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活过程中真实物对婴幼儿认知发展的影响研究概要

生活过程中真实物对婴幼儿认知发展的影响研究概要

《生活过程中真实物对婴幼儿认知发展的影响研究》上海实验幼儿园课题组一、本课题研究概况(一)课题的提出对于0-3岁婴幼儿教育的研究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并形成一股世界性的研究热潮,在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积累上取得有价值的成果。

就0-3岁的婴幼儿而言,他们正处于直观行动思维阶段,其思维认知是在直接感知、实际行动中进行,认知不能离开对具体事物的直接感知、不能离开自己的动作。

这个时期的孩子喜欢具体、形象、生动的事物,并经自身的眼、口、鼻、耳、触觉等,以动作和探索为途径来获得对事物的认知,经验的积累。

这也为我们在婴幼儿发展过程中提供真实物,让婴幼儿在主动观察和积极探索中认知能力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但是在现有的托幼一体化教育中,0—3岁教育只是3—6岁教育方法的向下延伸。

在材料投放上,依据3—6岁的教育方法,给0—3岁婴幼儿提供图片、玩具等抽象的材料。

这种抽象的材料和0—3岁婴幼儿的实际认知能力发展是不适应的,造成了材料投放和认知发展相分离。

实际教育中这种小龄教育大龄化的错误急需纠正。

所谓“真实物”是指客观存在的事物,是与婴幼儿生活息息相关的真实的人、事、物,而非替代品如图片、玩具替代等。

教育者为0-3岁的婴幼儿提供实物对婴幼儿认知、思维发展的重要性,也为我们在促进婴幼儿认知发展过程中以真实物的提供为载体提供了实践操作依据。

但是综观国内对婴幼儿认知发展的研究可见,宏观、中观的研究(如理论的研究、发展特点的研究、活动方案的研究、幼儿园与家庭协同保教的研究等)居多,微观的以点作为切入点研究相对较少,并缺乏一定的认识和可操作的经验。

我们依据儿童年龄越小,其教育与生活越不可分离,教育与生活并存的原理,在总课题《0-3岁婴幼儿早期关心与发展的研究》指导和引领下,以提供婴幼儿真实物为载体和切入点来研究其对婴幼儿的认知发展的影响,并建立子课题《生活过程中真实物对婴幼儿认知发展的影响》,在婴幼儿生活过程中,选择、发掘和积累适宜婴幼儿认知发展的真实物及相应真实物环境的创设,以及真实物对其认知发展的影响,为0-3岁早期关心与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本课题研究过程按照本课题研究计划,我们主要经历了四个研究阶段1.课题框架研究文献资料研究。

我们检索了近年来国内文献的有关“真实物”的内容。

课题组探讨和形成《生活过程中真实物对婴幼儿认知发展的影响研究》的操作方案。

2.调查研究阶段我们设计了《真实物提供对婴幼儿认知发展的影响观察分析》表格,在机构内开展研究。

同时,对家长进行调查问卷,了解婴幼儿在家庭环境中所接触的真实物以及对其认知发展的影响,作出相关的调查分析。

3.教育实践研究阶段开展理论研究,根据调查所提供的事实依据,进行真实物的发掘、积累及相应环境创设加强过程中的观察、分析和调整,进行案例的收集,在研究过程中,培训教师、进行个案分析研究、组织实践、开展家庭教育指导等。

4.课题结题完成本项研究的结题报告和教师经验论文、《真实物教玩具》集等。

(三)本课题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法、观察法、案例法等。

由于本研究是在教育实践过程中产生的,问题的解决需要课题研究者根据相关理论的支撑和自己的经验,在观察、记录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案例的积累、个案的追踪、教育教学行为的反思寻找出问题的结症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调整、归纳和总结,最终使研究得以不断的提升。

因此,行动研究法是主要的研究方法,观察法、案例法也是完成实验研究的主要方法之一。

(四)本课题研究的特点以0-3岁婴幼儿为研究对象,以其一日生活过程为途径,真实物的发掘和相应环境创设为载体和切入口,通过对婴幼儿适宜的关心和发展,寻找真实物对婴幼儿认知发展的影响和相应真实物环境的创设,促使孩子得到适宜的发展.二、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一)、积累了适合婴幼儿认知发展的真实物的教玩具。

1、关于真实物的选择:1)真实物选择的原则:通过真实物与非真实物的比较,我们挖掘出了为婴幼儿选择适宜其发展的真实物的原则:适合0—3岁婴幼儿兴趣特点0—3岁婴幼儿喜欢活的东西,尤其是活的动物。

因此在真实物的环境创设中,活着的小动物是不可或缺的。

兔子、金鱼、鸽子……各种各样的飞禽走兽可以让婴幼儿体验不同的动物形态,促进婴幼儿认知的发展。

0—3岁婴幼儿喜欢颜色鲜明的事物,因此在真实物的选择上要注意婴幼儿的喜好,挑选颜色鲜艳、形状简单的事物,比如颜色鲜艳的糖纸,几何形状的木块等。

适合0—3岁婴幼儿认知特点0—3岁婴幼儿是通过感官认识世界的,是通过双手认识世界的。

因此在选择真实物的时候我们要选择能够促进婴幼儿感知觉发展的真实物。

在触觉方面,我们要为婴幼儿提供各种软硬、糙滑不同的真实物。

比如各种软硬不同的布料,粗细不同的沙子等。

在视觉方面,我们选择的真实物要考虑颜色、形状等的差异。

如:各种形状的瓶子,各种颜色的纸盒等。

在听觉方面,在倾听各种不同的声音刺激的基础上婴幼儿的听觉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因此,利用锅盖、瓷碗、瓶盖等敲打出各种不同的声音,可以很好的刺激婴幼儿的听觉发展。

0—3岁婴幼儿已经具有感知差别的能力,因此我们可以提供一些具有差别性的真实物让婴幼儿玩耍,促进婴幼儿的感知觉能力和客体永久性能力,比如长短不同的牙刷、软硬不同的布料等。

0—3岁婴幼儿已经具有了初步的问题解决能力。

小竹竿、小铁锹、小木铲等,这些工具可以让婴幼儿更好的和大自然接触,有利于认知的发展。

选择适合0—3岁婴幼儿身体特点的真实物0—3岁婴幼儿的身体处于刚刚开始发育的阶段,各个身体部分都异常娇嫩。

在生活过程中为婴幼儿提供的真实物必须是安全的,同时也是比较轻巧的,让婴幼儿既愿意玩耍,又有能力玩耍。

肥皂盒、饮料瓶、饼干桶等都可以为婴幼儿提供一个自由自在的玩耍空间,同时也可以保证婴幼儿的安全。

2)真实物的具体来源:根据真实物的选择原则和婴幼儿的年龄和认知特点,我们主要从婴幼儿生活过程中进行挖掘,立足于婴幼儿生活中的衣、食、用品三大板块。

衣:服装类:衣裤(包括爸爸妈妈的)袜子、围巾饰品,包括用具:发夹、卷发器、橡皮筋、木梳、镜子、眼镜食:食物:水果、豆(蚕豆、毛豆、小豌豆)、米、饼干辅助进食的餐具:杯子、筷子、勺子锅、碗、瓢、盆,包括它们的盖子等用品:宝宝自己用的:饼干桶、奶粉罐、酸奶瓶、毛巾等成人用品:可乐瓶、洗头膏、沐浴露、有特色的喷头瓶子、眼药水瓶子、塑料盆,小石子,餐巾纸,卷筒纸,彩色纸等。

2、真实物在婴幼儿认知发展过程中的运用途径。

1)对真实物的认知渗透于婴幼儿一日生活之中。

孩子年龄越小,其教育与生活越不可分离,教育与生活并存。

根据这个原理,我们把婴幼儿对真实物的认知教育划分为两个维度:其一为婴幼儿的衣、食、玩,其二为婴幼儿的生活、运动、游戏、学习即其一日活动,两个维度互为融合,促使真实物在婴幼儿认知过程中发挥最佳效果。

生活活动包括小便、洗手、吃饭、睡觉等具体环节。

在这些环节中真实物的数量是100%。

让幼儿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自主、自觉地发展各种生活自理能力,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和交往行为,遵守共同生活必要的规则。

游戏活动的器材选择中真实物的比例约占75%,其中角色游戏中真实物的数量比例又高与区角游戏。

学习活动主要包括集体的学习活动和个别化的区角学习。

真实物的运用主要体现在教具学具的选择运用上,真实物约占总数的80%。

尤其以科常类、数活动中运用较多,语言、艺术上的较少。

会结合使用一些模型、图片等。

运动活动中真实物的运用主要体现在器械的选择上。

其中真实物所占的比例约为50%,如:球、布、纸、桶、罐子箱子等,其余的多为商业性的器材,如各种玩具车、大型运动器具、拖拉玩具等。

2)真实物应用于教育活动和日常随机教育之中。

对真实物的应用,一方面是依据婴幼儿认知水平和思维特征采取有目的的教育活动如水果主题、蔬菜主题、衣服主题、鞋子主题等;另一方面,结合婴幼儿感兴趣的事物进行随机教育。

有目的的教育活动:依据婴幼儿认知水平和思维特征采取主题形式的活动等;我们把婴幼儿生活中熟悉的衣、食、用品三大板块进行相关真实物内容的选取,并把这些内容渗透于婴幼儿在园一日活动的生活、游戏、运动、学习内容之中,形成一个个适宜婴幼儿认知的主题活动如杯子主题、衣服主题、水果主题等等,每个主题中我们提供各种不同性质的相关真实物,如在杯子主题中我们为孩子提供奶瓶、宝宝杯、彩色杯、吸管杯、不锈钢杯等等。

随机教育:结合婴幼儿感兴趣的事物进行。

如下雨了,让孩子们观察地面和树叶上都有水,让孩子们踩一踩水坑。

再如每天的散步活动中,让孩子们看看认认幼儿园四周的各种花草树木,闻闻花香,听听鸟语,在自然环境中积累各种相关的经验。

再如本班教室、邻班教室的自然角,也是孩子们认认、说说的好场所。

3)改变软环境、假环境,创设真实物环境。

创设以真实物为载体的适宜婴幼儿认知的物质环境、心理环境,对婴幼儿认知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只有让孩子在活动过程中时常保持最佳的活动情绪、活动探索兴趣,才能保证较好地实现婴幼儿对真实物的认知过程,并把其所掌握的知识与经验进行内化。

首先在物质环境的创设上我们主张为幼儿提供“家庭化”的活动环境,如实物架、沙发、双人床、单人床、楼梯、厨房、淋浴房等等。

就以班级中的实物架为例:每个孩子在实物架上都有一个自己的筐,筐内放有孩子自己带来的生活用品。

年龄越小的孩子差异越大,带来的物品也不同:月龄小的孩子还在使用奶瓶、尿布,有的还放上饼干和牛奶;经常大便出的孩子筐内就放置了擦小屁屁的强生婴儿湿巾纸、换洗衣裤;月龄稍大一点的孩子还不会用茶杯喝水,筐内就放置了宝宝杯或吸管杯;自己学吃饭的宝宝,筐内还放置了反穿衣、围兜兜等等,以满足不同月龄孩子的不同需求。

其次在心理环境的创设中,老师都以孩子最亲近的角色(妈妈)出现在孩子的面前,通过语言、动作、肌肤交流,增强孩子的安全感,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二)积累了以真实物为载体的适宜婴幼儿发展的活动案例和《真实物教玩具》集。

(另附)(三)初步的认知能力在真实物环境中得到发展认知,主要是指认识事物的过程,如注意、知觉、表象、记忆、思维和语言等。

提供的真实物在婴幼儿认知过程中是否符合其身心发展规律,是否符合其认知特点,是否适宜,因而对活动过程的观察、分析是必不可少的。

为此我们依据真实物的性质特点及婴幼儿在活动中的认知发展现状设计了观察分析表格。

(附图)表格以环境创设、真实物提供(名称、类型、性质、数量)、婴幼儿认知发展状况及分析(感知、记忆、语言、思维)为依据,观察孩子对每次提供的真实物的真实反应,同时作好照片等的资料收集工作,并依据此观察进行及时的分析和调整,提炼出适合0-3岁婴幼儿认知发展的真实物。

真实物提供对婴幼儿认知发展的影响观察分析表格通过研究分析,我们发现:真实物的运用对婴幼儿认知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真实物环境有利于0—3岁婴幼儿获得准确的认知经验真实物是现实世界中客观存在的事物,真实物可以使0—3岁婴幼儿具有准确的认知经验,避免认知混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