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42(总分:54.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20,分数:40.00)1.提出统觉学说的学者是(分数:2.00)A.裴斯泰洛齐B.夸美纽斯C.詹姆斯D.赫尔巴特√解析:解析:赫尔巴特是科学教育心理学诞生之前对教育心理学影响最大的思想家之一。
他提出了统觉学说。
故选D。
2.把灵魂分为植物灵魂、动物灵魂和人的灵魂三类的思想家是(分数:2.00)A.苏格拉底B.亚里士多德√C.柏拉图D.泰勒斯解析:解析:亚里士多德将灵魂分为三类,植物灵魂、动物灵魂和人的灵魂,并提出使用不同的教育塑造不同的灵魂,这是最初的学习分类思想。
3.在加涅看来,比概念学习复杂程度高的学习是(分数:2.00)A.规则学习√B.信号学习C.辨别学习D.连锁学习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加涅关于学习水平分类的看法。
他认为学习由低级到高级可分为信号学习、刺激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言语联想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学习或原理学习、高级规则学习或问题解决学习。
低级别的学习是高级别学习的基础。
故本题选A。
4.强调社会文化因素在个体认知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的心理学家是(分数:2.00)A.皮亚杰B.格赛尔C.维果茨基√D.华生解析:解析:皮亚杰强调主客体相互作用的重要性。
格赛尔强调成熟的作用。
华生强调环境的决定作用,没有特别指出文化因素的作用。
故本题选C。
5.导致学习发生的因素是(分数:2.00)A.经验√B.生理成熟C.疲劳D.药物解析:解析:学习是指因经验而引起的、以生理变化、心理变化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可通过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体现出来。
因此本题选A。
6.在试误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对刺激情境作出特定的反应之后能够获得满意的结果时,联结力量就会增加,这符合的学习规律是(分数:2.00)A.练习律B.效果律√C.准备律D.近因律解析:解析:桑代克提出的联结说强调学习的过程是试误的过程,学习的实质是情境与反应的联结。
同时他阐述了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
本题涉及的是效果律。
华生提出了近因律和频因律两种学习规律。
7.斯金纳是一位环境决定论者,他所强调的环境是(分数:2.00)A.物理环境B.文化环境C.强化安排√D.无条件刺激和条件刺激的配对解析:解析:斯金纳强调要通过强化塑造人的行为。
人的行为的获得都可通过强化来解释。
8.最初主张S—R联结存在意识中介的心理学家或心理学流派是(分数:2.00)A.格式塔学派√B.布鲁纳C.斯金纳D.托尔曼解析:解析:格式塔学派是源自德国的心理学流派,是科学心理学建立之后早期持有认知观点的心理学流派。
在20世纪初期即提出刺激和反应存在意识中介。
托尔曼是最早提出“S—O—R”公式的心理学家。
O 是指有机体(Organism)。
9.布鲁纳的螺旋式课程理念是基于他提出的(分数:2.00)A.发现学习理论B.编码系统理论C.表征系统理论√D.学习过程观解析:解析:布鲁纳提出螺旋式课程理念,强调一个社会所认可的有价值的学习内容应该在任何阶段能够教给任何学生,要实现这一课程理念,他提出表征系统理论,认为人类个体随着年龄的增长以顺次叠加的方式产生三种表征方式,分别是动作性表征、映像性表征和符号性表征,这样当学习内容能以这三种形式进行表征的话,就可以教给任何年龄阶段的任何学生了。
因此本题选C。
10.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中的认知策略与其提出的信息加工模式中相似的结构是(分数:2.00)A.信息流程B.中央执行系统C.期望事项D.执行控制√解析:解析:二者都是指对认知加工过程的计划、调节和监控。
11.一个老人为了使一群孩子不在自己家附近吵闹,先跟孩子们说每天来他家附近玩会给他们奖励,并真的兑现了奖励。
过了一段时间,他说自己没有钱给他们了,希望孩子们还能继续来玩。
但孩子们再也不来了。
这个老人采用的技术是(分数:2.00)A.正强化B.负强化C.惩罚解析:解析:消退是指不再对某种反应提供强化物,该种反应不再发生的现象。
本题中的老人先是强化了儿童的玩闹行为,之后再通过撤销强化物的方式使玩闹行为消退。
因此本题选D。
12.下面不属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观点的是(分数:2.00)A.知识的动态性B.学习的主动性C.教学的讲授性√D.学习的情境性解析:解析:建构主义强调学习的过程是学习者与环境互动的过程,在互动的过程中,学习的结果是不断更新变化的,因此这也就决定了知识的动态性。
为了达成对知识的理解,建构主义强调学习应该在知识发生的场景中进行,即强调学习的情境性。
讲授法是无法使个体达成对知识的建构的。
因此本题选C。
13.周恩来总理求学时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涉及的学习动机类型是(分数:2.00)A.内在动机B.远景动机√C.社会交往动机D.直接性动机解析:解析:“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推动周恩来总理多年来一直努力求学,因此属于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14.对于一个长期遭受学业失败的学生,当在一次考试中取得较好的成绩,教师引导其进行合适的归因,能够取得最佳教学效果的归因类型是(分数:2.00)A.能力√B.努力C.任务难度D.运气解析:解析:对于一个长期遭受学业失败的学生而言,树立信心是第一位的,因此选项A最为合适。
对于长期取得学业成功的学生,再次取得好成绩,选项B效果更好,能够使其戒骄戒躁,继续努力。
15.小明为了获得奖学金而努力学习,这种动机类型属于(分数:2.00)A.内部学习动机B.外部学习动机√C.错误学习动机D.远景性学习动机解析:解析:奖学金属于学习内容以外的目标,由上题解析可知,为奖学金学习受到的是外部学习动机的推动。
因此本题选B。
16.提出学生在学习中可能会采取自我妨碍策略的学习动机理论是(分数:2.00)A.自我价值理论√B.自我决定理论C.自我效能感理论D.成就目标定向理论解析:解析:科温顿提出的自我价值理论强调自我价值是个人追求成功的内在动力,个体为了维护自我价值会采取自我妨碍策略。
因此本题选A。
17.幼儿在家中和学校里看到了大量的桌子,掌握了“桌子”的概念,幼儿对于“桌子”这个概念学习的方式是(分数:2.00)A.概念转变B.概念形成√D.概念整合解析:解析:概念学习的方式主要有概念形成和概念同化。
概念形成是指在日常生活中逐渐积累经验,从而获得概念的过程。
概念的同化指在已有概念的基础上,以定义的方式直接传授概念的特征。
18.“深入浅出”这个成语主要涉及的迁移类型是(分数:2.00)A.横向迁移B.纵向迁移√C.一般迁移D.特殊迁移解析:解析:垂直迁移也叫纵向迁移,是指处于不同抽象概括水平上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
“深入浅出”涉及深奥的道理和浅显的表达之间的相互影响。
19.心理学家训练小鸡在两种颜色的纸板(浅色和灰色,米在灰色纸板下)找米吃,经过训练小鸡能够到灰色纸板下找米吃,然后给小鸡呈现的纸板是灰色和深色的纸板,多数小鸡到深色的纸板下找米吃,这证实了学习迁移的(分数:2.00)A.形式训练说B.关系转换说√C.共同要素说D.概括说解析:解析:题中所述实验是格式塔心理学家苛勒所做的实验,根据这个实验苛勒提出的学习迁移理论是关系转化说,即学习迁移取决于两种学习情境中涉及的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是否是一致的或可类比的。
因此,本题选B。
20.小明在准备今天的教育心理学考试中,将所学习的内容全部用表格进行了归纳和整理,明晰了各个部分内容之间的关系,他所采用的策略是(分数:2.00)A.复述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C.组织策略√D.计划策略解析:二、多选题(总题数:3,分数:6.00)21.下面的心理学家提出的理论具有强化论思想的有(分数:2.00)A.桑代克√B.托尔曼C.斯金纳√D.班杜拉解析:解析:桑代克提出的效果律具有斯金纳提出的强化论的思想,换句话说,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受到了桑代克效果律的影响。
22.具有认知思想的心理学家有(分数:2.00)A.布鲁纳√B.斯金纳C.托尔曼√D.苛勒√解析:解析:早期的认知学派的学习理论的提出者有苛勒等格式塔学派心理学家、托尔曼,20世纪中后期具有影响的认知取向的学习理论家有布鲁纳和奥苏伯尔。
斯金纳则是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
23.以概念形成的方式获得的概念类型有(分数:2.00)A.具体概念√B.初级概念√C.日常生活中概念√D.定义性概念解析:三、简答题(总题数:4,分数:8.00)24.简述心理学家关于学习的共识及由此概括出的学习的定义。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心理学家提出了众多关于学习的定义,对其进行概括,可以得出如下共识: (1)从功能上讲,学习是一种适应活动。
(2)从学习的过程或学习的来源来看,学习是由经验引起的。
(3)从学习的结果来看,学习之后获得行为或思维较为持久的变化。
因此,可给学习下的定义是:学习是由经验引起的以心理变化和生理变化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最终导致行为或思维持久的变化。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学习的含义与作用中涉及的内容。
不同学者虽给学习的定义不同,但我们可以从学习的功能、学习的发生和学习的结果三个维度进行概括。
25.简述合作学习的要点。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合作学习是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运用,发挥这一教学模式的作用要遵循的技术要点: (1)面对面的互动; (2)良性的内部依赖,每个小组成员都要感受到自身的价值; (3)每个小组成员要明晰自己的责任; (4)要具备合作技能; (5)要有合作学习的监督机制。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习的建构理论的内容。
新课程实施以来,许多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虽取得一定成效,但也有流于形式的缺陷。
要保证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达成教育目标,必须通过一些技术手段保证其有效运行。
26.简述自我效能感的来源。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自我效能感的来源即影响自我效能感信息源,包括: (1)行为的成败经验行为的成败经验指经由操作所获得的信息或直接经验,它对自我效能的形成影响最大。
(2)替代性经验替代性经验指个体能够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获得关于自我可能性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