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洛克时期键盘音乐的演奏风格
作为一名钢琴学习者,把握作品的演奏风格与提高个人演奏技术是同等重要的。
纵观西方钢琴艺术发展,钢琴音乐的创作风格大致经历了四个主要时期:巴洛克风格时期、维也纳古典主义风格时期、浪漫主义风格时期、印象主义及20世纪现代音乐风格时期。
四个风格时期中,距离我们最远的是巴洛克时期。
巴洛克是西方艺术史上的一种艺术风格,16世纪末期产生于意大利,17世纪盛行于整个欧洲。
巴洛克风格表现在各个艺术领域,内涵也极为复杂,但最基本的特点是打破文艺复兴时期的严肃,含蓄和均衡,崇尚豪华和气派,注重强烈情感的表现,气氛热烈紧张,具有刺人耳目、动人心魄的艺术效果。
巴洛克时期,器乐艺术开始与声乐艺术并驾齐驱,作为音乐艺术最主要的两种表现方式,开始走向世界各自独立发展的道路。
在巴洛克时期的器乐中,键盘乐器的地位举足轻重,它既用于演奏通奏低音的声部,也可以用来独奏。
这一时期的键盘乐器可分为羽管键琴(也称“拨弦古钢琴”)、楔槌键琴(也称“击弦古钢琴”)和管风琴三种主要形态。
在古钢琴发展中有两个盛期:英国伊丽莎白时期的拨弦古钢琴在钢琴艺术史上被称为“古钢琴第一盛期;在法国形成的羽管键琴音乐的繁荣时期是钢琴艺术史上的“古钢琴第二盛期”。
在巴洛克时期的键盘音乐中最有代表性的作曲家有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ohann SebastianBach)、乔治·弗里德里克·亨德尔(George Friderie Handel)以及多美尼科·斯卡拉蒂(DomenicoSearlatti),他们的键盘音乐作品在学习钢琴演奏的各个阶段中都有所涉及。
但是,很多人在演奏他们的作品时,经常会与后来的古典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的演奏风格混淆不清,造成学习和演奏上的诸多问题。
因此,在学习、演奏巴洛克键盘音乐时,正确理解和把握其演奏风格就显得尤为重要。
巴洛克时期的作品总体来说,速度中庸,音乐平衡、庄严。
由于古钢琴音量非常小,钢片拨弦有局限性,所以力度上没有很大的变化,只是采用音区式力度和阶梯式力度,不能做渐强、减弱起伏的变化。
和声上以复调音乐为主,产生了对位法,即在大小调式的基础上把不同的旋律线条按一定原则组织起来,不仅要求横向线条独立,同时还要主意纵向的和声关系。
复调音乐是多层面、多线条、多重性的复杂思维,在声音上重视每个音的触键,不但每个音符要有良好的音质,同时还要注意每个线条的歌唱性。
奏法上也非常讲究。
当时古钢琴演奏强调表现力时靠奏法和装饰音,通常有两种奏法,即连奏和断奏。
由于这一时期铺面上没有奏法的标记,所以只能靠演奏着自己的分析和理解弹成连奏或断奏,大致有两种基本原则:1.音阶性-----级进的音弹成连奏。
2.三度以上的音处理成断奏,或者是八分音符弹成断奏,十六分音符弹成连奏。
装饰音在巴洛克时期非常重,它是为了使旋律更美,更富趣味性,同时也是为了弥补当时你的古钢琴的局限性而大量出现的一种记法。
复调性是巴洛克钢琴音乐的的重要特点。
巴赫的音乐充满内部结构的平衡
与美感,是复调性程度最高的。
亨德尔的作品相比较之下具有更多主调成分,但仍带有十分强烈的复调倾向。
D·斯卡拉蒂的奏鸣曲则基本上以主调写法为主体,
穿插着复调因素。
1.演奏复调音乐时,要注意每个音的独立意义,演奏时应当重视每个音的触键。
触键要快,每个音要有明确而清晰的“点”。
2.每个线条都应歌唱,复调音乐中,歌唱性是至关重要的。
3.在巴洛克音乐内大量存在了小二度、大七度等不协和音程,这些不协和音响都被“隐藏”在协和音响内部,通常以留音、倚音、换音、经过音等等和声外音或装饰音的方式出现,与其他比较协和的音响形成鲜明的对比,是巴洛克音乐内部发展最强大的动力。
4.在巴洛克音乐中,除主题外,其他每个声部都有其独立意义在。
在大多数巴赫的作品中,演奏者演奏时不宜孤立地强调其中某一个因素(比如主题)。
而要致力于尽可能地揭示每一个细节中的有意思的方面5.。
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在处理声部关系上,首要的原则是平衡。
就是每个声部大致处在基本相同的力度水平上,不宜片面强调某一声部。
6.巴赫的音乐经过时间维与空间维的重组变化后,经常具有鲜明的多解性,可以从不同视角做出多种合乎逻辑的不同演绎。
7.巴赫音乐的组织元素具有强大的变异功能,高度的立体多层性。
比如,具有“基因”、“细胞”特征的二度音程、四度音程等在巴赫音乐中以极其丰富的空间性或时间性的千变万化,构造组合成一首首丰富多彩,绚烂多色的音乐篇章。
巴赫的任何一个貌似“单层次”的平面线条。
均至少包含二个、三个、四个甚至更多层面。
《降E大调赋格》主题是一个由三个层次点所综合而成的复合结构。
8.巴赫音乐中“多组性”是一个显著的特点。
其各因素之间的组合方式均可在时空两方面以多重方式移动变化,使其时空组织状态,通过变异、衍生、重新组合,呈现丰富多彩的过程形态。
演奏者必须揭示每一次形态变化中所包含的内在意义与色彩意义,从而使音乐丰富、生动、变化多端。
装饰性在巴洛克时期经常使用的装饰音有倚音、波音、顺滑音、颤音与回
音。
巴洛克时期音乐作品中的装饰音,有着意大利风格与法国风格两大潮流。
1.意大利风格源于歌剧中的自由发挥,各个声部在不同节奏位置上先后加上华彩性的炫技性的回音、颤音、历音(短音阶顺滑音)等等。
意大利器乐曲也遵循这同一趋向。
2.法国风格的装饰音则以作曲家记在乐谱上的大量记号为依据。
3.英国与德国,两种趋势都存在。
亨德尔使用的是意大利风格,许多17世纪晚期的古钢琴音乐则多用不同于法国风格的另一种装饰音记号。
德国在17世纪接近于意大利的做法。
1700年后,法国的复杂的装饰音记号则被运用。
巴赫的音乐将意大利风格与法国风格合为一体。
巴赫的作品中的装饰音有三种情况:1.作曲家把装饰音的每一个细节都用音符写下来,演奏者无需再添加任何音符。
2.巴赫写下了原型,又另写下带装饰音的“变体”。
3.只注明装饰音的特定符号,但如何演奏这些装饰音却有着种种不同的可能。
只有多听各种演奏的唱片、录音,进行比较,然后选择自己的演奏方式。
断连性就延伸义而言,这个词包含音与音之间的连接方式,因而涉及对一
首作品每个音的发声方式、相互联系、句法特征、时值控制等更丰富的内容。
在声乐中,这与发声方法相关联;在弦乐器中,这与弓法相关联;在管弦乐器中,则与吐音法相关联。
在钢琴演奏中,Articulation直接与触键相关联。
从贝多芬起,作曲家越来越详细地注明了他们对演奏效果与演奏方法的要求,几乎所有乐句。
所有音符都被标上了一定的演奏指示。
在巴洛克音乐中,这类知识则十分罕见。
尤其是巴赫的作品中,,不标明速度,不标明力度,除极少数以外一般也不
标明触键方法。
所以演奏者在弹奏巴赫作品时能够发挥自身灵感。
断连性与装饰性一样,是发挥演奏者创造能力的一个重要的方面。
每个学习演奏钢琴的人,都必须从初学阶段起,就逐步积累处理断奏或连奏的经验,掌握决定发音法的多重原则,了解巴洛克音乐的“断连多解性”。
在巴洛克音乐中,“轻奏”与“非连奏”这两种触键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意义。
巴洛克时期的键盘音乐都是为羽管键琴或击弦古琴所做。
古钢琴尤其双键盘古钢琴作品通常有“全奏”与“独奏”的对比,而这个效果是通过“音栓”来达到的。
即兴性即兴演奏在巴洛克时期风靡一时。
这种演奏技巧一直延续到19世
纪上半叶。
巴、莫扎特、贝多芬都是即兴演奏大师。
即兴演奏在管风琴上尤其发展,成为巴赫音乐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特点。
1.意大利风格与法国风格:意大利风格不注明任何演奏提示,任何演奏者进行即兴或装饰的做法,与法国风格的由作曲家标明记号来限定演奏者进行即兴或装饰的做法,二者在巴赫的音乐中被融为一体。
2.巴赫作品中的即兴性成分:a和弦分解。
有事,巴赫只用全音符记录了和弦的进行。
演奏者只能对这些和弦进行分解处理。
b装饰变奏。
给重要的音符加装饰音(倚音、回音、波音等);给长音符增加颤音,同时根据音乐需要增加“前缀“与”后缀“;在较大音符跳跃进行时用必要的顺滑音将它们互相连接起来,或缩小其跳进的音距;在乐句中的展示中增加各种音阶型、模仿型、迂回型。
强化音乐的表现力,加快运动的速度,使乐句更丰富华美。
c.华彩乐段。
巴赫本人必定经常在作品中增添即兴的炫技性的华彩乐段,如同后来在协奏曲中的“华彩部分”那样。
巴赫把这些即兴演奏的华彩乐段记录下来,这些都要用演奏的宏大气魄与自由意识加以处理。
d,音区变化。
在古钢琴上,能依靠音栓改变音域及八度构成。
现在钢琴不具备音栓装置,不能自由的改变音区,由此,我们在演奏巴赫作品或斯卡拉蒂作品的重要乐段时,可以考虑整个移高八度或移低八度演奏。
总之,即兴性是巴洛克音乐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总的来说,巴洛克时期的伟大的作曲家、演奏家们体现了自文艺复兴以来知道17世纪中期的键盘音乐创作巅峰。
在他们身上体现出了巴洛克时期主调与复调音乐创作的完美结合,为即将到来的古典主义时代奠定了一个坚实而高起点的基础。
这一时期所发展的键盘音乐演奏、写作技法,为后世古典主义及浪漫主义时期作曲家的音乐创作提供了绝佳的范例和最好的效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