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交通组织方案设计3.1安新高速公路服务水平分析3.1.1安新高速公路路段通行能力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中关于高速公路通行能力的阐述,参照有关计算道路通行能力的方法计算安新高速公路的可能通行能力。
1. 计算可能通行能力可能通行能力的计算式为:HV SW CW B f f f C C 0=其中:B C 为实际条件下的通行能力(pcu/h/车道);0C 为基本通行能力(pcu/h/车道);CW f 为车道宽度修正系数;SW f 为硬路肩宽度修正系数;HV f 为交通组成修正系数。
2. 确定基本通行能力河南省高速公路基本通行能力0C 由表3-1确定。
3. 通行能力影响因素修正系数高速公路通行能力影响因素修正系数如表3-2所示。
我国高速公路通行能力影响因素修正系数 表3-24. 交通组成修正系数高速公路交通组成对通行能力影响的修正系数HV f 计算公式为:∑-+=ip i HV E f )1(11其中:i p 为车型i 交通量占总交通量的百分比;i E 为车型i 的车辆折算系数;车型i 包括小型车、大中型车和特大型车,折算系数如表3-3所示。
我国高速公路路段车辆折算系数 表3-35. 道路通行能力计算值安新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若采用“不分流”交通组织方案,全线车辆限速80km/h 行驶,保证双向四车道通行,保证车道宽大于3.5m 。
由交通量预测可知,2009年安新高速公路浚县至淇县段高峰小时交通量最大,达到857pcu/h/方向,且大中型车比例为24.06%,特大型车比例为30.53%,道路坡度为0.5%。
车道宽度修正系数96.0=CW f ;硬路肩宽度修正系数0.1=SW f ;大中型车占24.06%,坡度为0.5%,查表3-3,经内插计算换算系数为0.2=大中E ;特大型车占30.53%,坡度为0.5%,查表3-3,经内插计算换算系数为0.4=特大E 。
故%00.37)1(11=-+=∑ip i HV E f实际通行能力为:ln//4.710 37.00.196.02000 0h pcu f f f C C HVSW CW =⨯⨯⨯==实 取实际通行能力为710pcu/h/ln ,高峰小时流量为857pcu/h/方向,按高峰小时计算饱和度为:60.02710857=⨯=实=C Q λ 3.1.2 服务水平分析1. 高速公路服务水平分级标准我国高速公路服务水平分级标准如表3-4所示。
我国高速公路服务水平分级 表3-42. 服务等级查表3-4,易知二级服务水平V/C =0.60,而2009年道路最大负荷度为0.60,故2009年施工期间服务水平能保持在二级。
由交通量预测可知,2005年、2006年高峰小时交通量均低于2007年,说明安新高速公路改扩建期间,如果能保证四车道通行,则能保证车流通畅,采用“不分流”交通组织方案是可行的。
3. 东、西半幅施工先后分析由交通量预测可知,安新高速公路交通量方向分布不均系数在50.29%~56.25%之间,安阳~新乡方向(东半幅)交通量相对较大。
若要考虑东、西半幅施工先后,因先施工完毕的半幅能较早地适应该半幅的交通需求,故建议先施工东半幅道路。
3.2交通组织方案设计3.2.1施工组织方案设计根据上节所述,安新高速公路在改扩建施工期间,若能保证双向四车道通行,道路服务水平则能保持在二级水平,车流畅通。
因此结合安新高速公路现状道路条件、交通条件及项目实施期间应保证交通畅通的要求,比较“半幅施工,货车分流”、“分段半幅施工,货车分流”、“半幅分车道施工,行车不分流”等几种交通组织方案后,认为“半幅分车道施工,行车不分流”方案能很好地满足要求。
根据“半幅分车道施工,行车不分流”交通组织方案,具体设计出如下三种施工组织方案,分别为:1.施工组织方案一第一阶段:东、西半幅外侧路基同时施工。
第二阶段:东半幅外侧新建路面和原硬路肩路面施工,在东半幅原硬路肩每2km保留200m作为紧急停车岛并与中间带开口错开。
第三阶段:东半幅内侧原路面、西半幅外侧新建路面施工,同样地,在西半幅原硬路肩保留紧急停车岛,待该阶段其它路面施工完成后再单独施工。
第四阶段:西半幅内侧路面施工。
2. 施工组织方案二第一阶段:东、西半幅外侧路基同时施工。
第二阶段:东、西半幅外侧新建路面和原硬路肩同时施工,在东、西半幅原硬路肩每2km保留200m作为紧急停车岛并与中间带开口错开。
第三阶段:东、西半幅内侧路面同时施工。
3.施工组织方案三第一阶段:东、西半幅外侧路基同时施工。
第二阶段:东、西半幅挖除原硬路肩后和新建路面同时施工。
第三阶段:东、西半幅内侧路面施工。
3.2.2 交通组织方案设计针对各施工组织方案,设计相应的交通组织方案如下:1.交通组织方案一(针对施工组织方案一)第一阶段:东、西半幅外侧路基施工期间交通组织1)外侧路基施工应在路基基地处理完成后按在原边坡处挖台阶的方式进行施工。
2)外侧路基仅填筑至硬路肩路面基层高度,这样既能保留原有路侧护栏,又能在路侧护栏上安装临时网状隔离设施。
3)外侧路基施工期间,拆除路侧原有标志,在中央分隔带处安装宽度小于2米的临时固定标志,在紧急停车带处安装临时移动标志。
第二阶段:东半幅外侧路面施工期间交通组织1)为减少车辆行驶和道路施工之间的相互影响,需在东半幅老路路面外侧放置防撞和警告设施,将侵占部分路面,故需在东半幅老路通过标线重新划分车道,车道宽3.5m。
2)在保留的0.5m老路外侧路面放置防撞和警告设施(如砂包、混凝土隔离墩、水马、锥形标、频闪灯、爆闪灯等)。
3)东半幅外侧路面施工,拆除东半幅原护栏及临时隔离设施。
4)为保证事故车辆能紧急停靠而对车辆通行影响尽可能少,在挖除东半幅硬路肩时,原硬路肩每2km应保留200m作为紧急停车岛并与中间带开口错开,而且在紧急停车岛上可放置临时移动标志,这样临时标志可视施工进程而放置于紧急停车岛内、新建路基、路面底基层或基层上。
5)东半幅外侧底基层、基层、路面面层施工完成后,东半幅外侧新建路面重新划分紧急停车岛并进行东半幅保留的紧急停车岛施工。
6)东半幅外侧路基边坡上安置标志、外侧土路肩上安装安全护栏。
7)路侧标志安装完成,拆除中央分隔带内新乡~安阳方向的临时固定标志。
8)东半幅外侧新建路面划分路面标线,车道宽3.75m,新建路面内侧保留0.5m放置防撞和警告设施。
9)东半幅内侧车辆移至外侧通行。
第三阶段:东半幅内侧、西半幅外侧路面施工期间交通组织1)西半幅老路重新划分标线,车道宽3.5m。
2)在保留的0.5m老路外侧路面放置防撞和警告设施。
3)西半幅外侧路面施工,拆除西半幅原护栏及临时隔离设施。
4)在挖除西半幅硬路肩时,原硬路肩每2km保留200m作为紧急停车岛并与中间带开口错开。
5)西半幅外侧底基层、基层、路面面层施工完成后,在西半幅外侧新建路面上重新划分紧急停车岛并进行西半幅保留的紧急停车岛施工。
6)在东半幅保留的0.5m新建路面上放置防撞和警告设施后,铣刨东半幅内侧老路面,进行面层施工。
7)东半幅内侧面层施工完成,撤除临时防撞和警告设施。
8)在西半幅外侧路基边坡上安置标志、外侧土路肩上安装护栏。
9)路侧标志安装完成,拆除中央分隔带内安阳~新乡方向的临时固定标志。
10)在东半幅路面按单向4车道划分路面标线,车道宽3.75m。
11)西半幅新建路面划分路面标线,车道宽3.75m,新建路面内侧保留0.5m放置防撞和警告设施。
12)西半幅内侧车辆移至外侧通行,东半幅4车道通行。
第四阶段:西半幅内侧路面施工期间交通组织1)在西半幅保留的0.5m新建路面上放置防撞和警告设施后,铣刨西半幅内侧老路面,进行面层施工。
2)西半幅内侧面层施工完成,撤除临时防撞和警告设施。
3)西半幅路面按单向4车道划分路面标线,车道宽3.75m。
4)全线双向8车道通行。
2.交通组织方案二(针对施工组织方案二)第一阶段:东、西半幅外侧路基施工期间交通组织1)外侧路基施工应在路基基地处理完成后按照在原边坡处挖台阶的方式进行施工。
2)外侧路基仅填筑至硬路肩路面基层高度,这样能保留原路侧护栏,并能在路侧护栏上安装临时网状隔离设施。
3)外侧路基施工期间,拆除路侧原有标志,在中央分隔带处安装宽度小于2米的临时固定标志,在紧急停车带处安装临时移动标志。
第二阶段:东、西半幅外侧路面施工期间交通组织1)为减少车辆行驶和道路施工之间的相互影响,需在东、西半幅老路路面外侧放置防撞和警告设施,将侵占部分路面,故需在东、西半幅老路通过标线重新划分车道,车道宽3.5m。
2)在保留的0.5m老路外侧路面放置防撞和警告设施(如砂包、混凝土隔离墩、水马、锥形标、频闪灯、爆闪灯等)。
3)东、西半幅外侧路面施工,拆除东、西半幅原护栏及临时隔离设施。
4)为保证事故车辆能紧急停靠而对车辆通行影响尽可能少,在挖除东、西半幅硬路肩时,原硬路肩每2km应保留200m作为紧急停车岛并与中间带开口错开,而且在紧急停车岛上可放置临时移动标志,这样临时标志可视施工进程而放置于紧急停车岛内、新建路基、路面底基层或基层上。
5)东、西半幅外侧底基层、基层、路面面层施工完成后,东、西半幅外侧新建路面重新划分紧急停车岛并进行东、西半幅保留的紧急停车岛施工。
6)东、西半幅外侧路基边坡上安置标志、外侧土路肩上安装护栏。
7)路侧标志安装完成,拆除中央分隔带内新乡~安阳、安阳~新乡两个方向的临时固定标志。
8)东、西半幅外侧新建路面划分路面标线,车道宽3.75m,新建路面内侧保留0.5m放置防撞和警告设施。
9)东、西半幅内侧车辆移至外侧通行。
第三阶段:东、西半幅内侧路面施工期间交通组织1)在东、西半幅保留的0.5m新建路面上放置防撞和警告设施后,铣刨东、西半幅内侧老路面,进行面层施工。
2)东、西半幅内侧面层施工完成,撤除临时防撞和警告设施。
3)东、西半幅路面按单向4车道划分路面标线,车道宽3.75m。
4)全线双向8车道通行。
3.交通组织方案三(针对施工组织方案三)第一阶段:东、西半幅外侧路基施工期间交通组织1)外侧路基施工应在路基基地处理完成后按照在原边坡处挖台阶的方式进行施工。
2)外侧路基仅填筑至硬路肩路面基层高度,这样能保留原路侧护栏,并能在路侧护栏上安装临时网状隔离设施。
3)外侧路基施工期间,拆除路侧原有标志,在中央分隔带处安装宽度小于2米的临时固定标志,在紧急停车带处安装临时移动标志。
第二阶段:东、西半幅外侧路面施工期间交通组织1)为减少车辆行驶和道路施工之间的相互影响,需在东、西半幅老路路面外侧放置防撞和警告设施,将侵占部分路面,故需在东、西半幅老路通过标线重新划分车道,车道宽3.5m。
2)在保留的0.5m老路外侧路面放置防撞和警告设施(如砂包、混凝土隔离墩、水马、锥形标、频闪灯、爆闪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