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1.大众传播2.教育传播3.人的内在传播4.教育传播学5.最近发展区6.传播7.教育传播系统8.数字化学习9.自主学习二、填空/选择1.传播的基本条件是()、()、()和()。
2.人对人的传播主要有四种类型()、()、()和()。
3.拉斯韦尔认为传播有三大功能,分别是()、()和()。
4.一般来说(南国农认为),传播的主要功能是()、()、()和()。
5.在拉斯韦尔5W模式基础上,()于1958年提出了7W模式,增加了()和()。
6.()提出了“群体动力论”的概念。
7.把关人是()提出的。
8.()提出了“两极传播”理论。
9.()创立了“传播学”,有“传播学鼻祖”、“传播学之父”之誉。
10.教育传播的主要方式有()、()、()和()。
11.教育传播的演进,先后经历了()、()、()和()四个发展阶段。
12.教育传播系统四要素之间存在六种关系,其中()是决定教育传播效果好坏的关键。
13.教育传播学的学科性质属于()。
14.在教育传播系统的四种结构中,()结构最注重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结构适合传递简单的教学内容。
15.教育传播系统的最重要的功能是()。
16.在大众传播中,受众具有()、()、()和()四个特点。
三、问答题1.说明大众传播的特点;2.比较教育传播与大众传播的异同;3.教育传播的主要方式有哪些;4.教育传播的特点有哪些;5.试论述教育传播系统的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6.试论述互联网对教育传播的影响;7.阐述教育传播的几个重要发展阶段。
第二章一、名词解释2.编码3.译码4.教育传播过程5.先行组织者二、填空/选择1.编码过程包括()和(),译码过程包括()和()。
2.在教育传播过程中,选择教育传播媒体去呈现信息阶段,实质上是()的过程。
3.在通道传送阶段,利用教育传播通道将信号传送出去,也称()阶段。
4.先行组织者是()提出的。
5.先行组织者有三种类型,分别是()、()和()。
6.()教学策略是着眼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教学策略。
7.()教学策略适合动作技能的培养。
8.影响学习效果的个性特征主要包括()、()、()等。
9.教育媒体的作用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二是()。
10. 协作学习活动的基本方式主要有()、()、()、()、()和()等。
11.根据表达方式不同,模式可分为()、()和()三种类型。
12.()模式最适合用于公众演说类的传播过程。
13.贝罗模式由()、()、()和()四个要素组成,因此又称为()模式,适合解释教育传播过程。
14.模式有()、()、()和()四种功能。
三、问答1.什么是教育传播过程?教育传播过程包含哪些基本要素?2.画图并说明教育传播过程的六个阶段。
3.论述教育传播过程的设计;4.什么是先行组织者?是由谁提出的。
5.论述五段教学策略的基本过程及其优缺点。
6.论述加涅的九段教学策略。
7.阐述假设—推理教学策略的教学过程。
8.阐述示范—模仿教学策略的教学过程。
9.说明教育传播媒体的作用及创设情景的类型;10.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设计学生的自主学习策略?11.试论述伙伴协作学习活动过程。
12.试论述问题解决协作学习活动过程。
13.试论述角色扮演协作学习活动过程。
14.在教育传播过程中,教师如何发挥主导作用?15.在构建教育传播模式时应遵循哪些原则?16.试论述拉斯韦尔模式的传播过程,并作简要评价。
17.试用香农—韦弗模式解释一般的人类传播过程。
18.试论述贝罗模式的传播过程,并作简要评价。
19.画图并说明教育传播过程的基本模式;20.了解四种基本的教学传播模式到特点及五种网络教育传播模式的传播过程。
一、名词解释1. 信息2.教育信息3.人类思维信息4.信息爆炸5.符号6.自然语言7.人工语言8.非语言符号二、填空/选择1.信息的特征是有()决定的。
2.我们把信息体分为()、()和()三大类。
3.人类信息体可以获得()和()两种类型的信息。
4.人类直接与事物接触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有()、()和()。
5.教育信息的主要来源有()、()和()。
6.广义的语言符号包括()和()两种。
7.自然语言有()和()两种表现形式。
8.在沟通双方互相理解过程中,语调占( ),表情占( ),语言占( )。
9.R.伯得惠斯特指出,二人进行传递“信息”时有()是用非语言符号来传递的。
10.非语言符号包括()、()、()和()四种类型。
11.根据表意不同,身体动作分为()、()、()、()和()五种类型。
12.教育传播中非语言符号的运用原则有()、()、()、()和()。
13.()是语言的一个重要而实用的特征,也最容易出现歧义和误解。
14.非语言符号的特性有()、()、()和()。
三、问答1.辨析信息与消息、信息与信号、信息与知识;2.简述信息的特征;3.简述教育信息的主要来源;4.教育信息分为哪几类;学生获得信息的类型有哪些。
5.简述教育信息的特性;6.简述符号的本质;7.简述语言的一般特性与运用原则;8.举例说明语言符号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障碍。
9.简述语言符号在教育传播中运用的原则。
10.简述非语言符号的特性;11.简述非语言符号的功能,举例说明;12.试论是语言符号、非语言符号在教育传播中的应用;13.从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角度论述如何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
一、名词解释1.通道2.媒体3.教育传播媒体4.干扰5.自主学习6.研究性学习7.创新学习二、填空/选择1.按传递的信号形式分类,通道可分为()、()和()三种类型。
2.传播通道包含()、()和()三个基本要素。
3.信道可分为()和()两种类型。
4.人们主要通过()和()两种通道接收的信息,获得信息的百分数分别为()和()。
5.广义的媒体包括()、()和()。
6.习惯上把媒体分为()和()两大类。
7.按媒体的表达手段不同,可将媒体分为()、()和()三种类型。
8.按媒体作用的感官不同,可将媒体分为()、()、()、()和()五种类型。
9.教育传播媒体的一般功能有()、()和()。
10.选择教学媒体的程序有()、()、()和()。
三、问答1.教育传播通道的特点有哪些?2.在教育传播过程中,学生获取信息的通道有哪些?3.什么是干扰?教育传播中的干扰来自哪几个方面;4.如何保持教育通道畅通?5.简述一般媒体发展成教育传播媒体需要具备的两个条件;6.简述麦克鲁汉媒体理论的基本观点,并做简单评价;7.简述交互媒体的特点;8.简述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的基本观点及其在教育中的作用;9.简述教育传播媒体的一般作用。
10.简述利用教育传播媒体的教学策略。
11.如何选择教育传播一、名词解释1.把关人2.教师威信3.教育机智4.遵从二、填空/选择1.把关人是由()在1947年提出的。
2. 机器成为教学过程中的把关人应具备()、()和()三个条件。
3.教师按性格特征分类,可分为()、()、()和()四种类型。
4.教学目标分为()、()和()三类。
5.教师在手机教育信息时,选择的信息源应遵循()、()、()和()四个原则。
6.在教育传播中,教师取得教学反馈信息的方法有()、()、()和()。
7.学生的传播行为具有()、()和()三个特征。
8.在教育传播过程中,学生具有两种重要的心理特征,一是(),二是()。
9.受传者的选择性心理包括()、()和()。
10. 在教育传播中,师生互动机制可以分为()、()、()和()四种类型。
11. 师生活动机制具有()、()和()三个特点。
三、问答1.为什么说教师是教育传播过程中的主要把关人?2.教师在传递信息时,应注意哪些问题?3.试论述在教育传播中教师应具备哪些素质?4.简述在教育传播中学生的双重角色;5.学生获得信息的渠道有哪些;6.简述教师传播心理对教育传播过程的影响;7.在教育传播过程中,改善学生的选择性注意的途径有哪些?8.通过哪些方法可以改变学生的选择性记忆?9. 简述师生互动过程。
第六章一、名词解释1.环境2.教育传播环境3.地球村4.校风/班风二、填空/选择1.在教室环境的布置和设计方面,应遵循的原则有()、()、()和()。
2.社会信息包括()、()和()。
3.“地球村”是由()在1964年出版的著作《理解媒介——人体的延伸》中首先提出的一个概念。
4.()是1969年布热津斯基在《两代人之间的美国》中正式提出来的。
三、问答1.简述施穆克关于教室环境的观点;2.简述人际关系的基本功能;3.简述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的特点。
4.简述教育传播环境的基本功能;5.教育传播环境对教师和学生的作用;6.如何优化教育传播环境?7.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论述网络环境对学校教育的正负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第七章一、名词解释1.教育传播效果2.形成型评价3.总结性评价二、填空/选择1.大众传播效果理论的变迁经历了()、()、()和()四个阶段。
2.()理论的研究目标是新生事物传播、推广的过程和规律。
3.()认为大众传播通过简历文化规范,从而间接地影响大众行为。
4.阶段性教育传播效果的表征方法有()、()和()。
5.远期教育传播效果的表征方法有()、()和()。
6.根据测量结果的表达方式,教育传播效果的测量方法可以概括为()和()两个类别。
7.教育传播效果的评价类型有()和()两种。
三、问答1.简述子弹论的核心观点、存在的缺陷及其对教育传播的启示;2.简述使用与满足论的核心观点及其对教育传播的启示;3.与大众传播效果相比,教育传播效果具有哪些特征?4.比较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的异同;5.影响教育传播效果的因素有哪些?6.如何优化教育传播效果?7.简述子弹论的核心观点、存在的缺陷及其对教育传播的启示;8.简述使用与满足论的核心观点及其对教育传播的启示;9.与大众传播效果相比,教育传播效果具有哪些特征?10.比较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的异同;11.影响教育传播效果的因素有哪些?如何优化教育传播效第八章一、名词解释1.调查研究法2.内容分析法3.控制实验法二、填空/选择1.教育传播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有()、()、()、()和()五种。
2.教育传播学研究的主要特点有()、()和()。
3.教育传播学研究的建构类型和方法有()、()、()和()四种。
4.控制实验法可以控制的因素有()、()和()三个方面。
5.质的研究资料多是文字形式的描述性的资料,被称为()。
6.实验法分为()和()。
三、问答1.阐述调查研究法的特点、基本步骤。
2.内容分析法的特点有哪些?3.简述控制实验法的基本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