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常用医学计算公式

常用医学计算公式

式计算同年龄每日需水量不每日需水量计算式年龄体重(kg)×40(ml) 成人80(ml)] 体重(kg)×[50~10~14岁体重(kg)×[70~100(ml)] 8~9岁体重(kg)×[90~110(ml)] 4~7岁(ml)] ~3岁体重(kg)×[100~1102体重(kg)×[120~160(ml)] 1~2岁肌酐清除率计算Cockcroft公式:(1) Scr(mg/dl) ] 或=(140-年龄)×体重(k g)/[72×Ccr Scr(umol/L)] (k g)]/[× Ccr=[(140-年龄)×体重注意肌酐的单位,女性计算结果×岁以后逐渐减低。

正常值:108±min·40有些医院考虑到环孢肾毒性,,病人内生肌酐清除率如大于50则正常,最佳值是大于70肾移植后且稳定,也属正常。

如大于45 公式:(2)简化MDRD)×女性×(年龄)GFR(ml/=186×(Scr));年龄以岁为单位;体为肾小球滤过率;Scr为血清肌酐(mg/dl注:Ccr为肌酐清除率;GFR 重以kg为单位。

3)标准24小时留尿计算法:(mol/L) 血浆肌酐浓度(μ尿肌酐浓度(μmol/L)×每分钟尿量(ml/min)/ 肥胖与瘦弱(cm)-100①身高>165cm:身高标准体重(kg)::身高(cm)-105(男)身高<165cm -100(女))身高(cm+50 cm-150)×②北方人=(身高+48cm-150)×南方人=(身高×正常体重:=SW±SW ×(~)超重:=SW+SW ×~轻度:=SW+SW 中度: =SW+SW×(~)肥胖重度:=SW+SW×(~)×~弱:=SW-SW瘦 = SW-SW严重瘦弱:×(及其以上)体重指数(kg)/BSA(m2)=体重体重指数:男20~25,女19~24(超过此指数为肥胖)正常值体表面积计算中国成年男性 BSA=+中国成年女性BSA=+BSA=+小儿体表面积(W-30)*+ 新 30公斤以上:W*+ 30公斤以下:静息能量消耗计算计算公式:Harris-Benedict=655++ 女性:REE(Kcal/d)=66++男性:REE(Kcal/d)] 年龄(岁)H=身高(cm);A=[W=体重(Kg);糖尿病饮食计算即焦耳)作为热1kcal每日饮食总热量,据病人体重及活动强度来决定。

按营养学常以1千卡(热量。

量单位,每克碳水化合物或蛋白质在体内产生4kcal,每克脂肪产生9kcal按此公式计-105)体重指理想体重而言,简易计算公式:理想体重(公斤)=身高(厘米)(1为消瘦,肥胖或消瘦均不利于健康。

算,超过理想体重20%以上为肥胖,低于标准20%人体对热量需求受劳动强度影响最大,不同体型糖尿病人每公斤体重所需热)活动强度:(2公斤)能表:单位(千卡/正常肥胖劳动强度消瘦 20~25 15~20 15 卧床休息 35 30 20~25 轻体力劳动 40 35 30 中体力劳动 45~50 40 35 重体力劳动电解质补充计算 (kg)×mmol/L-测得mmol/L)×体重某种电解质缺少的总量:mmol/L=(正常低渗性脱水(缺钠)的补钠计算式男性可选用下列公式 (kg)×病人血Na+(mmol/L)]×体重应补钠总量(mmol)=[142- (kg) ×)]×体重)=[142-病人血Na+(mmol/Lg应补氯化钠总量(×]×体重(kg)=[142-病人血Na+(mmol/L)ml应补生理盐水()×]×体重(kg)病人血Na+(mmol/L)=[142-应补3%氯化钠××体重(kg)Na+病人血(mmol/L)]应补5%氯化钠(ml)=[142- 女性可选用下列公式××体重(kg)(mmol/L)]Na+应补钠总量(mmol)=[142-病人血 (kg)×mmol/L)]×体重Na+应补氯化钠总量(g)=[142-病人血( (kg)×mmol/L)]×体重应补生理盐水(ml) =[142-病人血Na+(×]×体重(kg)mmol/L)=[142-病人血Na+()氯化钠应补3%(ml]×体重(kg)×(病人血Na+mmol/L)5应补%氯化钠(ml)=[142-注:按公式结果,先补1/2~1/3,再根据临床情况及检验结果调整下一步方案。

补钠常用计算式①(142-病人血Na+)×体重(kg)×=缺Na+mmol(或%氯化钠ml数)②按血红蛋白(Hb)浓缩程度补充%氯化钠正常人细胞外液量×Hb(g)=缺Na+后细胞外液量×缺Na+后Hb(g)正常人Hb 140g/L,女125g/L;细胞外液量=体重(kg)设:男性,60kg,Hb193g/L 则:12×140=X×193 X=(L)细胞外液缺少量==(即%氯化钠数量)③按血球压积补充%氯化钠原理及计算同上②.血球压积正常按男,女计算④根据体重下程度补充%氯化钠1000/154 -现在体重)×142×所需%氯化钠(ml)= (原有体重 1000ml内含Na+ mmol数注:154是%氯化的⑤根据缺Na+程度估计补充%氯化钠数量补充%数分度缺钠表现血Na+数值120mmol/L 30ml/kg 乏力淡漠 134~轻度110mmol/L 60ml/kg 加恶心血压 120~中度110mmol/L 60ml/kg加休克尿少↓120~重度110mmol/L 90ml/kg比重↓、昏迷<⑥假性低钠血症血脂↑,血液含水↓,血Na+↓ mmol数mmol/L)×=血Na+下降血脂(L Na+117mmol/L,甘油三酯设:糖尿病酮症,血 Na+值则:实际血 =117+(×)=117+=L⑦心衰时钠盐限制入量钠盐限量心衰程度 d Ⅰ度 d Ⅱ度d<Ⅲ度5g/d~注:低盐饮食,钠盐限量3d无盐饮食,钠盐限量<口服补钾参考数据无测定血钾条件下,据症状服钾: 6g/d,分次服用成人3~小儿~(kg·d),分次服用腹泻而致低钾,据便次计算服钾量:4g/d ,补氯化钾次/d3~便次15~206g/d /d,补氯化钾5~便次>30次,相当于氯化钾)(如按大便量计算,每1000ml大便液中,约失K+1mmol/L静脉补钾参考数据40ml/h,可以补钾或30~见尿补钾:尿量>500ml/24h体重2~3mmol/kg补钾总量:每日不宜超过的氯化钾%~%补钾浓度:40~60mmol/L,相当于~10,小儿<%氯化钾,成人<60gtt/min补钾速度:一般不超过h,相当于氯化钾h。

如果给严禁静脉推注。

40mmol/h,最好有心电监护,12g/h(如果病情需要,输入速度可达 20~补钾常用计算式①应补K+(mmol)=(5-病人血K+)×体重(kg)×(5为血K+正常值5mmol/L)②应补氯化钾(g)=(5-病人血K+)×体重(kg)×应补10%氯化钾(ml)=(5-病人血K+)×体重(kg)×3 (5-病人血K+)×体重(kg) ×+50=缺K+ mmol数(为一日补入量,适于急性缺钾者)K+ g缺K+mmol÷=缺④根据血钾下降数补钾:100~200mmol 为血K+下降1mmol/L,缺K+K+200~400mmol 血K+再下降1mmol/L,再缺300~600mmol 血K+共下降2mmol/L,共缺K+为K+从下降至L 如:血~600mmol 缺K+300 含氯化钾~均) g)5 血K+(mmol/L) 每日补氯化钾( 3 5 2 61 9、12g3g,实际每日补氯化钾量为6g、9g注:以上数量再加每日生理需要量×pH 计算血K+:血K+=PH6 以如:,则×= ;,则×=补铁计算[mg] )[g/l]+贮存铁量[kg]x(Hb目标值-Hb实际值体重总缺铁量[mg]=(<700mg)=10mg/kg体重贮存铁量如果总需要量超过了最大单次给药剂量,则应分次给药。

观察到血液学参数无变化,则应重新考虑最初的诊断。

1-2如果给药后周的患者铁补充的剂量计算失血和支持自体捐血x200 [mg]=失血单位量需补充的铁量补液计算 1)根据血清钠判断脱水性质:( >130 低渗性脱水150 130~等渗性脱水 >150高渗性脱水 2)根据血细胞比积判断输液量:(患者红细胞比积)=输液量正常血容量×(正常红细胞比积/)根据体表面积计算补液量:(3;1200ml/(m2·d)休克早期800~);·d体克晚期1000~1400ml/(m2 。

~70%休克纠正后补生理需要量的50 4()一般补液公式: +每天正常需要量=1/2累计损失量+当天额外损失量补液量)(5根据血浆比重计算:200ml正常为,比重每增加,需补液)根据休克指数计算:(6 >示血容量损失~正常为,示血容量损失~,7)根据倾斜指数计算:(,需补液1000ml14ml/kg以上。

,提示损失平卧半卧位30°,当脉搏增快>30次/min9~药物输液速度计算(1)静脉输液速度与时间参考数据液体量(ml) 滴速(gtt/min) 时间(h)500 30 4500 40 3500 60 2)输液速度判定(24每分钟滴数×每小时输入量(ml)=4] )×ml数÷[输液总时间(h每分钟滴数(gtt/min)=输入液体总输入液体总ml数÷(每分钟滴数×4)输液所需时间(h)=(3)静脉输液滴进数计算法/60(min)输入量×每ml滴数(15gtt)①已知每h输入量,则每min滴数=每h(15gtt) /每min相当滴数输入量=每min滴数×60(min)滴数,则每②已知每minh 血气分析正常并不能完全排除无酸碱失衡。

为酸血症,>属碱血症。

但pH(1)酸碱度(pH),参考值~。

<含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