完全对,或者说,话说得过于简略,以致我们理解得不全面,事实是,就是不轻易动笔的人,以及“读书破万卷”的杜甫,至少在学习的时期,也是既勤读又勤写的,读而不写,读多了,自然会写的事是没有的。

多写的作用也包括两个方面。

一方面,由读来得熟悉,必通过自已的笔才能明朗、巩固,成为熟练,另一方面,写不只随着思路走,还是整理思路的过程,必须常写,内容才可以精粹,更有条理。

⑥生而好之者也许没有,培养而成为书淫、诗癖的却所在多有。

我还记得老师行辈中的一些人,他们亲口说,“多年了,工作之暇,如果眼前没有书,手里没有笔,总觉得没着没落。

”就这样,他们有的未及上寿,一生却读了古今中外无数著作,写了上百万字。

他们没觉得烦腻,反以为乐,原因就是多年如此,成了难于改变的习惯。

准此理,多读多写并非难事,办法是养成习惯,使之成为乐趣。

(选自张中行《作文杂读》,有删改。

)19. 请根据文章内容将下面空白处补充完整。

(4分)20.第⑤段引用“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和“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目的是什么?(2分)21.结合自己的读写经历,说说多读多写的好处。

(3分)(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22~25题。

(13分)我所见的叶圣陶①第一次与圣陶见面是在民国十年的秋天。

②我看出圣陶始终是个寡言的人,大家聚谈的时候,他总是坐在那里听着。

他却并不是喜欢孤独,他似乎老是那么有味地听着。

至于与人独对的时候,自然多少要说些话;但辩论是不来的。

他觉得辩论要开始了,往往微笑着说:“这个弄不大清楚了。

”这样就过去了。

③他又是个极和易的人,轻易看不见他的怒色。

他辛辛苦苦保存着的《晨报》副刊,上面有他自己的文字的,特地从家里捎来给我看;让我随便放在一个书架上,给散失了,当他和我同时发现这件事时,他只略露惋惜的颜色,随即说:“由他去末哉,由他去末哉!”我是至今惭愧着,因为我知道他作文是不留稿的。

他的和易出于天性,并非阅历世故,娇揉造作而成。

④我到杭州教书,那边学校当局要我约圣陶去。

圣陶来信说:“我们要痛痛快快游西湖,不管这是冬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