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青岛版五制三年级下册小学科学《土壤的成分》教学设计

青岛版五制三年级下册小学科学《土壤的成分》教学设计

《土壤的成分》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土壤的成分》是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土壤与岩石》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节课主要是引导学生认识土壤的成分。

通过引导学生研究土壤,了解土壤的主要成分,进一步掌握记录、观察、实验的方法。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提示学生采集一定量的土壤样本,为课堂探究做好活动准备。

第二部分活动过程,包括两个活动,活动一:土壤为我们提供了什么?包含两个环节:一是了解土壤与植物、动物、人类的关系,二是通过讨论交流探究土壤为我们提供了什么。

活动二:观察土壤,有什么发现?包括两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观察土壤,交流发现。

目的是引导学生观察土壤,它体现了两层意思:一是直接观察带来的土壤,教科书图示了学生直接用手捻土壤,感觉土壤的湿度。

二是可以利用工具观察土壤,第二个环节:实验探究土壤的成分。

引导学生通过设计实验研究土壤的成分,培养学生自主设计实验、自主进行实验的探究能力。

第三部分拓展活动:“查阅资料,了解土壤是怎样形成的。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进行对土壤的研究,让学生搜集查阅资料,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本课主要从土壤问题开始,让学生运用一定的观察方法,根据已有经验进行推测及研究,再通过实践证实,认识到土壤不是一种单一的物质。

【学生分析】
三年级学生对于身边常见的土壤有一定的认识,但对于土壤成分、土壤的种类、土壤与植物的关系这些问题是不清楚的。

《土壤的成分》就是进行“真实”问题学习的认知过程,让学生在尝试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科学知识,形成科学技能和科学态度。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知道土壤是地球上常见的资源。

2.知道土壤里有沙、黏土、空气、水、腐殖质等成分。

科学探究目标:
1.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土壤。

2.能制订简单的探究土壤成分的实验计划,并运用观察与描述、比较与分类等方法,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土壤的成分表现出探究兴趣。

2.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尊重他人的情感和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意识到要珍惜地球土壤资源,并善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重难点】通过探究实验知道土壤的成分。

【器材准备】
学生准备:土壤
教师准备:烧杯、玻璃棒、铁架台、酒精灯、火柴、铁盘、土壤、课件、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交流采集土壤的感受及发现
1.[PPT 2出示]出示三张土壤图片
2.谈话:同学们,今天你们都带来了土壤,老师想问一下,这些土你是从哪里取来的?挖土的时候你有什么感想,或者是发生过什么有趣的事吗?谁来说说?
3.师生交流课前挖土壤的感受、发现。

4.谈话:刚才同学们谈了挖土的感受和发现。

那对于土壤,你想研究、了解它的哪些方面呢?
5.师生交流土壤是怎样形成的、土壤里有什么等。

6.谈话: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都很有意义,要知道,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价值。

今天我们选择一个最基本的问题来研究——土壤的成分。

二、土壤为人类提供了什么?
[PPT 3出示]谈话:大家都知道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基础,课前大家也搜集了一些资料,谁来说说,土壤为人类提供了什么?
[PPT 4-5出示]学生根据课前搜集资料回答,全班交流,小组之间互相补充。

[PPT 6出示]教师小结:土壤是植物的母亲,为植物提供养料和水分,土壤也为动物提供了生存栖息之地。

人类的生存离不开土壤,土壤是地球上重要的资源。

三、观察土壤,找发现
1.[PPT 7出示]出示研究的问题:土壤的成分。

2.谈话:猜一猜,土壤的成分有哪些?
学生提出自己的猜想。

3.谈话:刚才许多同学们都说出了自己的看法,有的是自己的生活经验,有的是一种猜测。

要知道,世界上许多伟大的发现都源于猜测。

刚才积极猜测的同学们,你们都很棒。

不过,光有猜测还不行,我们还要经过——验证,才能最后得出真正的结论。

要想知道土壤的成分有哪些,现在,请同学们想想,我们可以采用什么方法?
4.[PPT 8出示]研究土壤。

(1)我们可以通过用眼睛看、用手捻一捻的方法观察土壤。

(2)我们可以把干燥的土壤倒入装有水的杯子中,观察有什么现象?再用小棒搅拌一下,
搅拌彻底,观察又会出现什么现象?然后我们把这杯泥水混合物静静地放在一边不动它,再观察过一会儿会出现什么现象?
5.[PPT 9出示]我们还可以用加热的方法来看看土壤里还有哪些我们用肉眼看不到的成分。

6.[PPT 10出示]师生交流,补充、完善实验方案。

7.[PPT11出示]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了实验记录单,实验时要做好记录。

实验前你想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
8.[PPT12出示]温馨提示:酒精灯的正确使用方法。

教师要边说边演示。

9.学生观察土壤,记录发现。

教师巡视、指导。

10.[PPT13出示]汇报交流。

(1)学生汇报观察到的现象:土壤里面有枯树叶、小石子、沙、动物残体、大小不同的颗粒等。

(2)把这些土块放入水中,我们发现有气泡冒出来,说明土壤中有空气。

再用小棒搅拌一下,水流动,同时携带土壤微粒跟着一起运动,水变浑浊了。

静置一段时间后,发现水变清了,泥沙都沉入了水底,枯叶等都漂在水面上。

沉入水底的泥沙有分层现象:底层的颗粒最大,上层的颗粒最小。

(3)给土壤加热,我们发现冒烟,有气味,加热以后土壤颜色变浅了。

我们觉得土壤中含有能够燃烧的物质。

11.[PPT14出示]学习探究技能——反思,总结土壤的成分。

土壤的成分:土壤里有沙、黏土、空气、水、腐殖质等成分。

腐殖质主要是动植物残体腐烂后变成的。

四、拓展活动
[PPT15出示]查阅资料,了解土壤是怎样形成的。

谈话:土壤为许多动植物和微生物提供了栖息地和必须的养料;生物使土壤更丰富;生物的活动使水分和空气更容易进入土壤,更利于生物的生活和植物的生长。

土壤和生物有密切关系,土壤为人类提供了衣、食、住、行的材料来源。

那土壤是怎样形成的?请同学们课下查阅资料继续了解。

【板书设计】
土壤的成分

黏土
土壤的成分空气

腐殖质等成分五、教后反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