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高速铁路救援疏散通道施工技术交底
高速铁路救援疏散通道施工技术交底
HRB400钢筋双面搭接焊长度不得小于5d,单面搭接焊长度不得小于10d,焊缝厚度不应小于,焊缝宽度不应小于。
(5)检验焊接接头的质量按规定每200个接头为一个检验批,不足200个也按一批计。
(6)钢筋接头应设置在承受应力较小处,并应分散布置。“同一连接区段”内有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救援疏散设施沿桥梁全长每隔3km左右(即单侧6km)在线路两侧交错设置一处,并应避开河流或其他障碍物。北胶新河特大桥二分部管段起讫里程DK218+~DK237+860,全长。我部管段内设有6处救援疏散设施,全部采用顺坡式,分顺坡式一和顺坡式二两种。具体设置位置及结构形式详见“表1-1”。
表1-1救援疏散设施设置明细表
制备水泥浆
⑴施工前制浆人员检查喷浆系统是否正常运转,输浆管是否畅通。确定浆泵的输浆量、设备的提升速度等施工参数。
⑵待桩机钻至设计深度时,即可开始按设计配合比拌制水泥浆,拌制时必须严格按预定的配比拌制水泥浆。拌制好的水泥浆在压浆前应倒入集料斗中并不停地搅拌防止浆液离析或凝固。
旋喷注浆作业
当钻进至预定深度后,检验喷射方向、摆动角度,进行地下试喷,一切正常后即可自下而上进行喷射作业。施工过程中,浆液初凝时间、气浆流量及压力、提升速度、旋摆速度、喷射方向等参数的选择。施工时宜用流量泵控制输浆速度,注浆泵出口压力应保持在20~25MPa,应使搅拌提升速度与输出速度同步。
旋喷桩施工
施工准备
施工前必须清除地面和地下障碍物(包括填土层中的较大的石块、砼块及生活垃圾),挖除杂填土、淤泥等,排除积水,选用级配良好泥夹碎石分层回填。
放线定位
地表清理完成后进行放线测定桩位,用插钢筋或木桩作为标记并编号,再移机就位。移机就位后对桩位进行复核,桩位偏差应≤50mm;并测量孔口高程,控制好桩顶标高。
模板安装
(1)模板安装前对立柱边线测量抄平,按测量数据做好立柱模板底调平砂浆,保证模板底部水平不漏浆和立柱垂直度。
(2)长方体立柱模板采用厚高强竹胶板,模板后竖向背肋为间距15cm的5×10cm的方木;横向背肋为两道并排钢管(在Φ14拉杆处设置),竖向间距不超过50cm。模板对拉杆两端各使用两个山型卡和双螺帽扣紧。
扶手、栏杆采用钢管制成,高度,栏杆立柱材质为Q345钢,焊条采用E50型。栏杆的涂装采用《铁路钢桥保护涂装》(TB/T 1527)中的第一套涂装体系,颜色为浅灰色。
安全防护罩的所有边框钢管均采用φ60mm,壁厚3mm圆钢管,边框钢管的涂装采用《铁路钢桥保护涂装》(TB/T 1527)中的第一套涂装体系,钢丝网采用成品镀锌钢丝采用成品镀锌钢丝。
(1)钢筋加工前应清除表面的油渍、漆污、水泥浆和用锤敲击能剥落的浮 皮、铁锈等。钢筋应平直,无局部折曲。当钢筋需要调直时,调直后的钢筋 表面不应有削弱钢筋截面的伤痕。
(2)工班下料时,应根据立柱钢筋编号和供料尺寸的长短,统筹安排,采用连续配料法下料以减少钢筋的损耗。
(3)钢筋下料前,首先按照1:1的比例在钢筋场内按照标准断面放大样,制作标准钢筋。每制作一个钢筋要和标准钢筋进行对比,防止出现不合适的情况,造成保护层偏大或偏小。
(2)6m以下的立柱钢筋可以直接利用支架搭设施工平台分节进行绑扎,高度在6m以上的利用小吨位吊车安装,利用支架进行固定。
(3)在钢筋的交叉点处用直径的铁丝,按逐点改变绕丝方向(8字形)的方式交错扎丝。浇筑混凝土前,仔细检查钢筋保护层垫块的位置、数量及其紧固程度,并指定专人作重复性检查,以提高钢筋保护层厚度尺寸的准确性。
右侧
顺坡式二
4
2
3
非抗震7度()
6
570
DK235+
左侧
顺坡式一
5
2
3
非抗震7度()
桥上救援疏散设施由疏散通道及其附属设施组成。其中疏散通道包括休息平台、梯板、栏杆、梯梁、立柱、基础,附属设施包括安全防护罩、顶部休息平台安全门、桥上疏散指示标识等。
疏散通道总宽,净宽,踏步宽300mm,踏步高约167mm。基础、立柱、梁、板混凝土等级为C35,垫层混凝土等级为C15。踏步做法从上到下依次为:3mm厚灰色橡胶(石英)板,用专用胶粘剂粘贴,20mm厚1:水泥砂浆抹面压光,素水泥浆结合层一遍,钢筋混凝土楼板。
(2)施工前,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领会施工图纸设计意图。学习相关施工技术指南和验收标准。
(3)根据施工图纸和工程结构形式、荷载大小验算模板受力,模板安装按规范要求安装,确保模板工程的安全性。
(4)对施工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5)根据设计资料及已放设的救援疏散通道中线,结合现场实际地形、地质情况对其位置、高程等进行认真核实,详细确认施工便道等不与施工发生干扰。
a.焊接接头在受弯构件的受拉区不得大于50%,轴心受拉构件不得大于25%;
b.机械连接接头的受弯构件不应大于50%,轴心受拉构件不得大于25%;
c.绑扎接头在构件的受拉区不得大于25%,在受压区不得大于50%;
d.钢筋接头应避开钢筋弯曲处,距弯曲点的距离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
e.在同一根钢筋上应少设接头,“同一连接区段”内,同一根钢筋上不得超过一个接头;
桩机就位
移动钻机,对准孔位,钻孔位置与设计位置偏差不得大于50mm。同时调平钻机,保证钻机主轴垂直度偏差不大于%。
钻旋喷孔
旋喷孔采用旋喷钻机泥浆或水泥浆护壁钻进,孔深钻至淤泥层(淤泥质沙层)进入粘土层或粗砂层。钻进时必须注意孔的垂直度,必要时采取岩芯管钻进;若遇到旧基础,可采用金钢钻头钻进钻至预定深度终孔。
钢筋保护层控制
(1)保护层垫块采用同标号高性能细石混凝土垫块,互相错开,梅花状布置,构件侧面和底面的垫块不得少于4个/m2。绑扎垫块和钢筋的铁丝头均须进入钢筋区域内,不得外伸至保护层内。
(2)垫块应按照钢筋直径制成十字形凹槽,绑扎在钢筋十字交叉处以保证垫块绑扎后不会转动。底板垫块采用底部带齿状的方形垫块,侧面采用柱状垫块以减少与模板的接触面。保护层厚度误差控制在0~10mm内。
基础换填施工
桥上救援疏散设施基础采用C35钢筋混凝土,其施工与桥墩承台施工方法相同,基础底部设置厚C15素混凝土垫层作为基础钢筋绑扎作业面,四周比基础均宽出。
立柱施工
当立柱高度小于4m时采用整体立模一次浇注施工,当立柱高度大于4m时采用分节翻模施工。
测量放样
立柱放样采用全站仪进行放样,采用换站测量方法进行复核,点位用红油漆作标识。
混凝土浇筑
立柱及通道底部基础墙采用C35混凝土。
混凝土浇筑前需再次对模板进行检查,确保模板尺寸正确,加固牢固,一切正常后,将模板内底面洒水湿润,以保证混凝土良好的连接。混凝土由2#拌和站集中拌制,采用混凝土罐车运至施工现场,汽车泵泵送至串筒内入模。
序号
墩号
里程
位置
布置形式
疏散
通道
分类
桥梁
高度
(m)
立柱
根数
标准
梯段
数
地质资料
1
111
DK221+
右侧
顺坡式二
4
2
3
非抗震7度()
2
182
DK223+
左侧
顺坡式一
7
3
4
非抗震7度()
3
289
DK226+
右侧
顺坡式二
4
2
3
非抗震7度()
4
387DK229+来自左侧顺坡式一5
2
3
非抗震7度()
5
473
DK232+
圆柱形立柱采用组合定型钢模,先进行试拼、调整,采用人工辅助汽车吊安装,螺栓连接。
(3)模板安装前表面清理干净、光洁,脱模剂涂刷均匀。安装时严格控制垂直度,模板接缝用2mm厚的橡胶条堵塞以防漏浆,且表面要平整。
(4)模板分段分节安装时,安装第一节立柱模板时,模板中心要与立柱设计中心一致,上平面要水平。模板安装完毕后设置必要的缆风绳固定,并用此来调整模板的垂直度和中心偏位,使之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顶部休息平台处安全门为不锈钢材质,表面亚光,拉丝处理,不锈钢牌号不低于304,门高、宽。
桥上疏散指示标识:采用黄色蓄光自发光型油漆直接涂刷在防护墙上。
基础形式采用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明挖扩大基础,基础持力层地基承载力标准值要求不小于120Kpa。地基处理采用旋喷桩处理,旋喷桩桩长10m,粧尖置于风化岩或者砂石土层时桩长相应减短。旋喷桩设计桩径,正方形布置,布置间距,纵横向对称布置,基础襟边外加打二排桩。
基础顶面处理
基础混凝土强度达到后,凿除立柱范围内混凝土表面的水泥浮浆、松动的石子和松弱混凝土层,露出新鲜的、坚硬的混凝土;凿毛范围为立柱截面尺寸范围,包括钢筋外侧保护层也凿毛到位;凿毛完成后用压力水冲洗干净,使之充分湿润,不积水。
钢筋加工与安装
采用钢筋调直机、交流电焊机、闪光对焊机、钢筋切断机以及钢筋弯曲机等机械设备进行钢筋半成品加工。
f.“同一连接区段”长度:焊接接头或机械连接接头为35d(d为纵向受力钢筋的较大直径)且不小于500mm,绑扎接头为倍搭接长度且不小于500 mm。凡接头中点位于该连接区段长度内的接头均属于同一连接区段;
g.当施工中分不清受拉区或受压区时,接头设置应符合受拉区规定。
钢筋安装
(1)施工基础时注意预埋立柱钢筋,钢筋接头位置高于基础顶面1m。
技术交底书
技术交底书
表格编号
项目名称
第1页,共15页
交底编号
桥梁附属-001
工程名称
救援疏散通道施工技术交底
设计文件图号
通桥(2009)8302;济青桥通(速度350KM/h)-Ⅵ-06;
施工部位
北胶新河特大桥(DK218+~DK237+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