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日记
反思对于教师的实践、研究和专业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
撰写教学日记是我们教师教育教学反思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这点点滴滴的字里行间,把平时对自己教育教学实践的认识与感受,或者行动研
究过程中反思的心路、结果和心得,用文本的形式予以记录和表达,是促进教育反思水平提高的积极有效的手段。
我认为教学日记的内容很多,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记名言警句
教育的内容需要通过载体传送,名言、警句就是一种很好的载体。
或一段,或几行,或三言五语,不在乎这句话的分量。
要做到这一点。
关键是留心,逢得必记。
2.记成功做法
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想的目的、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做法记录下来,有时记下的可能仅仅是一个小问题,但它却为今后的教学
提供了最直接的参考。
3.记失败之处
将教学实践中的失误之处,处理不当的教学点、安排不妥的教学内容记录下来,使之成为以后教学所应吸取的教训。
如教学日记《一堂口语交际课留下的思考》记下了这样一个片段:
今天,听了一节口语交际课,内容是看图编故事。
课堂导入,孩子们兴趣很高,可课堂越往下进行,学生参与率却越少,我仔细分析原因:主要是老师没有料想到孩子们如此聪明,课堂进入没多久,就已
经能把故事讲得非常完整、非常流利了,这时老师可能因为紧张,没能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教案,还是按部就班地往下进行,一幅一幅图地指导学生理解图意,再说内容。
这样课堂显得很长,原来很有兴趣的孩子也因为接下来的问题对他们没有挑战性而游离于课堂之外。
新课程告诉我们:课堂是生成的,而不是预设的。
所以,教师应有这样的教学机智,能根据课堂出现的新问题,及时地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如果还像过去那样,以不变应万变,显然是不符合新课程理念的。
这样的教学日记对个人的教学能力的提高就很有帮助,所谓失败乃成功之母,只有经常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教学水平才能逐步提高。
4.记学生见解
把学生一些独特的见解记录下来,为今后教学补充新鲜血液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我经常为学生在课堂上爆发出来的大胆的创新火花激动不已,并在课后及时把它们记录下来,丰富自己的教学储备。
5.记学生事件
教师平时要善于观察学生,有时学生中发生的一些小事情往往也会触动学生或你的心灵,不妨也要把它记下来。
6.记学习心得
把教参、资料、相关书籍以及名优教师的一些经验、学法指导和公开课、观摩课的收获体会记录下来,写入教学日记,在今后的教学
中加以消化、吸收,也会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教学日记的内涵十分丰富,从教学的反思性视角来看,教师的学习、教学与研究具有同源性,即便是在平凡的、司空见惯的事物中也蕴涵着新的方向、新的特征、新的细节。
教学日记就是要让我们在具体情境中通过对具体问题的思考、研究而提高教学实践的水平。
总之,坚持写好教师日记是提高我们青年教师教学水平、综合能力的强有效措施,只要坚持一定有收获,现在牺牲一些休息时间,将来一定会换来不可估量的喜悦和成果。
各位同仁快快拿起笔行动起来吧!
:2009-11-20
对培养小班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探究
王美艳
河南省荥阳市机关幼儿园450100
小班的幼儿正处于由家庭到集体的过渡适应阶段,因受家庭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形成了各种不良的进餐习惯,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为了使幼儿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我们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以游戏的方法引导幼儿餐前洗手
,最容易受到污染。
特别是孩子,由于好动手上更易沾上病毒、细菌。
为使孩子们养成饭前洗手的好习惯,我们利用儿歌让幼儿养成餐前洗手,安静进餐的好习惯。
如《洗手歌》
“水龙头,细水流。
卷袖袖,洗手手。
手心搓,手背揉。
洗净手,关龙头”。
当孩子们把洗净的小手让老师闻时,我们便趁势地说道:“哎呦,真香啊!”《进餐歌》“左手扶碗,右手拿勺,饭和菜,不要挑。
细细咽,慢慢嚼,不挑食,好宝宝。
”
2.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初步了解进餐的重要性
,胆子小,如果一味的说教,易导致幼儿的抵触情绪,影响孩子的食欲。
因此,我们采取了故事与游戏相结合的形式,使幼儿初步了解进餐的重要性和一些简单的进餐方法。
如通过故事《漏嘴巴》使小朋友懂得吃饭时东张西望,注意力不集中,就会造成桌面、地面、身上的不干净。
故事《没有力气的小鸟》使幼儿形象地理解不吃饭就没有力气,唱歌比蚊子还轻,户外活动时
也没有劲。
通过观看录像《我是进餐好宝宝》,使幼儿明白饭前要洗手,排好队安安静静进餐,知道餐具的正确使用方法,明白要在一定的时间内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等常识。
3.创设良好的进餐氛围,让幼儿在愉快的情绪中进餐
使用勺子、吃饭时东张西望、小脚跪在椅子上等不良进餐行为,我们会主动帮他们解决困难。
我们从不训斥他们,讲话时总是面带微笑,必要时我们会边教边喂,让他们体会到老师像妈妈一样关心爱护他们。
4.介绍菜谱,引发幼儿食欲
:“哎,今天吃豆腐肉沫,我已经闻到了香味了,还有炒青菜,青菜绿绿的,营养又丰富,肯定很好
吃。
”边说边做出想吃的样子,我们说时孩子们都认真地听着,有的孩子甚至探出头来看一看了,孩子们想吃的欲望就会很快被激发出来。
:幼儿园里的黄豆烧肉,对于很多小朋友来说,都不爱吃,
碗里剩下的都是黄豆。
这时,我就以“小白兔”的口吻与幼儿谈话,以生动的语言告诉幼儿,使他们知道小白兔想让小朋友更可爱,更
聪明,所以带来了一样礼物——黄豆,“小朋友能不能吃完呀?”这样小朋友吃得可来劲了,居然把饭、菜、汤全部吃光了。
通过实践得出利用幼儿喜欢的童话,儿歌,以生动的形式进行进餐诱导,效果胜于枯燥的说教。
我们要尝试变着法子和他们玩“用餐”游戏,不断地通过各种方式引发幼儿的食欲。
5.注重个体差异,切实保证每个幼儿的进餐量
、活动量的不同,许多幼儿的进餐量、进餐速度也相差较大。
面对这一情况,我们以鼓励为主,不一味催促,在孩子吃完饭菜时,再予以及时的表扬,激发其上进心,过一段时间再略微增加饭量,鼓励其多吃,效果也很不错。
由于个体差异,幼儿的进餐速度有快有慢,我们根据孩子的需要,设置一些餐后活动可
以帮助孩子主动调整用餐时间。
对于先吃完饭的孩子我们就组织她们看一会图画书,或者给他们讲一会故事。
等孩子们全部吃完后,我就带他们做一些安静的活动,比如:拍拍手、听听优美的音乐、或者做一些手指游戏、智力游戏等。
这样正在用餐的幼儿也可以意识到自己进餐的速度,可以及时调整以便也能和伙伴一起游戏了。
6.采用激励法
爱吃的食物放大、拟人化的卡通造型,让幼儿先从视觉出发逐渐接受和喜爱这些食物的表面,再在平时的活动中给孩子们讲有关事物的营养价值。
在教室的墙上布置“进餐好习惯评比表”,在教师的提示下,能做到以下几点的,老师会在孩子相应的格中贴上“★”。
①饭前知道自觉洗手②吃饭时不讲话,坐姿端正③不挑食,能吃完
自己的一份饭菜,不剩饭④细嚼慢咽、会按需主动让老师给自己添饭。
⑤能饭后整理自己的桌面卫生⑥饭后能把自己的餐具轻轻摆放整齐⑦能自觉漱口擦嘴。
此项活动每周评比两次,看谁获得的“★”多,谁就是本周的“进餐好宝宝”。
从实践中,我们发现这种方法对培养孩子良好的进餐习惯有很大的鼓励作用。
7.家园配合,纠正幼儿的不良进餐习惯
家和在幼儿园的表现常常不一致,在幼儿园里能保持良好习惯,但
在家就会变成另一副样子。
为此,我们通过家园小报,家园联系栏目,每学期一次的家长会和不定期的家长委员会等途径,加强家园联系、沟通的频率。
经常向家长宣传有关科学喂养的知识,使家长认识到幼儿养成良好饮食习惯的重要性及不良饮食习惯给孩子带来
的严重危害,使家长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进餐要求,在家庭中提出
相一致的要求,真正做到家园同步自觉自愿的配合老师。
针对幼儿在家中存在的许多喂食、偏食等不良现象,定期发放家长问卷调查。
利用晨间接待或是下午离园时间和部分幼儿家长简单交流孩子在院里的进餐情况,以取得家长的配合。
:2010-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