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人教版认识米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认识米教学设计

第三课时认识米
学习内容:教材第4页(例4、例5)第8页练习一的3、4、5题。

课标要求: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并认识长度单位米、厘米,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并进行测量。

学习目标:
1、通过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说一说等实践活动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会用尺子正确地测量物体的长度。

(限整米)
任务评价:
1、通过提问1米大约有多长?检测目标1达成情况。

2、通过量黑板的长度,检测目标2达成情况。

学习重点: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学习难点: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理解解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知道1米=100厘米。

教具准备:学生尺、米尺、软尺。

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老师想知道黑板有多长,谁愿意来量一量黑板的长?
比一比,看谁量得快!
二、探究新知。

1、学习例4:分别找学生用不同的教具上讲台量黑板的长,其他学生认真观察。

展示测量的结果。

预设1:用学生尺量黑板的长,量了很多次。

预设2:用米尺量黑板的长,量了两次。

提问:“用哪种尺量黑板的长度更方便一些?”(引出米尺)
师小结:前面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厘米作单位。

如果要量黑板或操场的长用厘米作单位就不方便了,就要用比厘米大的长度单位米来量。

板课题:认识米用米量
2、认识米尺,学会用米量。

刚才我们用的这把尺子是米尺,它的长度正好是1米。

(板书:1米)
(1)1米大约有多长呢?在自己的身上量一量、找一找有没有1米。

交流汇报,课件演示。

(2)把两手臂伸直用米尺比一比,量一量自己的身高,感受1米的长度。

3、学习例5
感受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

(1)用手势比划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

(2)提问:米和厘米有什么关系呢?
预设:1米比1厘米长很多;
预设:1米里面有很多厘米。

(3)课件出示:在米尺上看看1米里面有多少个1厘米。

看着尺子上的刻度,数一数,0~10表示从0到10是10厘米,接着是20、30、40、……100。

1米里面有几个10厘米?(10个10 厘米。


1厘米1厘米地数,1米里面有几个l厘米? (100个)
学生数后并作答。

(师板书:1米=100厘米)
4、课堂练习用米尺量教室门的高(注意:量时O刻度对准门的一端。


学生分小组合作量,交流反馈。

5.介绍一些测量长度的工具。

(小知识:你知道吗?)课本第6页。

测量长度的工具除了米尺外,还有软尺、皮尺、卷尺和测量轮,用它们都可以测量出较长物体的长度。

三、巩固练习。

1.量一量,填一填。

(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3题)
(出示一支铅笔。

)这支铅笔的长度大约是多少厘米?大约几支长1米?
一根筷子大约长多少厘米?大约几根长1米?
同桌合作进行测量和估算。

(由于铅笔和筷子的规格不同,在学生测量时建议学生取整厘米数。


2.估一估。

(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4题)
(出示实物:跳绳,小猫玩具,长椅。

)先估量,再在合适答案后的口里打“√”,说说理由。

3.量一量。

(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5题)测量实际黑板的长和小朋友的身高。

四、课堂总结
说一说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作业设计:
1、填空。

(1)我们学习的长度单位有()和()。

(2)在测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者距离时,通常都是用比厘米更大的长度单位()。

(3)大约1米的物体有()。

(4)1米=()厘米 200厘米=()米。

2、猜身高。

(课件出示)
小红90厘米,小军1米20厘米,三位小朋友比身高,小军最高,小红最矮,小刚的身高可能是()厘米。

板书设计
认识米用米量
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1米=100厘米
教学反思:。

相关主题