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护理培训PPT课件

中医护理培训PPT课件


艾灸法—盒灸
艾灸法—盒灸
【适应症】受寒所致的颈、肩背痛、腰腿痛、关
节冷痛、风湿性关节炎;胃痛、呕吐、腹痛、腹泻; 面瘫、头晕、体质虚弱、贫血、低血压等。
颈肩腰腿痛:灸相应部位
胃痛、呕吐:灸胃脘部 头晕、低血压、身旁
艾灸法—温和灸
• 施灸时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约 距皮肤2-3厘米左右,进行熏烤。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 无灼痛为宜,一般每处灸5-7分钟,至皮肤红晕为度。对于昏 厥、局部知觉迟钝的患者,医者可将中、食二指分开,置于 施灸部位的两侧,这样可以通过医者手指的感觉来测知患者 局部的受热程度,以便随时调节施灸的距离和防止烫伤。
• 艾灸足三里,对消化系统的胃肠功能低下、食欲不振,消化 吸收不良、急慢性胃炎、口腔及胃溃疡、胃下垂、腹泻、便 秘,对心脑血管系统的高血压、低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冠 心病、心绞痛、脑血管意外,对呼吸系统的感冒、肺结核, 对泌尿生殖系统的尿频遗尿、小便不通、遗精,阳痿、早泄 等也均有防治作用。艾灸足三里还能增强体力,解除疲劳, 调节神经,有较强的延缓衰老的作用,是养生保健的重要方 法
【适应病症】 病变范围较局限的病
症,如:面瘫、局部痛 点。
拔罐法—闪灌法
取穴原则
• 以痛为输,哪病哪罐。 • 按经络辩证取穴。 • 对所有疾病均可在背部膀胱经及督脉上行走罐。
耳穴压丸法
耳穴压丸法
【需要材料】
1.王不留行籽、菜籽、 小米等;
2.胶布 3.小镊子或牙签
耳穴压丸法
【操作】
1.清洁耳廓内外。 2.将王不留行籽贴附在
内分泌、肝。

内肠 脏 疼 痛胆 耳 穴胃 压 丸 法
.......° .
神门 交 感 大 肠
肝 心
内分泌
耳穴压丸法
常用耳穴十大基本方
• 抗炎基本方 组成︰肾上腺、皮质下、内分泌。 此方可用于治疗各种炎症。临床上在选用该基本方的同
时,应配以相应脏腑,相应部位,表里脏腑的相应穴位。例 如,膝关节炎,当配以膝、肾;伴有疼痛的配神门、皮质下; 呼吸系统感染的当配肺、大肠、内鼻、外鼻。
拔罐法—单罐法
【适应症】
用于病变部 位明确、范 围局限或有 固定压痛点 的病证。
拔罐法—单罐法
拔罐法—单罐法
拔罐法—排灌法
排罐法
拔罐法—排罐法
【操作】
1.暴露应拔罐部位 2.闪火法 3.投火法 4.滴酒法
拔罐法—排灌法
【适应症】
适宜于病变范围广泛或选 穴较多的病症。
拔罐法—排灌法
拔罐法—排灌法
0.6cm×0.6cm大小的胶布中 央,用镊子挟住粘贴在耳穴 上。 3.嘱病人每日自行按压3~5次, 隔日1次,双耳交替。
耳穴压丸法
耳穴压丸法
【适应病症】
失眠、肥胖症、 痛证、月经不调等。
耳穴压丸法
• 失眠
取穴:神门、交感、内分泌、心、肝、 肾、皮质下。
• 单纯性肥胖
取穴:交感、内分泌、脾、胃、大肠、 小肠、三焦、直肠下段、肝、胆。
原发性痛经 取穴: 主穴:神阙、命门、关元、足三里、三阴交、肾俞。 配
穴:① 气滞血瘀:太冲;② 气血虚弱:气海。③ 子宫、卵巢、内分泌、 交感、神门、皮质下、肾、屏间(均为耳穴)。
胎位不正 三阴交、至阴。
艾灸法—雀啄灸
• 施灸时,将艾条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并不固定在一 定距离,而是像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活动地施灸。另外 也可均匀地上、下或向左右方向移动或作反复地施转施灸。
• 主治病证 慢性气管炎、冠心病、疝气、胎位不正等及其他多种慢性病证。还常
用于保健灸。 冠心病 内关、膻中、心俞、至阳。 胃下垂 分为二组。① 神阙、足三里;
② 关元、三阴交。 消化不良性腹泻 里内庭穴(足底,第二、
三跖趾关节前方凹陷处)。 疮疡 阿是穴(疮面)
尿潴留 主穴:气海。 配穴:中风尿潴留加太 溪。术后尿潴留加中极、三阴交、会阴、长强。
艾灸八大穴位
• 灸三阴交穴
• 三阴交属足太阴脾经,位于小腿内侧,内踝高点上3寸胫骨内 后缘 。
• 灸三阴交可以防治夜尿增多,小便不利,膀胱炎,急、慢性 肾炎,睾丸炎,阳痿,遗精,遗尿,月经不调,经闭崩漏, 产后血晕。艾灸三阴交对神经系统的失眠、神经衰弱、心悸, 心脑血管方面的冠心病、高血压,消化系统的脾胃虚弱、肠 鸣腹胀、泄泻、消化不良、腹痛、便血、便秘 等都有防治作 用。
玻璃瓶
拔罐法
玻璃罐
拔罐法
拔罐法
• 罐法作用
通经活络 消肿止痛 祛风散寒
拔罐法
• 适应病症
各种痛证 热证 面瘫
拔罐法
• 拔罐方法
单罐法 排罐法 走罐法 闪罐法
拔罐法—单罐法
单罐法
拔罐法—单罐法
【操作】
1.暴露应拔罐部位 2.闪火法 3.投火法 4.滴酒法
延年益寿保健灸
• 穴位:

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膝眼下3寸,胫骨
横指处)
• 气海(位于腹正中线脐下1.5寸处)
• 关元(位于腹正中线脐下3寸处)
前嵴外侧一
拔罐法
拔罐法
• 拔罐法 系借燃烧火力排出罐内空
气行成负压,将罐吸附于体 表的吸拔法。
拔罐法


• 罐的种类
玻璃罐
竹罐

陶罐
瓷 罐
• 灸身柱能温补元阳,调和气血,促进青少年的生长 发育,现代研究认为,灸身柱可以调节人的神经系 统,可以防止神经衰弱,失眠症,头痛的发作,可 以防止疲劳,促进肌体体力的恢复。灸身柱对小儿 的胃肠道疾病,如消化不良,吐乳,泄泻,食欲不 振等有防治作用。此外,对精神萎靡、夜哭,呼吸 系统的哮喘、气管炎、百日咳、感冒、肺炎等都有 防治作用。
拔罐法—走灌法
【适应症】 适宜于病变范围较广的 病症,如:偏瘫、肩背 痛、腰腿痛等
拔罐法—闪灌法
闪罐法
拔罐法—闪灌法
【操作】
1.充分暴露病变部位 2.用闪火法拔罐,反复多次拔 上起下,起下再拔,直至皮肤 潮红为度,从而促进血液循 环,使患部代谢加速,内邪达 外,起到治疗疾患的目的。
拔罐法—闪灌法
拔罐法—走灌法
走罐法
拔罐法—走灌法
【操作】
1.充分暴露病变部位 2.在所拔部位的皮肤涂上一层凡士林、菜油、麻油等润
滑油。 3.用闪火法将罐拔住。 4.用右手握住罐底,在罐口部着力,循着上、下、左、
右方向推移,或以顺、逆时针走向推动,至走罐部位 的皮肤红润、充血或出现瘀血斑时,才将罐起下。
拔罐法—走灌法
中医护理培训
艾灸法
艾灸法
• 定义: – 以艾绒为主要材料制成 艾炷或艾条,点燃后熏 熨或温灼体表腧穴的灸 法。
• 艾灸材料: 艾叶与艾绒
• 艾叶的性能:味辛、微苦、 性温热,具纯阳之性。艾火 燃烧时热力温和,能窜透皮 肤,直达体表深部。
艾叶
艾柱 艾绒
艾灸法
• 艾灸作用
温经散寒 扶阳固脱 消瘀散结 防病保健
失 眠 耳 穴 压 丸皮 法质

..° ..
°.
交 感 神 肾门
肝 心
内分泌

单肠

性 肥

胖 耳


压脾 丸


.......°...
感 大
直肠下段 肠 肝
三焦 内分泌
耳穴压丸法
• 内脏疼痛
胃痛---交感、神门、胃。 腹痛---交感、神门、小肠、大肠、肝、胆。 冠心病---交感、神门、心。 痛经---交感、神门、内生殖器。 月经不调---交感、神门、内生殖器、
艾灸八大穴位
• 灸气海穴
• 气海属任脉,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下1.5寸。
• 灸气海有延年益寿、养生保健的作用。艾灸气海穴可防治下 腹部疼痛、大便不通、泄痢不止,遗尿、遗精、阳痿、滑精, 闭经、崩漏、带下、子宫脱垂,中风脱证、脘腹胀痛、气喘、 疝气,失眠、神经衰弱、肠炎等
艾灸八大穴位
• 灸神阙穴 • 神阙(肚脐)属任脉经.又名脐中 • 艾灸神阙穴,有温补元气,健运脾胃,固脱复苏之功效 • 灸神阙还能治泄泻、便血及病后大便不通。虚劳人及病后大
常用耳穴十大基本方
• 安神基本方 组成︰神门、皮质下、心、肾。 此方为治疗神经衰弱的基本方。这里应当指出,如果患
者伴有胃肠功能不良,当将神门穴改为枕穴,加上脾和胃; 因为有实验证明,神门有抑制胃肠蠕动的作用,而枕穴安神 的作用虽较神门穴弱,但它没有抑制胃肠蠕动的作用。此方 具有养心安神的作用,适用于治疗神衰综合症,如失眠、多 梦、头昏、心悸等症状。
谷、中渚、环跳、阳陵泉、太冲、悬钟。 • 小儿腹泻 中脘、下脘、神阙、天枢、足三里、肾俞。 • 呼吸道疾患易感儿 涌泉、肺俞。 • 妊娠呕吐 中脘、天突、内关、巨阙、神门、足三里。
艾灸八大穴位
• 灸身柱穴
• 身柱穴属督脉,在项后第三胸椎与第四胸椎之间
• 身柱有理肺气,补虚损,解疗毒,宁神志的功效。
• 【适应症】用于感冒、急性疼痛、高血压病、慢性泄 泻、网球肘、灰指甲、疖肿、脱肛、前列腺炎、晕 厥急救以及某些小儿急慢性病证等的治疗。
• 预防感冒 : 大椎、风门、肺俞 • 泄泻 主穴:肾俞、脾俞。
配穴:足三里、三阴交、天枢。 • 高血压 百会、足三里。 • 中风患肢水肿 百会、患侧肩*k、曲池、外关、 合
艾灸法—隔姜灸--艾炷
艾灸法—隔姜灸
艾灸法—隔姜灸
【适应症】受寒所致的胃痛、 腹泻、呕吐、面瘫。
胃痛:灸胃脘部 腹泻:灸肚脐、肚脐旁2-3指处 呕吐:灸胃脘部 面瘫:灸瘫痪侧面部
艾灸法—盒灸
盒灸
艾灸法—盒灸
【操作】 1.暴露应灸部位。 2.将适量艾绒放入灸盒内(一般放 2~3cm厚的艾绒)。 3.点燃灸盒内的艾绒 4.一般每次灸20~30分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