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医学重点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概述1.法医病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尸体2.(选择)法医病理学研究检验目的是: ①确定死亡原因(首要任务)②判断死亡方式③推断死亡时间④推断致伤物⑤个人识别⑥医疗事故鉴定⑦推断损伤时间⑧损伤和疾病关系3.法医物证学:其研究和检验对象是源于人体的生物性检材,主要是各种人体成分及其分泌物与排泄物,其中最常见的是血液(血痕),其次是精液(斑),阴道液(斑),唾液(斑),毛发,牙齿及骨骼等.第三节法医学的工作内容(选择)4.法医学的工作内容: ①现场勘验②活体检查③尸体剖验④物证检验⑤书证检验(一定要有公章)5.物证:是指对案件的真实情况有证明作用的物品和痕迹。
第五节法医学发展史及展望6.现存最早的系统古代法医学著作是《洗冤集录》,为中国古代伟大的法医学家宋慈所撰。
7.1598年,意大利巴勒莫大学教授Fortunato Fedele出版了《医师的报告》,这是欧洲第一部全面而系统的法医学著作。
第二章死亡与死后变化第一节死亡8.死亡方式:心脏性死亡,呼吸性死亡,脑死亡(原发性,继发性)9.死亡过程:濒死期,临床死亡期(全身各器官组织并未全部死亡,可进行器官移植),生物学死亡期(全身所有的组织细胞相继死亡) 10. ①非自然死亡(暴力性死亡) ②自然死亡(非暴力性:生理性死亡,病理性死亡)生理性死亡:也称衰老死,指由于机体的自然衰老,体内各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逐渐减退直至衰竭尤其是脑,心或肺的自然衰竭以致不能维持生命而导致死亡.病理性死亡:指由于各种疾病的发展,恶化而引起的个体死亡.11.(选择)死亡原因:是指直接或间接促进死亡的损伤或疾病.根本死因:引起死亡的初始原因(原发性自然疾病或暴力性损伤) 直接死因:感染,出血,栓塞,中毒,全身衰竭辅助死因:根本原因外的自然疾病或损伤诱因:精神因素联合死因:两种或两种以上12.(简答或填空)死亡方式:①自杀死:蓄意的自己对自己施加暴力手段终止自己的生命的死亡事件.②他杀死:用暴力手段剥夺他人生命的死亡事件a.非法他杀死:即故意杀人,是法医学实践中最常见的.b.合法他杀死:在法律允许范围内的他杀(死刑,正当防卫,合法堕胎,引产)c.过失伤害死:家庭纠纷,斗殴,虐待老人或儿童,监狱内对犯人的伤害.③意外死:灾害死,意外事件,自杀,自残致死第二节死后变化13.早期死后变化:指死后24h内尸体发生的变化14.早期死后变化包括:肌肉松弛,皮革样变,角膜混浊,尸冷,尸斑,尸僵,尸体痉挛,自溶和自家消化.15.尸斑:尸体血液因重力而坠积于低下部位未受压迫的皮肤血管内,并在该处皮肤呈现出有色斑痕(多为暗紫红色),称为尸斑.①形成机制:人死后血液循环停止,血液因重力作用顺着血管向尸体的低下部位的血管网内,并使之扩张,红细胞沉积于低下部位,透过皮肤呈现出紫红色或暗红色的尸斑.②尸斑的发展:沉降期尸斑,扩散期尸斑,浸润期尸斑.16.尸僵:人死后各肌群发生僵硬将关节固定而使尸体呈强直状态,称为尸僵.17.自溶:人死后组织,细胞受细胞自身固有的各种酶的作用而发生结构破坏,使组织软化甚至液化,称为自溶.18.晚期死后变化:24h以后发生的变化. ①尸体腐败②霉尸③白骨化19.保存型尸体变化: ①木乃伊②尸蜡③泥炭鞣尸④浸软20.根据温度推断死亡时间: ①直肠温度测量法(肛门) ②肝脏温度测量第三章机械性损伤第一节概述第二节机械性损伤的基本形态21.以组织器官形态结构改变为主的损伤包括:擦伤,挫伤,创,骨折,内脏破裂和肢体离断。
22.创:是由较大的暴力致皮肤全层和皮下组织如肌肉,血管,神经断裂,内脏器官被膜破裂。
①(判断)创皆由创口,创缘,创角,创壁,创底和创腔(创道)六个部分组成。
②除圆形创口外,一般一个创口至少有两个创缘和创角。
23.骨折:法医学中最常见...的是颅骨骨折,其次是肋骨骨折,四肢骨折,脊椎骨骨折和盆骨骨折。
24.功能改变为主的损伤有两种分别是①神经源性休克②震荡伤(有组织损伤)25.(选择)震荡伤包括:脑震荡,脊髓震荡,心脏震荡和肺震荡第三节机械性损伤的类型26.(1)钝器伤①徒手伤②咬伤③棍棒伤(注:带棱边棍棒打击头皮造成挫裂创,有时酷似砍创)④砖石伤⑤挤压伤⑥坠落伤(2)锐器伤①切创②砍创③刺创④剪创(3)火器伤①枪弹创②散弹创③爆炸伤27.坠落伤的自身特点①体表损伤较轻,内部损伤重;②损伤常较广泛,多发生复合性骨折,内部器官破裂;③体表和外部损伤较广泛而且重,但其外力作用的方向或方式是一致的的多处损伤均由一次性暴力所成;④损伤分布有一定的特征性,如损伤集中于身体的某一侧,头顶或腰骶部;⑤多发性肋骨或四肢长骨骨折,甚至肢体横断,为一般人力用工具打击难以或不可能形成。
28.切创与砍创的区别(小题)29.挫裂创与切创的区别(小题)30.枪弹创(典型的为贯通性枪弹创)由射入口,射创管和射出口三部分组成。
31.典型射入口形态学改变包括①皮肤有一圆形缺损,其直径一般小于弹头直径。
②挫伤轮③污垢轮(擦拭圈)④火药烟晕(射击距离愈近,烟晕范围愈小,色愈深。
反之范围大。
射击范围超过50cm,则看不到烟晕,灼伤,火药颗粒沉着)⑤皮肤局部形成枪口印痕。
32.散弹创:距离越远,则小的射入口越多。
①一般距离1m时,可形成直径约3cm的集合弹孔区。
②2m时,扩散范围约7cm。
③距离3~4 m时,扩散范围约为16~18cm。
第四节特殊类型的损伤道路交通损伤33.行人损伤包括:①撞击伤(最典型的汽车保险杠造成人体下肢的保险杠损伤)②摔跌伤③碾压伤④伸展创⑤托擦伤34.保险杠损伤:有时可反映保险杆形状,典型的胫骨骨折呈楔形,其尖端示车轮行驶方向。
小轿车保险杠损伤,多发生在小腿,货车,大轿车,多发生在大腿。
35.伸展创:指皮肤组织受极大牵拉,当牵拉力超过皮肤的抗拉极限时,皮肤沿皮纹裂开形成浅小的撕裂创。
36.车内人员损伤:机制主要是与车内相应部件的碰撞,摔跌,砸压和挤压,保险带,车内异物的刺入等。
当车内人员被抛出车外时,可造成摔跌伤和碾压伤。
车辆着火可造成烧伤。
37,驾驶员损伤:①挡风玻璃及框碰撞②挥鞭样损伤(多发生于C5~6)③胸,上腹部方向盘及安全带挤压伤④四肢损伤第五节机械性损伤的法医学鉴定38.原发性外伤死因:①生命重要器官的严重损伤②出血③原发性休克④震荡39.外伤后继发性死因:①感染②继发性休克③栓塞④吸入性窒息⑤愈后过程中的并发症40.(判断)生前伤和死后伤的鉴别①生前伤是活体暴力造成的损伤,可出现一定的反应(生活反应,又称活体反应)②死后伤是人死后受到暴力作用所造成尸体上的损伤,无炎症等反应......。
41.损伤时间的推断(生活反应)①擦伤面低于周围皮肤且湿润,一般≦2h②擦伤面干燥且有痂:伤后3~5h③伤面与周围皮肤同高,伤后12~24h或48h之间④痂的边缘开始与表皮脱离,伤后3~7d⑤结痂完全脱离:伤后7~12d⑥氧合血红蛋白于1~3d内渐变为还原血红蛋白和正铁血红素,被吞噬细胞吞噬⑦3~6d转变为含铁血黄素及胆红素或橙色血晶⑧6~9d胆红素氧化成胆绿素并逐渐被吸收⑨创伤处炎症反应,24h左右,痂形成⑩清洁的创伤4~5d可完全被上皮覆盖;创伤后发生感染,36h形成脓液42.死亡方式包括自杀死,他杀死,意外死三种第四章机械性窒息第一节概述43.(填空)机械性窒息分期:窒息前期,吸气性呼吸困难,呼气性呼吸困难,呼吸暂停,终末呼吸期,呼吸停止期44.机械性窒息死者尸检所见(尸体外表征象)①颜面肿胀,发绀②瘀点性出血③尸斑显著,出现早④尸冷缓慢⑤牙齿出血(玫瑰齿)⑥其他(平滑肌收缩或痉挛,大小便失禁,精液排出,口涎鼻涕流出有时呈血色,眼球突出)第二节压迫颈部所致窒息死45.缢型分为前位缢型,侧位缢型,后位缢型三种。
46.(简答)缢死尸体征象主要为颈部改变①缢沟的特征②缢沟的数目③缢沟的宽度和深度④缢沟的颜色与皮损⑤缢沟的印痕附着物⑥缢沟缘有水泡形成。
47.(简答)缢绳物证的意义①收集并保留现场的缢绳,拍照记录在案,留作物证。
②检查现场缢绳的性状,绳套及其圈数等与颈部缢沟的性状,条数,印痕,提空等皮损互相对比,观察两者是否完全相符。
(若相符,为作案工具;若不相符,则应进一步追寻缢绳子)③保留绳结。
(绳结能反映作案人的职业性质和其日常生活中最熟悉,最习惯的结绳方法)④用放大镜检验缢绳纤维中的附着物(如粉尘,油污,金属屑等)是否与缢沟上相符合。
48.扼死的形态学改变(外表征象):扼痕,颜面,手足及体表外伤(课本69页)第五节溺死49.溺死的机制①窒息②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淡水水因盐分低引起心力衰竭;海水因盐分高血液浓缩引起呼吸衰竭)③心脏骤停和原发性休克④其他因素:继发性肺气肿,支气管肺炎或肺脓肿50.(简答)溺死尸体外表征象①尸斑浅淡②口鼻部泡沫③鸡皮样皮肤④手中抓有异物⑤皮肤膨52。
胀,皱缩,脱落⑥尸体的浮沉和腐败51.硅藻检验的意义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溺水的最好方法是检查骨髓,牙齿中有无硅藻。
溺死者吸入肺内的溺液经肺循环→左心→体循环→全身。
因此在心,肝,肾,脾,骨髓,牙齿等均能发现溺液体中的浮游生物。
在内脏器官查见硅藻,鉴定溺死有重要价值。
第六章猝死第一节概述52.猝死:是指貌似健康者,由于潜在的疾病突然恶化而发生急速的,意外的,非暴力性死亡。
①猝死有两个高峰期:出生后至六个月龄及30~50岁。
②猝死特点:A死亡急骤B死亡发生出乎意料C死因是自然疾病③猝死原因:A精神,心理因素B气温骤变C体力活动D其他(暴饮暴食,饮酒,酒后争吵,斗殴或游泳,潜在的心脑血管疾病)第二节引起猝死常见疾病53.心血管疾病是引起猝死最常见疾病,其中80%基本病因为冠心病,其次为高血压,心肌炎,心内膜炎,心瓣膜病,肺动脉栓塞和主动脉瘤,心包疾病。
54.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猝死的主要原因是脑血管病,尤其以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为多见,癫痫,占位性病变如脑肿瘤和脑脓肿也可致死。
55.生殖系统疾病能导致猝死的常见疾病有异位妊娠,羊水栓塞,子宫破裂,产后出血。
56.羊水栓塞机制:①羊水进入母体→广泛性肺栓塞②羊水内活性物质→DIC 血液循环障碍,产后③机体过敏反应大出血第三节原因不明猝死57.青壮年猝死综合症:多死于睡眠中58.婴幼儿猝死综合症:年龄以出生7天到2岁者为多,多死于睡眠中第九章中毒59.毒物: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以小计量给予时,可与生物体相互作用,引起生物体功能性或器质性损害的化学物质,60.中毒:是指生物体受到毒物作用引起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后出现的疾病状态。
因中毒致死者称为中毒者。
61.(判断)并非所有毒物进入机体后都能引起中毒。
62.(选择)毒物进入机体途径顺序一般为心血管内注射(最快)>呼吸道吸入>腹腔注射>肌肉注射>皮下注射>口服>直肠灌注63.(选择或判断)毒物的相互作用:①独立作用②相加作用③协同作用④增毒作用64.(选择)儿童和老年人由于生理特点,往往较年轻人易于中毒,且中毒后果较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