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生孤独感与恋爱动机的关系的研究(欲发表)

大学生孤独感与恋爱动机的关系的研究(欲发表)

大学生的孤独感与恋爱动机的相关研究李雪平(西华师范大学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摘要:大学生在大学期间逐渐脱离家庭的影响开始相对独立的生活,第一次因远离家庭产生孤独感。

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进入大学开始恋爱,恋爱动机多样化。

考量孤独感在恋爱动机中的分量,研究孤独感对恋爱的影响能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一些依据。

关建词:大学生孤独感恋爱动机College students' motivation relationship with love and lonelinessLi xueping(Sichuan center for education development research) (School of Education, China west normaluniversity)Abstract: the majority of university students in university period began gradually away from the family influence, started relatively independent life, the first time away from family loneliness produce. More and more college students entering college later start love and love motives are diversified trend, how the components in the motivation of loneliness, this paper some questionnaire and interview in trying to understand this problem, to make education of psychological health of college students working to provide some bases.Keyword: college student;motives;Loneliness love近30年来心理学家广泛关注孤独感。

最初,“孤独”一词来自医学,是表达人际沟通以及情感表述方面的功能障碍。

医学界认为“孤独”是一种情绪性问题,孤独感是个体的情绪体验,是社会人际技能、认知及交流能力等均发生广泛性迟缓的现象(Leokamer,1943),孤独是一种主观体验。

虽然学界对孤独感的研究时间长久,但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特殊群体,研究孤独感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却很少。

,很大一部分大学生因为孤独去恋爱,造成相当部分大学生树立了不正常的恋爱观。

虽然近几年国内对孤独感的研究增多,但主要局限于问卷调查,对孤独感和恋爱关系及的研究较少,干预研究也不多。

本研究试图从人际关系角度出发,对大学生恋爱与孤独感之间的关系进行考查,探讨孤独感消除方法,减轻大学生的孤独感,引导大学生正确恋爱。

1.1 研究对象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西南地区某师范大学的50名学生、东南地区某工业大学的50名学生、东北地区某建筑工程学院的50名学生以及中部地区某工程学院的50名学生发放问卷,回收问卷159份,有效问卷率79.50%,平均年龄为19.3±1.2岁。

1.2 研究工具1.2.1 孤独感测量表UCLA由Russell 等人于1978 年编制,第三版的Cronbacha系数为 0.94(大学生)。

量表用于评价由于对社会交往的渴望与实际水平的差距而产生的孤独。

评分分 4 个等级:(1)从不;(2)很少;(3)有时;(4)一直。

我国王登峰教授于1995年对该量表的第三版进行了修订,使量表更适合中国人使用。

1.2.2 孤独感结构问卷大学生孤独感结构问卷是由蒋艳菊、李艺敏等人针对中国大学生所编制的孤独感问卷,共18个项目,包括4个因子(社会孤独感、人际孤独感、自我孤独感、发展孤独感),采用5级计分制。

4个因子的分半信度在0.53~0.74之间,各因子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在 0.73~0.82 之间,全问卷的信度为0.80,表明该量表是可信的。

1.3 数据处理调查所得数据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2 结果与分析2.1大学生孤独感的基本状况采用UCLA和国内大学生孤独感结构问卷对大学的孤独感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见下表。

表1 在校大学生孤独感基本状况N 极小值 极大值 均值 标准差 孤独感(某师范大学)孤独感(某工业大学)孤独感(某建筑工程学院) 孤独感(某工程学院)43 39 36 4119.00 23.4119.1120.61 55.00 48.24 52.31 50.44 33.3208 32.4321 33.1123 32.8601 8.11493 7.96411 8.01432 8.11311 2.2.1 大学生孤独感的总体状况通过对大学生在不同类型孤独感上的得分进行正态性检验,显示,大学生在一般孤独感、孤独感结构总分、自我孤独感、社会孤独感、人际孤独感上的得分近似正态分布(峰度,偏度均小于1),而在发展孤独感上呈偏正态(偏度为2.004,大于1),说明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有较强烈的发展孤独感,即与个体特定阶段的发展任务以及个体对于发展任务完成情况的评价有关的孤独感。

这与以往的研究有所差异,以往的研究大多集中在社会交往的范畴,即以往的研究大多认为大学生的孤独感主要是由于对社会交往的渴望与实际水平的差距而产生,这可能是因为随着就业压力越来越严峻,相对于对社会交往的渴望大学生越来越关注自我的发展,因此他们的发展孤独感更为强烈。

2.2.2 大学生孤独感在性别、学历、地区等方面的差异表2 大学生在孤独感结构问卷上的得分性别男性女性 变量 社会孤独感 一般孤独感 自我孤独感 发展孤独感 t 值 P 值11.63±3.511 11.24±3.51-1.427>0.05 9.95±3.03 10.37±2.84 -2.381 <0.05 9.95±3.03 10.37±2.84 -2.654 <0.01 11.26±3.46 10.88±3.48 -1.506 >0.05表2显示:大学生孤独感在性别方面有差异。

对不同性别的被试在所有孤独感上的得分进行T 检验,结果表明有显著的性别差异,女生在一般孤独感和自我孤独感上的得分要高于男生,(t=-2.381,p=0.018; t=-2.654,p=0.008),这表明女生比男生体验到更多的孤独感,尤其是自我孤独感。

大学生孤独感在学历方面有差异。

对不同学历被试在所有孤独感上的得分进行T 检验。

统计结果显示,不同学历的被试在一般孤独感、自我孤独感、发展孤独感、社会孤独感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t=-2.883,p=0.004;t=-2.341, p=0.020;t=2.815,p=0.005;t=3.178,p=0.002)。

且在一般孤独感、自我孤独感上,专科生被试的得分大于本科生被试,而本科生的在发展孤独感和社会孤独感上要甚于专科生。

对不同地区被试在所有孤独感上的得分进行T 检验。

统计结果显示,不同地区的被试各种孤独感不存在显著差异。

大学生孤独感在是否是学生干部方面有差异。

统计结果表明,学生干部与非学生干部在一般孤独感和自我孤独感上存在显著性差异(t=-2.29,p=0.022;t=-2.183, p=0.029),且学生干部的得分要低于非学生干部的得分,这表明非学生干部感到更多的孤独,尤其是自我孤独。

学历专科本科t 值P 值10.56±3.22 11.34±3.48 3.178 <0.01 11. 44±3. 422 11. 13±3. 374 -2.883 <0.01 10. 38±3. 028 10. 08± 2. 905 -2.314 <0.05 11.03±2.58 11.67±2.46 2.815 <0.01 恋爱情况恋爱非恋爱t 值P 值11.57±2.96 10.85±3.12 2.993 <0.01 9.96±2.46 10.37±2.83 -3.650 <0.01 10.39±3.64 11.21±3.70 -2.270 <0.05 9.38±2.27 10.25±2.86 -2.494 <0.05 干部情况学生干部非学生干部t 值P 值10.13±2.89 10.48±2.46 1.23 >0.05 9.96±3.84 10.38±3.58 -2.29 <0.05 11.24±2.84 11.89±2.97 -2.183 <0.05 10.28±3.19 10.57±3.42 1.172 >0.05大学生孤独感在是否是恋爱生方面有差异。

统计结果表明,恋爱生在一般孤独感、自我孤独感、发展孤独感上的得分均低于非恋爱生(t=-3.650,p=0.000; t=-2.270,p=0.024;t=-2.494,p=0.013),但在社会孤独感上的得分要高于非恋爱生(t=2.993,p=0.003),这说明,非恋爱生比恋爱生感受到更强烈的一般孤独感、自我孤独感、人际孤独感,但恋爱生比非恋爱生感到更强烈的社会孤独感。

2.3对大学生恋爱动机的心理分析就目前大学生的现状而言,恋爱动机来自三个方面: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

大学生处于青年期,其生殖系统已经成熟,性激素的分泌影响生理平衡,因而对异性特别敏感。

生理上、心理上都有对异性的需求,性冲动是大学生恋爱行为的诱因之一。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生理需要是人的基础需要,缪勒也指出,一种强烈而普遍的建立亲密人际关系的欲望可能是我们人类的本性之一。

性本能是人类的本能之一,性成熟导致的性需要也就顺理成章。

进化心理学认为,性是人类得以延续和发展的基础。

大学生性的唤醒,从各种渠道获得的性的知识都会对他们的性冲动产生影响和推动作用。

在心理方面,大学生恋爱动机可以分成五部分。

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有部分大学生对爱情的真谛是有充分认识的,他们向往美好的爱情,对恋爱的态度也比较严肃,他们能清醒地认识恋爱和德智体全面发展之间的矛盾的关系,能够认真对待和处理,使其统一起来相互促进;摆脱压抑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