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绿化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试行)
根据《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教职成【2009】2号)、《教育部关于在职业学校逐步推行学分制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04】10号)的精神,按照山西省教育厅《关于涉农中等职业学校开展“送教下乡”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晋教职【2009】32号)要求,特制定本教学计划。
一、培养目标与人才规格
(一)培养目标
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和当地经济发展需要,面向农业,面向农村,面向农民,培养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相适应的、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能创业,在农村生产一线“留得住、用得上”的从事园林生产与管理的新型农民。
(二)人才规格
1.具有热爱祖国、建设农村、创业奉献的精神。
2.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继续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3.掌握实用写作基本知识以及计算机应用技术,熟悉农村政策与法规。
4.掌握园林花卉植物的繁育、生产、养护及病虫害防治的基本知识,具有熟练的职业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
5.掌握园林机械的保养、维修、调整与正确使用的基本知识,具有初步检修的能力。
6.掌握园林规划设计、盆景及插花技艺的知识与技能,具有初步的园林绿化管理能力。
7.掌握园林苗木、花卉销售的知识,具有一定的营销推广能力。
二、招生对象及学制
(一)招生对象
招收具有初中毕业或同等学力的农村青年、返乡农民工、退役士兵、农村专业户、科技示范户及有志在农村创业的社会青年。
(二)学制
以学分制为基础的弹性学制 3—5年。
三、课程设置与时间安排(见附表)
(一)课程设置
本专业的课程设置包括两大类,即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
各门课程的学时分配应根据具体教学班(点)的产业特点适时进行调整,并根据教学班学生的生产经营特色提出个性化要求。
1.公共基础课:德育、语文(实用写作)、数学(实用数学)、体育与健康、农村政策与法规、农村电器常识、实用化学、新农村文化建设、计算机应用基础。
2.专业技能课:
(1)必修课:植物生长及环境、园林机械、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园林植物生产技术、园林规划设计、花卉生产技术、盆景及插花技艺、农产品营销。
(2)选修课:农村实用技术类课、农村经济管理类课、新农村建设与创业类课。
(3)生产实践课
(二)时间安排
本专业总计3060学时,合170个学分(讲授与实验课每18学时计1学分;生产实践课,每周30学时计学分)。
其中:1.公共基础课共计612学时,34个学分,占总学分的20%。
2.专业技能课分为必修课、选修课、生产实践课三个部分。
其中,必修课1080学时,60个学分,占总学分的35%;选修课360学时,20个学分,占总学分的12%;生产实践课1008学时,56个学分,占总学分的33%。
全学程理论与实践教学学时比例为1:2,实践教学包括实验、实习、实训、生产实践课以及其他形式的实践教学。
各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学时数及教学形式,根据实际情况而确定。
四、教学安排
1.授课:根据当地农业产业特点,采用现场教学与课堂讲授相结合、集中授课与入户面授相结合、专业教学与生产内容相结合,充分利用多媒体、实物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集中讲授。
2.实习实训:按照课程教学要求,组织安排学生根据课程内容进行。
3.生产实践:根据教学要求结合当地农业产业特点或农户生产结构, 按实际生产季节,采用集中或分段多轮回的方式,安排生产实践,指导学生撰写实习报告或调查报告。
4.辅导:在进行集中讲授和学生自学的基础上,由教师根据教学要求进行自学指导、答疑解难、作业讲评、学习讨论和技能培训;
根据农户生产实际进行入户指导、现场诊断及通过通讯网络等手段解决问题。
五、教学要求
根据农业生产特点和学生生产经营项目,坚持以生产过程为导向,按照农时季节、生产环节,采取音像教学、集中讲授、实践操作和学生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学。
农闲时间重点进行理论讲授,农忙时间进行技术指导、安排实习实训。
各校应在保证完成总学时数或总学分的前提下,根据实际需要制定本专业的实施性教学计划,并确定各门课程的开设时间。
1.主干专业课要突出实践性教学,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与生产相结合,统一教学与因产(业)施教相结合,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适用性。
2.公共基础课要坚持提高综合素质、夯实专业基础、服务“三农”需要的原则,因材施教,保证质量。
3.实施职业技能培训,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以及就业和创业能力。
六、主要课程内容
(1)德育
职业生涯规划: 主要介绍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知识和常用方法,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观、择业观、创业观以及成才观,形成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
职业道德与法律:主要介绍文明礼仪的基本要求、职业道德的作用和基本规范,陶冶道德情操,增强职业道德意识,养成职业道德行为习惯;指导学生掌握与日常生活和职业活动密切相关的法律常识,树立法治观念,增强法律意识,成为懂法、守法、用法的公民。
经济政治与社会:主要介绍马克思主义的相关基本观点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有关知识;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提高辨析社会现象、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哲学与人生:主要介绍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与人生发展关系密切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人生发展重要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为人生的健康发展奠定思想基础。
(2)语文(实用写作)
主要介绍和练习条据合同类、计划总结类、传播告启类、法律诉
状类及其他专用书信类的撰写和应用。
(3)数学(实用数学)
主要介绍数学基础知识,讲授数学在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中相关数据的处理与应用。
(4)体育与健康
主要介绍适合农村开展的体育健身活动,讲授生理卫生保健知识和心理健康常识,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
(5)农村政策与法规
主要介绍中国农村宏观经济政策、农业相关政策与法规、农村基层组织的政策与法规、农村经济组织的政策与法规、农村社会生活与保障法律制度等内容。
(6)农村电器常识
主要介绍农村用电常识,讲授家用电器的结构、工作原理、使用方法。
使学生掌握简单的检修方法与常见故障的排除。
(7)化学(实用化学)
主要介绍与专业相关的化学知识及农村日常生活中化学的应用。
(8)新农村文化建设
根据新农村文化建设需要,主要介绍礼仪礼节、农民生活行为规范,开展适合当地特色的文化活动,构建和谐社会。
(9)计算机应用基础
主要介绍计算机的基本知识、中文Windows操作系统、Office 办公自动化基础知识和网络的基本应用。
(10)植物生长及环境
主要介绍植物生长发育的基本知识,以及光、温、水、土、肥等环境因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及调控,了解合理开发和利用环境资源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等内容。
(11)园林机械
主要介绍常用园林机械的种类、性能、结构、基本操作、调整和维护保养技能。
并根据实际情况,合理使用园林机械,了解相应的检修方法与技术。
(12)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
主要介绍当地园林、果树、花卉等主要作物病虫害的发生发展规律和有效防治方法以及预测、预报的基本知识和方法等内容,掌握相应的防治管理技术。
(13)园林植物生产技术
主要介绍园林植物生产相关知识、园林树木繁育、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管理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措施等内容,掌握相应的技术措施。
(14)园林规划设计
主要介绍园林规划设计的方法、园林绿地功能、园林植物种植设计、居住区园林绿地规划、道路绿地规划、屋顶花园规划等内容,掌握相应的技术措施。
(15)花卉生产技术
主要介绍花卉生产设施及环境调节、花卉生产技术、花圃经营,以及花卉无土栽培技术、花卉引种与种子生产技术等内容,掌握相应的技术措施。
(16)盆景及插花技艺
主要介绍山水盆景、树桩盆景制作的相关原理及制作方法、东西方插花、现代插花、礼仪插花制作的原理及造型技艺。
(17)农产品营销
主要介绍市场营销的基本知识、农产品营销的特点、规律、策略和方法。
(18)农村实用技术类课
根据专业扩展的需要、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农民个性化的需要,选择2-5门实用性课程,讲授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
(19)农村经济管理类课
可选家庭理财、农村经济管理、农村财务会计、经济合同、农村经纪人基础等课程。
(20)新农村建设与创业类课
可选新农村建设规划、农村创业与经营、农村资源开发利用等课程。
注:根据当地产业结构和农民需求,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园林植物生产技术、花卉生产技术课在保证总学分不低于34学分的前提下,灵活确定各类植物生产技术的教学内容与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